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一百三十五章:为子孙计,有大乃容

斩邪 第一百三十五章:为子孙计,有大乃容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34 来源:笔趣阁

已是冬,虽然雨水停歇,但北风萧萧,扑打在脸上,像下刀子般生疼。

长安位于名州之北,挨近凉州地域。

凉州自古苦寒,长安稍好些,不过每年的这个季节已颇为寒冷,再过些时日,估计就会飘下雪来了。

作为南人,来到北方,定然有诸多不适应,水土不服,很容易生病。

坐在马车上,纵然隔着厚实的车厢帘布,但陈三郎仍感受到了丝丝寒意。

幸好今年以来的自己,已经脱胎换骨。经过持之以恒的扎马步,吐纳功课等,加上每天营养丰富的饮食调养,算是告别孱弱之身。手臂,大腿,渐渐有了结实的肌肉,变得有力起来。

体格健壮,对于寒冷也有了较强的抵抗力。

陈三郎是修士,然而又不同别的修士,最起码现在,他所修炼的法门与“寒暑不侵,辟谷不饥”那些尚未沾边。说白了,《浩然帛书》不是神仙道,不是妖魔道,而是人间道。

道在人间,不免凡俗。

紧一紧裹在身上的被单,他闭着眼睛,沉浸在帛书的感悟当中——五陵关距离长安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闲着也是闲着。

这一段官道修葺得很是宽敞平整,马车跑起来欢快,人坐在车上也觉得舒坦。

官道上车辆穿梭,如同过江之鲫,很是繁华。这只是去往长安的路上,已是这般热闹景象,当真正进入长安。里面的情景可想而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悟生之行休……”

玄奥的字句掠现,自有意味。每一次重读。隐隐都有新的体会。如饮醇酿,回味无穷。

到了中午时分,马车停在路边一间食肆前,要稍作休整。

陈三郎从感悟中醒过神,下得马车,发觉这北风一阵比一阵紧,抬头观望天色,彤云四合,瞧这样子。多半要下雪。

食肆外停着许多马车,都是来往的旅人,里面则坐得满满当当,找不到空位。

陈三郎看了看,直接买三笼白菜包子,两斤肉,揣回车上食用。均了些给车夫,问:“今天能到长安吧?”

“能,这路小的走得熟。不会耽搁。”

陈三郎就不再多问,吃饱了肚子,略作休息,躺下便睡。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就听得马夫叫道:“公子,长安到了。”

陈三郎恍然醒觉。走出车厢,见已是日暮时分。天上气象沉沉。云层翻滚着,过不多久。就有一片片的白色事物如鹅毛般飘落。

下雪了。

再往前看,一座雄俊巨城拔地而起,竟似乎看不到城墙边际;但见城墙上插遍旗帜,迎风猎猎,每一个垛口处都站着盔甲鲜明的兵士,如标枪般挺立在上面,任由风雪洒落身上。

长安。

这便是长安了……

……

入冬的泾县,白天还有阳光照洒,颇为温煦。不过日头落得快,暮色涌起,晚风清凉。

县城外,河神庙的大片田地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扛着耕具,三三两两返回山麓那边的农舍了。

经过这段时日的开荒,附近许多坡地都被挖平了下去,与水田差不多高低,又引进河水灌溉,形成规模。

开荒之事,事先陈三郎已在新任县令那里打了招呼,得到准许,因此衙门也不过问。该过程出奇顺利,倒让陈三郎觉得稀奇,仔细想了想,心中有几分明朗——很可能是元哥舒那边发了话,任由自己发展基业。

气者,无形有质,必须根基,才能茁壮。否则的话,这气便虚,便假,被世风一吹,就会消散。

这样的气数时运,等于养的猪虚胖,肉不结实,不好吃,没营养。

正因为如此,元哥舒那边才故意大开方便之门,特地发话,让泾县新任知县对陈三郎“照拂”,不管他做什么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等猪养肥了,正阳道长秘法施展,掠夺气运,陈三郎登高跌重,所有努力付之东流,都是给元哥舒做了嫁衣。

换句话说,如今陈三郎煞费苦心创立的基业,都是替元哥舒打工而已。

既然如此,何妨多给些甜头吃?

此中内幕,县令自不知道详情,但隐隐也猜到几分。前些日子出城巡察的时候,见河神庙一带一派热火朝天的干活景象,他不禁嘿然冷笑。

衙门不干涉,陈三郎招募过来的人们自是甩开膀子干。周何之事先已得到陈三郎的规划蓝图,便以图行事。开荒田地,安排水利是一大板块;另一个板块重点则是建设陈家庄。

不过由于钱粮方面跟不上,存在缺口,因而先把山麓地方开辟出来,建些简单的农舍,供人居住;另外,学堂已在杨老先生的主持下,开始奠基动土,足足占地两亩。

这是非常大的规划了。

普通私塾,也就一百多平方而已;小的,二三十平方也有。坐十来个学童,有个地方便行,别的要求不高。

而陈三郎设计蓝图上的族学面积,整整两亩,哪里像是族学,比县里的官学、甚至比府学,都还要大得多。

这等规格,非同小可。

杨老先生曾经表示异议,说这么大的地方实在浪费,两亩地,得招收多少学生才坐得满?

陈三郎晒然一笑,回答道:“为子孙计,有大乃容。”

老先生听着,不以为然,觉得陈三郎所看所想,堪称“高瞻远瞩”,若说得贬义些,便是“不切实际”。

天下间,豪门大族也有不少,他们族人成千上万,开枝散叶,汇聚一地,蔚然成城。这些郡望大族的族学,也就一个庭院而已。

在夏禹王朝,读书本就是件奢侈之事,教育成本不低,成长成本更高。而作为士大夫阶层,他们潜意识里也不愿推广,觉得愚民而治,才是正统。至于圣贤所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更多的只是一句口号,难以落到实处。

故而,陈三郎要建立这么大面积的族学,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当其时,他曾和杨老先生说过学堂不仅要设立明经科,还要设置医科、各种工匠专科等。

老先生听着,端是目瞪口呆,然后极力反对,觉得陈三郎这等想法荒诞乱来,毫无用处。

老人家的思维,很难改变,不过陈三郎的构思,更不容置疑。学科可徐徐创立,先把大学堂做起来再说。

构思里,起码要办十多个学科,学堂不大,庭院不够,如何安置得下?

杨老先生知道不好说服这名学生的“奇思妙想”,暂且只得作罢,依照吩咐去落实,有什么事,等陈三郎考完会试、殿试后,再从长计议。

不过话说回来,亲身监督,见证一间如此大的学堂建立起来,老先生颇有成就感。每天都呆在工地上,许多事务亲力亲为,绝不容许任何偷工减料的行为,做得极为夯实。

老先生指挥勤勉,周何之要做的事情则更多,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这样时间才勉强够用。

这一天黄昏,忙活一天的老周迈步走回临时住处。妻子李婉已做好饭菜,留在锅内,用盖子压住保温。

两个孩子已是有些饿了,眼巴巴看着母亲。

李婉温声道:“腾儿,囡囡,等爹回来,就可以吃了。”

周腾吞一口口水,脆声道:“娘,爹做事辛苦,我和妹妹饿一下,不苦。”

“乖!”

李婉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发,脸上露出笑容:这样的日子虽然过得忙碌,但十分充实,而且有盼头,有希望。

过不多久,周何之回到家,洗了手,说道:“都说了,不用等我回来吃饭,别饿着孩子。”

李婉微笑道:“一家人吃饭,才算完整,吃得才有滋味。等多一会,又何妨?”

将锅里还冒着热气的饭菜端出来,周腾也过来帮忙。四盘菜,有肉有菜有汤,还有一条鱼,香气四溢。

两个小孩食指大动,但还是很有礼节地一起说道:“爹,娘,吃饭。”这才举起筷子来。

这是家庭的教养,从小养出来的。

周何之点点头:“吃饭。”

刚吃了几口,忽而有人跑过来,却是阿安:“周先生,外面来了个道士,说有事找你。”

“道士?”

周何之甚感疑惑。

“不错,他说是公子让来的人,带有公子亲笔书信。”

闻言,周何之立刻起身,说道:“你立刻去请他来。”

李婉道:“夫君,你还没吃饭呢?事情固然重要,但身体也要紧。”

周何之慨然道:“公子对咱们一家,有再造之恩。我粉身碎骨相报不为过,何况晚些吃饭?”

李婉知道他脾性,劝说不得,只得叹息一声。

很快,阿安就带着一个年轻道士进入屋子。只见他穿一件干净道袍,面容普通,一对小眼睛,很是无精打采,似乎刚睡醒的模样。

道士进来,见着桌子上的饭菜,小眼睛却立刻睁大了,打个稽首,说道:“无量天尊,本道叨扰了……这个,可否加一副碗筷,我一路走得急,正饿得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