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一百一十七章:十月之时,倩女怀春

斩邪 第一百一十七章:十月之时,倩女怀春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1 01:21:02 来源:笔趣阁

(感谢书友“alvin4933”“龙王灭世”“王无罪”“书友140512173555278”“书友140809221804573”的慷慨打赏!)

日子过得快,九月之后是十月,早晚气温变化颇大,清晨起床的时候,明显感到寒意,单衣有些禁受不住。

陈三郎要赶赴京城长安,参加明年春闺的考试了。

这一场会试,应该是他这一辈子最为关键的考试——至于会试之后的殿试,圣上朱笔点进士,其实有着“选秀”的性质,气氛绝不会和乡试会试那般压抑紧张。

从举人到进士,从官身到官位,从鲤跃龙门到青云直上,会试,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枢纽转承点。

陈三郎势在必得。

他虽然不会望气术,但也知道目前自己的时运正是旺盛的时候,自当一鼓作气冲过去。

这不是借东风,而是东风别有用心地鼓吹,但只要本心稳固,不受迷惑,不得意忘形,自然无碍。正好顺势推舟,将计就计。

恰如诗云:“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高处固然不胜寒,可高处也别有风光,此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是也。

行装已收拾完毕,主要是换洗衣服,干粮,银两等,还有一些文房四宝,书籍经义,全部装在书筪中,足有十多斤重,分量可不轻。

对家里人说,陈三郎带上雄平做伴当。然而京城龙盘虎踞,乃天下中枢。雄平一介妖身过去并不妥当,故而送陈三郎到南阳府后。他就化身入水,返回河神庙去了。

前往京城之路,要先到南阳,然后乘船到中州,穿过中州,最后进入名州——抵达京城长安。

这个路线,当初叶藕桐便是这么走的。他与陈三郎一同从扬州出发,当到达南阳府后,就与陈三郎告别。各走各路。

至今已过去许多日子,路上没有滞留的话,叶藕桐可能都已进入名州地域了。

整个路程,可谓千山万水,时日不好估算,所以获得会试资格的举子们,基本都会提前前往京城,以免错过考期。又由于中间隔着一个冬季,当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甚至下雪。这般环境赶路十分艰苦,容易生病。故而动身的话。大都选择在十月份。

南阳府码头,船只穿梭,人力繁忙。

陈三郎打听前往中州的船只。过不多久,就有了结果——明天上午。有一艘商船会驶向洞庭湖,搭载货物之余。兼且带客。每人船费五贯钱,价格倒适合。

陈三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登记在册,并交纳了五百文定钱。

商船是抵达洞庭湖那边的,不过洞庭湖本来就位于几个州郡的交界处,下船后换乘马车,拐过去便进入名州了。

“洞庭湖……”

念及这个时常在梦境出现的汪洋巨泽,陈三郎面色不禁一紧——他人生的命运轨迹,便与此湖息息相关。

虽然,他从未曾亲身去过。

正是敖卿眉万里迢迢地从洞庭出走,一直游到泾县,他们之间,才发生了交集。

造化如斯,实在妙不可言。

那么,明日坐船扬帆而去,不出意外的话,大半个月就会来到洞庭湖,亲眼见一见这片浩瀚之景。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这句著名之言,陈三郎也早就听过。

船只明天才走,当晚得在南阳府住下来。

陈三郎决定趁着时间,到南阳学院去,拜访一下院长宋志远。上次来寻访周分曹,以及一些同窗,但没有拜访宋志远,却显得有些失礼。

话说回来,由于他进学时期短暂,也就远远见过宋志远一面,彼此之间,不曾交谈过什么。如今陈三郎一考中举,获得举人功名,自然不需要在学院继续进学了。

学院一如既往的清幽,宋志远的住所就在学院内。

来到门外,举手敲门,很快有门子出来询问,然后返身进去禀告。片刻功夫,大门打开,请陈三郎进去客厅。

宋志远等在那儿,呵呵一笑:“解元公终于抽得空暇,来看一看我这个院长了。”

陈三郎连称“不敢”。

宋志远也只是打趣,略作寒暄——南阳学院今科出了个解元,身为院长,他自是面上有光。

瞥了陈三郎一眼,道:“道远此来,所为何事?”

陈三郎干咳一声:“学生明日将奔赴长安,今晚在府城过一夜,顺路就来拜访院长。”

“哦,顺路……”

宋志远眉毛一扬,突然叹口气:“道远厚此薄彼,岂是为客之道?”

陈三郎一愣,不明所以。

宋志远又道:“前天我曾去陶然庄,老曹都告诉我了。”

陈三郎一听,这才了然,略感尴尬。

宋志远悠然道:“一人正身,百人正城,万人正国,千万人者,是谓浩然……这番论调,确有独到之处。道远,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解,实在让老夫惊讶。你在学院进学期间,未能与你深谈,老夫深以为憾。”

陈三郎回答:“彼时学生只是个毛头小子,如何入得院长之眼。”

“呵呵,反将我一军是吧。其实端午诗会,我听闻你的表现,神乎其神的,就想找你谈一谈,不料你第二天就回泾县去了。”

那时候,螃蟹报讯,前来求救,故而陈三郎第二天就回了泾县。

“神乎其神?”

陈三郎摸了摸下巴:“这传言未免夸张。”

宋志远道:“不,并非传言,而是事实,因为告诉我的人,她说话向来都是实事求是的。”

陈三郎疑问:“宋小姐?”

宋志远撸一撸胡须:“正是小女……我这女儿,说起诗会之事,眉飞色舞,有板有眼,我还从没有看见她如此兴奋欣喜过。”

这话说得就有些含义了。

顿一顿,又道:“不过最让老夫钦佩的,却是你在鹿鸣宴上面对刺史大人时的表现,可圈可点,老夫自愧不如。”

说着,竟站起身,朝陈三郎拱手做礼。

陈三郎连忙还礼:“折煞学生了。”

宋志远坐好,叹一口气:“老夫读书多矣,经义倒背如流,自以为领悟真意,但和你相比,才恍然醒觉,那些理解都是纸上文章罢了。”

陈三郎心里不由犯起嘀咕:这高帽一顶接着一顶戴上来,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

按理说,宋志远进士出身,阅人不知凡几,乃是有名的大儒,能如此放低身段,对一个刚及冠的后辈学生推崇有加,实在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陈三郎面对元文昌不亢不卑,表现出读书人应有的风骨,赢得士林名声不假,但还不至于就能让周分曹宋志远这等人物五体投地了。

宋志远又道:“道远,杜学政的事,你应该知道了吧。”

陈三郎一怔:“知道,实在遗憾。”

宋志远双眼一眯:“登高跌重,仕途险之又险。别的我就不多说了,道远,你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倒在其次,到了京城,处处漩涡,江湖风波恶,必须多加小心。”

陈三郎起身做礼:“多谢院长提醒。”

“对了,你来得刚好,我有几封书信要带到京城给几位老朋友,你顺路的话,就帮我捎带过去吧。”

言语中,特别着重“顺路”二字。

陈三郎无语,心想这宋院长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有时候还跟小孩子一样斤斤计较:“学生一定把信带到。”

宋志远就回书房去拿信,过不多久,拿出三封信来,另外还有一个包袱,沉甸甸的。

陈三郎接过信,面对包袱不禁一愣神:“院长,这是?”

宋志远淡然道:“一些程仪,小小意思。”

所谓程仪,便是路费,但凡亲朋好友要出远门,便会有相关程仪赠送,这个世界流行的做法。

陈三郎推却道:“学生愧不敢受。”

宋志远一板脸:“长者赐,不可辞。”

陈三郎微一沉吟,就拿了,告辞离去。

他离开后约莫一刻钟,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跑步声,就看见一个身穿淡蓝色衣裙的少女急匆匆跑到客厅,东张西望,见只有宋志远一人在,小脸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宋志远皱着眉道:“婵儿,你跑那么快作甚?”

宋珂婵低垂下头:“我听说家里来客人了,就跑来看一看。”

宋志远瞥了女儿一眼:“那陈道远已经走了,他要奔赴长安考会试,顺路来拜访而已。”

宋珂婵“哦”了声:“是哦,要去考会试了……爹,你说他能不能考中?”

宋志远一耸肩:“我又不是神仙,能掐会算,哪里知道他能不能考中。你这么关心干嘛,快回房间去。哼,整天东跑西跑,成何体统。”

宋珂婵只得怏怏地回闺房去了。

目送女儿背影,宋志远幽幽叹了口气:他怎么瞧不出女儿的心事?而陈三郎弱冠之年考得解元,前程似锦,样子也不赖,才华横溢,自己要是女的,估计也会有爱慕之心……

只是很多事情牵涉面大,得讲究时机,急不得。

陈三郎这番前往长安,顺利的话金榜题名;到了四月下旬,便是殿试。做完这些,大概六七月份,其便会衣锦还乡。到时候,看是个什么状况,再做章程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