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血泣五胡 > 第十三章 征兵

血泣五胡 第十三章 征兵

作者:知兵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26 来源:笔趣阁

“哈哈~~~”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罗耀等人均和胥维会合了。

胥维将手中的配刀用衣服抹了抹,插回了刀鞘中,脸上显示出无比的喜悦。

罗耀说道:“如今繁阳已落入我等之手,粮食虽够我等固守城池,但如今我们的兵力少得更是可怜了,何况我们连刀盾手和弓箭手也没有,以后的仗怕是难打了。”

“罗耀说的是。”陈杰边说边抹了抹脸上的血迹。“这次我们主要靠奇袭拿下了繁阳,但一定得伤亡是有的,具体伤亡数据还没统计出来,但至少死亡了大约20人左右,这对于我们来说可是雪上加霜啊。”

胥维听完陈杰说的话,表情肃然,头微微的点了下。

“陈杰说的不错,如今我们不管是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比正规军差的太多了,我们这些兄弟们毕竟都是些土匪,战斗力不强。事到如今,我们要将繁阳作为我们暂时的根据地,将我们胥家寨迁移过来,将劫来的黄金用来招兵买马,扩充我们的实力。”

“恩,好主意!”大家异口同声道。

“好,罗耀上前听令!”

“罗耀在!”

“立即召集全城的父老乡亲们,我们要在中央广场上做征兵动员!”

“是,我这就去办。”

……

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被召集到中央广场,中央广场的正中央搭设了个临时高台,高台上站着是胥维、陈杰等人,而城中的百姓们顿时将这个高台团团围实,虽称不上老毛开国大典时的壮阔,但也是人山人海。

“大当家,全城老百姓都已召集齐了。根据大当家的指示,已将城中的胡人清除干净了,剩下的均是汉家百姓。”

“罗耀,你做的很好,你就站在我旁边吧。”

罗耀侧身一步,便站在胥维身旁。

“Shit!我怎么忘了一件事了。”胥维突然想到这是古代了,在古代可没有扩音器啊,更不用说麦了。

“怎么办,怎么办。”胥维心中顿时乱作一团,这样的话绝对没有可能将自己激昂的演讲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这样效果绝对会差许多的。

“啊!我想到了!杨六,你帮我在城中找些木桶,将木桶的全部挖光,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拼上。记着是一个接一个的扩展,就像我们那个时代的喇叭一样,木桶的边缘给我弄实点,最好不要漏风。喇叭的样子不用我明说了吧。”

“哦,我明白你要怎么做了。好,我这就去收集。”

“记住,速度要快,我怕这些乡亲们等的不耐烦了。”

“是。”说完杨六迅速从高台上下来,吩咐了些山贼去收集木桶。不到半刻中,杨六面前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桶,看来群众还是相当的配合的。杨六马上开始拼装起来,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延伸,不到半个小时就装成了一个超大型的喇叭。

台下的老百姓哪见过如此奇怪之物,纷纷在下面议论纷纷。

“咳、咳、咳”胥维在喇叭前润了润喉咙,装了个领导发言的架势。

“各位父老乡亲们,在下胥维,以及我的各位弟兄们,今日攻下此城,已杀尽城中胡人。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屠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盗用了下冉闵的《杀胡令》)如今我们接奴役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人宰割,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到耻辱。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胥维一想现在还没有五千年呢,知道口误了)两千年的历史,哪个朝代不是汉人号召天下,岂能让蛮夷禽兽之类统治我们。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各位原本都是晋朝子民,因为晋朝统治者的**无能,导致如此大好山河让胡人给侵占,我们的姐妹们让胡人给糟蹋,家人被胡人羞辱到死,你们难道忍心吗?胥某在此立下毒誓,某一日不灭胡人,一日不以还家。在此,我自封为“灭虏将军”,以及我的兄弟们也再不是山贼,他们是一个兵,是一个专杀胡人的英勇的勇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各位繁阳的志士们,我们需要你们的力量,你们难道不想杀掉胡人为自己的亲人报仇吗?不想拯救天下汉家子弟吗?中华的未来需要你们,你们是中华的勇士们,加入我们,一起杀尽天下胡人,还汉人一个太平的天下!”胥维学起了老希演讲时的收口并用,再加上原本胥维的朗诵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在语调、情绪上都充满着激情,让台下的人们顿时热血沸腾起来,支持声一片一片。

胥维想了想二战时期的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战斗力又是如此的强悍,不经感叹了老希的动员能力,真会煽情啊!希望自己的这次激昂的演讲能发挥到那种效果,自然最好了。

胥维想了想古代的征兵制度,东汉后期,由于军阀割据,坞堡林立,大批农民为军阀豪强所霸占,成为依附于他们的部曲(近于奴隶的私人部队)。很多壮丁成了地主家兵,全国征兵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为兵。这种兵家户籍不属郡县,而由军府管理,称为“士家”、“军户”。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只有得到放免才能取得平民的身份。南北朝后期,北朝出现了“府兵制”。西魏的字文泰在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广泛招募各地汉族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的从属关系,带来了大量家兵、部曲等私人武装。西魏政权根据他们所带军队的众寡,授予各种不同爵位。这种使地方割据的私人武装中央化的办法,不但增强了朝廷军力,同时使鲜卑部落兵与汉族封建兵制逐渐结合,创置了“府兵制”。西魏末年,府兵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每柱国下设两个大将军,一个大将军下又有两个开府将军,共有二十四军。当时府兵与民籍分开,不属郡县管辖,他们只管打仗,不负担其它赋税。府兵制到了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隋炀帝时,府兵直接从民间征调,男子年满二十一岁即可参加府兵。全国府兵由十二卫分领。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将军府为鹰扬府。长官为鹰扬郎将。军人称“卫士”。卫府制度趋于完善,中央集权在军制上得到加强。唐初全国共有六百三十四个府,均由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分领。一改隋朝鹰扬府为折冲府,每府府兵归折冲都尉管辖。并规定在设府的地方,人民有充府兵的义务。服役年龄是二十至六十岁.应征充当府兵的人,平日务农,农闲教练,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这实际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证调服役的人,定期宿卫京师或戍边;战时出征,战事完毕,即“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又想到了历史课上学过的宋朝的募兵制,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当时有四种不同军队——禁军、厢兵、蕃兵、乡兵。禁军是皇帝的亲兵,驻守京师,兼备征伐,是北宋的正规军。它来源于全国招募与选自厢兵、乡兵中的健壮兵丁。厢兵是各州募集的地方军,不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不能作战,只给地方政府服亲没。蕃兵是招募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充当过境屯戍守军。乡兵,于招募之外,也有当地征发的,经过训练作为地方防守部队。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族群,从军常为被迫性或半被迫性的选择,而在一定条件下,国民有其从事军职的必要与义务者,其制度为征兵制。中国历史上,征兵制实施与否常为国家是否强盛的指标。秦朝、西汉的征兵制与唐朝改良后的府兵制都被视为该朝代强盛的主因。另外,东汉或宋朝或清末等朝代的募兵制,也被视为该阶段国力不振的原因。征兵制的最主要特点是强迫性;其次在国家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征集士兵,缺点就是这些紧急征召的士兵缺乏训练,士气低下,战斗力差:征兵制的时效性也很长,最常见的范围是15岁到50岁左右吧。募兵制最早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在书上看到那时候的人喜欢“蓄士”(最出名的应该是四大公子了),这些士应该就是最早的募兵。实行募兵制首先从成本来说较之征兵制要高;但相对来说兵员素质就比较好,士兵战斗力较强。招兵的主要体格标准是身长,还须检查跑跳动作和视力。宋太祖赵匡胤最早将强壮的军士选充“兵样”,分送各地,用作招募的标兵;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也是常见的做法。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但是到了宋朝,因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颇差,使宋军维持一支素质甚差的庞大队伍,巨额的军费开支,常占据宋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大加重人民的税役负担。大量军士脱离农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肥沃农田大量抛荒的严重后果。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征兵制是最好的选择。”胥维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也认为可以,就这么办吧。”罗耀在一旁应道。

“好,征兵之事就交给你负责了。在城中各个地方贴上征兵榜,让他们到指定地点报名参军。”胥维对罗耀说道。

“是。”罗耀躬身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