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朝好丈夫 > 第六百二十三章:重赏

明朝好丈夫 第六百二十三章:重赏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4:05 来源:笔趣阁

祖法这东西对后世之人来说,既是夜壶,同时又是悬在头上的尚方宝剑。

且不说别的,单说朱元璋定下的金科玉律,朱元璋定鼎天天下之后,几乎创立了一个他自认为最完善的制度,这种制度几乎堵住了前朝所有的弊端,当时朱元璋甚至还为此得意洋洋,认为只要后世的子孙按着他的制度来办,那么这大明的江山足以传诸万世而不衰。

因此朱元璋曾亲自下诏,后世子孙,决不可改弦更张,不得擅自改动他悉心创立下来的制度。

只是……

子孙们似乎对这位太祖皇帝颇为敬重,无论是文皇帝,还是后世这几个皇帝,几乎都是口口声声拥护祖制,要将祖宗的制度贯彻到底。当然,这也只是口号而已,就如那文皇帝一般,口里说的冠冕堂皇,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可是暗地里却是将所谓的祖制改动的面目全非,朱元璋说要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朱棣组织了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舰队。朱元璋说不许太监参与政务,可是太监们一个又一个冒出来,甚至到了相当一段时间,司礼监的地位足以与内阁抗衡。朱元璋说什么,子孙们就拥护什么,不过这也只是拥护而已,自己想怎么干,还怎么干?

在后世有一句话叫做打着红旗反红旗,其实这大明朝也大致是如此,人人都打着太祖的旗号,反的却是太祖的初衷。

因此……从这个道理来说,太祖皇帝的所谓祖法。其实就是个屁。

可是话又说回来,祖制是个招牌,皇帝们登基,若是敢在官面上打破太祖皇帝的祖法,那么就等于是失去了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太祖说,片板不得下海,于是文皇帝一遍又一遍的下诏书。说是要实施海禁,虽然他的舰队已经屡下西洋。太祖说,太监不得干政。皇帝们也一个个正儿八经的重复着这台词,虽然太监们的地位甚至有不少远超前朝。

也就是说,祖法虽然是个屁,但是这个金字招牌,还得高高悬起来,在官面上,绝对不能否定。

祖法,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国策。

而李东阳要说的,就是国策,这个重农贱商的国策。所以他不得不慎重。

“陛下,之所以柳乘风一旦出了事儿,这市场就震荡,而柳乘风一旦安然无恙,则市场就强力复苏。这其实并非是柳乘风的原因。而是大明朝的国策。商贾们能有今日,皆赖柳乘风鼎力促成,在朝廷里头,柳乘风是支持他们最大的力量。而一旦柳乘风出了意外,商贾们生怕朝廷改弦更张,因而人心惶惶。于是市面萧条,才酿成这等危机。老臣以为,若是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朝廷在官面上把这个国策订立下来,告诉天下百姓,我大明农工平等,大明既依赖农人,同时也倚赖工商。如此,商贾们才会疑虑尽去……”

李东阳一番话,却让朱佑樘连连皱眉,朝廷就算要奉行这个国策,可是要在官面上定下来,却是他不敢轻易许诺的,毕竟颁发出这道旨意就等于是彻底的推翻掉了祖宗制度,这可不是玩笑。

朱佑樘摇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轻试。”

这李东阳还没往深里讨论呢,皇上就毫不犹豫否决了,其实在说出来的时候,李东阳就知道结局注定了就是如此,因此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因此道:“只是这么下去,也很是不妥,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

朱佑樘沉默了片刻,随即道:“朕也知这里头的难处,可是朝廷也难,士农工商,这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岂能在朕的手里坏了,眼下也只能如此,现在市场不是已经恢复了吗?朕听说这京师里一夜之间,流民一扫而空,大家有了工做,有了薪俸,就有了饭吃,能养家糊口,暂时也只能如此,到时朝廷再另想办法吧。”

朱佑樘显然已经不想再谈下去,随即改变了话题:“朕听说柳乘风的夫人有喜了,哎,他也不容易,这是好事嘛,让东宫那边去道个贺,就算是代朕略表一下意思。”

朱佑樘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随即道:“这一次柳乘风出使瓦刺,立下了赫赫功劳,他这一出使,不但让这瓦刺暂时再不成我大明的威胁,而且彻底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再加上他又带着新军,杀瓦刺帐前卫三千人,这也是彪炳的战功,算是为我大明朝扬眉吐气了一番,这事儿要好好的宣扬宣扬,我大明很少有这样的大胜了,宣扬出去能鼓舞一下军民士气,上次平远堡为瓦刺所袭,令我大明亿兆军民尽皆义愤填膺,这场大捷,也可令大家知道,朝廷不是软弱可欺,瓦刺人敢杀我边军边民,朝廷定会报复,讨还公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柳乘风的封赏问题,从前的时候,柳乘风的封赏都是朕的主意,可是现在,却不得不请大家来问一问,毕竟现在柳乘风已经不同了嘛。”

在座的三个内阁大学士哪里不明白朱佑樘的意思,所谓的不同,就是柳乘风若是再进一步,其地位就已经要成为一方大佬似得人物了。这事儿肯定得和大家议一议,毕竟校尉升个百户,或许对朝廷来说无关痛痒,百户升千户,那也不是什么大事,千户升佥事,在亲军里头确实有点波澜,可是对整个朝局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可是再进一步就不同了。

柳乘风的功劳,大家是看得到的。再加上皇上也说了,这场大捷要好好的造势一番,既然要造势,就会吸引天下人的瞩目,天下人都知道柳乘风立了大功,那么肯定也会想知道柳乘风仗着这些功劳得到什么奖励。若是朝廷不能有所表示,往后谁还敢尽心用命?所以对这场所谓的大捷进行造势,同时也得在朝廷的恩赏方面造造势,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是赏罚分明的。

朱佑樘既然拍了板,接下来要讨论的就不是对柳乘风赏不赏的问题了,而是如何赏,不但要赏,更要赏出点名堂出来,让天下人好好看看,将柳乘风树立为榜样。

李东阳这时候就不吭声了,是升官还是发财,亦或者是进爵,其实都已经不是他能拿主意的事儿了,现在人家既是锦衣卫佥事,又是国公,若是进爵,上头就是郡王,这……岂是他一个内阁大学士敢轻易发言的,说穿了,外姓为郡王,这本身就是有违祖法的事儿。

同时,若是升官,那么这佥事上头有同知,不过升同知,其实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不过是官爵升了一级而已,其实也算不上重赏。那么再进一步,就是指挥使了,锦衣卫指挥使绝对是朝廷里不容忽视的一个人物,毕竟这是外朝第一特务机构,人员众多,权柄也是不小,甚至还可以摇摆和影响朝廷的决议,不容小觑。因此,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也不是内阁大臣能说的上话的,一般能担任这个职位的人,都只向皇上一人负责,也必是宫里最信任和倚重之人。

朱佑樘见众人不吭声,眼神却是不自觉的看向了刘吉,朱佑樘很有深意的道:“朕的意思呢,是指挥使万通年纪已经大了,且多次上书自称自己老迈,朕念他年事已高,哎……打算明个儿就批了他的告老奏书。这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也就空缺了出来,朕左思右想,暂时也没有找到合意的人选,倒是这个柳乘风,却还算勉强可以担任,朕对他倒也放心,刘爱卿,你怎么办?”

刘吉今个儿一直都没有说话,现在朱佑樘却是意有所指,问到自己头上。他哪里会不明白,陛下问他,并不是尊重他的意见,而是让他表个态度。刘吉几乎是不假思索的道:“陛下,柳乘风功勋卓著,如今又是指挥使佥事,这指挥使既然有了空缺,让他来顶替倒也没什么不可。柳乘风这个人,平素是糊涂了一些,不过话又说回来,眼下他确实是最完全的人选,微臣没有意见。”

刘吉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能虚情假意的顺着朱佑樘的意思表态,心里就算再恶心,可是人在屋檐下,却也不得不低头。

朱佑樘听刘吉这般说,顿时笑了起来,道:“若是连刘爱卿都这般认为,那么想必朕这个任免应当不会有什么差错。李爱卿、谢爱卿,你们以为呢?”

李东阳和谢迁自然也猜测出了皇上的意思,说真的,柳乘风这一次功劳实在不小,朝廷总得拿些拿得出手的赏赐出来,否则也不好向天下人交代,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也没有横生枝节的必要,二人一齐道:“微臣无异议。”

朱佑樘一拍大腿,随即拍板道:“就这么办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