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朝好丈夫 > 第七百二十五章:呈堂证供

明朝好丈夫 第七百二十五章:呈堂证供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7:47:03 来源:笔趣阁

朱佑樘眯着眼,又好气又好笑,谁知道柳乘风竟是这样的回答,让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茬的好。

他顿了顿,才道:“这份奏书的倒还算轻的,那些更不客气的奏书比比皆是,朕今日让人把这奏书当众念出来,便是想问问,这都是朕的臣子们所思所想吗?”

朱佑樘无疑是愤怒的,因为此刻,他的双肩已经微微颤抖了。

这些奏书当然是激昂之作,弹劾奏书这东西,难免会夸大其词,为了让被弹劾的人定罪,这一大罪、二大罪什么的都是信手拈来。朱佑樘生气,还不是因为大家群起攻击柳乘风,而是这些人攻讦皇帝,也就是他自己。

其中许多奏书里为了攻击柳乘风,不免要攻击柳乘风的所作所为,柳乘风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拿捕钦犯的事至多也就是提出个疑问,最多也就是柳乘风指鹿为马,他滥杀无辜,可是这种事毕竟是没有证据的,没有证据,就算你的跟花一样,宫里也不会采信。

所以几乎相当大部分的奏书所攻讦的主要方向都只有一个,柳乘风勾结商贾,正是因为柳乘风勾结商贾,欺蒙圣上,才出了聚宝楼和聚宝商行,这聚宝楼和聚宝商行看上去似乎确实是为国车利,其实却是与民争利,堂堂朝廷,居然与民争利,这不是笑话吗?

更大的恶果还多的是,比如自从重商以来,商贾们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以至于社会的风气一下子坏了不少,仁义道德没有人讲了,现在人人都在盘算那点蝇头利,一些不安分的人更是铤而走险,为了挣银子,为了扬眉吐气,作奸犯科。

人心沦丧。大臣们看在眼里真是呜呼哀哉。

总而言之,若是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现在所谓的天下。表面上是比以前富庶了,可是与圣人书册里的太平盛世背道而驰,皇帝辛苦了这么久。缔造的并非是什么盛世,反而和那些暴君统治下的乱世没有什么区别。

这番话明里是骂柳乘风,其实又何尝不是骂皇帝,不是骂他朱佑樘,这几年朝廷手头宽裕了,流民也日渐减少,现在几乎连个流民的踪影都没有,朱佑樘开始推行学堂,令天下人可以有书读,同时又修建驰道。让商贾、百姓们积累财富和开阔眼界。各地的河堤也开始修缮,工部那边呈上来的十三条江河的治水章程几乎全部批准了。

原以为自己所做所为,虽然也有让人诟病的地方,可是在大体方向上却是没有错的,虽然不敢什么三皇五帝相比。可是朱佑樘自认为和太祖、成祖相比,似乎也不算差。

前些时日,朱佑樘听东厂那边的人,靠着京师的京县原本颇为贫弱,与京师其他县比起来百姓生活困苦不少,可是这几年因为农人务工。渐渐也有了起色,至少再不必为吃饭发愁了,就是在乡下,由于人力大量减少,以至于乡绅们不得对佃户们给予更好的待遇,以前许多佃户种一年的粮食也至多只能吃个半年的米饭,半年之后,只能靠喝粥和挖些野菜来度日,若是要置办什么,就少不得向东家告贷一些银钱,结果这债越滚越多,许多人的债是爷爷和父辈那里攒下来的,到了他们这一辈子永远还不清,驴打滚一样,现在却是不同了,乡绅们若是不给佃户吃饱饭,佃户就携家带口往城里逃,在城里终归也饿不死。

朱佑樘听了这些描述,虽然不知东厂是否夸大,可是至少有一点还是肯定的,这是一种成就感,在他看来,所谓的太平盛世,无非就是天下太平、百姓们有衣穿有饭吃而已,可是现在不但没有得到臣子们的夸奖,最后得来的却是一片叫骂声。

朱佑樘的愤怒可想而知,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竟和这些臣子这般的疏远,他漠然的看着下头这些人,脸色铁青,若这些人不分是非倒也罢了,更让朱佑樘愤怒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些奏书里头,竟是有不少人要求自己看重读书人。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是,他朱佑樘对读书人还不够好,甚至是虐待了他们,以至于他们发出如此不平之音。若朱佑樘是刘邦,喜欢摘儒生的帽子来撒尿,这口气他也就认了,可是他自认自己对读书人给予了多少特殊的照顾。早朝的时候,皇帝召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朱佑樘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句,不使其慌恐。朱佑樘甚至清楚记得,有一年冬天,自己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有。”他又:“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于是传下圣旨,命令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

这些虽然只是事,那么在大事方面,朱佑樘也经常下旨意给读书人,让他们安心读书,又命地方官吏对读书人要时常关照,对于家中穷困的需给予一些周济。朱佑樘自认自己和那些先辈们比起来,在对待读书人的态度上可算是极为厚道了。谁知最后得来的却是这么一个评价。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别人的勉力,事情做的不好,你勉力一下,可是事情做的好,你非但不夸奖几句反而阴阳怪气,朱佑樘做了一辈子皇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结果这十几年的功绩居然一下子全部给人否认了,句实在话,在看到这些奏书的时候,朱佑樘想杀人的心都有。

朱佑樘终于开口话了,他先是用手指节磕了磕桌子,随即满是怒容道:“朕的大臣,就都是这个心思吗?都是像这奏书所言之事的心思?”

下头不少大臣摸不着头脑,不过见朱佑樘厉声喝问,大家自然不敢什么,纷纷道:“微臣万死。”

“万死?”朱佑樘冷笑:“不错,你们死不足惜,这天下太太平平的,可是偏偏就有人不甘寂寞,就有人要无中生有,你们当真以为朕纵容你们,你们就可随意撒野吗?”

这一句话可以算是很严厉了,至少朱佑樘登基以来,从来没有过这么狠的话,刘健的脸色上掠过了一丝错愕,他虽然知晓那些奏书会惹来皇上的不快,可是不曾想到会让皇上如此不悦,这个时候,他这内阁大臣不得不站出来话了,道:“陛下息怒,君忧臣辱,陛下发雷霆之怒,错不在陛下,也不在大臣,这一定是内阁错了,请陛下责罚。”

内阁乃是宫里和大臣之间的沟通桥梁,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倒也得过去。

刘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先把皇上的怒气降下来,等到心平气和了再来讨论聚宝商行的事,只有这样,拿下聚宝商行才更有把握。

朱佑樘见刘健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终于还是拉不下来这脸了,他冷哼一声,道:“不是你的错,怪只怪朕平日太宽厚,让某些人不知好歹。”他拂了拂袖,才道:“今天叫大家来,这其一,就是朕要问问你们,你们这天下一片狼藉,社稷危如累卵到底是什么居心,朕倒是想要知道朕的天下坏到了什么地步,以至于你们这般激愤。至于其二嘛,是因为杨戬的奏书,杨戬的奏书所言之事可是当真吗?朕从前听过,商行确实是犯了一些过错,可是不管怎么,也是功大于过,只是不曾想到竟是糜烂到这个地步。你们谁知晓的出来吧,杨戬在不在这里?”

他一边,一边向人群中看过去,站在班中的杨戬连忙站出来,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微臣在。”

朱佑樘带着几分疲倦道:“你上书所奏之事可有实据吗?”

所谓所奏之事,就是聚宝商行那些个斑斑劣迹,句实在话,杨戬上书自然不可能单凭一些风闻的,听到皇上寻他要证据,杨戬昂然道:“陛下,证据是有的,微臣搜集了还不少,有的是从礼部那边搜集来的,是关于一些藩王的一些不满之词,还有一些是商行里搜集来的,微臣见兹事体大,因此特意命人查证,如今将许多人的陈词和口供,还有礼部那边抄录的一些东西都在这本账簿里头,还请陛下过目。”

杨戬罢,从袖子里掏出一份颇厚的簿子,呈交给殿下的一个太监,那太监接过,连忙上了丹犀放在御案的案头上。

朱佑樘扫视了一眼这簿子,倒是料不到杨戬做足了功课,随即,他当着诸人的面,拿起簿子信手翻阅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