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之大民国 > 四百三十九节 噩耗

穿越之大民国 四百三十九节 噩耗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2:02 来源:笔趣阁

不能让中国再次发生内战,这是赵书礼的底线了。

能怎么办,加入?干涉?只能斡旋。

zhōng yāng军已经在颠桂边界频频挑衅了,交火事件频有发生,双方的舆论战打的更加激烈。你说我搞割据,我说你想dú cái。你指责我过界挑衅,我指责你寻衅滋事。

内战一触即发,谁都看的出来。

各界mín zhǔ人士,发起了浩浩荡荡的反战you行。

赵书礼率先代表塞北通电表示反对内战,杨虎城、阎锡山跟进,马家兄弟符合,连身在rì本正享受太上皇待遇的张学良也明确反对内战。

桂系立马借势,表示桂系热爱和平,一直致力于恢复重建,是坚定的反对内战的,但是如果遇到挑衅则会坚定不移的予以反击。同时李宗仁还派出使者,秘密请求援助,至少希望购买塞北的军火物资。

赵书礼拒绝了,如果公开的支持桂系,把塞北卷入进来,那么局势势必更加复杂。

这是他软弱了,如果他此时摆明站在桂系一边,或许蒋价石不敢异动也说不定。可是在塞北军还在境外作战,时刻关注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蓄势待发以求在关键时刻巨石压顶的一击,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成果的时候,赵书礼很不想卷入中国的内战漩涡。

于是赵书礼既不实质xìng的支持桂系,担心桂系得到支持后,也趋向于发动内战的心思。但是又给zhōng yāng施压,表示希望zhōng yāng以恢复大业为重,暂熄兵戈。

此举自然给了蒋价石压力,但是也让这个权谋好手,看到了塞北的顾忌,他更坚定此时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不解决南方的势力,蒋价石就没有能力腾出手来跟塞北军一较高下,武力统一自军阀时代起,仍然有市场。

一方面蒋价石对塞北的斡旋虚以委蛇。敷衍了事,一面加紧摩擦。对内部的和平反对者,则采取拉拢。分化首领,不合作者甚至采取暗杀的手段。

军队调动却没有停止,一百多万远征军部队在云南集结待命,湖南部队则进入江西。浙江的部队也南下,桂系四面受敌完全处于包围之中。李宗仁甚至做好了,一旦失利则退守台湾的打算。

赵书礼看事不可为,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不来硬的恐怕没人会听你的吆喝。于是摆开了威慑态势。从东北、山东河南等地,抽调了一百万人南下,部署于苏北地区,一副随时可以渡江攻打南京的架势。本以为蒋价石会慎重,可没想到他的整编74师却更进一步,向北前进了上百公里,将塞北军控制的十几个县占领。

“难办啊难办,蒋价石这是摆明了态度。他攻打桂系的决心不可改变。看来他是吃准了。我们现在不敢跟他动手啊。”

赵书礼愁容满面,叹息道。

“司令,那我们真的要这样坐视不管吗?”

李忘川问道,李三江等高级军官也直视着赵书礼,他们觉得这场战争把他们的老大打的没了锋芒,做事开始畏首畏尾。顾忌太多了。

赵:“不是不想管,实是无能为力啊。德国人已经占领了中亚。重兵压境,随时可能进攻xīn jiāng。我们的大部分兵力都在xīn jiāng集结待命。此时在中国内地的部队人数还不到两百万。国内局势也还不稳定,经济问题很严重,实在是没有能力在加入这场内战了。”

李忘川叹道:“司令所虑极是,蒋军拥兵千万,抗rì结束后,却不思裁减军队与民生息,反而继续穷兵黩武,收编伪军吞并军阀,罔顾民生啊。令人费解的是,美国人的态度,zhōng yāng军没有参与对德战争,他们却继续大规模援助zhōng yāng军,甚至最近传出了他们提供了一批军舰给zhōng yāng组建海军。司马昭之心啊。”

抗rì结束后,塞北军进行了几次裁军,塞北军最多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军队,可是其中数以百万计的是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尤其是兵员中四五十岁的士兵相当多。于是战后,第一步塞北军裁撤了两百万人,将四十以上的士兵都复员回家从事生产,接着又收编了大量的伪军,又裁撤了两百万人,进入生产领域。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恢复满目疮痍的国土,在加上在对德问题上,赵书礼的想法是不以牺牲为手段,而是尽量减少伤亡的作战,他为对德所做的牺牲底线是,四十万军人。这四十万人的生命已经让人很痛心了,要不是做到零伤亡不现实,他倒是想不牺牲一兵一卒。

打仗自然要死人,很多人都对塞北出兵表示了不满,尤其是那些mín zhǔ人士。甚至底层军官也十分厌战,打rì本人大家豁得出xìng命,可是现在rì本已经投降了,这战争的意义在哪里,仗打下去还有什么道理。

赵书礼也不想在死人了,可是为了这场战争中国付出的牺牲太大了,仅仅河南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饿死啊,这是多么惨烈的死法,饿死前那些人在想些什么,经历多么的恐惧,在逃荒途中又经受了多么非人的待遇。

整个战争中牺牲的人,河南只是沧海之一粟,中华民族受到的屈辱太甚了。不趁此机会崛起的话,这种屈辱还将继续,与其为了后来的强国,在饿死几千万人,那么牺牲几十万军人的xìng命,就是可以接受的了。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后进国家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可眼前这是个机会,付出最小代价的机会。

多少指责埋怨,有指责赵书礼是独夫的,有指责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惜军人xìng命的,他都忍了,无法为自己争鸣。这段时间他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但是他知道他还要受到更大的压力,美国人起码都不会让他消停,美国人为什么还在支持蒋价石,那还不简单吗,就是不想看到中国统一强大起来,最好战后中国再次内战,把工业的塞北耗到跟中国其他地区一个模样。蒋价石甘当别人的刀子,不是他看不到美国人的心思,美国人在利用他,他何尝不是在利用美国人呢。权力、**,这些不是一个人轻易放就能放下的,而且他心里何尝又不认为,中国只有他当政才是正确的,才有希望呢。

“算了,事在人为了,反正军阀都是要削除的,迟早的事情。只不过现在不是个好时候啊,国家还没恢复,就接着打仗,苦哉,我中华民族!”

赵书礼叹道,显不出的无奈。

会议还没有结束,就传来比塞大港战事失利,陈驰阵亡,八千人被俘的消息。

德国人会怎么对待这些中国俘虏,会不会按照国际公约来处理,高凤举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如此,可是赵书礼经过这么多年的政治浮沉,不会这么想当然。

陈驰的牺牲让赵书礼切实的感到了时代的变化,眼前的人一个个不见,永远不见,他们的音容笑貌还那样真实。死者已矣,活着的人才更加要关心,那八千俘虏不能不管不顾,任由德国人的心情来处理,总得想点办法为这些俘虏做些事情。

赵书礼想到了在德国很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高星桥,另一个是严裕棠的儿子严祥林。高星桥他否定了,高星桥是德国贵族不假,可毕竟是个中国人,自从中国对的宣战后,在德国的很多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好的待遇,被关进集中营。让高星桥现在去德国显然不合适,而严祥林在德国经营多年,跟纳粹高层多有联系,他去才能说上话,或许能直达希特勒天听也说不定。

但是严祥林拒绝了,他不愿意为这些俘虏出头。

严祥林在蒋价石去罗马开会后,在还没有宣战前,就看出了端倪。他父亲也通知他小心应付变故,严祥林当机立断,把能变卖的产业都变卖,不能变卖的就送给纳粹高官,然后打通了关系,自己成功离开德国,到了瑞士。尽管他损失很大,可是他一直都在转移资产,此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财产转移到了瑞士的银行中,这笔庞大的资产跟他的投资相比,当初的投资不值一提。

他不愿冒险在回德国跟纳粹打交道了,他知道自从宣战后,像他这样到德国淘金的投机分子,没几个有好下场,财产没收,人能活着的都不多。

赵书礼又想通过已经投降的rì本zhèng fǔ来接触德国,可是还没联系上,就传来了噩耗。

德军处死了八千中国俘虏。(未完待续。。)

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