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国色生枭 > 第一一四七章 军政

国色生枭 第一一四七章 军政

作者:沙漠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2:00 来源:笔趣阁

楚欢这几日的心情很不错,只因为连续不断传来了一个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是从刑部传过来,关于公孙楚一案,已经是盖棺定论,东方信一伙人为了排除异己,处心积虑,诬陷公孙楚等诸多官员,此案真相大白,公孙楚等人的叛国之罪,也得到了平反昭雪。

对于楚欢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凭心而论,要治理好西关四州,绝不是轻松地事情,楚欢固然可以决定大的方向,但是具体的实施,还是需要一些经验老道的官员。

公孙楚等官员,那都是西关的老官员,对西关的情况十分的了解,实施政策也是驾轻就熟,只因为此前一直代罪之身,楚欢也不好直接将这干人拉出来办差,如今刑部既然下来批文,楚欢自然是当机立断,立刻颁下了告示,为公孙楚等人平反昭雪。

公孙楚从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一天能够活着从牢房出来,楚欢从刑场将他们解救下来,而且为了防止有人暗中加害,一直将他们安顿在禁卫军营,哪怕是后来两百禁卫军调动离开,楚欢也依然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安全保证。

刑部发文,楚欢令人将公文送到了公孙楚的手中,连同公文一起送到的,还有一份官复原职的总督批文。

越州知州董世珍已死,知州一位一直空缺下来,公孙楚此前本就是越州知州,如今官复原职,心情却是大不相同。

不但是公孙楚,此前受牵连的其他官员,也都在总督大人的挥笔之下,尽复原职,这不但让公孙楚这群官员心存感激,更是让朔泉的百姓们欢欣鼓舞。

公孙楚此前任职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越州的口碑一直很好,只是遭逢牢狱之灾,百姓们心中都是嘀咕,今次真相大白,人们心中不免都觉得,公孙楚能够死里逃生,楚欢居功至伟,而且楚欢能够继续任用公孙楚,也表明了楚欢是一位好官。

西关当前最紧要的两件事务,一件自然是操练兵马,虽说金贺二州在短时间内被平定,可是楚欢也深知平西军的缺陷。

平西军的组成颇有些复杂,平时倒也看不出来,在攻打贺州之时,楚欢就已经看出平西军内部配合出现了严重的散乱,一旦遭遇逆境,兵将们就很难保持统一的战斗力,这一点对于一支军团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弱点。

北山军在楚欢回到朔泉之后,第一时间便即从边境撤走,而轩辕胜才也在布署好甲州的兵马之后,赶回了朔泉。

对于平西军的缺陷,轩辕胜才也是一清二楚,他知道裴绩对练兵很有一手,为此特地前去拜访裴绩,也好尽快让平西军能够完全融合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力。

裴绩的总督禁卫军日夜操练,风林火山四营,在短时间内也已经基本成型,按照裴绩的计划,四大营的操练,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单营操练,各营严格训练自己的本职,而另一种训练方法,则是会固定时间,让四营组合在一起,训练四营的配合。

军队的训练,交给裴绩和轩辕胜才,倒也不用楚欢花太多的心思。

除了训练兵马,西关现如今另一桩大事,自然就是均田策。

均田策的颁布,一开始固然让许多无田可耕的农民欢欣鼓舞,但是却也很多人心中怀疑,自古至今,只听说过官府士绅想尽办法从老百姓手里盘剥田产,还真是没听说官府会给百姓们分田地,所以许多人只以为,这是官府的花招而已,目的不过是想让流落在外的难民回到家乡,继续受官府盘剥。

因为心存狐疑,一开始从外面返回家乡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而西关目前的形式,就是大批难民流落在外,出现了大片荒芜的田地无人耕种。

魏无忌向楚欢进献均田策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均田策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大量荒芜的田地,第二个就是能够与田地匹配的人口,现如今西关人口大量流失,如果难民不能回归,均田策也就大大失去了效力。

楚欢也知道许多的难民还在观望之中,眼见已经是快要入秋,均田也必须在明天春耕之前完全落实下来,一旦春耕之时,均田策还没有完全实施,老百姓还没有得到自己的田地,那么也就等若是白白浪费了一年,对于本就缺乏粮食的西北来说,浪费一年,必然还会因为缺粮闹饥荒死去很多人。

时间其实并不算太充足,魏无忌虽然日以继夜带人测量田地,统计人口,但是进展速度并不快,等到公孙楚出来之后,了解了均田策的具体事务,当即便向楚欢提出,并不需要等到所有的田地都完全检测之后再行分田,可以首先在朔泉附近的几个村镇,开始实施均田,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百姓都清楚,官府所说的均田策,并不是虚张声势。

为此,公孙楚亲自选择了几个村镇,亲自统计了当地的人口以及田地的亩数,然后按照魏无忌提出的均田策内容,率先向这几个村镇的百姓颁发田地,每一个分到田地的百姓,在得到田地的同时,也得到了户部司签署的地契。

地契上说的十分清楚,百姓所分得的田地,十五年之内,归属权依然在官府手中,如果在这其间,没有发生什么特殊情况,却丢弃田地,任其荒芜,那么官府随时都有权利将田地收回,可是只要能够耕地年限满十五年,那么田地的所有权,将自动归属于百姓所有。

其中更是言明,百姓获得田地所有权之后,那么田地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任何人都无权收走土地,只是其中也说的很清楚,禁止私田交换买卖,只允许时代耕种,一旦私田买卖,官府不但可以将田地收回,而且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承担罪责。

其实许多人也都看得明白,均田策的主旨,就是将老百姓钉死在田地里,让他们世代踏踏实实地耕地生活,不能私田买卖,实际上也就称不上完全的私有化。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能有一块自己的田地时代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已经是了不得的生活,这是百姓们向往的生活,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宝贝,很少人会想将自己赖以为生的田地卖出,均田令的内容,已经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

也几乎在几座村镇分得田地的同时,官府的第二道命令又已经颁布下来,这是魏无忌均田策之中的补充内容,摊傜入户,赋傜互调。

在此之前,许多士绅家族可以避免徭役,正如魏无忌曾经所说,秦国立国之后,曾经下达了一系列政策,许多士绅豪族都有着免除赋税的特权,这些家族享有着最大的资源,不但免赋税,甚至连徭役也不用承担,反倒是赋税极为沉重的老百姓,却承担着沉重的徭役。

西关重建,这几年的徭役自然是必不可少,筑堤修路,开渠凿沟,百姓们必须承担大量的徭役。

为此,魏无忌在均田策之余,特地提出了摊傜入户、赋傜互调的策略,整个西关,不论是普通的贫民百姓还是士绅豪富之家,都将承担同样的徭役,一视同仁,只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赋傜互调的手段,那些士绅豪族如果抹不开面子,不情愿与平头百姓一样去参加劳役,倒是可以用赋税来抵消自己的徭役,同样,穷苦的老百姓如果想要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却可以在自己应该承担的徭役之外,增加有偿徭役。

这些法令颁布下来之后,百姓们一片欢呼,流落在外的难民们知道已经有人分得了田地,再不犹豫,纷纷回归故土,只是短短时间,大批的西关难民拖家带口,返回故乡,这是一次庞大的迁徙,轩辕胜才调动兵马,守住各处关卡,盘查严密。

对楚欢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他甚至一度得到消息,一些落草为寇的土匪,知道这些法令颁布之后,竟是丢弃了武器,也往户部司登记入户,正如魏无忌当初所料,许多落草为寇的土匪,本就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逼无奈,如今官府实施新政,这些人想着有田地可种,有哪里想过着那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楚欢实施均田策的本意,就是要让西关重新恢复生机,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些乱匪能够弃携为民,当然也是楚欢乐意看到的。

西关的均田改革,风风火火,百姓一片欢腾,不过此事毕竟是伤及了西关士绅的利益,楚欢知道西关士绅是以西关七姓为首,少不得要与西关七姓多做接触,倒是苏老太爷看得明白,如果西关一直一潭死水,西关七姓也终究难以恢复曾经的辉煌,只有整个西关兴旺发达起来,西关士绅才有可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众士绅虽然心里多少对楚欢实施的政策颇有些不满,好在楚欢此次实施均田策,主要是收归荒田和无主之田归官府所有,虽然对佃户得田对西关七姓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不过众士绅心里也很清楚,楚欢实施新政的目的,其用意倒不是在对付地方士绅,而是激发西关百姓的耕地热情而已。

北山肖焕章在耕具的问题上,倒是没有食言,在西关难民络绎返乡之时,从北山调运过来的诸多耕具也是连续过来,更让楚欢欢喜的是,从关内的西山道和安邑道,也是有大批的耕具运送过来。

西关实施均田新政,这样的消息自然也已经传到关内,西山总督乔明堂,安邑总督袁崇尚都是与楚欢有些渊源,大忙帮不上,但是调运一些农耕之具前来支援,却也是尽了情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