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 005 正气歌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005 正气歌

作者:会飞的火星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9:48 来源:笔趣阁

林不凡在河南地界,晃荡了大半个月后,一个掉头,就隐匿进了山东。让闻讯前来的两位蒙古高手,甚是憋气。

林不凡在山东境内,一路走走停停,半个月后,就来到了曲阜。

林不凡怎么说,也读了那么多年的《孟子》,也自认是孔孟门徒。对于传承千年的曲阜孔家,自然有些好奇。

这天傍晚,林不凡正在官道上赶路,却迎面撞上了一队蒙古骑士。林不凡直接一个闪身,就进了路边的林子。说实话,林不凡虽然这些日子都在杀人,但是又不是什么人都杀。

一般都是那些作恶多端的蒙古贵族,或是给蒙古人当帮凶的汉奸。所以如果不是确定,对方确实是罪大恶极,林不凡一般很少出手。至于这些普通士兵,如果没有必要,林不凡也不想杀了他们。

毕竟林不凡只是想行侠仗义,并不是想做一个屠夫。

那些蒙古骑士,见到林不凡如此知趣,就没有再追究。直接无视了林不凡,慢慢的往前走。

在这队蒙古骑士的中央,有一个囚车。囚车内关押着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儒生。虽然那位年轻人,身着一身破旧的囚服,身上遍布着一些暗红色的鞭痕,蓬头垢面的,散发出一股恶臭。就连在囚车两侧押运的蒙古骑士,都离的远远的。

但是林不凡却本能的感觉到,这位年轻人是一位儒生。不是那种整天死读书的酸秀才,而是那种真正的儒生。对于一些儒家典籍,有了自己看法的大儒。

虽然他只有二十余岁,称大儒太早了。但是他身上有那种成为大儒的基本气质,浑身散发着属于儒家的那种浩然正气。林不凡这百余年来就是研究这个的,怎能认错。

林不凡将内力运转到眼睛上后,就开始细细的观察起来。

虽然此人身处颠簸不堪的囚车中,但是他却始终保持着儒家最正统的坐姿————跪坐。何为跪坐,精研儒家典籍的林不凡当然知道。所谓跪坐就是臀部放于脚跟上,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做“长跪”,也叫“起”。在《后汉书·列女传》中“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

但是随着隋唐时代,椅子的传入,导致这种古老的习俗,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到了宋朝以后,就没有人在用跪坐这种坐姿了。偶尔会有一些真正的大儒,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作为一些重要场合的坐姿。

林不凡透过那位年轻人,杂乱的长发间,好像看见他的嘴唇在蠕动。于是,林不凡就把内力运转到耳朵上。

顿时就有断断续续的声音传过来,只听的那位年轻人在诵读着:“皇路......含和.....明庭。时穷节......丹青。在齐太.......在晋董.....良椎......武.....将军头.......侍中血。”

林不凡听得心头大震,虽然只是断断续续的几个字,但是林不凡却知道,这位儒生诵读的是什么了。他诵读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当年南宋灭亡,文天祥被俘。忽必烈亲自去招降,先是高官厚禄,然后软硬兼施,之后威逼利诱。最后就把文天祥关在了牢中,企图用监牢艰苦的环境逼迫于他,迫使他屈服。但是文天祥在牢里住了三年,却依然不降。最后慷慨就义。

当年文天祥在牢中的时候,说:“监牢中的条件十分艰苦,又矮又脏,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一下雨,就有水汽;土地长期照不到太阳,有土气;夏天烈日暴晒,有日气;有人在烧火做饭,有火气;仓库放置着腐烂的粮食,有米气;关押的人很多,充满了腥臊恶臭,有人气;有大量的粪便,腐尸,有秽气。这么多的气放在一起,会形成瘟疫,但是我住了那么久,却没事,因为我有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以上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序言,我稍微总结了大意。)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

林不凡看到这位儒生虽然身处囚车,但是却高诵《正气歌》的场景后,猛然间抽出了君子剑。

不过片刻的时间,这二十余位蒙古骑士就命丧黄泉了。

当林不凡三两下,劈开囚车的时候。那人不惊不喜的朝林不凡拱拱手说道:“多谢兄台搭救,孔克盛谢过。只是我这副样子未免失礼了。”

林不凡拿起君子剑,劈开了孔克盛手脚上的镣铐后,就说道:“我救你,不是看在你这副臭皮囊的份上,而是看在你一身浩然正气的份上。”

孔克盛活动了一下手脚后,就在林不凡的搀扶下,下了囚车。下囚车后,孔克盛朝林不凡答谢救命之恩。两人有礼让了一番后,林不凡就带孔克盛去了不远处的小河边,从身后的包袱里拿出一套,他自己的换洗衣物后,林不凡就在远处,盘腿打坐。

半个时辰后,孔克盛就清洗完毕了。而林不凡也生起了火,二人将干硬的馒头放在火上烤烤后,就当晚饭了。

吃过晚饭后,孔克盛才开口问道:“我看林兄身上也有一股浩然正气,不知林兄是......”

“我并非是儒生,而是江湖人士。只是我以武入道,在巧合之下窥得了浩然正气的奥妙。不过浩然正气,和我体内的紫霞真气相互融合后,就变成的浩然紫气。”林不凡说罢,就将体内的一丝浩然紫气,提取了出来,将之运行到右手食指指尖。

孔克盛感受了一下后,就对林不凡大加赞叹。

之后,孔克盛就开始自我介绍了。

这位孔克盛可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他是山东曲阜孔家,第五十四代家主孔思晦的嫡次子(虚构)。第五十五代家主孔克坚的同胞兄弟,从小就聪慧过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儒家典籍。

尤其崇拜文天祥,认为文天祥乃是文人真正的典范。此时孔家为了延续下去,只能接受蒙元朝廷的册封。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册封,但是孔克盛就感到极为不快,并时不时的大肆的讥讽那些驻留在孔家的蒙古官员。最后祸事了,他的一些言论被传到了京城。然后孔家就奉命把他关了起来,驻留孔家的那些官员,就每天虐待于他,企图让他屈服。但是几个月过去了,那些官员没了耐心,派人把他押赴京师处死。最后就被林不凡救了。

林不凡不可思议的问道:“你哥哥就眼睁睁的,看着你被他们虐待,被他们带走?”

孔克盛惨笑了一声后说道:“他有什么选择吗?为了孔家的延续,就是让他去死,他都不会皱眉的。这就是家主!!!”

林不凡想起了因为自己的冲动,给华山派带来的麻烦就头痛不已。这些日子他到处作案,不就是吸引蒙元朝廷的注意力,不让他们在关注华山派吗?

林不凡烦躁的摇摇头后,说道:“我们不谈这些烦人的东西了,谈点别的吧。”

于是林不凡就把他对于《孟子》的一些理解、体会、心得和疑虑就都说出来了。

孔克盛听得一脸茫然,《孟子》他当然读过,而且倒背如流,可是林不凡说的好多句子他都没听过。

林不凡看到孔克盛一脸茫然的样子,就狠狠的拍了自己脑门一下。他这才想起来,自己读的《孟子》和别人读的不一样。

于是先是介绍了自己手里这份《孟子》的来历后,他就把自己的那份《孟子》,逐字逐句的诵读给孔克盛听。

虽然作为儒家弟子对于盗墓这种事情,是深恶痛绝。但是他还是抵挡不了《孟子》的诱惑,听得如痴如醉。

二人又针对《四书五经》里的一些东西,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孔克盛研究的精深,但是林不凡见识广博,于是二人越来越投机,直至月上中天。

要不是孔克盛刚出牢笼身体虚弱,二人说不定会谈到天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