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七百九十六章:庞涓的战争艺术

秦歌一曲 第七百九十六章:庞涓的战争艺术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转过脸来,齐王向韩使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他说了一通齐国的苦,齐王说最近北秦越来越强大,这是一个事实。(本书转载1⑹K文学网 ⑴6kXS.cOМ)北秦兴郁郅,在北秦的重商计划下,魏国的河西商人纷纷跑到了北秦去发展。这给了魏国一定的损失。现在也是如此,北秦占领了燕国,兴建了秦燕京,随着秦燕京日复一日的强大兴盛,并且变得无与伦比的华丽,一些齐国的商人也是不由自主的跑到了北秦去。甚至可以说……在齐国发展的时候,盐市都给北秦拉低了。齐国是煮盐,北秦国是晒盐,北秦的产盐量远远的大于齐国,满足了北秦国的需要,还可以大量的输入到中原。

这让依靠海煮盐发财的一些齐国商人吃尽了苦头,赔了不知多少钱。所以对于秦燕京发来的那无形的威胁,齐国的压力真的是很大。这个理由绝对说得通。此点让韩使也是没有办法。不过齐王到底是一个大度的人,他当即的表示,虽然不可以和韩国缔结盟约,但齐国和韩国一向友好,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齐国一定不会坐视韩国民众的兵灾。只要齐国有了余力,齐国一定会尽心全力的帮助韩国!请韩使回去后放心,齐国是一定站在韩国人民的这边!

很快的,申不害就等来了两路特使的回报,虽然这答案并非是完美,可是申不害却觉得安心。这才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国与国的关系,真要一口答应帮忙,那才是个怪。历史上秦国出兵帮助楚国,还不是申包胥哭瞎了眼睛的缘故,人家哪有上来就发援兵的,要看形势!

在韩国看来,他们已经寻求到了最佳结果,三国盟约其实已经可以算是达成了,虽然韩国并不想打这一战,只要魏国不攻韩,那么韩国便可以从从容容的继续进行灭周灭陈大计。

只是齐国却恰恰相反,是希望大战发生,方能趁机再度打败魏国,所以不能与韩国达成盟约。申不害对这种邦交诈道深知就里,岂能一厢情愿地自顾做梦?既然不能求退于魏,那么打就是了,因为无论如何,齐国是一定会救援韩国的,此乃铁定。就好比北秦禽兽禽兽不如一样。因为齐国选择的并不是韩国利益,而是想要寻找机会压倒魏国所决定的必然路径。

申不害当了丞相好多年,自然会搞政治秀,他立即向韩国臣民公布了“与齐楚结盟抗魏”的大好消息。这让韩国人心里有了底,加上变法的作用,让韩国人有点抖了起来,也不是那么的怕曾经的大魏国,国民们抵抗魏国的斗志倍加高昂,新郑城弥漫出大战将临的紧张气息。

可是古代打仗,变化多多,目前的各国都没有北秦国的那种特点,制定了作战的计划,当一切的条件成熟后,大军就打过去了。哪有什么多余的。军队的一切都是保密,使敌知其调动而不知其所目的。北秦攻打燕国的时候,一支军出现在了东胡,一支军到了北代,燕国天真的以为这是打东胡的第二梯队,却是不知道,这才是攻燕的主力军队。魏国的军队虽然多,可是魏国的军政却是给魏王弄得有点混乱。本来,魏国的丞相是最大,可以总管一定程度上的军政。但丞相是魏国公族,魏王不得不小心,所以对此有限制,而庞涓么,也没有得到魏王的全面放权。由此,魏国的军事就成了魏王的一言堂。他的政治玩得好,军权也抓在手里,可是他并不知道,这并不是他的长处,所以他这头气昂昂地宣布了太子申为灭韩统帅,但心中总觉发虚。而太子也是的,他得到这个位置是高兴,可是高兴过了他也怕了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庞涓的府里有一个门客,叫徐生,这个徐生知道庞老总的心病,就跑去求见太子,太子本不欲见,他也是心血来潮了,想见见吧,毕竟,这个徐生也算是一个士,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在当时,大多都是不识字的野民,一个人,如果有文化,如果文化程度还高,是很容易得到上位者的重视!太子就见了这个布衣徐生。见到了来人,太子就问了。

“先生你要见本宫,有何见谕?”徐生道:“听说太子此行,是将要讨伐韩国也。我这里有一套百战百胜之术,不知道太子你是想听啊,还是想听啊?”太子大喜,笑道:“先生真会说相声,何必说两个想听,本宫当然想要听了来……”徐生笑道:“太子殿下,你想想,目前在魏国,除了魏王,还有比你更尊贵的人吗?在魏国,谁的前途可以比你还大?”

太子想了想道:“我现在就是太子,除了父王,谁还能比我更尊贵,我未来是魏王,还有谁的前途能比我更大!”徐生拍的道:“就是呀!现在太子你将要亲自领兵去攻打韩国,如果太子殿下你走运,打胜了,你还是太子,不会比这更提升一步,大王也不可能会因为这个就主动的让位给你,所以说你打胜了,可你却并不会得到任何的好处。可是万一太子殿下你踩了狗屎不走运,打了大败仗,那将会如何呢?所以说太子殿下你这次最好不要去打这个仗,最起码的,你不要亲自领军,如果你亲自领军,打了胜仗,你不会是魏王,打了败仗,更是丢人,反正没有你的好处,只要太子不亲自领军,那胜也好,负也罢,都与太子无关,算起来,这就是太子殿下的最好选择,用了此法,百战百胜者也,不知我这样说,太子殿下以为如何?”太子大叹,也是松了口气,想明白了,便高兴道:“太好了!我这就听你的,去向父王请辞,还是让上将军带兵出征好了。”徐生道:“太子殿下,您虽听了我的话,可这毕竟是大王的命令,太子可以请辞,但是一人无有力焉,太子殿下还是想想找一个有份量的说客去和魏王说,这样比较好,也可以显得公正一些。”说完这话,徐生就找个借口走了。

太子想来想去,就去找丞相,他和丞相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两人一块儿也能玩到一处。

听了太子的话,丞相何等机警,而且他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也不大吃太子带兵。

现在太子主动退下,那可不是好事么,于是就去见魏王说客。魏王虽然也反悔了,可是太子的命令已经下了,而且他也是想要给太子一个功,因为他的其它儿子都大了,如果太子这样平平无奇,将来会在他的身后会有些的麻烦,魏王自己吃过这个苦头,他当然想计算好了。所以虽然意动,还是难舍。见魏王沉吟不语,丞相自然是心有灵犀,一脸肃然地提出:“夏王,太子虽然英明神武,天纵奇才,有管子之智,庆忌之勇,经历一败后,现在身上又有了前丞相公叔之稳重,可是不管怎么说,不管太子殿下再怎么了不起,他只是人,他并不是北秦禽兽,北秦禽兽剑扎不死,锤击不伤,可是太子并不是这样的人呀,想我大魏的太子,身系一国上下之安危,实在是不宜前敌涉险。臣窃下以为,这灭韩大战,还是要以庞涓为主将,再由臣来辅之,太子么……挂名统帅,总监诸军,但不进行实际的指挥,不知夏王意下如何?。”魏王大叹,果然还是丞相能老成谋国呀,还是寡人想的轻了,于是欣然赞同,明下王书改变部署:“灭韩战事改由上将军庞涓负责统领,太子申统帅,总监诸军。”

王书下到上将军府,这才使庞涓有了一个台阶。虽说这“统帅总监军”的名头闻所未闻,“统领”的职分也颇为含糊,实在是兵家大忌。然则事已至此,魏王在热昏的朝野共识下,明摆着教他做实际主将,让太子这个“名将”做只立功不受过的统帅。有何办法?

现在想来,庞涓只有接受,要不就归山,可现在的富贵却是再也没了,如果自己不领军,万一太子打了一个大败仗,魏国翻不了身,那庞涓岂不是一辈子无法和孙膑再行较量?好在的是……军权是回到了自己的手里,这也就是说,他还是名正言顺的上将军,魏王还是看重他的,既然如此,就让我老庞,再为魏国打这最后的一场战吧……经过了一番的思想斗争,爱国情操伟大的庞老总还是决定复出了,他带病出征,重新的挑起了这副千钧重担。

一回到中军幕府,庞涓立即精神大振,将诸般龌龊丢在了脑后。经过一个月夜以继日的准备,庞涓终于发出号令,魏国主力大军秘密向韩国进发。庞涓不愧是天下少有的名将,他对各国地形要塞及军力部署,历来非常清楚,哪国稍有变更,他便在那幅秘密地图上做出记号。对于韩国这般土地狭小的国家,他更是了如指掌。因为魏国本来就有灭韩、赵的野心。

庞涓的进兵方略是:第一步,先派出一万精锐步卒秘密堵截洧水上游,使新郑的护城河变成一条干沟。失去了护城河,新郑就会如同一条离了水的鱼一样,可以更容易的对付了。

第二步,就是派出五万步军的骑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衔枚疾进,突然郑城外的三万韩军与新郑之间,发动猛攻,将三万城外韩军一举击溃。相信有魏武精卒的这五万人打三万韩军,应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失去了城外的兵力,新郑就成了一座孤城!

第三步,就是派出六万多的重甲和武卒,死死的扼守新郑城外的三条要道,狙击一切有可能从韩国周边要塞赶来救援的四万步骑大军。步军最大的特点是守,庞老总如此调兵,不要说区区的四万韩国新军,就算是韩国人把十多万的地方部队全部都调上来,也是没有用的。

最后一步,庞老总决定亲自统率征调来的五万众小诸侯的弱军和五万魏国主力,共计十万大军,从东北两面泰山压顶般猛攻新郑。小国的兵虽弱,可是庞涓却能利用自己的强军督战,以此来打击韩军,一可以减少魏军的损失,二可以消磨一下那些小诸侯的实力!

为了避免混乱,庞涓没有教太子申与公子卬独当任何一面,而只请他们以三军统帅与副统帅的尊贵身份,高车驷马地随同中军前进。庞老总不介意他们分功,甚至占大头,他只要他们不分自己的兵权,让自己专权治军。这样做,正中丞相公子卬的下怀。只是太子申还有些不甘心,但被丞相公子卬一番附耳低语,说得大展眉头,也就不再要求独当大任了。

三天之内,各路军马一一齐备,大军行止有序,二十万大军,庞涓艺术的指挥着,按部就班,一步步把韩军的出路全给堵死了。可以说,庞涓的外围作战全部顺利完成,已经达到了对新郑的围困,现在,他只要做好准备,把器物齐备,就可以对新郑发起攻城计划了。

申不害有些慌乱了。他没有想到洧水断流,更没有想到城外驻军被一举击溃。更要命的是,周边要塞驻军的来援要道,竟也被全部卡死了。突然之间,新郑变成了一片孤岛,城内的一万多军士成了唯一的支柱。明摆的大势,如果齐国楚国没有主力大军前来救援,新郑就是砧板上的一块鱼肉。在此之前,申不害完全没有料想到事情会变得这样……

申不害并不是一个兵家,他只是一个法家。他带兵,只是打被动战争,这是一种没有打过仗的人想当然的战争!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要应变,是要机动,是要掌握战争的主动。

北秦王战争,一向是占据着战略的主动,也就是说,当赵国打他的时候,他先就进行了反击。打仗,就是这样,一定要有先手,不能让自己在那里摆着,由敌人来攻,这是下下策。

可是申不害相信自己的城防,他以为有护城河有大军于外内有粮草,就可以支持下去了,但是他错了,庞涓这个兵法大家很轻松的就在这一套的城防系统里找到了缺点,然后轻轻松松的就这么的把一切的城防给破坏,这让得新郑成了一座地道的孤城,由得魏军自由攻打。

“庞涓竖子,当真狠毒!”申不害站在新郑城头,遥望原野上连绵不断的红色军营,就像秋日里火红的枫林,不禁佩服庞涓的用兵狠辣,竟觉得颇合自己胃口。因为申不害自己也是一个狠辣的人,当年他在韩国进行变法,为了得到权利,也为了推行自己的法学,大杀老贵族,直杀的千万人头落地,甚至引出了墨家的政侠,可是韩国的百姓一片的叫好,政侠们这才作罢。申不害相信变法要果决,一个决定下去,就要飞快的做好!他的术学本来就是讲治政的效率。所以看起来,庞涓这种用兵飞快的战术,让申不害感叹……此人虽好,却非我将,如果我大韩也有一个这么样的将军那该是多么的好呀……韩国没有名将,申不害借以得到了军权,可是现在他深深的懊悔,如果韩国有一个类似于北秦王那样的将军……唉……

申不害知道,在目前,特别是现在,一切只能靠自己了。本来,任何一座都城里都不可能驻扎主力大军。所谓城防,更主要的是城外要塞与城外驻军。城内驻军只能对付小型攻击,更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内部动乱。城外大军与城内驻军相互策应,才是全面防守。从这一兵家典则出发,申不害在城外驻扎三万大军,是兵家正道,是真正的城防力量。但……申不害还是小瞧了魏**队的战斗力。他万万没有想到,魏军竟然把一部的魏武卒训练的可以骑乘烈马,这支精锐的步军骑兵飞快的到达了平原,然后他们下马战斗,在马上,他们披着甲也不会影响体力,所以他们可以自由的在平原上发挥自己强大的战力,本来也算是可以的韩军竟在一夜之间被分割击溃。在这里要说一下,也许申不害练兵很厉害,可是韩军大多数经历的阵战很少,这一点上绝对不如魏军。打打文弱的齐国或是别的还可以,但是面对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经历吴起庞涓的练兵之法而成的铁军,那就不堪一击了!北秦王说过,训练的兵和没有训练的不一样,杀过人的兵和没有杀过人的不一样,吃过人的兵和没有吃过人的兵不一样。北秦王要求的真正精兵就是,训过练,打过仗,杀过人,吃过人,这才是真正的精兵!

可是韩国的士兵最多训练过,却并非是打过仗,很多并没有杀人,更不可能吃人了。

所以,韩军给魏军就这么容易的杀败了。韩军一败,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原本座落在新郑城西南两面的洧水,如今既阻挡了韩军的突围之路,也阻挡了其余援救之路。东北两面的三条大道也全部被堵死,且还有十万魏国大军的猛攻,纵能冲出重围,显然也是自投罗网。

为今之计,只有依赖新郑的城墙和城内充足的粮草,做拼死一战了。

(我反对食人和血亲近婚,不过我也很开通,对于食人,我认为人性自私,在必要的情况下,人是会食人的,历史说明了一切,可能有人不注意,但是查一下吧,在世界食人史中,论规模,论数量,论不可思议的离奇理由,鲁迅都承认,中国吃人是最厉害的。至于血亲近婚,我当然反对,不过,万一,真的出现,那种事情,我个人觉得,两方情愿下,可以不要小孩,社会也许需要道德,但,抛开这些,还有人情在的,不能因为社会的道德就拆散两个相爱的人,毕竟他们或她们的结合,只是两个人自己的事,干别人屁事!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事,我会坦然接受!如果说会影响下一代,我得说,地球上人太多了,少点人是给真正的后代积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