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七百九十三章:卫鞅的舌辩之术

秦歌一曲 第七百九十三章:卫鞅的舌辩之术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新魏王宫在大梁,比安邑王城还要大两倍安邑的王城经历了三代的增建,几乎每代的魏王都要加筑。1⑹ k 小 说 wàp.1⑹κxs.c0m文字版首发按理说,魏国不当放弃安邑的,这未免太过也可惜,特别是安邑还有一座禹王台。这就更有地利之相了。但是……大梁的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却比安邑大得多。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四通八达,便成了中原地带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魏国当年之所以没有将大梁作为都城,仅仅是因为韩赵魏三家分晋时,魏氏势力范围内的南部平原尚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还只是一座小城池。而当时的安邑却是魏氏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便做了都城。不想自魏文侯起用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大大地得了一回天时地利与人和,竟是迅速富庶了起来。随着农耕兴旺,工匠商贾也纷至沓来,大梁便在一百多年间蓬蓬勃勃地变成了水陆大都会,重筑大城池,工商云集,店铺林立,形成了天下第一大市——魏市。

魏国要移都大梁,别的好说,但是这王宫是绝对不可以小的。特别是……在安邑有一个湖心岛,魏王深喜之,不忍弃。王者的威就是如此,魏王喜欢,他就要再建,不仅要建,还要建的比安邑人工湖要更大,更豪华!这样一来,加入的人工真是多少都不够,结果,工期一拖再拖。大梁的城修好了,宫室也十之**俱全了,但这个人工湖,却是迟迟难以骏工!

在这段时间里,秦国移都,五年而成,号曰咸阳!咸阳于渭水北阪。雄峻的北阪好像一个巨人张开了双臂,将渭水揽进了怀抱。北阪塬根至渭水河道,是宽约三四十里的广阔谷地。历史上秦始皇每每总是在渭水大刑,杀人入水,渭水为之赤,就是因为方便,近。

自咸阳城成,秦国就立于不败之地,在山东,就算是他们攻破了大散关,攻破了武关,进入关中腹心,这块依山面水纵深宽阔的谷地,也完全可以展开兵力凭险据守,至少可以从容不迫地向北阪撤退,进入北边的山塬地带再行周旋。咸阳地利,可贵于此。咸阳,处处向阳,一片大明大亮,都是太阳,既有阳刚之美,又有渭水之柔,两相宜合,千年的帝都!

相比起来,魏宫就显得过于奢侈而不尽务实。不及得咸阳宫了。但是……还有一都,那就是秦燕京。只是秦燕京的建造端得是令人发指,三十万人起工于事,二十万人操劳而死,他们的血与泪,始成了这座六年而成的大都。都中林木郁森,花开不败,香气终年而不散之,城外,森林郁郁葱葱,无有尽绝,虽然北秦伐木砍了不少,但是北秦的建筑多有利用土石之功,所以树木的运用,并非是如那些传统的中国都城那样离谱。一座中国城,往往要把方圆的林木砍伐一空,但是在北秦,却是可以得到减缓,除了门、窗等些微,北秦的建筑都是用石条,水泥,城砖而起筑的。中原用大木为支为柱为梁,但北秦却用石柱以支。这就是北秦的秦燕京。虽然用到了这些的巨石,感觉一定会很累,可是北秦墨家更是变态,在北秦王的启发下,他们运用轴轮之术已经到了孙猴子的地步,那叫一个千变万化,纵万斤之石,一样可以搬来调去。正是如此,秦燕京才会这样飞快的建好。可是,明明有这样先进的器物,可是北秦国仍然是整死了二十万的奴隶,虽然这些奴隶是北秦军方从北面那些山林里抓来的奴隶,甚至还要北秦王逼那些小国穷鬼们晋献的奴隶,可是也是人,却就这样活活累死在秦燕京下。后世人感叹的说:“秦燕京……秦燕京……无论名字还有城,都是这么的美……但是……你的美却有着太多太多的鲜血了……”说这话的诗人给北秦情报组织抓起来,后病逝于监察给事厅。事实上,此后,秦燕京又进行了数次的整修和增建,北秦王更是在此又加建了一座空中花园用来供自己与天下佳丽淫乐。但那已经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现在么……却是卫鞅的舞台!

“外臣卫鞅,参见大魏王……”卫鞅深深一躬,这个礼并不轻,纵在秦公面前,他也是拱手小礼,焉有现在这样把整个腰都弯下去的道理!魏王不置可否,他在心里还算计着……卫鞅还真是有一点才能,他不是只会喂羊啊!要不怎么说呢,这个秦国可不是在他的帮助下强大了么?老公叔当初真是没有看错人。虽然魏王这样想,但并不代表他知道自己错了。

假如历史的车轮倒退,魏王也许会给卫鞅一个大官,但还是会立公子卬为相。在魏王看来,卫鞅可以替代,但是丞相公子卬却是不能替代,公子卬的才能他看在眼里,大魏国能支持到现在,甚至可以说霸业重兴,这不能不说是丞相的功劳。公子卬可并不是如《新大秦帝国》里那样的一个废物!那只是作者的一个创作需要。贵族阶级是古代人类的一个精英团体,也许当这个帝国走向了毁灭时,贵族会腐化,坠落,可是现在却并非是如此。一定要说明,魏国在经历了公叔痤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不稳,而正是丞相公子卬,才让大魏顺利的把魏国的霸权保持下来。这一点,魏王是不会看错的。因为如果听公叔痤的话,用卫鞅,那卫鞅一定要变法,法家么,不变法干什么?可是魏国并没有到非变不可的地步,魏国不想变法,变法是逆天,哪怕是轻轻的变动,魏王觉得魏国足够强大了,不要再变,相反的,如果真要变了,那在这个变法的过程里,死人是一定的。那时反而给魏国平添出没来由的乱来。

魏王不变法,自不要用卫鞅,可是,在此,他就该从公叔痤的命令,杀死卫鞅。因为卫鞅对于魏国真是太了解了。从卫国出来,卫鞅先是在外求学,又在稷下待过,有了出身学识,他再到魏国,在魏国,卫鞅付出了很多,他也得到了很多,公叔痤的时代,卫鞅几乎参与了所有的魏国政务。这样一个对魏国的朝政了如指掌的人,魏国却把他给放到了国外去……

这是一种何等样的泄秘。而现在,这个结果就到来了。本来魏国想要教训一下秦国,也就是打秦国一下,秦公是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打,老秦人只会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是现在秦国有卫鞅,对魏国了解至深的卫鞅有办法,他就这样施施然的来到了魏国的朝堂!

苏秦张仪纵横时代,可以口舌退兵夺城,天下公卿掌握中。那叫一个可怕。但是……

并非是他们两个才有这种本事的,还有,就是卫鞅,在历史上,苏秦和张仪策士无双前,卫鞅已经向人展示了他的这种外交的才能。他有两个大手笔,其中之一,就是现在。使魏。

正当魏王心里感叹的时候,庞涓侧席而视,语音清冷道:“咦?这不是当年的中庶子么?”

本来庞涓是要统率大军的,但是他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众小国的军队还没有调齐,军粮物资也要时间,大军只是在准备着,就等着时机一到,就打秦国。古时行军打仗那叫一个慢。这一点,在之前已经说过了。所以庞老总才可以悠闲的坐在这里,他也是一个怕,怕魏国给说的不再动兵了。这种事前已有之,毕竟,庞涓壮年已过,他已经不再年轻,身为一个兵家,一生之中,没有一次灭国拔都之功,这让庞涓情可以堪之!可惜,当年庞老总对北秦王下手阴了点,北秦王曾经说过,不与庞老总共存一个青天之下,可见其恨意滔天。不然的话,他庞涓就去投北秦王,至少,以北秦的军力,可以捞一个灭国之功。当然,庞涓只是想想!

北秦的军方自成系统,怎么可能由他去当面。只是他在心里感慨,别国也就算了,可是北秦国……北秦国真是灭国连连,其它国家灭一国,比吃炒热了的隔年冷屎还要难,可是北秦王就中原来说,先克中山国,再下燕国,然后回过头来,就吃了赵国,如同轻松的下棋一样。虽然北秦也是吃撑了,可是这是有区别的。所谓的吃撑了,是指北秦的国力扩张到了极限,其国力的资源不足以再进行扩张战略,而并非是说他们没有自保的能力。

就是这样,北秦国吃饱了,休养足了。而魏国,在整个中原劳碌不小,却没有什么可得。

庞涓的心里十分的郁闷,现在这一腔的郁闷全冲着卫鞅发作起来了。可是卫鞅是谁?他在公叔丞相府时就不在意这种小事了,听庞涓的话,只是淡然轻笑,道:“上将军有礼!”

庞涓指斥卫鞅当年中庶子,对他羞辱,可是卫鞅却是洒脱的回之以礼,这种对比顿时让庞涓感觉低人一等,卫鞅回礼,他反而更觉怒,只是他也不是政治傻子了,吃了那么多的亏,最基本的察言观色,却是会的。这下,他可见到了,那就是魏王脸是晴转多云,趁着没有打雷下雨,庞涓深吸一口气,不复多言。魏王见到庞涓老实了,这才松气。可不是么,怎么说卫鞅也算是魏国的旧臣,现在他主动上门,我们多少要摆一下大国的谱,这样小器巴啦的,没得丢我们大魏国的脸面。就听魏王平和的声音道:“卫鞅,你不在秦国为官,来我大魏……”

卫鞅深深一礼,把礼数周全到了无以复加,然后道:“我主秦公听闻大魏盟主会于天子前,深得天恩,是以由外臣来前恭贺大魏霸权更盛,国势无俦!”太子在旁道:“陈腔滥调,未见新意!”意思讽刺卫鞅拍魏王的马屁!魏王也觉得这话老土了一点,我大魏国现在如日之中天,还用得着你说么?所以他的脸上也不大客气,便道:“卫鞅也算是曾经的魏人,不过现在你代表秦国而来,相信只怕是为了……本王那无敌大军吧!”卫鞅自信道:“秦自服于魏,一向勤礼有加,无罪于魏焉,何以当魏之伐也?是以我主秦公并不在意魏国大军,魏国聚大军,可以攻齐,可以攻韩,可以攻楚……何以非要攻魏呢?”这也是有学问的,因为在魏王招天下十二国的时候,韩国、楚国、齐国,都没有来。而秦国虽然没有来,但是却派出了代表,总算是给足了魏国面子,从这个角度上讲,五十步是可以笑百步的。

是呀,你魏国招集诸侯,韩国没有来,楚国没有来,齐国没有来,我们秦国吧,虽然没有来,可是我们派代表了,至少这个态度是到位了,而且我们也是怕么,万一我们派人多了来,给你们误会我们侵略你们,这可怎么说呢?现在卫鞅手心手背全是理,除非魏王学北秦禽兽死不要脸,不然他还真不好找个理由来说道。这也是魏王想要打秦国的主意,而秦国立时就知道的原因。可是卫鞅这话里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挑拨离间。但这个意思是一个若有若无的。

也就是说,这句话的作用只看听的人了,变数太大,只是无心之柳,是不是可以成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魏王一下子给噎住了。这时,魏国的一个大臣出来了,这人叫惠施。

惠施,宋国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叔痤死的时候,魏王招见惠施,年青气盛的惠施急去安邑,以为自己可能会给封成丞相。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途中,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惠施心里记挂着魏王和魏国的事情,心急火燎,结果,过河时,他一失脚跌落水中。由于惠施水性不好,他一个劲地在水里扑腾着,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况十分危急。正在这时,幸亏有个船家赶来,将惠施从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请惠施上了船,问道:“既然你不会水,为什么不等船来呢?”惠施回答说:“时间紧迫,我等不及。”船家又问他:“什么事?这么急,让你连安全也来不及考虑呀?”

惠施说道:“我要去做魏国的宰相。”船家一听,觉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汤鸡似的失魂落魄的样子,脸上露出了鄙视的神情。他耻笑惠施道:“看你刚才落水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只会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赶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会的人,还能去做宰相吗?真是太可笑了。”惠施听了船家这番话,十分气恼,他很不客气地对船家道:“要说划船、凫水,我当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你同我比起来,大概只能算个连眼睛都没睁开的小狗。凫水能与治国相提并论吗?”一番话,说得船家目瞪口呆。

现在的惠施头上有着公子卬,可他却已经在魏国展露了自己的头角,见卫鞅答辩无敌,连魏王也给说住了,当下就插了进来,道:“邦交有礼,大良造,你秦国之礼,可有焉?”

惠施先一步点明卫鞅的秦国官名,意思是说你的官位现在不小了,再说邦交的国礼,那就是说,你官这么大,这邦交之礼,可不能小了!这也是一个为难,但却恰到好处。

卫鞅早就等着这句话了,可见惠施年青了,也不想想卫鞅是什么人,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没有想到,自然是张口就来:“邦交之礼在此,请大魏王过目!”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丝织的轴卷,呈进而上。这可引得魏国的好奇心了,这是什么东西,让卫鞅以秦国第一把执政的大位来送呈?内侍拿过,转承敬上。魏王漫不经心的打开来,先是随便看的,然后越看越认真,后来竟然从内侍的手里亲自拿过,捧在手心上看,这就更令人好奇了,谁也不知道秦国卫鞅这样送呈上来的写的是什么!好一会儿,魏王放下了文告,脸上表情怪异到了极点。好一会,魏王道:“……彼见我之大军兵威,是以行此献媚之计,当本王就会上当么?”

卫鞅长揖到底,然后动情至深的道:“外臣本魏臣,奈何魏之不用,而就秦……”这是说,我对魏国有感情,但是魏国不用我,我才去秦国的,可由此能见出,我不是甘心去秦国的,我对魏国还要感情!“……方今之世,天下之霸有二,北秦北霸,然北秦人少地大,曰霸而无霸,徒具其勇也,不足道!”这是说北秦虽然大,也有不霸之霸的名声,可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是比不上魏国!“……魏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兵强马壮,气势如虹,中原至尊,魏国霸主,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现在的魏国代表了我中原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然……以魏国之尊……天下共王号者却有四,楚国、齐国、北秦先后称王,与魏齐名,这实是大大的不敬……”说到这里,卫鞅算是说到了魏王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