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六百二十五章:残忍的行军

秦歌一曲 第六百二十五章:残忍的行军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门外值日卫士大喝:“什么人!”射仆大夫亮出令牌道:“奉丞相之令办事!”卫士放行。

丞相太戊午和太子听着门外的动静,两人都感觉到一股压抑至极的气息从上而降。二十万军,一下子死差不多了,赵军这种大败,对赵国来说,简直就是天崩地裂。超过五万最精勇的赵军勇士战死沙场,十万赵国的精兵被北秦兵俘虏,就算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承受这样大的损失。当时的国家,常备军,大国也就是二十万,魏国多点,从武卒到普通的精锐士兵,大约四到五十万,可那是魏国,魏国太大了,所以兵多点也是正常。

可赵国就不同了,赵国的兵力一向只有十万多,到顶了二十万,对于赵国来说,真正的精兵,国家主力常备军也就是十五万,在和北秦军的战斗里,赵国调动了十万精兵,还有其它的从属士兵,包括地方的驻军,但……超过五万的大军当场战死,两到三万人在北秦军的追击下死去,十万人当了俘虏,赵军只有两万左右的士兵逃了,这两万左右的士兵里,只有两千多还算得上是精兵,其余的都是普通士兵,而且还是给打寒了心打破了胆的赵军。

就目前,赵国要真发飚,可以拉出五十万以上的人,但就算赵人真的拿出这五十万人,可赵国有那么多的兵器吗?玩过《三国志十一》的都知道,打仗不光要有兵,还要有武器,有了戟,你才可以出戟兵,有了*,才会有*兵,有了刀盾,才会有刀盾兵。一群拿着木头棒子当武器的,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比如著名的黄巾蚁贼。黄巾军起事的时候就是如此,虽然他们打劫了官府,可得到的武器还是不足,所以大多的黄巾蚁贼用的武器都是农具和木头棒子,有条件的会把木头棒子削尖,没有条件的,就是用木头棒子。可这些个黄巾蚁贼面对汉朝的边军,汉军用千数的兵力,就可以打败万数的黄巾蚁贼,蚁贼蚁贼,就是因为黄巾军的战斗力如此的不堪,所以当时的官军才会叫他们蚁贼,只是蚂蚁一样的存在。

换句话就是说,赵国虽然可以拿出过五十万的人,甚至赵国可以发动上百万的人,但如果赵国没有武装士兵的武器,那些光身子没有训练的赵民在北秦军的面前只是被屠杀的对象,在那种情况下,就不是战争了,而是屠杀。是一方面对另一方面**裸的屠杀。

这也就是说,在目前,赵国能够拿出的有战斗力部队,不会再超过二十万,而且这二十万里,最多最多,也就是五万可以说得上的精兵!从形式上说,赵国如果为样做,当然是可以打退北秦军,就算是北秦军再能打,但目前的北秦军真的再打一次无定之战,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到了那时,北秦和赵国会拼个两败俱伤,而其它的国家就会出来摘取胜利的果实,受伤并且国力不足的北秦会无力保护自己的占领地和战果。只是……显然赵国不想那样做。

假如赵国真的那样做了,在当时的这个大争的环境下,其它国家会怎么样?首先,燕国会很高兴教训一下赵国***,小样,平常欺负我们燕国很过瘾吧,现在哥哥回报你们了。

而魏国也可能会说好呀,我们发达了,赵国小样,把邯郸呀、中山国呀,有什么都拿出来吧,看你这么识相,我可以封你一个赵君,国主就不要当了,伤神么,由老大哥替你管了,反正三晋是一家,你魏国的大哥哥是不会和你计较的。然后齐国也可能会来说,不行,大家吃肉,我们也要喝喝汤嘛!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怎么可能会如此做?败给北秦国,很明显,北秦国的战斗力虽大,可是北秦国的兵力少,而且北秦再富,可时间却是短,所以北秦的国力有限,在目前,北秦吞的东西太多了,之所以北秦可以如此轻松的吞并其余,主要是因为文化太大了,义渠人也好,朐衍人也罢,都是穷的底掉,要文化没文化,要财富没财富。

这种情况下,北秦人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才能,很自然而然的把其余包容进来。可是赵国不同,赵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北秦人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把赵国的一切真的就那么的变成北秦。时间太过于短了,正是如此,赵国才会变成一块硬骨头。也就是说,北秦要的只是赵国的部分,但如果赵国真的和北秦人拼命,那虽然可以不被北秦人咬下那块肉,可整个赵国就会面临被其它国家分掉的危险。当然,这种局面一般人看不出来,可是谁看不出,但丞相太戊午却意识到了。所以刚才太子发火,要不顾一切的把全国的军力调动起来,太戊午阻止了他。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不能乱,当先一步,是保住赵侯的生命安全。

为什么一定要保住赵侯的生命安全呢?现在太子在此,公子范且不说,二公子公子緤就不会放过这种绝好的机会,特别是,当他的手上握着赵国五万精兵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个关键时刻里,由于赵侯前线决策的失误,赵国最后一支精锐力量就落在了公子緤的手上。如此一来,赵侯怎么可能死?只要赵侯活着,赵军的士兵都听赵侯的,公子緤想反也反不了,可赵侯一死,赵国先就陷入了内战。到了那时,不旦北秦国会保持国力继续大咬赵国,其它的国家也会上来分赵国,如此,赵国就真正的完了。在短短的时间里,太戊午就下了决断,可见他的才能是多么厉害。太子现在是没有办法了,不要觉得太子的表现差。

在正规的历史上,赵侯是二十五年死的,而现在却是十六年,太子还有九年的成长时间,表现稚嫩是理所当然的。现在的太子只能问太戊午:“下一步怎么办?”有赵恨出手,相信就算是千军万马,也可以把赵侯一个人救出来,这就可以多少轻松一下了。

太戊午想了一下道:“现在最紧要的是稳定时局,朝中谁可挂帅带兵?你选一个。”当然不是太戊午不知道,他是尽自己的可能训练太子。太子想了想道:“滕公可以为之!”滕公是赵军的一名老将,这个人老是老了,大约七十余岁,可身体还算是可以,只是这么大把的年纪,也没有赫赫的战功,老东西总是要给年青人让位,现在赵侯出兵,用出了大量的能战之将,中青的坚固将军们死的死,胆寒的胆寒,在目前的情况下,赵国可以说是大将凋零。《电脑访问 》

而于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字,稳!国不稳,如何能成!如今,赵国的确是可以再出一支偏师,但这支军队的军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交给一个不当之人,失了这支军马,那对赵国接下来的情况是雪上加霜。可如果保住了这支军力,哪怕是开入了皋狼城,那对剩下的事都有帮助。就算和谈的话,对赵国也会有一点的帮助。瞧,赵国还有军力,还有底气。

当然,既然先前的兵马都打败了,现在赵军能调集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五万,这样一来,兵力就更紧张了。对此,一向自认老成的丞相太戊午也是感觉举步维艰。突如其来的失败,一下子让赵国的国情变得如同在钢丝上跳舞。纵然是老道如太戊午,也感觉肩上沉甸甸的。

宫内静可闻微尘之落。太戊午思量良久道:“滕公可以,这件事情,臣去细说,待到事成,可着滕公带兵出发。臣在会完滕公后,就去见君,臣去之后,太子,国中可就交给你了!”

太子惊道:“父侯有难,儿子不在身边,此大不孝也。”太戊午道:“国事之大,岂可无人监国,君侯要见臣,那邯郸就只能留太子在此。要知道现在邯郸兵微将少,万一出事,岂可等闲视之?国后向来不问国事,国中大小事物,有武高和狐不疑在,你当慎之。”

太子道:“可是……”太戊午叹气,道:“君侯那里,一切有我去说,殿下可以放心,要知道……”太戊午手向南指。太子顿时明白,他到底不是傻子,道:“二弟……”说了这两个字就再不多言。再傻他也是知道,父侯战败,二弟手中的五万大军就成了赵国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之大,足可以让赵国日月变新天。假如赵国的邯郸里一个镇国之人也没有,那国家的中枢就会出现运转不灵的动荡,所以在这个时候,国中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没有人的。既然赵侯遇事要见丞相太戊午,那么国家只有留下太子语。这是必然。在赵侯的心里自然是想要太子亲自带兵来救自己,只是现在有太戊午在,他可不能那样做。

两人说了一顿,终于让太子定心于此。说到底,太子是太子,万一**起事,真的乱了起来,那太子就不是太子了,二弟就会变成太子,这可是大事,不是说笑的,在权位面前,什么大事都要一边去。春秋小霸郑庄公因为他老妈生他的时候不痛快,是在梦里生下的,所以不喜,而郑庄公老妈后来又生下了公子段,这个公子段长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艺高强。郑庄公他老妈心中偏爱此子,屡次向其夫郑武公,称道次子之贤,宜立为嗣。郑武公不同意,以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岂可废长而立幼乎?遂立郑庄公为世子。只以小小共城,为公子段之食邑,号曰共叔。从理论上讲,两兄弟都是一个爹一个妈生的,那叫一个亲,从道理上,立长子为嗣,这也是情理之中,可是那共叔还不是为了郑国国主之位,起事谋反?是郑庄公对不起共叔吗?当然不是,郑庄公立位之后就大封共叔,可是共叔却还是举兵为乱,由此可见国中无私焉,再小的事也会生出乱来。特别是这种时候。

不多时,以丞相太戊午之名,招来了老将滕公,滕公本名滕糇,现在老东西老了,人家尊敬他,所以叫他滕公。滕公虽老,犹自壮也,他大步流星是往前走,虽然在入宫的时候遭到了一些的刁难,可还是没事,总算是顺顺利利的见到了太子与丞相,这时,两人才你一言我一语,把事情说了。毕竟这滕公的家族产业都是在邯郸城之近也,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忠心是可以相信的。他年岁又大,岂有它顾。果然,滕公知道了之后,又是激动,又是感慨,老泪纵横,大叫北秦狗贼,连呼恨不与君共仇。只是说再多都是假牙。

到了丞相太戊午论及兵事,滕公对答如流,细数兵法军道,老东西把胸脯拍的噼叭响。

这让太戊午感觉不对,按理说这老东西年纪一大把了,怎么说也不会不知道什么是稳重。这就是惯性思维了。从理论上讲,滕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兵人,也的确,他有着许多的经验,这种人用兵中规中矩,的确是不大会容易中人家的暗算,可是现在的战争情况已经变了,现在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双方和黑帮一样,拉着票人对面劈砍的。虽然如赵国这样的大国打仗还是讲点军略的,可是在北秦国的军队面前,赵国的军队可是落后了不止一个台阶。听到自己国家的军队大败之后,滕公是义愤填膺,这种愤怒是可想而知的。唯一问题只在于,不服气。滕公打了一辈子的仗,所谓战功不足,资历足。他有理由嘲笑那些打败仗的后辈,至于稳不稳的,放一边去吧。看看爷们怎么打仗的。本来对于此,太戊午是可以感觉到的,只是……

只是时间来不及了。想也是知道,国君被困,大事之要也,相当于汉朝初年白登之围。

所以太戊午只是匆匆说了一些话,再交待太子办事,随后,太戊午带了一队卫兵,匆匆向皋狼而去,为了路上的安全,他还带着使节的臣杖,万一出了事,也还可以使用外交豁免。说到底,在这个时候,不斩使臣还是在流行的,道德虽然败坏,可到底没有到得斩使立威之时。事发在上午,不过中午,太戊午带着几块糙米团子出发了。他用的是四马大车,可见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急迫了,其中有家将二十人,门中剑客十人,一共三十人快马相随。

十月二十五日,丞相太戊午踏出了赵境,因为他图速度之快,所以他是从赵境绕过了魏国的边境,顺着这条路,向皋狼而去。不得不说说当时的国情。在当时,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之分。所谓的国境,一般来说,是以城来镇定的。也就是说,国家对于城之外,就不大重视,仅仅是从把当时不住城的人叫野人就可以看出来了。国人只是城里的人,野人是住在城外的,国家的概念只在于城邦,不在于野。就是如此了。所以太戊午可以轻轻松松的从魏境绕过去,直达皋狼。可也是由此……太戊午并不知道,在当时,北秦的一支精兵正向着晋阳而去。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太戊午的幸运,如果太戊午遇到了这支北秦兵,他一定可以认出,可那支北秦军兵也一定不会放过他,就如同北秦兵一路行军所做的,他们会把一路的人全部杀了,于是,太戊午赶他的路,他并不知道在另一条路上的故事……

夜里,北秦兵匆匆赶路,他们飞快的夜行,到了白天的时候,他们又会换上赵国的军服,坐着马匹大车,顺路而行。当他们没有食物了,北秦军就会悄无声息的围住一个村镇,只用很短的时间,北秦人就会把这里面的人全都杀了,然后让一部分幸存的人挖下大坑,再顺便的把这些人也给埋起来。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北秦人这样静静的而行。

由于当时的治国思想,虽然有齐魏之商,可是还有很多是重农。这种重农,行的就是让百姓固定在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大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一辈子也离不开家门十里地,完全不知天下事。也是由此,北秦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在赵国的土地上行军,除非是他们明正言顺的攻打赵国的某座县城,才会让赵人有所触动。不过这种轻松却是让北秦人抱怨。

这个抱怨就是北秦人嫌他们拿来掩护自己身份的赵人军服太臭了。想也是知道,北秦的军队正常有卫生条令,而赵人没有。北秦军在驻营训练的时候,一天正常都有一次澡,他们三天要洗一次的衣服,可赵人士兵不同,大多的赵人士兵半年才会洗一次他们的衣服,两三个月才会洗次澡。也是由此,北秦人遇到要屠杀赵人村落的时候格外**,十分的冷血无情,因为这是军事的行动,所以在行军的时候,北秦人上到九十九岁的老头老太,下到还在孕妇肚子里的孩子,北秦人都杀了。没有一个放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