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五百九十四章:请太子大人尽兴

秦歌一曲 第五百九十四章:请太子大人尽兴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这种儒人,眼高手低,明明没有多少的本事,却一天到晚想要做大事,实是百无一用之物。.我们厚待于他,却可以知道一些隐秘的事情,刚刚他就说了,秦国国内的种种,一些功臣世族的田产也快要给国府收回了,从前还是慢慢来,现在却是放快了速度,卫鞅变法,把秦国国内的大多人士都给得罪光了,只怕他将来不得好死……”北秦伯说着,摇头叹气。

王良往下撇了一眼,道:“那你就在他的脸画乌龟?”北秦伯笑了起来:“你不知道,如果是一个一般人,在他们的脸画乌龟,那一定会是气的,可是本君在他的脸画东西,他醒了过来,只会付之一笑,不会在意的。”王良也是感慨,道:“也不怪秦公把他给派出来,三句话没说,就给你绕晕了,我看他只怕有八成是不知道自己来这里要做什么的!”

北秦伯点手招人,门卫进来,北秦伯让人把他送回去,算是把他给应付了。王良道:“厚此而薄彼,非为正道,韩国的申馀也就算了,但是魏国太子断然不可以得罪。”北秦伯傲然道:“以我北秦现在的地位,别国可以得罪我们,但是魏国却是不能!现在的魏国琐事多多,下都没有开战的意思,河西的工事没有完成,魏国是断不会和我们闹不快的,一个秦国已经够他们受的了,再加我们北秦,哼哼……”王良道:“可也不能置之不理,他到底是魏国太子。”北秦伯伸了个懒腰,道:“那好,就厚待于他,找个人说说好话,再找几个赵女去伺候他一下,这笔钱我们出了,再拿点酒食去给他……给申馀也来点,咱也不能太没品了,就这么办。”说完话,便去少有的巡营了。毕竟是要大战,北秦伯白天荒唐,可是晚不敢大意,他要巡视一下军营,对所有的士兵们打气一下,这个形式主义有时还有效果的。

太子申年纪青青的,气度还是很不错的。他师从庞涓学武事,又在几个名家大儒手里学文事,他可是地地道道让魏王当继承人培养的。魏王当然不会知道自己是一个长寿星,在古时,君主一样不是那么多的长寿的。有的人活七八十,有的人却只活个几十年。在正牌的历史,魏王活到了八十一岁,他三十当位,在位时间长达到了五十一年之久。所以在魏王并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的情况下,他对继承人很注重。现在的魏王已经四十多岁,对后人自是要看重的。一般君主五六十岁薨,是极正常的事。而把太子申派出来,主要就是北秦的重要。

魏国的国力已经张扬到了一个极限,两块给韩赵挤压的国土,让魏国有种脖子给勒着的感觉。这是魏国的心病了,虽然魏国有心吞韩灭赵,但是此两国外,还有齐、楚、秦三国,由于魏国虽然变法,但在军事没有长策,没有战略意识。战略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语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公元五百七十九年,罗马皇帝毛莱斯用拉丁文写了一本名为《trtjin》的,被认为是西方第一本战略著作。但实质,在战国时的孙子已经提出了这一点。《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但可惜加遗憾的是,《孙子兵法》自打写成了之后,就成了,它是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才可以修学的一种军学籍。统制者希望学这东西的人越少越好,这正应了北秦伯的话,保国之道,有狗足矣,有虎奈何。

在没有战略思想的情况下,魏国四方开战,他们不知道要联合谁,要打击谁,最后把四周能得罪的国家得罪光了,现在再要伸展国家,却是不能。在这个基础,魏国已经发现,自己的确是要一个必要的战略伙伴。再加北秦伯一向是和魏国交好,随之而来的是两国间的商贸越来越大,北秦的强大主要就是体现在了商业,原河西的一些商人纷纷入北秦,这对于魏的确是有影响的,谁让魏国把国家的中心渐渐的移向了大梁呢。河西的商人就这样离开了河西,本来这里的商人最后会纷纷涌入秦国,成就秦国的变法,但是现在变了,他们到了更好于生活的北秦,而北秦也把财力拿出来向秦国进行投资,正是如此,北秦的重要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不是这种种的原因,魏王是不会把太子派出来的。把太子派到它国,只有好的国邦才可以。不然,可能会给敌对国家扣压下来当**质。

魏王也好,丞相公子卬也罢,都是认定,北秦在和赵国打仗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去得罪魏国的。有着这样的背景,太子来到了北秦。他和一众它国的外交臣子到了北秦,和所有的人一样,他们在北秦感觉到了北秦那种新鲜的活力。这也让他们坚定要打探北秦机密的决心。但是问题在于,保密制度。虽然他们也知道了一点北秦的事,可那却有云中窥龙的感觉。最后三人决定,打探北秦的军事消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北秦的军力到底有多强大,这是所有的人都想要知道的,但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了这无定,也是运气好,他们来的时候也看到了赵国的大军,这种计算也在情理之中,万万没有想到赵国大军竟然已经到了。

正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看见如此情景,再傻也会明白,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但是,当他们来到无定的时候,却是悲哀的发现,他们不能靠近军营,纵然是递交了名牌,也是一样不得入内,持着身份去问,但得到的回答都是“军事保密”!正当三人苦闷的时候,北秦方面总算是表示愿意见人了,但是却是有区别的,太子申和申馀怎么也没有想到,北秦伯同意见人,只是他见的却是那赵亢。赵亢什么人,不过是一个秦国的士子,这样的人虽然在秦国当官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无论是申馀还是太子申,都比赵亢要尊贵的。

北秦伯的这种行为在太子申看来,无疑就是一种巨大的侮辱。只是今非昔比,现在的北秦伯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东骑王了,也不是后来的北信君,而是堂堂的北秦伯。现在的北秦伯有权有势,手掌十万大军,岂是从前那个可以小觑的人。所以穷极无聊的太子就请来了他本来看不眼的申馀发牢骚。两个人在一顶租来的帐蓬里摆开了酒席大吃大喝起来。

别看这里成了乱民营,但是由于有大量的商人出现,一些赵人领了一批的补助金,他们甚至起了就住在这里的心思。乱世里只要可以生存下去,哪不行呀,再说他们也是怕了,现在的这些赵人,很多居然希望北秦打胜,什么国家概念,那都是贵族们的,而与他们这些平民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西海从前堆积的一些大量库存,因为不能向赵人卖,现在却是可以了,放眼看去,居然是一片的小繁华。所以太子申也有足够的条件办一次宴席,这本就容易,有好的帐蓬,有美食,再有美酒,可不什么都够了么。只是这来宴的人却是次了一点。

申馀在自己的侄儿申不害走后门一事,名气可是有点臭了,好在的是当时还没有给抓出来说三说四的,这是后人才开始嚼的舌根,想也是知道,现在申丞相还在呢,谁敢向丞相大人找不自在。别看申不害执法讲公平,但申不害是申不害,他不是卫鞅,卫鞅只,申不害,但他的法是术,术就是手段,我可以用这种法来对付你,也可以用另一种手段来搞你,好坏都是我,但是申不害自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这样做,似他这样的人,要下手,那可是太容易了。好在的是目前来说,由于申子早先大杀老世贵胄,杀得国人人人心服,谁还会找这个不自在,可以说,就目前韩国的这一片勃勃生机,都是申子造成的。

在这里,为什么如韩侯也好,秦公也好,他们变法,都要找一个人来变法呢?是自己的才学不够?不是的,这里有一个让人不寒而悚的原因。白狗得食,黑狗当灾。变法的险要,最最明白的不是变法者,而是国君。因为这是一个变换国局,利益重分的法,所以谁主持变法就要负起一定的危险!在这里,申子的变法是大杀那些不开眼的,不听话的,翻,一扒开屁Y全都是屎,历史条件不干净,杀你都没有话说,所以因为变法而倒霉的人,大多都给申子杀了,正是因为申子杀了他们,所以在后期,申子才可以在韩国的政坛如鱼得水,而基本没有人来报复他。但如之前说的,申不害是法学家,不是兵家,有兵是一回事,国家强了是一回事,但是他不会打仗,错误的战略和错误的战法,最终使韩国的法在魏国的打压下,随着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死,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可是不能不承认,没有人会要向申子下手。

另一个变法的成功者卫鞅却是完蛋了,他收了那些老世贵胄的田地,把人得罪光了,颁布了法令,但是过于严苟,对于新法令的解释力度也不够,秦国因为变法富了,但却正常没有人感激卫鞅。一直到卫鞅的死,百姓正常也都是无动于衷。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在孙老师的里,卫鞅死,老百姓感激涕零,悲痛欲绝,那是没有的事。这种事说起来离谱,但就是如此的现实。也许当时我们会很奇怪,一个人为了一个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国家百姓却不爱戴他呢?因为百姓只知道是国府变法,国府是卫鞅变法的。恶名由卫鞅担了,好处给国府秦公他们拿走了。卫鞅担足了恶名,最后自然就只有死了。老百姓哪管你是不是大功臣,他们只知道你的法太严了,不近人情,同时他们把国家的富强算在了秦公的头。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奇怪,在我中国解放之后,十大元帅,那么多给批死了,为什么,还不是小老百姓大多不知道你谁是谁么。整你怎么了,那些小红卫兵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不过这些高难度的事情,还不是太子申和申馀想的,两个人带着自己一肚子的心事说起话来,他们居然交了朋。太子说的是魏国现在的事情太多,到处缺钱,人家都说魏国富,富到哪儿了,还不是商人!要他们掏点钱和要他们命似的,结果好了,特别是河西,大量的商人跑到了北秦来了。太子申指着外头道:“非我魏之助,小小北秦焉能成此气候!”

申馀也是摇头,道:“要说我那侄儿也是厉害,但也要分和谁比,他变法强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居然没有什么大战。看看北秦,好厉害,现在竟然和赵国干了……”太子申哈哈大笑道:“就是,看看北秦到底如何,是不是可以咬动赵国!”两人说说笑笑。一会儿就说到了赵亢。在赵亢的问题,两人都开始骂了起来:“什么东西,一个穷酸,只道秦国变法,居然是用这种人!”太子申道:“父王一直担心秦国强大会打来,现在看来,只是以这种穷酸当官,国运怕是不能长久了。”说着就大笑。申馀也笑,但他们两个都是明白,他们是吃味儿。这个吃味就是嫉妒,这种事说来离谱,但就是如此。因为现在是北秦伯要见赵亢,却是不见他们两个。北秦伯是什么人,他的朋有几个?细说,北秦伯的朋不多,但他和秦国的卫鞅是朋,这一点是公认的。还有,他和河西的龙贾是朋,这也是人所共知,同时他还和大魏现在的丞相关系良好,还在齐国的田婴、田忌、孙膑交好。看看这些人,一个个星光灿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分。在学校里,好学生总是和好学生在一起,差生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泾渭之线。现在看看这些人,卫鞅,持秦国的国政,总领变法,而且成就也出来了,天下第一个以臣刑君者。龙贾,人称最会当将军的将军。他在贫瘠的河西当将军,但是修成了半长的长城,士兵饱食,当地安稳,魏王夸称柱石!常常对丞相说:“我大魏攻有庞涓将军,守有龙贾大将军,何愁国内安宁,四边不靖。”瞧瞧这个评语,牛到没边了。至于现在的丞相,动不动就开口,可惜当初没有留下北秦伯,不然我大魏可吞天下矣!其它田婴是现在齐王的弟弟,田忌是宗室出来的将军,齐国最强的军队都在他的手。还有孙膑,他是孙武子的后人,虽然和魏国的关系不好,但他的才学人所共知。

当今天下,敢言兵家的不是没有,但真正比起来,是人都知道,庞涓之兵学,不如孙膑矣!特别是在孙膑到了齐国后,一般是闭门不纳的,也不大爱交朋,可他就交了北秦伯,并且承认北秦伯的兵家才学。说庞涓是兵家其实是勉强的,因为他自始而终,没有打过一场真正意义的大战!比如孙武子,他说自己是兵家,他写了兵,还以弱击强,打败了楚国,那功绩是摆在那里的,谁敢不认?再说吴起,他是结结实实打下了河西,打了著名的“阴晋之战”,所以才有他现在的兵家之名。你庞涓算什么,你打过什么真正意义的大仗么?没有,打那一两个小国,打胜了也占不到多少地,只不过是吓吓人罢了。可是北秦伯却是寡兵灭义渠,一年达远征,立国五年,就敢和赵国磕去,这种才能,就算是他失败了,也不会有人多嘴说话的。所以现在的北秦伯别看他的出身低,但他现在身份高贵了。

请赵亢而不请太子申,不请申馀,这两个人自觉得自己还有点才,竟然不如赵亢酸儒,怎么可能是味儿呢。忽然外间带响。只见守门的几个太子申随员给打翻在地,有的还滚到了帐蓬里来。太子申惊的目瞪口呆,却见来人的是北秦兵,北秦兵很好认,他们一身的绿旧毡,但是太子申他们都是知道,在那旧毡袍子下,是北秦士兵的军甲。一般国家还有披甲的正规士兵和普通杂兵,但是他们看到的北秦士兵,全都是一副样子的。带甲的士兵先一抱拳,道:“是魏太子么?”

太子申微一顿,道:“正是本宫……”他气的有点发抖:“你们北秦也太欺负人了,本宫在这里等见北秦伯,拒之不见,还行凶动武,难道你们一点礼仪也不懂吗?”那士兵一脸的茫然,他道:“太子说的事情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只是奉命办事,女相大人说了,各位远道而来,本来君伯是要见的,但是事情忙,也就省了,等战后,君伯一定会见各位,为了表达我北秦之歉意,女相大人花钱请了四个姑娘还有一些美酒,请太子大人尽兴……”

—————超—速—更—新。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