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四百九十一章:关于和平

秦歌一曲 第四百九十一章:关于和平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就算东骑第一鹰扬军团,也不会和其它的部队有太大的不同,他们的后勤基本是一样的,虽然丰足,但并不是说可以似在郁郅城里一样,要吃什么都可以。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当是要在北定城比较好,但是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北信君还是把宴会的地方选择在了东骑第一鹰扬军团的驻地。营地里还是一片的肃杀之气,但多了一些的幕布,这些拉开的幕布把主营的军帐和其余的几间军帐完全的隔开,还是应和了那句话,保密制度,就是让别人知道的少,哪怕别人知道,认为那是一种不必要,也是一样要小心,要保密!

虽然东骑国极为有钱,也很有财富,但是军团里一时间也是很难找到十足的几案,想要如同中原那样分案居坐,显然是不行的。最后拿出的还是长桌,摆出了军官用的长凳。菜倒是大鱼大肉。就食物来说,这一点是没有话说的,尽管这只是东骑国普通的食物。

只是很短的时间,一切就搞定了,朱夷吾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说了一遍。他的用意是好的。无论怎么说,周国拿出了这个白痴的公主,但却也不是说什么都没有的,就算是周国的穷,可是天子的轺车却还是很风光的。测试文字水印9。还有很多的陪臣。当然,这里面是要付出代价的,朱夷吾花了可以说是万金的钱,这笔钱绝对不算少,至少对周王室来说并不少,值回价了!朱夷吾特地提到了一个姓氏为商的少女,现在这个少女是蝶姬公主的陪嫁之一,朱夷吾认为这个女孩有才能,可以利用。之后,朱夷吾说出了天子对东骑国的册封。说到刘国的时候北信君很喜欢,说到北秦的时候,北信君顿住了,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表示同意第二个!

从心理上北信君想要叫刘国,这很符合他幼稚的这种通常心理,谁都会想要这样的国号,比如魏国的国君姓魏,赵国的国君也是姓赵,韩国也是这就是如此,可是,在北信君的心里,还有更大的一个计划,要想行使这项计划,就要接受北秦的这个国号。从这方面说,北信君忽然想到了一个说法。那就是国运之说。在一些洪荒的仙侠小说里,道德天尊、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得到师父鸿钧分宝。测试文字水印1。其中,太极图赐予老子,盘古幡赐予元始,诛仙四剑赐予通天。

但是太极图和盘古幡都有镇压气运的作用,而诛仙四剑并没有。最后,人教、阐教得存,而通天的截教却是……惨淡收场。之后秦统一天下,由于始皇的祖龙之气,所以传说秦国可以长达千年的,但是秦却早早的亡了,为了把秦国的气运转移走,文人儒士把西方的罗马称为大秦国,从此,秦国的国运西移,在东方的秦国本国早早的灭亡了,而西方的罗马却长达千年之久!这某种我们中国认同的阴阳五行理念里,是有这个意识存在的。在秦以后的所有朝代里,都对秦如避猛虎,而百般的攻诘。生怕某一日这个庞然大物忽然复活过来。

可在北信君的这个时代,他清清楚楚的意识到,随着自己的不忍心,又或者是一种玩笑天下的心理,卫鞅还是按历史的车轮到达了秦国,并且随之的开始了他的变法!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未来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历史的大浪下,秦国的强大已经是一种必然,想要用武力征服秦这样的国家,那显然太不可能了,或者说达成这样的目的,非要付出无尽血腥的代价!与秦战斗,显然还是不战的好!但不战斗又想要得到秦这样的国家……那也不是没有机会!秦国在历史上有两次的国君之位很值得让人意味,一次是秦武王四年八月,当时的秦武王傻B举鼎,最后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死啦!死前,武王立君不立别人,而是立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昭襄王,当时的昭襄王在燕国为质,秦人费了老牛鼻子的力气才迎回来。测试文字水印5。这里面就有大把的文章可以作!还有一点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这位秦庄襄王也是在赵国当人质的,最后也是莫名其妙给立为君。秦始皇就不要说了,北信君自忖自己未必能活到那一步。但是如果说……自己的命够长,而东骑国到时也足够的强大,那么吞并秦国,也未必不是不可能!北信君不知道,随着他的这个念想,最后终于达成了两秦联邦的大统一时代,但那却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深夜。北信君连公孙贾都不见,专门见了樊余。不过考虑到两人的关系,为了防止公孙贾闹事,北信君叫人拿出了军用的药酒,这种药酒是东骑国酿制最烈的酒,相当于白酒,还是由于密封技术还是不大好,所以酒水还是有点浑浊,但是要说让人醉过去,却是太容易了。测试文字水印6。

这是樊余在近处和静时认真的看北信君。北信君已经脱下了他那身“艳丽”的军甲,所以现在的北信君只是很随合的样子,这种样子更是让樊余感觉放心。他觉得北信君真正的不是那种野蛮人。水镜粗手粗脚的泡茶,然后自然而然的坐在边上。虽然水镜穿着足够多的衣服,也是让樊余感觉不好意思,他并不知道,水镜并不是北信君真正的侍妾,只是一个护卫,她对北信君最大的容忍也就是两人睡在一起,但要想有实质突破性的进展,那还是不可能。

“上大夫没有喝多吧!”北信君端起了茶碗道:“此物可以解点酒意,请用!”樊余饮了一口,感觉还不错,就一口而尽了。这种温而香的饮品可是比酒好,至少不会胡乱的醉人。

“北信君年少英雄,樊余见教了!东骑国能有如此的兴盛,北信君当世人杰也!”

北信君淡淡一笑,然后直入正题:“方才本君已经与臣下朱夷吾说过了,天子致伯,本君感激,赐号么,本君想过,觉得北秦为好。测试文字水印4。” 樊余大为欣喜,道:“如此说来,君上是想要与秦国议和了?”北信君点头道:“其实也怪不到本君的头上,秦国担心我东骑国强大,在未来向秦国动武,而有心灭之,从常理上来看,这是很正常的,本君不怪!但本君的确是不想和秦国开战,此心天地可见,如违此言,当天打雷轰之!”莫名其妙,北信君说了一个大毒咒!当然,天上在北信君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打雷。这不是电视剧,没有那种巧合。

樊余忙着说道:“北信君言重了,说来,樊余当在此先行祝贺,北信君得为北秦伯!”

北信君摇摇头,道:“此事重大,当有大礼,东骑国改名号要时间,怎么可以这边说,那边换旗就改成北秦?这当然不行,一切要慢来,当然,也不会太慢,等到明年,想来就可以了!此份天子诏令本君会亲自供起来,等到开国大典,再行向国民天下颁诏宣布!上大夫以为如何?” 樊余颇为震惊。测试文字水印7。如果是别的人说这样的话,樊余会以为这是瞧不起天子,对周王室的糊弄。但是东骑这样的草根起来的国家,现在强大是强大了,但正是如此,更是需要周王室在他们的脸上贴上一层金,怎么也不会对天子的诏书无礼,就算是不满意,换是了,又不是不可以,姬扁也不是过去说一不二的那种天子。所以在这一点上,更可以看出北信君的为人。如果是一般的戎国,得到了周王室这样的册封,就算不立时叫着天下皆知,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弦更张,按周王室的册封来算。但不同就在于此,北信君竟然如此的小心,要如此的大办,一旦北信君大办这件事,就可以更进一步的加深他对周王室的好感!这是一种态度,得到了周王室的册封,用一种大典来庆贺,这从哪里说都是给面子!就算是在从前周王室号令天下的时候,这都是让人无话可说的!

樊余感叹道:“先见君上一身戎装以为其王霸,后见君上轻绸软衣以为文士,现在再看君上,这等老沉持重,无怪东骑国能在短时间里蹿起!只是不知君上的‘开国大典’要如何办理?”北信君笑道:“当然是要进行统一的调理,比如,全军上下的军装戎服都是要更新,各地的旗帜也都要换过,还有进行一次大宴,同时更要进行一场阅兵大礼!”樊余心中一动,惊道:“如此当费糜良多,可行乎?”北信君道:“好在本君这次出征西方,也算是有点收获呢,有钱,就要一口气花出去!哈哈哈哈……” 樊余头一晕,道:“君上不可!樊余虽外臣,但这话可是一定要说的,治国当勤俭,如何可以如此铺张?”北信君笑道:“天子之封,岂有小视的道理,开国大典是一定要进行的,此点不会改变!其实经历了此次事件,本君深深的感觉到极度的不安啊!秦国这次发兵七万,幸好本君回来的即时,但同样,我**备不足也是一个必然,所以扩军什么的都是必要的,既然要花钱,一笔是要花,两笔也是要花。测试文字水印2。”

樊余哭笑不得,好感失了大半,道:“君上如果要如此大办,只怕将来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戒之而难了!”北信君笑了一下,樊余哪里知道,北信君这是把钱花在国家上面,可不是如同那些昏君,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这是大不同的,如果北信君要这样做,以东骑国的现在法律,也是可以约束他的,这里面当然也有他自己守不守法的原因,可这并不难!

避开了这个问题,北信君讲到了请樊余再次出访于秦国,以此促成两国的和平。测试文字水印7。樊余奇怪的问道:“公孙大人难道不是为了这件事来的吗?”北信君微微一笑,道:“公孙大人与本君颇有私交,故而这是秦国派出公孙大人来的用意,但是话说回来了,正因为如此,公孙大人无论是办成这件事情,还是办不成这件事情,其结果,都对公孙大人今后的仕途有关键影响。本君既然是公孙大人的朋友,又如何可以容忍公孙大人出事呢!”

樊余听了对北信君更加佩服。的确如此,由于公孙贾和北信君有私交,这固然是秦国派他来的原因。可是这次的出使对于公孙贾本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如意的好事。测试文字水印3。从表现上来讲,如果北信君顾全到了两人的私交,给了他面子,把这件事给办成了,那么这就成了公孙贾勾结东骑勾结北信君的最明显的明证!但如果他没有把这件事办好,受到的罪责那就不要说啦!就算是他把这件事办得两边不得罪,但也同样是两边都不讨好!所以这是一件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在政治的角度上,公孙贾都不怎么讨巧的工作!把公孙贾逼回去,让更合适的樊余出面,这就太完美了!“这件事樊余义不容辞!” 樊余就差拍胸脯了:“再说,我本就是为了这事来的,北秦得秦国之助而得立国,而两国难免有事非,但如果秦与北秦结成兄弟之国,那就太好了!此等美事,樊余定当促成!”

樊余退下之后,便自回睡了。待到了天明,北信君却是离开了大帐,同时,樊余听说,连同公主的车队都随着一起出发。北信君连夜出发,带着三卫军和公主蝶姬一行前往郁郅城。事实很明显,由于周王室的人出现,加上种种的变动,秦国与北秦两边都是打不成了,既然如此,北信君也无意多待,回郁郅也就是了。测试文字水印9。听到此事,最大叫的是公孙贾。

好在有樊余出面,三言两语,说的公孙贾一句话也说不出。呆了半晌,公孙贾才叹了一口气,道:“只道北信君高官厚位,再也瞧不起旧时之友,却原来是我小人之心了!”放下了一切,公孙贾等一众人和樊余一起回转秦国。朱仓在一顿饭后一无所得的回到了魏国,而小将晋鄙则再一次开始了他在北秦的大采购!别的不说,手上是拧起了一双镶铁的大笨靴。其实晋鄙想要的是镶铜的靴子,铜比铁重,而且比铁更难锈,但同样的……更贵!晋鄙同志虽然贪污受贿不下于一万次也许少点,但是比起北定高昂的物价么……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但是和快要成为北秦国的东骑相比,秦国处在一种高压之中。之前说了,卫鞅在渭南大刑,先斩了嬴虔一臂,又杖了秦公五十军棍。在这里要说一下,在古时,所谓的杖刑,也就是打军棍,正常并不是打屁股,而是打背脊,所以也叫脊杖,很长时间都是如此。但可怕就在这里。不得不承认,人体的脊背在受上力,比屁股要大,由于人常常运动,所以背部的肌肉比屁股上的肉要来的硬!也就是所谓的承受力强。但在这里有一个前提,经常练武的,那自然是背肌发达,很结实的,可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的,那背肌就不会太结实。脊杖打死人就在这里,断椎!往往打得人背椎断开,人也就死了,或者当时没有死,而是脊椎断开,所以最后就会死去。到最后,由于给打脊杖的往往十有九死,这个死亡率太大了,而棍刑的棍数又很难降下来,最后改成了打屁股!毕竟,打屁股的话,打出了屎也未必会死,存活率大大增加,由十有**的死亡率到二三成!

秦公虽然也是习武的,但他是一个国君,自打处理国事以来,已经很难再有体力从事军事运动了。能在早上舞一次剑,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打五十军棍,最后便改成了以打屁股为主,脊痛为辅,在变法上,秦公真的是付出了全情!现在的秦公在荧玉卫鞅等人的护卫下回到了栎阳,在此,一直于后宫祭堂的独孤夫人终于出面了。

在秦献公死后,独狐夫人的权利很大,也有几次出场,但她对于朝堂上的事选择了放手,很大的程度上,她和满清时极力歌颂的那些贞节烈妇一样,过着清苦思夫的生活。整日里往往都是在祭堂里,对着先君秦献公和历代秦君的灵位祭祀占卜,以此祈福。这是一种甘于平淡的生活,她绝对不做重帘听政的那一套,哪怕她有那个权力和力量。但是现在她出现了。

“我儿……我儿……”在她的惊呼中,卫鞅在荧玉的推挤下出了栎阳宫室。

当她回头的时候,秦公给抬上了榻。独孤夫人在秦公的身后,把他的衣裤扒了下来,荧玉不知羞耻的上前,当时就是这样,还没有给儒家毒害,什么女孩子九岁不同桌,十二岁的时候就要讲男女之别了,到清朝,一个九岁女孩给人看见了下体就跑去自杀!就是在山村还有女孩看了男人小便就要嫁给这个男人的说法。所以这时的男女是很开放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