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四百零五章:卫鞅面君

秦歌一曲 第四百零五章:卫鞅面君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3:27 来源:笔趣阁

甘龙也是老怀大慰,他认为这是执行了献公新政的原因。在此,不得不再说一下秦献公的伟大,一国两治,这是怎么想到的,虽然他也是给逼出来的,可是这毕竟难得!在三千年后,邓伟人才提出这项议定。这个所谓的新政,是一种妥协,一方面提高国民的收入,一方面不触动世族。在甘龙看来,这样够了。可在其余的人看来,不足!特别是秦公嬴渠梁,他永远忘不了,在雍城的时候,老世族们一拉,就拉出来的那十万壮丁!

说秦国没有兵丁了,那些壮丁是什么?说秦国没有钱帛,但秦公嬴渠梁相信,老世族们一定有!说到秦国现在的田地不足,秦公嬴渠梁相信,在贵族的手上,有着一大批的田地还没有人去耕种,这是为了养地,以便于让世族们的田地亩亩都高产。

这时,景监道:“君上……”秦公嬴渠梁道:“宣!”景监道:“宣士子卫鞅进殿!”

没一会儿,白衣飘飘的卫鞅扬着袖子进入秦殿,他扬着头,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好似对一切不屑一顾。事实也是如此,这里的一切都很简陋,秦国的国府大殿比魏国的要小十倍以上!但顷刻之间,他又换了一副和煦的笑脸,这立时让心性直爽的秦人鄙视起来,文臣不屑,武将更是白眼直翻,卫鞅悄然不觉,微微一笑,伸出一只足翘起,转着身子向着四周秦国的文武官员行礼,然后道:“在下卫国卫鞅见过秦国君上!”他在此更正了一下,自己不是魏人,而是卫人,虽然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可秦魏成仇,这话不是白说的。

秦公嬴渠梁笑呵呵道:“先生少礼,请坐——听说先生有‘强秦之术’欲献于本公……”

卫鞅落坐之后,向四边行礼,然后再对秦公嬴渠梁一礼,道:“强秦之法,法出不二!”

秦公嬴渠梁眼睛一亮,与朝下景监一对眼,心里暗道:“找对人了。”于是道:“快请先生说来,强我秦国,当用何法?”卫鞅沉重道:“卫鞅一路行过秦国的山川险路,发现秦国艰苦,卫鞅以为,强国之法,法出无二,就在于王道之学!”景监顿时愣住。秦公嬴渠梁以为自己听错了,道:“先生说什么?”卫鞅微微一笑道:“王道之学!”

景监侧身出例,先回头狠狠的白了卫鞅一眼,然后道:“先生说的王道之学,既然能强秦,一定另有新意!”甘龙在一边呵呵笑了,他可是饱学的大儒,如何会不知道王道之学是什么用意!所谓王道之学,就是老子的自然之道,老子主张无为,在汉朝开国后,国家也是处在用什么法治国的难题上,由于方经乱世,为了求治,汉朝再度的搬出了秦法,只是这时的秦法却是成了汉法,巧妙的就在这里,当时的百姓不能接受秦法,却欣然的接受了汉法。

可是朝庭是推翻了大秦的,所以治国之学就绝对不能用法学。就算是挂羊头卖狗肉,也要找一只羊头来才是的,在此,王道之学大行其道,王道之学的盛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就在于当时汉高祖最相信也是汉时少数几个得到善终的人才,留侯张良是一个地道的道家,而在此前,他学的《黄石公兵法》也就是姜子牙的兵法的残篇,一来黄石公也是一个道家,二来姜子牙在当时也是一个号曰于飞熊的道人!所谓道人,其实就是指有才学的真人。

于是汉初就进行了道家之学,这并不是真正的道家之学,而是挂着道学进行的法学,管理的其实还是法!大汉的初时,全都是法学名家。可惜出了一个汉武帝大白痴,一心一意的用儒术,成了一个可笑的大败家子!文景之治留下来山一样多的钱,堆得无穷无尽的米粮,也是给这个败家子花得光光尽尽,最离谱的是听儒家的话,把商人都抓了,迁往长安,以这种涸泽而渔的方法来弥补国家的损失,最后大汉朝穷了,他居然以为是自己打仗打的,误导了后世多少君王,相信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蠢话。

无论如何,道家之学,是大智慧大贤人才知道的才学,可问题在于,秦公嬴渠梁并不是这种人,他只是一个明知理性的人,而并不能掌握这种道家之学。老子所谓的无为,其实是一种比喻。以治国来说,是指国事如流水,一切按部就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自己的一份职守,那上位者还有什么事呢?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董事长闲得到处游玩,而下面的小弟忙得四脚朝天!但这就是最直接的无为而治,我什么都不干,并不是我就不干,而是别人替我干好了!可惜这种大智慧别人不明白,他们也没有这种智慧打造一个可以让他们无为的政体,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卫鞅说的并不是这个道理,而是说道:“王道之学,就是自然清静,无为而治,君上只要休养生息,与民生活,让兵甲休退,从事于耕种!如此,秦国必然可以富强!”杜挚回来,他在东骑闷了一肚子的气,恼道:“好才学,可惜跑到秦国来说了!”

卫鞅道:“这位大人可能不知道卫鞅的王道,不知道王道的真义!”甘龙呵呵笑道:“愿闻高论,不知是何种样的王道啊?”卫鞅一拂长袖,呵呵笑道:“不然,夫王道者,乃德政化民,德服四邦,德昭海内,德息兵祸,以无形大德服人心,而使天下安宁之道也。何谓德?德者,政之魂魄也。对庶民如同亲生骨肉,对邻邦如同兄弟手足,对罪犯如同亲朋友人。如此则四海宾服,天下化一也。卫鞅的王道乃是以德为本。秦国行王道,当如鲁国,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赦免罪犯。如此,不消数载,秦国必富,富而自然强了!”

甘龙道:“先生果然高论,甘龙未尝闻也,不知先生可否多说两句?”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秦公嬴渠梁。此时,秦公嬴渠梁用一支手支着头,眼睛半阖,也不知是睡了还是醒着。

于是卫鞅谈兴大发,他开始从三皇世纪说起,其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就算是北信君听了,也是要磕头拜师。说了好一会儿,猛的,一声响,一只笔案从秦公嬴渠梁的几案上掉了下来,这让众人一惊,再看秦公嬴渠梁,他茫然的张开了眼睛,过了一会儿道:“嗯?什么时候了?”甘龙道:“君上……”秦公嬴渠梁道:“说完了?散朝!”他说着,就自行起立,一拂长袖,自然而去。景监连着步子跟上去。

秦公嬴渠梁向着内宫行去,方到了长廊,他就回身,景监道:“君上……”秦公嬴渠梁怒斥道:“你们看看你们看重的是个什么人?这都是什么玩意儿!他说的那些……王道之学……他想我们秦国和鲁国一样亡吗?如此亡国的话也能当着本公的面说出,此子不足道也!安足用邪!”景监吃了一脸的唾沫,呆呆而下。

未几,看见子岸行来,景监道:“子岸将军!” 子岸点头,一般子岸是不上朝的,他主要是负责军务,特别是这两年,秦公把嬴虔的权利渐渐的往他的身上压,此人特别,虽忠于大公子,但同样也是忠于秦国,在忠心方面,的确是无二话说的。景监一擦脸,道:“将军不在当职,入宫何焉?” 子岸道:“出事了,不然我会来面君吗!”景监道:“那你可小心,君上气的不轻!” 子岸犹豫起来,后退道:“那可不好,我还是不要找君上骂了!”忽然又问:“这新年刚过,君上怎么心情突然不好?不是说我大秦今年粮食都多收了点么?”

景监气道:“都是那些个倒霉士子,没得事害我,有一个士子说有才学,我和公主都觉得他真有才学,哪知道……总之是把君上得罪惨了!” 子岸哈哈大笑,道:“我说你刚才擦什么脸,原来是给君上啐了,你也是的,要是我,回头啐回去!”景监跋腿就走,子岸叫道:“你这是要去哪儿?”景监扬声道:“我啐回去!”说着大步流星的去了。

子岸呆了呆,忽然拍头道:“君上气他,又不是气我,再说那大事,我岂有不说的道理!”当下再度进宫,在国君的书房中,子岸不敢贸入,而是叫来了黑伯,随后,里面秦公叫道:“进来吧!有事就说!” 子岸不敢大意,三步并做两步,进入内室,双手揖出道:“君上!”

秦公嬴渠梁松了口气道:“是子岸啊,本公还以为是那个骂不够的再要我骂两句,”说着就气,他提手把一卷简牍往边上重重一放,道:“什么事情,你平常不会如此离职的!”

子岸忙道:“是这样,东骑进贡使团来了!”秦公嬴渠梁微微一动?他想到东骑人有**的可能不会同意进贡,如此一来,大义在手,只要等秦国回复到了一定的国力,到时借着收复渭南,不要三年,可能仅仅只是明年,他就可以征大军五万,再度出击,把小小东骑一股荡平!但是没想到的是,东骑人也是奸滑,称臣的意思闹这么明显,北信君甚至上了一封把自己臭骂的自辩,如今更是接秦人的要求,前来上贡!这么一来,可就不好挑刺了!

当然,挑刺是次要的,可无论怎么样,秦国不能失礼!

秦公嬴渠梁道:“东骑进贡使团……北信君不是亲自来吧!” 子岸笑道:“当然不是,是一个女的,叫令狐婴,他们说这个女人是魏国公主,莫名其妙的,我也懒得问,反正他们现在是打着东骑的名号,说自己是魏国公主……我还是觉得怪……莫名其妙的……”

秦公嬴渠梁不由的一惊!他站了起来道:“是不是那个定阳公主?” 子岸道:“对,就是这个号,我就记得魏国公主,可不管什么定阳不定阳的事,再说定阳,现在不是已经到了赵国的手里么?”秦公嬴渠梁眉头再度扬起!他咬了咬牙,心头发狠,然后道:“北信君果然了得……这种事情也能做出来……” 子岸不知道,道:“说的也是,一般魏人,杀也杀了,可是没有想到来的是一个小娘们,俺看那个小丫头顺眉顺眼的,君上,要不要见?”

“来了就是客,岂有收了东西赶走的道理。”秦公嬴渠梁叹了口气道:“我们大秦正穷,这笔意外之财,为什么不发……”说到了这里,他犹豫了一下道:“他们带来了多少贡礼?”

“鸟,没见到多少东西,车子也没有什么兽肉皮货!” 子岸道:“他们那样子,就似空手来的一样!”秦公嬴渠梁一怒,道:“好,见!”这下可是逮到了机会,只要借口东骑没有诚心,拿出来的东西不足道,就可以在未来用这个名义攻打东骑国。

正当秦公嬴渠梁在内堂静静的等着子岸把定阳公主带进来,哪知过了一会儿,突然就闻到了一股子带着女儿香的汗味,只见荧玉一头脑的跑进来,还扮了一身的男装,自打从齐国回来后,荧玉就乖巧了很多,她着回女儿装,一天到晚陪着独孤夫人说话,也算是不错。可没想到,才这一会儿,她就又换回了男装!秦公嬴渠梁道:“小妹,你好好的,怎么又变……这个样子?”荧玉笑道:“我听说魏国的定阳公主很漂亮,正好要见见她长得什么样子!”

秦公嬴渠梁皱眉道:“可是你要见她长什么样子做甚?你还怕自己比不上她么?”荧玉恨恨道:“东骑那个混蛋卑鄙无耻下流下贱,我要看看他从魏国带回来的女人是不是那么漂亮,如果漂亮,二哥你就收下!夺了他的女人,看他还笑不笑得出来?”秦公嬴渠梁不悦的拍拍荧玉的头,道:“你真是会想,人家是定名定份的,本公大事在身,如果做下这样的事,岂不是惹人耻笑?比如那可恶可恨的楚平王,抢了自己太子之妻,害了孟嬴!他死后,郢都为如吴的小国所破!可见行事不义者必有天报之!”说到这里,秦公也觉得讷闷,道:“不对呀,这件事情,你这段时间都是在内堂,怎么会知道的?”荧玉笑道:“这也没有什么呀!我不出门,身边的丫头还是要出去的,现在外面到处都是这种消息,东骑人自己也叫着,说东骑人来上贡朝礼,永为大秦边防!百姓们都围着叫好呢……”

秦公嬴渠梁脸色一绿,愤声道:“无耻,东骑人好毒的算计!”原来这一切都是北信君安排的,他要求使团一入秦国,就把名声定下,把事说明,这样人人都知道东骑人朝贡,那么日后如果秦国再要无礼的先一步攻东骑,就会失了自己的民心。民心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民心在,而国在,民心不在,而国亡!比如吴国灭越,因为越人心不死,还相信越王,所以越王勾践回到了越国,他还是一个王,越国还在!可当吴国的时候,吴王夫差失尽了民心,所以越国打破了吴国,可吴人却甘愿灭国,而不肯自兴复国。这就是一个民心的原因。

比如说现在的秦国,现在的秦国虽然弱,或者说穷,但国民都有保国护国之心,可当商鞅开始变法后,在秦始皇的时代,秦民却麻木不仁了。有一段话可以说明,在商鞅变法前,秦民私斗不假,可他们也勇于为公,但在商鞅变法后,他们却不在勇于公事了,他们只管他们该管的事情,商鞅的法让秦民成了机器人!他们只做两件事,种田,还有打仗!当战斗的那部分士兵不打仗的时候,秦民们却并不想着保国战斗,而是选择了继续生活,直到亡国。他们不怀念秦国,因为这是农耕文明,是商鞅的法!

所以秦公嬴渠梁如果真的把小狐强娶,此无可厚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明君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这必然是会失民心的,秦公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他自然不可能会容忍自己做这件事。现在一来秦公有誓言在身,二来他也非是好色之人,三来更是简单,这是一种丧德的行为,在秦公看来,这是他不屑于为之的事情。不过无论如何,秦公并不想自己的妹妹卷在这件事里。于是他激烈的要求自己的妹妹回到后宫中去,也就是独孤夫人的居处。但和从前一样,从前他支使不动自己的小妹,现在也是一样如此。

正在两人争吵的时候,下面黑伯来道:“君上,长史大人带东骑使者在外求见!”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