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二百九十五章:在时间与历史面前的沉思

三百万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如说魏国,魏国国力一年的岁入折成金当为一百万左右。这一百万里又要用于军费,又要用于别的,三下两下,剩下的钱可就不多了。事实上,魏国之所以能拿出这两百万的钱,是因为魏国在前期战斗所积下的财产,这就是战争收入。正是靠着这笔钱打底,所以才会如此。这也是魏人不愿意和秦人开战的原因。和赵和韩和齐和楚打仗,但要是胜了,必然会有一大笔的战争赔款,独和秦人打仗是一无所得,打赢了也占不到什么好处,秦人太穷了,就是从秦人尸体上收回的武器也都是旧的!

让商人乐捐,商人们不乐意的捐出了一百万。这一百万在商人一起凑的情况下并不算什么,但商人就是商人,没有利益,一毛钱都是多的,这一百万是白捐的,自是越少越好。公子卬威逼利诱,又不能把事情做绝了,只拉出来这一百万,再要,就要抄家了。

纵然是战国时代,可对于商人,那是绝对不可以鄙薄的。

这其实是一个人才的原因,在战国时代,记帐不易,能做生意还赚钱的,都是人精人尖,商人并不多,你得罪了一个商人,就少一个商人,可不是唐宋明时商人遍地的时代。测试文字水印4。

所以在当时,当商人是一个有才能有身份才可以的,一个布衣百姓,如果他不懂算学,他怎么可能赚钱?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可以没有小学文化,可至少要会加减数的,要能看懂人民币,要知道怎么才能把钱变多。

在不能继续得罪商人的情况下,公子卬采用了另一个法子,多设关卡,抽取过路的费用。

就目前来说,这个法子虽然实行了,也许是时间短,可是无论怎么样,除非是不让人走路了,不然光靠这个是不可能得到大量支持迁都营造的钱的。

最后,东骑王为了表示对大国的尊敬,他还是交了过路费,看在他是公子卬朋友的份上,魏兵只收了他一金!这还是看在他和丞相的关系上,不然还会更多!可想而知,公子卬的这种方法多不得人心,可公子卬也是没有法子,他自己也有点家财,但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万,同样填不了迁都的底。测试文字水印8。

入了魏国后,东骑王不由想着,这样可是不好,是不是再找公子卬要一面丞相府的令牌。

王城,在过去,它有另一个名字,叫镐京,在历史上,周武王篡夺了商朝,把国都从丰搬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它就在洛水河边,曾是那么的丰足富美。周朝建立了之后,大商的遗族开始反抗,这是必然的。但是当时周王室虽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却有一个厉害的人物,这就是周公,人们已经不叫他别的名字了。

离谱的是,在当时,姜太公那个老不死的居然还活着!于是就可以想之了,周公让这个老不死的看着东方的诸侯,谁个不服,最强大的姜老不死的就可以讨伐他!而周公自己就自己全力对付武庚。

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测试文字水印6。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 “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当时的镐京有多丰美,已经让人难想了,但定然是华美丰足的,据说堆着吃不完的五谷,在城外,有着数不尽的牛羊,在库内,还有数不尽的丝绸布匹。到周幽王时,历代的诸侯朝周进贡了无数的珍奇异宝。但是……这座王城的防护力量很薄弱。因为是太平之时,所以讲究的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事实上,周公之所以能打败大商遗族,主要是因为当时武器是刚刚放入库中的,马也就是在南山,一拉就回来了,并且,士兵更是重新一召就有了,而不似是现在。测试文字水印7。周王室的防护力越来越弱。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在周厉王的时代,历王宠幸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 便诬告。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测试文字水印5。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厉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过了三年,人忍无可忍, 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这个地方才停下来。

这说明了什么?在当时,周王城里面,已经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王师了。或者说连王师也参加了那场国人大起义。测试文字水印9。可无论是哪一样,王城没有防护力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到了那位厉王的孙子周幽王时代,这位昏王玩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把戏,把当时各地的诸侯心里弄得叫那一个拔凉哇!好了,在犬戎义渠等大军打过来的时候,周王城就完了。

在早前国人起义,因为是国人起义,没有大杀滥杀,王城安然无事。可是犬戎义渠这些人就不同了,他们茹毛饮血,杀生取命,以掠夺强奸破坏为主,其余不论不管不顾。他们大肆的杀戮王城里的一切,强夺里面的财宝,强奸里面的女人,最后还放了大火!据说那火烧了三天三夜,似乎杀人总是离不开放火。在清军打破了太平天国的南京时,当时的南京美伦美焕,到了极点,是第二个圆明园,是太平天国傻B王爷和百姓人口中的小天堂,小天堂小天堂,那种美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清军洗了南京,造了一次比日本人在南京杀得更多的大屠杀,然后放火,主要原因是抢得太多了,不能给上面人说话,放把火,这样就可以由下面的军兵把那些财宝占为己有了。测试文字水印2。

清军这样做是有目的的,但这时的野蛮民族犬戎等部族却并没有目的,他们只是纯粹为了杀戮而已,就是这么放火的。这是最低级最野蛮的愚蠢和倒退。人总是这样的,若干年后,有一个项羽的疯子也到了一座王城,更繁华的咸阳,阿房宫,我们永远无法理解项羽为什么要把这样的巨大财富给烧了,八百里的阿房宫啊,项羽此一举就可以让他千该万死了!因为不论是什么原因,哪怕真的是如电影上给的那种可笑的理由,为了虞姬。这都是百死不恕的大罪!可居然有人说项羽这个一生只知杀戮和破坏的屠夫杀手疯子是英雄?他英个屁雄啊!扒下了虞姬这个祸水,他就是一个黄巢似的屠夫杀手人皮禽兽!

战争的破坏是最大的,经过了那一幕的洗劫,王城成了白地!

周幽王后,立太子为新君是为周平王。周平王眼见这片干干净净的白地,最后扼腕长叹,只能选择迁都了。测试文字水印3。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自平王迁都后,正式拉开了春秋战国的时代。这是诸侯的时代,却再也不属于周王室了。

而在之后,由于秦襄公救援有功,只是才迁都的平王却是没有力量赏他,于是平王对秦襄公道:“今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此地尽以赐卿,少酬扈从之劳;永作西藩,岂不美哉?”秦襄公稽首受命而归。即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不及三年,杀得犬戎七零八落,当时犬戎最能打的大将孛丁、满也速等,俱死于战阵。戎主远遁西荒。岐、丰一片,尽为秦有,辟地千里,遂成大国。

一座已经成了白地的王城,却还有着这样的历史背景,让人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沉重。东骑王下了马车,他的身边是义渠的白牛兵和神牛力士,在此,东骑王信步闲庭,他看了这王城的断垣残壁,很多地方茅草丛生,在一些地里,隐约仍可见到烂开的枯骨。测试文字水印7。

“赫赫殷授,煌煌大商。玄鸟悲情,东夷离宫。圣君当死,火舞炫阳。周武不德,三年而终。传承西洛,东西二周。皇德不在,帝威不存。天下诸侯,春秋大战。我若当起,自强于今。不慕二周,独羡于商!”

这算是一首诗么?当然不算,它不合辙也不压韵。但这个时候还没有那旧时寻章摘句的酸腐臭学。也就是说没那些个穷讲究。在东骑王的长吟中,他细数了自己的大商情怀。很难想象历史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为什么总是扭曲的,为什么总是要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东骑王也很感慨,现代的一些年青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也是顺着书本看,他们从不去想这书里的另一层含义。东骑王自己就记得教自己课的一位老师就对项羽这个人很同情,把他定性为悲情英雄。

再如现代的《封神演义》一些电影电视剧,无一不是对商大加鄙斥,不问历史的真正情由,不管商人那辉煌的文明,那仁道极点的兵礼,只一味加以斥责,细数大商的不对。测试文字水印4。就如同后世人提起秦都说是虎狼国,说秦皇的时候都说暴君一样不地道!这是过分的,这是对我们有功先祖的一种谩骂。而真正的如袁崇焕一类的超级卖国贼却给无数的影视剧和无数的书本定性成民族英雄!他算哪门子的英雄?杀了真正打游击战的毛文龙老爷子?如果是这样,那**打游击又算什么?这不是说当时的**不抗日一样可笑么?他真正唯一做的就是一遍遍的和皇太极商量议和,把皇帝国家给他的军资军粮半送半让的给了金虏!难道这就是民族英雄?

整个中国历史,怎么会有这么多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事呢?

比如三国的十常侍。其实在三国时代,那是一个文人当国的时代,在文人当国的时代,真正的大害是世家大族,还有这些世家大族里出来的官员,他们一个劲的给自己捞钱,然后对皇帝说你是皇帝,天下都是你的,就不要跟着我们捞钱了,结果皇帝郁闷的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比大臣还穷。于是皇帝要弄点钱吧,不能靠大臣了,只能靠身边的内宦,结果,这一点成了当时文人清流载脏的对象,他们把国家的一切不好一切毛病甚至是土地兼并都推到了太监的头上,可是我们都知道,太监要这么多地有什么用?他们是太监,真正兼并的是那些世家大族!于是十常侍恶名天下,为什么,他们文化不好,历史不是由他们写的。

比如三国时的董胖胖,我们都知道历史对他的评价,这也是一个悲情的改革者,可惜的是,在改革中,他失去了对方向的认知,最后由于改革失败,而选择了坠落。只是无论如何,他原本的正义与善良却为人所忽视了。

再如那汉武大帝,这个中国最大的败家子,在他继位的时候,他的先君给他留下了堆积如山的米粮,旧粮吃不完,新粮就堆上去了。还有钱币,由于放得时间太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国富民强,在这样的条件下,汉武帝居然在打击匈奴的战斗中失败了!不要说他成功了,那是用钱财堆出来的,与他的个人成果无关,在汉军早期的胜利,也多是由卫青霍去病打出来的,在这两个人死后,汉军已经没有多少成果了。这个败家子竟然成了中国了不起的圣君?什么玩意,这个魔鬼,他活活的把儒家这个大尾巴狼给放进来了。

忽然间,东骑王感慨的想到,我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我能改变吗?我能让这种事不再发生吗?我能强大起来吗?我真的可以替后世国人把住这个关口,灭儒毁佛吗?还是说,我的国家,最终也会和夏商周一样,烟灭在这时间的长河,历史的洪流中?

“其实也不必这样……”东骑王忽然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他心里说后面的:“夏四百年,商五百年,周六百年,我要是能建立七百年的王朝,就算是顺应了历史吧……”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