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七百五十一章:中原大战

秦歌一曲 第七百五十一章:中原大战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7:44:33 来源:笔趣阁

此时,魏王也好,丞相也罢,两人的心里真是天翻地覆。在他们的心里,庞涓也许比不了孙膑的深谋远略,也比不了北秦公雄才大略。只是庞涓怎么也是一个兵家,一个兵家该有的,他都有着,不必别人相比。只是此时他们都觉得……失望。两人也不是傻子,庞涓要用兵,了韩国,了齐国,更是了楚国,却是只字不提赵国。赵国明明已经给北秦军打得半残了,又在卫国一事上向魏国挑衅,这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找死,不打赵国?他庞涓的眼睛瞎了吗?“如此来,上将军的主张想必就是这上策了?”魏王罕见的认真。

“臣以为,先灭韩国方应上天彗星之象,方可根除魏国后院隐患。”庞涓心念一闪,抬出了西部彗星,这在他是从来没有过的。“父王,”太子上前一步,正色拱手道:“儿臣在北秦曾以天象请教北秦公过,北秦公明言,天象自有定,虽然一些天象与人间有些微的关系,也不过是海上的潮涨潮落,就算是到顶了,也是天旱小事,与天下无大关碍,该发生的,无论怎么样尽人事,都是不能改变的。比如天要大旱,注意三年旱,不会因为人之自虐求雨而早降一滴之露,比如天要大雨,也是如此。天象之,虽有成法道理,却与人间无关。”

“太子差矣!”庞涓在军国大计上从来不会对谁让步,更何况太子这种饭袋。但要驳斥这个酒囊饭袋,就不能回避天象,因为这正是魏国君臣振奋的根源。庞涓平静地:“天象示兆,亦在人为。人为不力,天象可改。韩国正在蒸蒸日上,我大魏如何能坐而视之?世间从来没有永恒不变的天象。臣再次提醒我王,这是大魏消灭韩国的一次良机,愿我王深思。”

魏王对于用人恪守一条铁则——庙堂运筹,当用贵相大命之人,庶务臣子尽可从宽。

魏王迷信,他使人看过庞涓的命相,是“先吉后凶”的苦恶相。魏王便将他定在了“做事可也,谋国不策”这一格上。太子恰恰相反,天命福厚,是“可谋国,不可做事”的一格。

正是因为太子的这种福缘,所以魏王才会选立其为太子,让他接自己的位子。有这样的太子,可不就是天生的接班人。“丞相以为,究竟如何开战为好?”魏王最后还要是靠着丞相来决定战略。“臣以为,太子眼光远大,所提先败赵国,夺回卫邑乃用兵良谋。”

丞相可是一个精明人,得罪谁都行,就是不可以得罪这个太子。他在魏王身边多了,深深的知道,这个太子有多得魏王的宠爱。“龙贾上大夫,你过去镇守河西多年,乃我大魏继吴起之后的名将,长期与秦国相持纠缠。你以为目下我大魏该当如何?”魏王以少有的谦恭有礼,笑着问这位富贵十足的上大夫。只要有庞涓在场,魏王总要给其他将领很高的褒奖。

龙贾虽然改任文事,但他的官位是上卿大夫,白了,就是候备的将军,只要一个需要,挂帅带兵那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了。国家设上大夫这种职位,就是用来方便带兵的。因为原本要他们治政的工作已经移交到了丞相府,所以现在的上卿大夫就成了后备将军。当然,这有点荣誉感,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因为龙贾在河西干得太敏感了,让人不大好话。

龙贾虽然发了大财,他贪墨了下不知道多少河西的军饷,又从北秦拿来了不知道多少的好处,本人在北秦还大力的进行一些见不得人的走私生意,所以现在他乐于闷声才可以发大财。每隔几天逛雍容典雅大商号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现在他为人圆滑多了。

“我王,老臣实言,韩国近年来变得越来越嚣张了。与我军相持的边境地段,韩国的士兵开始越发的自高自大,非是没有一定的实力,焉能会如此?韩国的新郑,到了现在,还是常有隐隐喊杀之声与战马嘶鸣,夜间还发现有车辆秘密进入,可见申不害一直打练新军,他苦心练就这样的一支军队,难道仅是为了自保?我王,韩国与赵国不同。赵国的大军已经让北秦军打得半残了,而韩国大军在新郑城外训练,实力一日高过一日。实话,老臣不觉得,这些韩国的军队仅仅只是在那看着的,他们时刻有自强之心,一旦韩国强大,总有一天,他们的目光会放在我们大魏的身上,到了那时,我们再打,可就没有现在的这个便宜了。”

龙贾的这个便宜,不问可知,就是庞涓的,韩国虽然练兵,强兵,但是韩国的军队有两个大大的缺点,一是没有一个兵家统筹,二是军队里没有知名的将领,军队是出来了,但是经不起战场上真正的考验。这样的军队,给经历过战争杀伐的两个将军带着,自然有一定的威力,可惜……现在的韩国却不是赵国,赵国有很多可以打的将军,他们也许并不出色,但是到底是久经战阵的,这一点是韩国比不了的,韩国自分晋之后,从来都是一个普通的战国,国中没有知名的大将。现在申不害变法,强的也是国力,而非是军力,军队只是足了兵饷,听了调动,这与战斗力却是相差甚远。是一支看上去光鲜,但没有经历血火考验的军队,如此军队,是可以看轻的!也是现在的魏国能吃下来的。

“老将军也,”太子大笑:“人老多疑,也在情理之中。你,哪个国家不训练军马?可建立、训练一支野战步骑大军,谈何容易!我大魏新军自文侯武侯到今日,快一百年才形成稳定战力。韩国虽然是富铁之国,可他们的军队也就是欺负欺负一般的小国,和齐国那种软兵打能占占便宜,但如何能是我大魏的对手。以军力来,韩国再有三十年也上不了道!上大夫以为如何?” 龙贾面如寒霜,铁一样地沉默。太子魏申掰着指头,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父王,儿臣以为儿臣还是以为,我大魏的战略重心,在赵。先打卫邑,以试赵军现在的实力,如果赵军强韧,那我军夺回卫邑,顿兵于前,逼其认降,也就算了,如果赵国果真已经给北秦军打光了国力底气,那我大魏自可继而一口气荡平赵国。北秦军败赵,而我大魏亡赵,则可不让北秦专美于前,得此大胜,天下侧目,我军再回师新郑,突然灭韩,如此,可以让中原动荡,让齐宋小国一起向我大魏请降,甚至可能让秦国不战而降。”

从来没有领过兵,更没有上过战场的太子申,却有如此振振华辞,庞涓终于是忍不住了。他冷冷一笑:“太子切勿轻言兵事。赵人世代积累的将门,国中战将如云,虽有对北秦之失,但却也有残余的精兵,加上赵国和北秦接触之深,对骑兵重视,他们的骑兵战力一定已经上了一个新阶,不是必要,我大魏不必和赵国结下死敌,我大魏之优,在铁甲步军,想要攻打赵国,只怕一时间难以见效!臣听闻,北秦的骑兵袭扰之战,最是高明,以少量之兵,能坏十万军心,赵国在北秦人身上,就是惨败于此,我大魏在没有摸清北秦军事要点之前,绝对不可以和赵开战,就算是我们拿下了赵国的全土,那就等于是和北秦国全面的接壤了……”

到这里,庞涓终于把不打赵国的真正原因出来了,那就是……他惧北秦。但这是可想而知的,北秦打败了赵国,那样的精彩大战,纵是庞涓如何的自负,他也是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特别是他得自赵人口中北秦军的骑兵战术,这种战术的强大远远超过了庞涓的所想。

魏国的所长,是车马步兵。强大的车兵卫护步军,而步军正面迎战,魏国无惧天下。

只是魏国的车兵已经给证明不是北秦强弩的对手,一旦交战,北秦强弩铁骑一出,他能如之奈何?该死的北秦保密制度,庞涓派出了过百的密探,但都如鸟飞云中,再不知踪也。

北秦刘羲……这个人一开始就让庞涓感觉不安,此人一年灭义渠,其惊才绝艳让庞涓惊惧不已,非是如此,庞涓当年也不至于那样的花费心思对付他了。虽然失败,但庞涓只是感慨一下,他有想过刘羲会来报复,只是北秦却没有,但那是刘羲不想报复吗?不是的,而是北秦的国力军力还不足以强大到那个地步。当然,现在北秦军是有力量报复了,可是话回来,北秦的军事行动要建立在于国有利的局面上,现在的北秦不想和魏国开战,这才让两边停下来了,但是如果魏国傻BB的跑去和北秦接壤,那不是把自己摆在了火山口上。

天知道什么时候北秦人觉得实力足了,就打过来了,就如同北秦军早先莫名其妙攻打义渠一样。而现在,北秦已经在为攻打燕国造势了,庞涓太了解北秦了,他们打禺支的时候,就先进行了一番的宣扬,打赵的时候,更是如此,现在要打燕国,还不是老样子。当北秦的报纸哪个国家对北秦国不利的时候,往往也就表明了北秦军下一步的军事思想。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避之唯恐不及,现在还要主动的和它接壤,开什么国际玩笑?日本跑到中国的边上那是老天爷安排的,狼主动的跑到老虎的眼皮下干什么?这可不是在犯傻么!庞老总以一个兵家的角度认为,与其把赵国这样的灭了,不如留着它,多少还可以与北秦隔上一层,只要赵国在,北秦就不可能和魏国全然的撕开脸面,魏国就有更多的时间休养,谋取对魏国有利的时机,比如等北秦锋芒过去,或是等魏国重新的强大起来!而不是现在跑去和对方接壤!

正所谓恋爱大过天,比天还大的,那就是失恋了。失恋的太子大怒,戟指庞涓赳赳高声道:“上将军,人言你恐惧北秦,我道是假,原来是真乎?北秦国不过是打过几次胜仗,其国有几多之兵,看似强,实则也不过是平平,只看其不敢相犯于我大魏就可见知了,尔身为大将,位在上将军,却长他人的志气,尽灭自己的威风,莫非这就是上将军的师门兵法!”

“太子,”魏王正色呵斥:“大战在即,你是寡人的太子,这是我大魏的上将军,你如何能对上将军如此讲话!”丞相心思何等灵动,立即向庞涓深深一躬:“太子殿下失言,上将军幸勿介怀。” 庞涓现在最不鸟的就是丞相,丞相一直在从他的手上分他的兵权,庞涓深而恨之,如何领他的人情,只是“哼”地打鼻音喷出一声的冷笑,竟然不加以理睬。

魏王沉吟有顷道:“上将军,寡人觉得还是打这个不老实的赵国好,韩国么……安守于本份,这个师出无名啊……而赵国先有北秦之所败,已经不堪了,却又相犯我卫邑,天下谁人不知卫国是我大魏的属国,这摆明了是不给我大魏面子,你若寡人灭赵,危险何在?”

庞涓不假思索道:“赵韩皆地处中原冲要,他国容易救援,我军有陷入两面作战之可能。此为最大危险。此外,也须提防秦军从背后突袭河西。” “救援?哪个国家救援?”太子申见父王有意采纳自己主张,这有点爱情失意而事业发达的意思,不由精神大振,道:“燕国?楚国?还是韩国?方才驿馆来报,楚国特使匆匆来到,显见是有求于我。燕国教东胡缠得自顾不暇,又得罪了北秦国,只怕着北秦军什么时候就打过去了,而韩国,现在由申不害领政,此人法家之士也,哪里是一个兵家,既无大战的经验,也无领军的实学,儿臣看韩国他们只有幸灾乐祸,谁个会来救赵国?” “太子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齐国。”龙贾突然插了一句。

“齐国?更不可能!”太子放声大笑,道:“上大夫差矣!齐国非但不会救赵韩,反而会帮我灭赵韩,而求分一杯羹也。我王思之,齐国素来远离中原是非,当年分秦,齐国还不是置之度外?齐王新近是有振作,但他主要是在忙着国内整肃吏治,救赵国而开罪我大魏,对齐国有何好处?齐国那些软兵,愿意与我强大的魏国为敌么?田因齐可是猾贼得很也。”

庞涓实在想起而驳斥,思忖再三,还是咬紧牙关忍住了。他已经看出,攻赵,已经给定下来了,至少在魏王的心里是如此,既然已经成了定局,他再行置喙,又有什么用?丞相突然站起,声泪俱下:“大王,赵韩不灭,魏氏祖宗在天之灵难安哪!统一三晋,威震天下!”

魏王不耐烦地挥挥手,丞相装出悻悻的样子坐回。魏王站起来,缓缓踱步到庞涓案前伏身对他道:“上将军,军国大事还是要靠你来谋划,没有你柱国基石的名将统兵,什么也是个空。本王以为,秦国和齐国两面都要防备,方可放手在中原大战,上将军以为如何?”

“但凭我王号令,庞涓虽肝脑涂地,亦当报效国家。”庞涓心下稍有舒展,觉得自己也只能这样了。“好!”魏惠王慷慨激昂,“本王决意展开中原大战,完成大魏一统大业。自今日起,我魏国大军兵分三路:西路由朱仓将军率河西守军,一力对华山、桃林、洛水诸要塞防守,秦军妄动,立即痛歼。东路由太子申和公子卬率军十万,抵御齐国援兵。中路大军八万,由上将军统帅,半月后对赵国大举进攻,务求一战灭赵!”这里来去还是装样子。

河西军还是老样子,按兵不动。魏国十万精兵本就是在防着齐赵等国,也是个不动。

来去,真正动的,还是上将军庞涓的这八万精兵,这才是戏里的主角。但是……

有些事,知道是一回事,出来,却是大可不必了。四人轰然应命:“臣等谨遵王命!”

大魏的战争机器再度开起来了。眼看着大军将动,魏王激动万分。由于看清了北秦军的用兵方式,所以魏王也现学了一把。本来,以魏国的态度,那是奋起二十万大军,直着那么的狠捣过去,一下子拿下邯郸,那也就等于宣布赵国完了,只是现在么……学学北秦公。

先一步把四边可能闹事的看着,然后一支精兵北上,直接攻打邯郸,有上将军庞涓领军,再加上兵力得到了精简,行军速度也会飞快的提上去。不要小看这一点,二十万人一天下来,最多也就是五到十里的路,但是八万人,一天走上二三十里,也是正常,如果加快一点,就是走四十里,也不是没有可能。正此时节,楚国的特使也来了魏国……之前太子就提过楚使。

楚使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攻打秦国。在过去,秦国穷,一个穷帮帮的国家,打也没有意思,就和戎胡一样,所以当年楚国齐赵等都对魏王发的分秦大会兴致不高。但是现在不同了,秦国变法了,由于这个变法,起到了成效,秦国有钱了,富了,不仅还上了周国的全部高利粮款,还发了大财,向北秦定下了很多的武器。这样一来,楚国就不大甘心了。

要明一下,现在的巴蜀两国,是墙头草,他们表面上是归附于楚国,但楚国和其它的小国一样,对此是放纵的,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实际占领。而现在么……楚国有心要拿下秦国,一旦把秦国拿在了手里,巴蜀两国,就会如同婴孩一样,和现在的卫国一样给楚国包着,小样,这下可就老实了吧,得到秦国,利大如此,楚国焉能不为?只是楚国的军力却是不足。

于是,楚国把目光放在了魏国的身上,魏王哈哈大笑,当即同意了,只是这个同意……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