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四百七十章:招民令

秦歌一曲 第四百七十章:招民令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7:44:33 来源:笔趣阁

愚饰邪、善愈、任弗、朴鄙、令考其、因之然、势必齐、韩多、比正、避纯粹、周丰、戚师、陈规、石明、谷涉、冉冉、辅子彻、辅子洵、桑净、水若、车芸、屈娴、陆承轩、夏柔、桑纹锦、白舆、柒金茧、何然、皇甫慕云、皇甫朝云、梁错、左震河等一一从四面高楼上而下。一时间,东骑郁郅城里大约五十余名臣子一一到齐。他们分执法,执政,立于左右两班,看得出来,虽然北信君没有开过一次的朝会,但他们本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

王良的座位就在北信君的下首。她自然而然的倾身到一侧,那里有一支竖起的铜管,王良把上面的木塞拿下,然后道:“后房,给众臣上茶点!”不消一会儿,一队侍女就出来了,她们的人数并不多,但却推着小车子,把杯子送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然后倒上了热茶,还在边上放上了一两样不一的小点心,有米糕,有面饼,种类不一。

王良见众臣子都有尴尬不由得笑了,道:“大家不要紧张,你们往日里在本相的殿室里吵得要吃人似的,现在却怕什么?君上归国,勤于政,这是好事,往日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她正要说由君上处理解决,北信君却是怕了,大叫道:“住口!各位臣工,往日怎么处理的,以后还是找女相,本君不管这些琐事。测试文字水印2。”王良拿起茶杯道:“但不知君上要管什么?”

北信君咬咬牙,道:“这次本君上朝,有三件事情,要对大家说!”众臣子一躬道:“请君上示下!”北信君感叹,瞧瞧,分离的时间长了,这里面的人都不怎么敢和他说话了。在过去,这里面的老人儿,如周丰、戚师、陈规、石明、谷涉、冉冉都和北信君在一起面对面说笑过。当北信君从齐国回来的时候,也和愚饰邪、善愈、任弗、朴鄙、令考其、因之然、势必齐、韩多、比正、避纯粹等法学士子们说长道短,议下天法学的优劣。更是和墨家弟子们折节下交,那时也不见这些人如此恭敬呀。看来地盘大了,权势重了,在这些臣子的心里,已经拿北信君当成了一个大国的君主看待了。

想想这也是正常的,现在的郁郅城,实就里说,纵然不及大梁的富丽,不如燕蓟的古朴,不如邯郸的热闹,不如临淄的繁华,但却另有一种新奇妙趣在里面。测试文字水印2。对于这些人来说,郁郅要食天下无双,要穿衣饰千奇,要住房屋百怪却又不失整洁,在生活上,整个城市给墨家的“自来水”迷住了,先进的厕所方便的手纸,卫生的垃圾站,还有方便的下水道供排污水,这是纵东方六国也不及的先进大城!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太少了。现在的郁郅人太少了,走在街上,虽然街道干净平整,一块块青石磊磊有序,一排排的树木使得空气清新,特别是家家户户门口特色的草坪、花圃,更是让一众文人士子迷恋不已。在郁郅,东骑人占了三万,余下四万竟然都是魏、赵、齐、楚等士子商人租购的。就是这样,还有一大批空房,就是没有人住哇!可没有法子,东骑建立的太快了,它的威名还没有大到可以无分类别的吸收外国人进入的地步!

北信君感叹之后,深深的体会到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的道理。测试文字水印7。他道:“本君说的第一件事,是这次出征,大获全功,当然,这离不开诸位打理好了安定的后方,所以前方将士们才可以克敌立功!”众臣再道:“恭喜君上!”但说话的声音,大多数并无多少的惊喜之意。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在其它的国家,比如说朝堂上,是分文武两班的。但看东骑的朝堂就明白了,东骑人分的是法政两班,一部治政,一部治法,两者相辅相成,治政的只管治政,管法的只管理法。虽然在这两者间有交集,但却有足够的法令可以施行,要怎么做,参考法律就是了,如果法有问题,就上提到议会讨论,一般来说,这种治政方法如同流水一样,一点问题也没有,就算是有,也是极个别的小问题,不足为道。相比秦国卫鞅变法那种到处割手指切脚趾削鼻子做苦役的变法,东骑的法太让人容易接受了。

百姓们少了对法莫名其妙的畏惧,而是从畏法走到了懂法上来。秦国不行教育,和那些老百姓讲道理他们**都不明白,用强硬的办法,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测试文字水印8。但北信君是一个重理的人,要告诉百姓,为什么定立这条法,这条法有什么作用。当然,不是没有人提歪理的,但这种人正常太少,不理他,小民百姓,还真敢和国府对抗不成?再加上东骑国没有俗套的贵族,自然谈不上侵害到了谁的利益,反而是九成九的人都得到了大利,于是东骑的法就如此顺利的进行着。一年的时间,上百名的士子们投身入到了法家,学着法学,他们在东骑混得如鱼得水,纵然百姓不识字,也是给管理的仅仅有条。

而治政者也是容易,这一点是要实学的,各个的农吏一般都是会种地给北信君教导过的老东骑人,对于如何施肥,如何下种,均匀播种,又如何使用马拉犁具,如何使用水车车水,如何打井,如何挖地窑,如何养兔,如何种蘑菇,精到的不行。至于商者,他们在东骑虽然行有规,来有矩,受到监视……这是防止坐间。东骑的秘密太多,保密制度更是深入到了每个人的人心,甚至东骑出台了《东骑**法》,规定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任何限定的秘密给别人无故的探知宣扬都是犯罪!或者标明了不可以进出的地方你进了,这也是犯罪,东骑最大的一条法令是,哪怕是平民的房间,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时候,纵东骑王北信君也不可以随意进入。测试文字水印8。但东骑没有关税,而且东骑的商品太多了,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商人对此趋之若鹜,大商还有犹豫,但一些小商人,几乎都跑到了东骑来定居,特别是秦国的一些小商人,甚至老雍城、云阳、频阳、眉郡、杜县、蓝田……就连阴密都有人往东骑跑!这些人秦人叫逃法者,但东骑人叫自由者!

无论从哪点说,卫鞅重农抑商的法中,对商的打压太严重了。一户商户,行商破产,居然就要当奴!这从哪一点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商业充满了风险,给这样的一条绳子一套,哪个商人还能平心静气的做生意?一度的,连街边卖肉的里面,你都找不到一个秦国的本国人。秦国的商业,渐渐的沦落到了东骑国和魏、楚、齐诸国的手里。在历史上,最后,留在秦国最多的商人是魏商和齐商。测试文字水印8。但现在不同了,而是东骑商人!不仅如此,在北信君回国后,由于加大了纸币的印刷,所以东骑一次性定下了在秦国投资一万万钱的计划,本来是要投五万万钱的,但由于想到万一把秦国喂的太足,会一下子吃掉东骑,所以不得不缓了。

法与政的结合,让东骑在政事上没有问题,但却把东骑的官员们剥离于军事之外。

比如说魏国,吴起也好,老公叔也罢,包括现在的公子卬,无不是对军事政事都指指点点的人。特别是在当时,一些文人由于允文允武,所以他虽然管着政事,也关心军事,文人干涉军事的作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在东骑,这些文臣们赫然发现,满朝上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但就是没有一个军方的人。那军方不存在么?当然不是的,军方有着自己的行事方法,管到军事的不是说没有,王良,还有那些基本的官军。可是这些却与文臣们没有一点关系。一些墨家的人到是知道一点军方的事情,但他们的知道也仅限于军器装备。测试文字水印3。军方的工厂,军方的营地,军队的人数,战斗力,他们的驻地,一切的一切,文臣们竟然是不得而知。

当然,他们也不是真的一无所知,比如说,他们就知道,彭卢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进入的,能进出于彭卢的,只有军人,只有军队,只有王良和北信君少数人。军队独立在了国家的外边,这一点让文臣们有些不大能接受。在他们的感觉里,军方就如同一个独立王国一样。如此一来,时间长了,文臣们对于军方的事情也就默不关心了。军方如何如何,反正与他们是没有关系的,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们还恨着军方,比如说一些军人闹出了事,这却由不得他们管,而是由所谓的军事法庭管理。军事法庭里的人也是法家的,但他们只是管理这些事,对于军队的真正面目,还是一摸两闭眼。唯一让这些文臣们知道的一点就是,东骑军的军兵们战斗力还是说得过去的。可那又能怎么样?还是和文臣们没有关系。

北信君说的高兴,但意想中的山呼万岁,弹冠相庆的局面却没有出现,而仅仅只是不咸不淡的四个字————恭喜君上!这让北信君大感面子下不来。测试文字水印8。王良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站了起来,到北信君的身前,这让文臣们又有了一丝的想法,北信君的好色人所众知,他和女相王良的暧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猗涟就当众骂过王良以色事君!可王良和北信君都是那种不在意这种小话的人,两人一番细说,最后北信君点头。王良归座道:“人来,上我东骑地图!”在她的喝令下,两个侍女用长长的细竿把挂着的东骑地图挑着拿了下来,这地图是绘在布帛上,不仅有着东骑的地图,同样有着天下诸国的地图。

“诸位臣工,你们都小视了君上的这次西征!请看,这里,”王良拿出自己的佩剑在地图前,用剑指划了一下:“这里,是我东骑国现在的国土范围!”这一点众臣都是知道,东骑虽人不多,但地绝对是大的!现在能积五十万以上的人口,岂是小国能容得了的!看到这样的地图,纵然是没有多大归属感的文臣也不由生出东骑非小的体悟。测试文字水印9。可王良却挥着剑,用剑尾端在地图上斜着划出了一个扁圆,将那整个祈连山一带上到居延泽下连到了青海都划在一起,其实这里并不是给东骑占领,但这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时间过去,北信君留在那里的一万多兵马,配合他们的劫掠战斗和北信君留下的战术,一切都将是北信君的。所以现在划到东骑的地图里也是一样的。一个长长的勺子形地图出现了,从上面看,东骑的国土一下子扩大到了近三倍!王良重重的道:“诸位,这里现在也成了我大东骑的领土范围啦!”

众臣一下子嗡了起来。从北信君出征开始,他们只知道东骑打仗,北信君喜欢打仗,打一个戎胡,可是万万想不到,北信君打下的竟然是如此的庞大!这么一大片的国土,虽然人少点,路上遇上的散户牧民也给北信君练刀杀光光了,但这国土是实打实的存在着的。

这下,众多的臣子们不得不站了起来,向着北信君大礼参拜。道:“恭祝君上,君上神威,我东骑地广无边!”这话是当头的大臣说的,后面的臣子们跟着学声,虽然不整齐,但这兴奋劲总算是出来了一点!北信君心道:“现在可算是来劲了!”他压下这不快道:“地是本君打下来的,但打下来不是说就由本君的军队去治理,而是还要靠诸位臣工才是。测试文字水印1。女相,你说!”王良行了一礼,挥退女侍挑着地图下去,然后回座位说道:“经过本相与君上连夜的商量……”众臣心道:“你别来这一套了,你和君上商量,还不是你自把自为的!”

王良不知道,继续道:“我们决定,在新占的领土上,建五十座城,添一百二十个县,八百户农庄,当然,一下子做这些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东骑什么都不缺,就是少人,我们的人力不足,不仅是平民国民不足,连官员也又出现了不足的局面!在这里,君上和本相都有了一连的解决办法,一个是招天下野民令!只要愿意到我东骑来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那些在本国得不到国民待遇的野民都可以到我们东骑来,我们给予给与公民权,同时,我们会解放一部本国的奴隶,让他们提前除去奴籍。给他们公民权!”

商部第一大臣何然上奏道:“如此一来,所费的金额必然惊人,君上大征归来,我们东骑钱财已经紧张了,虽然君上回来,可以得到一定的缓和,但一下子拿出这笔巨款,只怕是不行的!”他的话里只有一个真正的意思,那就是,不能加税。因为东骑在农事上征的税并不多,很少,相比各国十税二三,东骑的税赋真轻的离谱。东骑的四等民,他们的税赋最重,但却也并不真正的重,十比二,可是奴隶一般哪有那么多的收入?所以相对的,交的也是少。北信君的这个法子是鼓励百姓自富自肥!你有钱了,钱多了,我才好收多一点,比如你有一百元,我收你十比二,是收二十元,但如果你是军人,收入多,打仗抢的么,有一万元,那么二十税一,也是五百大元,不少了!何然说话,怕的是北信君胡乱的加商税,影响了东骑现在勃勃生机的商业发展。

不过北信君却是大手一挥,道:“不要紧,本君这次出征,所得财物颇丰,钱全由此出。”按理说东骑打仗,战利品大多归了士兵,但这批钱财北信君当然不能让士兵们带着打仗,而是收了起来,美其名曰替你看着,同样的,也可以付钱收购这些战利品,于是一块美玉,往往一两百元就可以拿下了,而这些回到东骑,转入魏齐,翻手就是上百过千倍的利润。北信君付出的是纸票子,还是他自己印的,但却可以从东方六国拿回大把的真金铜钱。所以,虽然名义上东骑士兵拿主要的战利品,但这些战利品却就是这样流回到了北信君的口袋里,本来士兵可以得到八成的战利品,但这其中,有六成还是回到了北信君的手上,不然他也不至于这么财大气粗了!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