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七百五十二章:楚王的算计

秦歌一曲 第七百五十二章:楚王的算计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16 来源:笔趣阁

楚国自吴起之后,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三十多年前,吴起逃出魏国。楚悼王正在苦苦寻觅大才,立即将吴起接到楚国,拜为令尹,总揽军政大权,谋划实行变法。三年,新军练成,国力大增,之后,吴起采取了“先内后外”的谋略。平定了百越、服苗蛮、吞蔡、陈两国,使楚国势力骤然扩张到淮水以北,直与韩国魏国遥遥相望。于是,三晋联兵,与吴起大军在淮北展开激战,两场大战,吴起全面击溃三晋联军,楚国大胜。可是,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做了二十一年国君的楚悼王死了。随着他的死,吴起也走上了最后的道路……

人死政消,当吴起死了之后,一切回到了原点。楚国也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再不闻所谓的变法之声了,一切还原到了重前。只是,在三年前,突然有慧星出现,飞坠入地,这就又引起楚王心里的动荡。

古代是一个讲天象的,古人对天象十分的关注。当时,有占候师和占星师两种。起大风,有大灾,潮涨起落,天上的星星变动,这都是占学家们关注的,他们把这些事和人间的事连系在一起。坚定的认为这里面有着不可动摇的关系。这种想法在当时是十分的有市场。

同样的,那些君主也受到了这种的影响。楚王芈良夫(历代的楚王们觉得熊姓不是太雅,就用了芈姓,这是楚国公族的大姓。)就是其中之一。他招来了占师问卜,得出了……天下有变之局。也就是,从天象表明,秦国当强。事实的确是如此,在卫鞅入秦之后,秦国就开始一年好过一年了,而北秦的商业介入也让秦国跟着发了点财,小日子越来越好。

北秦国进行了严格的边关制度,让大量的间探很难入北秦,就算入了北秦国,有保密制度,也是很难打听到什么消息。但是秦国就不同了。秦国很开放,特别是卫鞅的变法,禁止本国人经商,但是却让它国人士自由经商,开放国门,这是比现代中国改革开放还要开放的一种政策。秦国的强大,让楚国感觉到了不安,原因就是巴蜀两国。一定要明,巴国和蜀国虽然向楚称臣,但是还有着自己的主权,白了就是墙头草,现在楚强,自然是向楚称臣,可是一旦秦国强大了,那秦国就有可能会从楚国手里把巴蜀抢去,一旦给抢去了,那……秦楚两国的实力天平就会倒转过来。秦国变法,最担心的就是楚国会打过来,而不是魏国,但是一直以来楚国都没有动静。不过,现在可不同了。

秦楚实力的变化会让现在楚国的防线出现动摇!楚国的都城是郢,在巴蜀之下方。打下了巴蜀,就是汉水防线,一旦秦国有可能拿下了巴蜀,楚军就只能靠着汉水防线而死守了,这汉水一方面是楚国的天然屏障,但同时,也等于是秦国的屏障,有着这样的汉水,秦军固然不大那么突然打楚国,但同样的道理,楚国也不大有机会再夺回巴蜀,也就是,楚国有可能会失去竞争中原的机会。或者,从此开始,在面对秦国,处在了军事上被动的一方。

所以,在这个时候,楚王芈良夫就打起了攻打秦国的主意。在他想来,秦国还上了周国的粮,这就是,秦国自己也有一定的粮。可是秦国刚刚还粮,就算他们有余粮,这个数目也不会大到哪儿去。白了,现在的秦国虽然有变强的样子,但是却还没有达到真正可以无视群雄的地步!楚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那就是秦魏的关系。魏国只要占着河西,那魏国就是秦国的死敌!这两个国家必然要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这是怎都不会变的。

楚王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于是他就派出了使者,要求请魏国和自己一起出兵一同攻打秦国。为了请动魏国,楚王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楚王同意,灭秦之后,秦国的土地,楚国只要三分之一,魏国拿三分之二,同时,楚国出兵十万随着魏国一同,并且听从魏国的号令。为了取信于魏国……因为之前楚国这样动不动的撤兵走人,背信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所以,在别无它法之下,楚国把淮水以北的六城给魏国抵押。魏王先是惊讶,然后么,他笑呵呵的同意了……

送上门来的肉,魏王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在这一点上,魏王和前面的文侯武侯一样,都是逮到好处就上前咬,不会管什么战略要求的。魏国就是这样,不在乎别的,只要好处!

但别的好处不好,可楚王这个好处送上来,那白捡的,农民工自己从地里刨出来的,与人无关。所以魏王心安理得并且十分高兴的收下了。只是楚使却是不知,再度踏上了齐国的道路。齐国一如从前,没有怎么变,不过出于之前北秦公的话,所以现在么……

齐国尽可能的在城里多种了一些树,虽然这很少,可也是让齐人感觉好了一点,特别是齐王。除了北秦国之外,齐国是第二个大大地看重商人。只是力度上比北秦要差了一点。但就商业来,两国各有千秋。北秦之利,在于北秦有着一条黄金一般的丝绸之路,但是齐国却是近海,也是有着种种的利市。最妙的是,齐国的娼馆天下一绝,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了的。齐市、魏市、北秦市,大有不同处。北秦市多有华巧奇物,还有西域珍货,突出的是新与奇此二点。魏市风华侈靡,多以酒肆、珠宝、丝绸、剑器名品为重。而齐市则平朴实惠,主要是鱼市、盐市、铁市、布市四大类。总的来,论新奇,北秦第一,论奢靡风华,魏国称雄;实惠便民,就都不大如齐国了。齐王甚至为了繁华市场,下达了强制的规定:要求朝臣入宫,非有紧急国务,必须步行穿过齐市;运输车辆与紧急军务,可走旁边专门设置的车道;朝臣入宫,须得向齐王禀报街市遇到的逸闻趣事。主要就是要齐国的权贵们投入到齐国的市场中,让齐国的生意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繁荣。这一点,就是北秦,也是暂时无力进行影响。可以,在商业上,能和北秦国较量的,天下也就是齐国才有这样的本事。

自齐王因齐登位,不到五年,齐国已经是生机勃勃,虽然外国有战,可是竟然对齐国没有多少的影响。这时候的齐国,朝堂大臣有驺忌、田忌、邹衍、晏舛、段干朋等名臣名将,地方大臣更是清明勤政人才济济。然而更令齐国雄视天下的,却是他们的稷下学宫。

历经二十余年精心培植,稷下学宫已经是名士荟萃,精英云集,视人才为国宝的齐威王,每每到稷下学宫,便是豪气勃发:“稷下学宫收尽天下英才,齐国岂能不一统天下!”

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在稷下学宫里的,多是讲客,还有一些名家大师,可却有很多的学子进行了比较,最后毅然选择去了北秦。在北秦,学儒的正经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特别是北秦进行了一次反儒运动,北秦公对儒学的厌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此,儒学者们每每称北秦国为禽兽之国,北秦公为禽兽妖邪!他们对北秦国的吃人食人等恶习口诛笔伐。

但纵然是如此,仍有一些法、医、农、百工学等士子,最终的选择还是北秦国。到过北秦国的人,都会得到一个也许小,但生活无忧并且有着未来美景的官职。北秦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士子们的帮助下,飞快的发展。用一句形像的话来形容,齐国的士子多是名士大师级的人物,而且以儒、道、阴阳等学派为主流,但是如农、医、法、墨等实学的任事士子们,最后却是在稷下积足了路费,就飞快的向北秦而去。这些人不善长清谈的论战,他们更喜欢实学,北秦重实学,而齐国么……

就比如现在,齐国更看重的,还是论战!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两国的区别了,在北秦,你的再好,没有用,会来事才是重要的,北秦的科举,也无一题是考策论,而是考任实。

比如你要当官,当什么样的官,你有什么样的才学,你会的真正是什么。这点才是重要的。那些义理大道,在北秦是没有市场的。北秦公讨厌那些教的,他只要做事的。

不过目前,这点区别,还没有入人的眼中。齐国又来大家了。一个是孟子,他自北秦公在稷下论战失败了之后,就离开了齐国,在各国间游学,曾经他想要入北秦寻北秦公再辩一次,可惜,他虽是儒家一代宗师,但是北秦禁儒,所以他连进入北秦的资格也是没有。

失意的孟子在燕国和魏国转了两圈,又来到了齐国。而这次,要和他论战的,也是一位名士,他就是宋国尸佼。此际,两人争锋,一起对辩,此次,孟轲比上次要成熟的多了。

他言谈犀利,语带机锋,由此可知,败于北秦公之后,他的才学不降反升,对自己的学更有信心。唯一遗憾的是,他想要在北秦败北秦公,但北秦公连面都不想要见。因为这是理念不同。儒家的理念是仁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是话回来,北秦公却是大不同。

北秦公喜战好杀,他相信人为天下至恶。一味的忍善,只是变成比小人还要恶心的伪君子。北秦公宁可自己的国家小人横行,也不要伪君子大行于世。北秦公要的是自尊自信,而不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北秦公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给人骑,女人善良了,可以自由强J。

所以北秦公要什么,也不会要儒文化。他要灭绝禁止儒家学。根本就不人,再多都是废话。对于北秦公来,你孟子怎么宣扬你的学都可以,但只要在北秦国,在北秦的土地上,就不会给你生存的土壤,只要你是学儒的,就要离开北秦国的国土。当然,如果哪一天北秦军打到了齐国,那齐国也不会有儒家生存的土壤!只是这场风暴,暂时还不为人所知。儒家的诸学子们还不知道,在未来五十年里,一场可怕的反儒风暴已经静静的酝酿起来了。在无知中,儒生们继续着论战,他们和尸子门下吵成了一团……

于是,这场论战就是这样的结束了。其实现在也有类似的这种场面,那就是台湾的议院。

一个个的议员大叫着,吼喊着,打架,吵嘴,你骂我,我你,种种笑话闹剧层出不穷。

齐国的论战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可也是差不多的了。众士子们一个个随着自己的学派下叫着满脸通红。孟子一方面在儒家之中竖立了自己的大师地位,他再不是五年前的那个小年青了,而是一个大师风采的人物。但是却也得罪了很多人。学霸之声不绝于耳。

听完了相声,齐王笑笑呵呵的和自己的臣下一起回宫,路上,齐王忍不住好笑,问驺忌田忌:“卿等以为,孟夫子如何?” 驺忌:“孟夫子学问还算可以,就他的嘴,真是会,现在北秦公不在,也没有人能过他了,如北秦公在,肯定会,他的嘴能教天下的学童。”

齐王哈哈大笑,道:“果然!”田忌摇头道:“可惜他只是能而已,在我看来,不过如是,我们现在要的可不是这种光会的,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实学人才!”齐王沉默一会……

这里是他们君臣的小秘密,那就是齐国一直以来,想要打仗。练兵有日子了,在齐王看来,经过了长时间的练军,齐国的军队已经有了一定的战斗力,齐王十分渴望着能打上几仗。

想想也是,在训练军队和购买军械的方面,齐国已经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这样得来的军队,这样的武装,不去打仗,那太过于可惜了。齐国一直在等着一个机会,一个大打一战的机会,只是目前看来,齐国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只能羡慕的看着北秦国打仗。

“北秦公要打燕国?”齐王问。田忌道:“消息确定,燕公的确是派人刺了北秦公,而且刺了两次!”齐王晒然:“北秦公剑刺不入,难道燕公不知道么?”田忌道:“我们知道,但是燕公却非是眼见啊!”齐王点头,道:“那你觉得,北秦还可以打下去吗?”

这个问题连驺忌都可以回答:“臣以为不会,北秦军才打下了中山,他们连连动兵,就算他们的军力跟得上,可是打下的地方总要兵力镇守吧,总要进行治理吧,过于的冒进,这个危险北秦公身为兵家,不可能不知道的!”齐王感叹,道:“没有想到北秦会到这个地步……”

众人都不出话来了。虽然北秦远在北方,但那种无名的压力,已经隔着赵国和燕国向齐国逼来。短短的时间,赵国失败,中山被下,北秦现在已经是不霸而霸了。如果北秦再拿下了燕国,天下就真的是唯他称霸了。齐王一心想要回复一下齐桓公姜小白的霸业,这下可就头痛了。纵然当时的相会,也是不可能会想到,北秦会发展成这个样子,简直脱节加离谱。

别的不,就是北秦国的这种发展的速度,太过于雷人了,已经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换了谁,也不会想到,当年的一个小小的戎胡之国,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发展成这样。

回到了王宫,齐王落座,他沉默一会儿,对侍者道:“传楚国特使进宫。” 楚国特使已经在临淄等了三日,听得齐王宣召,忙不迭带了礼物入宫。齐王淡淡笑道:“特使大人,此次来我大齐,不知有何以可教本王?” 楚国特使惶恐拱手道:“齐王在上,这是楚王特意赠送齐王的礼物,敢请笑纳。”身后侍从捧过一支铜绣斑驳的古剑递上。齐王身边侍臣接过。

齐王笑道:“先请上将军看看了。”侍臣捧到田忌面前的长案上。田忌乃名将世家,对珍奇兵器可是见多识广,然对面前这支不到两尺长的短剑剑鞘却极为眼生,沉吟间右手一搭剑扣轻轻一摁,便听“锃嗡——”一声振音,剑身弹出三寸,顿时眼前一道青光闪烁,剑身又无声缩回。田忌惊讶之极,拱手道:“我王,此剑神器,但惜哉……臣却不识得。”

齐王知道楚国这是出血了,不由笑道:“特使大人,此剑何名啊?”楚国特使道:“禀报齐王,此剑乃楚国王室至宝,只可惜我楚国也无人识得。楚王赠与齐王,以表诚意。”齐王心道:“自己送上门,真是便宜!”心里高兴起来,便悠然道:“好,本王收下慢慢鉴赏。那,楚王是何诚意也?”“禀报齐王,我王请高士夜观天象,见西方太白之下彗星径天,秦国当有极大灾变。我王之意,欲与齐国结盟,合兵灭秦。” 田忌听了不由冷笑:“如何灭法?”。

楚国特使道:“两国各出二十万兵马,齐国为帅。”田忌问:“齐秦相隔,走哪条路?”

楚国特使道:“楚国借道于齐国,出武关灭秦。” 田忌不屑的一笑,驺忌在旁淡淡地问道:“对齐国有何好处?莫非齐国可以占住一块飞地?”楚国特使对答如流道:“灭秦之后,土地转补,楚国划给齐国二十座城池。”齐王很是意动,但是摇头叹息:“齐国多年无战事,只怕粮草兵器匮乏不济也。” 楚国特使慷慨大方的道:“我王已经料到此点,愿意先出军粮十万斛,矛戈五万支,良弓五万张,铁镞箭十万支,资助齐军!”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