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五百九十一章:见君不易

秦歌一曲 第五百九十一章:见君不易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16 来源:笔趣阁

人言秀色可餐矣,就是到漂亮的东西会影响到味口。孔老二听到好的音乐就不想要再吃肉了,他说食肉无味,日本人学习唐人宋人,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种上一株樱花树,到了花开的时候,坐在樱花树下,拿着美酒佳肴,赏花品食,视之为人生大雅。北秦伯也是如此,不过他是叫来食物,然后捧到梅姑的旁边,一边把玩梅姑的**,一边由着梅姑赤着身子向他喂食。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了。王良本来要找他处理一下公务,最后气得踢了他两脚走人了。想想也是,北秦伯一个信任就把一切的工作推到了她的身上,自己吃喝玩乐,杀杀人,溜溜狗,天下好便宜的事都给他占了,可不是让人生气么,要是只是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北秦伯却如此荒淫,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换了谁心里也不会服气的。

回到中厅,王良开始处理公事,她先以常规去看那些信鸽带回的郁郅城的公文,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去很重要,但关键在于决断,本来这种决断权是在北秦伯的手里,但现在全都交到了王良的手上。说来很奇怪,如果是在儒家独大的时候,臣子们很容易就可以把持到国家的大权,但是在北秦却是不可能。这一点和明朝有点相似,你看那有明一朝,从嘉靖开始到崇祯之前,皇帝经常不早朝,一个个修道的修道,双修的双修,赚钱的赚钱,做木工活的做木工。无论从哪一点上讲,都不是勤政的人,但就是这样的皇帝,在儒学的腐毒下,竟然能进化到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不是崇祯要勤政,怕不是要立宪了,不是伪清,怕不是要提前进行到彻底的资本主义制度了。但在这几个皇帝的手里,国家却是一派的升平。

就算是伪清,也是在崇祯治下强大起来的,在此前,只是不入流的藓芥之患。

因为皇帝们怎么做,怎么不勤政,只有一点,国家的军权还是牢牢的把持的。军队,始终是在国家的手里捏着,在皇帝的手里!虽然历代的皇帝拖欠军队的工钱而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但是总比秦二世干脆不给士兵发钱的好,所以明还是支持下来的。北秦也是一样,北秦的军队,军校,军校教科材料,一切的一切都是北秦伯一手建立的,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北秦遍地刘。在北秦,刘姓是第一大姓,最可怕的是,原义渠族,竟然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无名姓的低贱出身,他们选择让自己姓刘。一者是义渠文化影响,刘者通牛,所以他们对同音的刘有着一种亲切感。再一点,刘是北秦伯的姓,这是国姓!于是间,一夜春雨笋后生,大片大片的刘姓者出来了。这种信仰,这种控制力,是任何人也无法架空北秦伯的。

“这么说来,秦国、魏国、韩国都有使者要来见我国国君?”王良问,她的脸在短时间里红扑扑的,显出了一种娇嫩,这种娇嫩和她的明亮军甲相比,更是达成了一种绝美的配合。刘持白在这种美色下一阵的痴迷,少年的心给拨动了,但他深深知道女相王良属于不可亵渎的女人,如果北秦这样一直下去,总有一天,她会成为神一样的传奇!刘持白道:“是的,他们现在就在无定城对岸,他们是从郁郅城转道来的,而且,他们有郁郅府府令革离大人的印信。”王良听出了刘持白心里的不快。北秦军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不容外有的势力进入北秦军中。在军营的附近,正常是不会有百姓存在的,就算是现在,在百姓的帐蓬和军营的营地里,还是有着不间隔。任何随意擅闯北秦军营的,无论大小,不管贵贱,军方有权不问而斩!这是北秦伯的命令,不北秦没有真正意义贵族,就算是有,也是要遵守这个命令,因为这是一个死命令,是队长以级别,每年都要进行教育,其大的一个要求就是北秦军方保密法则。军队的事不许说,不许传,不许泄露!外人要想对军方进行接触,在没有上官命令的情况下,普通士兵就可以先抓捕,然后屠杀。

也由于这个法令,在北秦军里,下下都不喜欢外人闯营,北秦军方认定这是对军方最大的一种侮辱!可是在这个态度上,理政臣们却很难理解。由于目前北秦国的君伯北秦伯和北秦第一女相王良都是在无定城,所以郁郅府令革离很自然的把三国使者给推到了无定。革离是一个墨家子弟,他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墨者,他学的是墨家学派,管管老百姓,处理一些承上启下的事还可以,但在军方的这种保密上,他还缺根筋!他没有意识到三国使者可能是内奸,所以出了面,做下了这件事。王良直言道:“这件事要查!”说到这里,她抬头看见了刘持白,刘持白露出了一个苦笑,就算是查,也和他没有关系,文臣不问武事,武将不理文政。无论郁郅府令革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了什么样的错,但却轮不到军方理会。

“还有什么事么?”王良叹气!她想要找一个托词,把这件事挡过去。北秦的国策是利用秦,交好魏、齐、楚。一切是因为这四个国家,北秦在短时间是不可能与他们交手的。

在战国发达的时候,一个词出来了,纵横。纵横家的代表就是苏秦和张仪。两个人以口舌游走天下战国,笑傲风云,纵王侯也是在二人指掌上左右着。虽然他们本人没有力量,但是在当时,国与国之前的邦交文化是最浅薄的表面利益,这种利益目光短浅且漏洞百出,苏、张二人就利用这点,封侯拜相。凭的,是两个人的才智。因为他们两个可以清楚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牵针搭线,左右逢源,自然可以笑傲天下了。在当时,人们把这种对外的邦交文化叫长策。比如秦国的长策,就是远交近攻。他们和楚交好,和齐交好,和燕交好,一力的攻打魏、赵、韩三晋和不成楚国。特别是楚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是在外交上给秦国吃的死死的,最离谱的是楚怀王入秦,以一国之君而在可能大战的情况下入秦,造成楚国政治军事被动,让楚国失去了汉水之屏,从此,楚国时时刻刻处在秦国水陆大军的监视下,再也不得伸展了。以至于,秦竟然是先于燕齐而灭楚。以楚国之大,本来从战略上讲,是后一个灭的,但是楚国自己不争气,大而无当,反而成了秦军佳目标。邦交,联盟!这就是国与国间的战略纵横之术。北秦想是赵国与燕国,雄霸北方,虎视中原,再霸中原,才可鲸吞天下。这是战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秦想要安安稳稳的达成自己的战斗计划,就一定要交好秦、魏、齐、楚四国。

可是虽然北秦国的确是在这样做的,但正如之前,别拿古人当傻B。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古人,一个个的都是贼精,他们可能知道的事情和知识面少了北秦伯两千多年的积累,但是话说回来,以此说他们智商有问题,那才是见鬼。正所谓你算计人,人算计你,大家都在算计,焉有你独算而众之不算乎。特别是北秦如此飞快的堀起强大,这种强大深深的让人忌惮,天知道哪一天这个国家就会成了自己的敌人。北秦国现在和秦、魏都接壤,而韩国雄心勃勃,但独缺了军事的部分,申不害当法家也不过是匡正法纪而已,并不是革新变法,他的才能魄力再大,也不是说他就是一个兵家。兵家之学,不经历军伍实学,怎么能称其为兵家。赵括天纵其才,天下无俩,可惜的是没有从低层作起,最后沦落到了蒙羞受辱而死。

“还有一件事。”刘持白道:“赵国也派出了使者。”王良微微一笑道:“给君伯了,带他来吧,不过他们的随员都要留在外头,他们一个个都要蒙眼。”刘持白道:“遵命!”其实他已经下令蒙眼了。刘持白去叫赵使来。王良拔腿向外跑去,不消一会儿,就到了北秦伯的外头,不用进,就听见北秦伯正在作饭后运动,这个饭后运动不问可知,王良叫了两声,好一会儿,北秦伯才意犹未尽的从里间出来,懒洋洋,说不出的写意。

王良道:“君伯,外头可仗了,你的心思就不能放在正道上?”北秦伯道:“本君不是已经把这场战事交给你了么?”王良“哼”了一声道:“赵国出使,想来是要给我们下战了,不知你要不要见见。”北秦伯自然是不想见的,但他转念一想,见也无妨,便道:“罢了,让他来吧,眼蒙了么?”王良道:“还用你说。”说完就离去。北秦伯摇摇头,发现水镜正在外墙头看着远方。北秦伯上前两步,道:“看什么呢?”他说着用下巴放在了水镜的肩上。水镜本不想在这件事上介意,但是话说回来,她是一个瘦女孩,削瘦的肩上给北秦伯的下巴一杠,哪吃的消,抽肩道:“继续去玩!”北秦伯叹息道:“还不是你不给我。”

水镜想什么,但是说不出来。北秦伯微微一笑,站直身子,绸披风随风轻轻摆动。

水镜这才道:“你说我们为什么要战争?”北秦伯道:“你是担心这一战下来生灵涂炭?”

水镜点头,道:“不过这件事我知道不能怪你的……这次我们墨门也知道,的确是赵国先偷袭我们北秦的。”北秦伯很高兴水镜承认自己是北秦人,看来北秦国的概念已经定下来了,他道:“放心,这一次,除非必要,我们不会大开杀戒。抓到的俘虏都会当奴,我们北秦缺人,一切以发展为重要。”水镜喜道:“你说真的?”北秦伯道:“你知不知道,我们北秦的军力有多强大?”他说着自傲一笑道:“只消本君愿意,就算是不要第一师团和第三军团在,本君也可以打败他们,战争之道,不是以人多人少决定胜负,赵军在打仗方面还差点火候,这个世上,救人也许很难,但是要杀人,却太容易了!比如说,你看,本君派出少量部队,带着木制小船到黄河上弯游,放柴草与油物,顺流而下,以火攻之,一举,本君就可以切断赵军的后路,而本君也可以率敢死之轻骑,冲杀入赵军的营内,虽然会付出一些损失,但是大火一起,这些赵兵,立时可以烧他个干干净净!再以大军掩杀,别看这些赵军多,想要杀光,又何足道哉!”水镜万万没有想到北秦伯竟然已经有了完胜的算计。

水镜道:“你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你怕是不会愿意这样做,除非是有好处。”北秦伯轻轻把手放在她的芳肩上,道:“的确,本君统领一国,岂能以战而战之。打仗是一门学问,会,能越打越强,甚至败了也可以得到好处。打败赵国不难,但如何打对我北秦有好处,那才是最重。我们打败赵国,要得到好处,也要达成弱赵的目的,但是不能让赵国就此一蹶不振,那样反而是白白的便宜了别人,无论是燕灭赵还是魏灭赵,那都会让我北秦的南面再多一个大敌!我们是赵国既存在,又不妨碍我们下次彻底的灭赵!”

水镜道:“灭赵……你还想要灭赵?”北秦伯得意道:“那是自然,赵国穷弱,只是战心十分强,这一战,本君打败他们是其次的,更重是,误导他们,诱惑他们,让他们从此走向衰败!你看着吧,总有一天,这万里河山,全都是我的,我一个人的!”北秦伯这时太得意了,他顺手的在水镜**上拍了一记,得意洋洋的向正厅而去。水镜却是如遭雷击一样,他说真心话了,他说真心话了……“总有一天,这万里河山,全都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北秦伯没有留意在这短短的一瞬间说了自己的真心话。他自然而然的到了正厅。

王良坐在侧席。下首站着一个男子,三十多岁的样子,胡子很漂亮,一不是喜好征战的那种纯武将。这人手持节杖,怀抱木椟。看来,他就是赵国的赵使。见到北秦伯过来,王良扬声道:“这位就是赵使了!”赵使呆呆着来人。在刚才的时间里,他已经吃了N多次的惊。从揭开蒙时候,赵使就眼前一亮,这个正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门外的两条苍猊犬却是吓坏他了。他是蒙眼进来的,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进入竟是擦着这两条苍猊犬而,那玩意叫一个吓人,其实现在的苍猊犬还小,可是那种凶焰的气息,却是让人害怕。不看见也就算了,现在看见了,那叫恐怖。此外,还有厚地毡。

这是羊毛织地毡。北秦的织技已经在墨家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一下墨家的大功臣,辅子彻和辅子洵,这两人在何然的请求和北秦伯肯下,终于造出了新型的织布机。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从前的北秦,在开始的时候,一台纺机有一个梭,一名女工一个月可以纺一尺布。但是现在北秦墨家仅仅是把水平放置纺梭变成了直立纺梭,一台纺机可以带八枚纺梭。这还仅仅是人力,当人力改成了骡驴马后,一台骡机可以有三百枚纺梭,一个女工一天就可织出一丈布。墨家还发明了粗简的缝纫机,这让那些原本不能穿而做地毡的粗毡布变成了毛呢布料。所以,原本粗糙的地毡现在踩上去,再不是从前的那种厚软,而是一种别一样的松软。不止如此,除了这些,还有那桌玻璃器。

王良很喜欢酒,她就那么把酒器放在自己的身边。奢侈呀……赵使可是知道,这种正常只有齐国楚国才有的宝贝,一般都是贵得离谱,就算是魏国,每年吃下的琉璃器也是有限的。

没一会,他见北秦伯出现了,北秦伯是从画着泼墨画的纸屏风后走出的。现在的北秦伯已经把戎甲脱了,毕竟要穿上甲具不要太多的时间,看样子也是要明天才打仗,北秦军又是凭城而守,不怕赵军袭营,自然是一副这种轻松与写意的样子了。他的腰间没有玉簧,而是佩着一把土包装的长弧刀,在他的身后,是一个白衣武士服的男样少女。那种水天般的清秀出乎赵使预料,怎么想得到在北秦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人会有着这样的一个侍女。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