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秦歌一曲 > 第三百二十一章:静极思动之心

秦歌一曲 第三百二十一章:静极思动之心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16 来源:笔趣阁

这是一间小小的石室,里面散发出了一个独居男人没有的味道,东骑王甚至闻到了一股子的清香味,卫鞅也许是一个大才子大名士,可并不是说他也同样是一个爱洗澡洗衣服的人,也许卫鞅会一个月左右的洗上一次,在古时,这已经是很文明的一个表现了。在电视剧《寻秦记》里,项少龙问陶方什么时候洗澡的,陶方说才洗的,项少龙说才洗是什么时候,陶方说上个月刚刚洗的!虽然电视剧一向很假,可也有对的东西,至少在洗澡这方面是这样的。

但这里却是发出了一个独居男人不该有的整洁。

卫鞅亲自动手,倒了两杯的酒,没有瑶姬和小狐的份,这却是很正常的,瑶姬没有感觉出不对,可小狐却是不满,她一把伸过来,抓过卫鞅的酒爵,一口就饮下去了!然后……

“啊……啊……辣死了……辣死了……”小狐抓着嗓子叫。卫鞅忙着倒了一点水,那还是凉水,没有烧过,可小狐顾不得了,就着喝了两下,这才好点,然后跳叫着:“这是什么酒,你这个人,难怪你和那臭坏蛋是朋友,原来你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坏人!”

卫鞅却是呵呵笑了起来,回归座位,对东骑王道:“这是……哪家的小娘,这般的……”

东骑王笑道:“一个跟过来的小丫头,老鞅你不要和她见怪,”然后对小狐道:“我这位朋友,喜欢喝的是赵酒,燕赵两地的酒都是以劲大出名的,尤其是这赵酒,喝下之后,还有一股后劲,让人觉得腹如火烧,北地人苦寒,有时就用它来御寒的,你不知道,竟然敢喝?”

小狐委屈道:“我怎么知道,不过闻着味道感觉熟悉,对了,阿父也爱喝,不过我没有机会喝,他们说不适合我,原来是真的……”却也是当然,小狐集万千宠爱,这种赵酒劲大,而且易醉,一般只有酒量好的胡戎或是赵人喜欢喝,这就和我们现在喝可口可乐只是为了那股刺激喉头的感觉一样。小狐虽生活自由,可却是在大魏的国土上,自然不能领会那种冷到极处要用酒来御寒的感觉了。

东骑王回过脸,对着卫鞅笑道:“老鞅你在这里潜心修学,必有所获!”

卫鞅道:“获不敢多,一点足矣,我观天下治国之道,无不是组织利用!谁能最大限度的把民众集中起来,最大限度的使用他们,让他们生产工作,再减去从中的种种扣克,谁就能强国富民!以中原局势,首在耕种!农人耕种多有惰性,他们生产所得粮,往往得不到最好的利用,于是农人觉得生产不足以安家治富,于是再不愿徒花心力,国力日降,此之时也!李悝《法经》之重,就在于重耕重农,再以商人运转,使民种,有所食,劳,得其饱,此魏之所以强也!”

一般说来,这是卫鞅自己想的东西,别人来了,他是绝对不会说的,可问题在于来的是东骑王,是他结义的兄弟,两人虽然没有大大的深交,卫鞅也可以说是一个孤僻的人,但一个人闷久了,突然来了一个朋友,自然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这原本卫鞅是绝对不会对人言的,他也说出来了,毕竟,一般人不会有这种体会,而东骑王却有这种可以与卫鞅坐而论道的交情和学识。

“说的是,吴越争霸,吴强而越弱,越王兵败受辱,尝粪得归,他不忘大耻,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亲自参加耕种,并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并且还发动了一场农战。越王先使人向吴国借粮,而后归还。吴国借出的是谷子瘪小的粮,而越国却是还回了十足丰盛的米粮,吴王见越粮好,便以越粮为种,结果这越粮的粮种全是越人以文火煮过的,吴人种下之后发生了大荒,最终便宜越国,一举灭吴。”

东骑王说到这里长叹道:“其实秦魏交战又何尝不是,秦国在兵队的战力上并不下于魏国,而独是不能久战,往往虽然打了胜仗,却因为国中无粮,军队不能维继,不得以散去,打下的地方又都还回去了……”

卫鞅把手一点,自信道:“所以一国之强大,首在于农!次在于战,两者结和,便可无敌于天下!”他说话之间,神态张扬,千古名士之风纵横于胸,连小狐也都呆了,瑶姬更是美目泛光。东骑王微微一笑,道:“可是老鞅啊,你这样在这里窝着,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无处施展呀,还累得瑶姬姑娘这样苦苦的等你,你让人家情何以堪呢!”

这话让卫鞅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卫鞅才对着瑶姬道:“鞅一生所求者,非是富贵名利,而是才学得以伸展,其次的,就是小瑶了,若鞅功成名就,自当迎娶小瑶,只是……只是……”卫鞅长叹了一声,道:“鞅现在独己一身,连去洞香春的夜资都欠奉,怎么可以让小瑶跟着鞅吃这些苦楚呢!”

东骑王却是明白了,原来的卫鞅在丞相府里,不仅有自己的一钟薪俸,更有可以随意从丞相府开支的权利,所以可以花钱如流水,只要他不过分,没有人会介意的。可是现在的卫鞅已经离开了丞相府,如果光靠他自己的那两钟俸,去洞香春?他只能保持自己的温饱而已,能请梅姑看在过往的情分上每隔一段时间给他外面的情报消息,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他怎么说也是一个名士,是一个男人,现在这样也还好,如果再这样下去,比如和瑶姬走到一块,那么在洞香春的女子人多嘴杂,必有风言传出,那哪是卫鞅这种自傲自孤的人能受得了的!

瑶姬道:“鞅,我不在意的,我不在意……”卫鞅斥道:“我在意,身为一个男儿大丈夫,生不当就鼎食,死亦当就鼎烹,我既为男人,如果不能让你生活无虞,那还算什么男人!”

东骑王心里奸笑,嘴上道:“那样的话,你就寻一国做为你的立身之地,一展才学,早日出头,也好给瑶姬姑娘一个盼头,这样不清不楚的下去,却是算什么样子!”

正这下,小狐叫道:“那还不好办,你给他一个官做,给他多多的薪俸,让他全力发挥自己的才学,你不也是说他的才学好么,这样一来岂不就是两全其美么?”卫鞅一惊,看向东骑王。东骑王却是留意到了瑶姬,瑶姬正在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东骑王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就是瑶姬的算计。虽然东骑王自己是知道自己是绝对不可能请动卫鞅的,但在瑶姬这个小女人的眼里,自己大小也是一族之王,说起来自己也的确是可以请卫鞅的,如果自己请动了卫鞅,那么卫鞅就必然有了自己的收入,可以和瑶姬名正言顺的在一起。

古人虽是古人,但人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哪一个是白痴呀!东骑王摇头失笑,道:“你哥哥我不恭于去年发兵,今年刚刚好,平灭了义渠,现在秦国已经封我为东骑王,只是一个小小的戎王,不算什么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戎王,但是卫鞅却是给雷到了。

这段时间,卫鞅并不是说真的就消息封闭,他一直通过梅姑派人告诉他外面的消息。只是那些消息并不好,大多是一些什么韩国变法,齐国变法,这两国变法都是小动,韩国有一个申不害,齐国也有一个慎到,在此,论及名气,两人都是要比卫鞅大的,如果卫鞅想跑去和他们两个人抢饭碗,人家主动相让他都抢不到,没有名气,谁用你?没有真正大才的君主识人,谁又会用你!其它的,诸如楚国,楚国是怎么都不会变法的,因为它没有危机感。

楚国,有着巴蜀之隔,汉水之险,长江之防,正常情况下,谁能真正的影响到楚国?

再有的,比如说燕国,这是一个老牌的公族国家,在别国都有所获的时候,这个国家六百年来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他们因循守旧,以老公国而自傲于世,更不用说变法了。

还有赵国,赵国是一个过于迷信武力的国家,说真的,它的武力也不怎么样,但国中民风彪悍,是天然的军队,招到了军队里,立时就可以战斗。可这个赵国却是少有的缺粮大国,同样有着深深的积弊,可在赵国现在的情况看,赵成侯全然没有变法的意识,因为赵国的公族同样力量强大。在后世,赵雍变法的时候,就是避开了公族变法,没有秦国的彻底,所以总体国力还是不如秦国。

再有那秦国,秦国是发了求贤令,但此时梅姑还没有送过来。秦国的求贤令,正常谁人会在意?要知道,现在正是众国最鄙视秦国的时候,往日里还可以说秦国的军事力量强大,可现在失去了这层光辉,那秦国的种种丑陋就让山东人士望而却步了。

可也就是这些的事情了,其它的,比如说草原上的变化,说什么东骑和义渠的战斗,这种小部族的战斗,正常谁会放在心上?小部族就是小部族,整加起来十万人左右的两个部族战斗,怎么可能入得了中原战国的眼。在中原战国,哪一个国家的总兵力是低于二十万以下的?谁的手上没有强大的军队?会在意这样两个小戎部族的战斗?

所以在告诉卫鞅情报的时候,就没有说到这一点。正常我们会告诉别人那里有两只小蚂蚁在打架吗?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再加上中原简牍文明的传统,东骑灭义渠只会有一句话来形容。七月,东骑伐义渠,次年三月胜。没了,而且在那个没有标点符号的时代,这句话就是“七月东骑伐义渠次年三月胜”。一共十二个字,谁会在意这区区十二个字?

一年的时间,仅仅是一年,卫鞅万万想不到,在自己闭门愤恨的时候,这位昔日看起来官身最低,最不出众,除了武力,给人的感觉几无是处的东骑王竟然一下子成了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王,可是卫鞅并不是一个无学的人,他深深的知道义渠的大名,那并不是一个小部族,而是一个和老秦抗衡了几百年的大部族,秦国几欲灭而不得,秦穆公霸西戎,也没有彻底的把义渠给灭了,反而在后来让义渠再度强大起来了。

这样的一个义渠,哪怕再是一无是处,可给东骑王这么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时间给灭了,这从哪说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卫鞅不由再看东骑王,这时,他算是彻底相信了东骑王,因为东骑王身上的穿着,虽然这并不是东骑王的衣服,但不管是不是东骑王的衣服,可凭着东骑王能穿在身上这一点,已经可以说明东骑王的可怕与了不起了,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带着一个可爱的小丫头到这里来?又或者说这个可爱的小丫头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跟着东骑王而来?这充分说明了,东骑王现在已经入了众人的眼,他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上了这个庞大的舞台。

卫鞅的心里发出了一声的悲叹,自己一直在这个舞台上打拼着,可是为什么自己却是不能成功的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呢?静极思动,卫鞅突然有了一种想要走动的想法。

“先前失礼,请大王见谅!”卫鞅向东骑王行礼。可是东骑王却是没有受,而是道:“你我兄弟,你这样岂不是要折煞我?我在你面前称过王么?”小狐叫道:“你称过,你刚刚的那一会儿叫过,我听得清清的!”东骑王怒道:“就你捣鬼,哪都有你的事!”

卫鞅呵呵笑道:“好,小狐姑娘天真烂漫,说的好!”东骑王道:“罢了,老鞅,不说你去我那里了,我知道你的心是想要持一国的牛耳,我那里民不过十万,对你来说,太小了!非百万大国不足以待你!”卫鞅道:“不,是卫鞅不知好歹,不能帮哥哥的忙了!”

两人相互见过礼后,东骑王道:“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瑶姬姑娘对你一片深情,不是你的原因,我都上了,你可不能负了人家!”卫鞅犹豫着,顾左右而言它:“二哥这是要去哪儿?不会是专门来魏国看小弟的吧!”

东骑王郑重的道:“去齐国,求法!”卫鞅目中一亮,道:“齐国的慎到大家?”东骑王点头,道:“弟弟不肯帮哥哥,哥哥只好另求它人了。”卫鞅沉思了少许,道:“慎到大家我自听过良多,他的法学也有独到之处,是顶锋大家,若是他能帮二哥,那自然是好,不过……”

东骑王明白他的意思,道:“东骑不是齐国,自然比不得齐国,慎到大家与别家虚者不同,他不求仕官,而是求治学。我纵是周天子也是请不动这位法学大家,能得一二弟子,我也心满意足了。”东骑王这样说让卫鞅也是感动不已。天下间,虽有法家,可变法说来说去就是一场小革命。什么是革命,就是逆天。

大逆天就是指造反,因为旧的东西不行了,所以要用新的东西代替。从贫下中农的角度来说是起义。但这种所谓的大起义太过分了,会对国家造成很大的直接损失,因为旧的东西不好,可并不是全部的不好,有的好有的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推翻全部的旧有,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革新,是完全可以把朝代传承下去的。比如夏的时候就有少康中兴,在商的时代,前三百年一时是动乱不断的自我调节,后两百年里才开始中兴的盛世。

变法,就是有识之士提出的一种小变动改革国家的一种方法,其中心思想是通过新的财产再分配,让国家焕发新的面目。但在这个过程里,必然会引起不可避免的动荡,往往变法者本身必会身死,比如吴起就死了。在中国历史上,当商鞅立不世功而遭车裂后,再没有人敢言变法了。从秦国的角度上来讲,变法成功了,不要商鞅了,可以杀了,这是正确的,但它对后世才学者产生的影响,却是无法想象的深远。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