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六百一十五章 北上(五)

扩张之路 第六百一十五章 北上(五)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在距离海参威只有十多公里的一座小镇上,大批的国防军官兵正在从火车上下来,或许是因为正在进行战争的缘故,这些士兵几乎全部都是一副荷枪实弹的样子,这也是为了避免在行动的途中出现什么突发情况。

这些穿着灰色作训服的年轻士兵们,正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在站台上排列出整齐的列队,而后在小镇居民惊恐的目光中背着武器,朝着镇外的方向而去。

“现在已经下来多少人了?”站在站台的一个房间里,透过窗户看着麾下的部队官兵,第三十一师的师长王兴学朝着自己的副官问道。

“一二一团的三千多人已经下来了,现在正在下来的是一二二团的部队,大概已经下来了一个营的兵力…”甚至都不需要去看数据,站在王兴学背后那个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副官便已经回答道。

“四千多人吗…”听到副官的话,王兴学微微颔首道。“命令一二一团,让他们在镇外就地修筑工事………虽然海参威的俄国人未必有那个胆子出城,但我们也要做些准备才行…”

“明白!”

就在王兴学正在和自己的副官说些什么的时候,外面一个看上去衣冠楚楚的俄国人突然被几个官兵给带了进来。

“这家伙是?”

“报告师长,这家伙就是这个镇的镇长!”

走到王兴学的面前敬礼后,为首的一个军官大声道。

而与此同时。看着王兴学,那个被称作是镇长的俄国人却是正色的在说些什么。只是因为他说的是俄语,所以在场的人里没有几个能听的懂。

好在进行军事行动之前。国防部已经给每个部队都配备了一批翻译,自从在火车上下来之后,王兴学便一直把这个翻译带在身边,所以甚至都不需要王兴学去吩咐,那个翻译已经在一旁将镇长的话翻译了出来。

这个看上去衣冠楚楚,年纪大概在四五十岁的俄国人刚一开口,便已经声讨起了王兴学部对俄国领土及这个小镇的侵犯。

不过看的出来。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而且在沙俄政府及原来的克伦斯基政府被推翻之后,他也已经看清了现实。明白单凭‘俄国’这么一个招牌已经吓唬不住眼前这些中国人了,至于那个位于欧洲部分的苏俄政府,暂且不提他们现在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说实在的。与那些布尔什维克相比。这个镇长甚至宁可被眼前的这些中国人相比。

所以在声讨了一番之后,镇长便很实际的道。

“将军,我知道我无法劝说您带着您的部队回去,所以我只希望您能保证这个镇上居民的人身安全…”

说到这里的时候,镇长也显得有些无奈。

“放心吧…”穿着整齐的11式军服,崭新的皮鞋踏在水泥地面上,传出了‘啪啪’的声音,王兴学傲然的对镇长道。“这里是我国的领土。土地上的都是我国的遗民,只是因为前朝懦弱无能。所以才会使得他们沦丧于俄人之手,如今既然我们回来了,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至于你们吗…”

说到这里,王兴学看了看镇长。“不管怎么说,贵我两国毕竟曾经是盟友,所以我们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若是你们愿意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将你们礼送出外东北,当然…”说到这里,王兴学笑了笑道。“我认为这个时候跑到乌拉尔山脉西侧那边去,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尤其是对您这样的人物来说…”

其实这个时候在外东北已经没有多少所谓的‘前朝遗民’了,毕竟俄国人根本不可能会让这些人安稳的活下去,更别提外东北本来也没有多少人活动。

只是他们这次出兵外东北毕竟是收复失地,若是失地内就连一个自己人也没有………虽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尴尬的。

也因此在部队出发之前,他们已经被吩咐过要好好照顾那些‘失地内的遗民’,作为第一批开入外东北的部队,王兴学自然是要好好的执行这项命令,尽管或许他即便是找遍外东北,也未必能找得到几个所谓的‘遗民’出来——————遗民有不同的意思,一般是指亡国之民,或者沦陷区的百姓,或者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或者劫后余留的人民,或者指后裔、隐士、百姓等。

听着王兴学的话,镇长显得有些无奈。

他当然知道王兴学是在胡扯,毕竟作为镇长,他对外东北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没错,这个镇上的确是有中国人存在,但多是在欧战爆发之后,跑到了外东北做事的中国人,至于原本就居住在这里的…

或许有吧,反正从担任镇长到现在,他是没有见过一个…

不过就像王兴学说的一样,他可不觉得跑到乌拉尔山脉的西面去会是一个好主意,毕竟那里已经是苏俄的地盘了。

尽管在过去他并没有接触过苏俄,但是对布尔斯维克的一些主张,他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的。

————————————————————

见镇长的确是打算合作,王兴学也没有为难他,只是命令士兵把他送回去,然后让镇上的居民们稍微合作一些…

“若是有人胆敢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也只好用些强硬的手段了…”在镇长离开之前,王兴学淡淡的对他道。

究竟是什么强硬手段,即便王兴学不说,镇长也是心知肚明…

在离开了之后,镇长很快就在几个国防军官兵的簇拥下,将镇上的所有居民召唤到了镇子的正中央。把情况简单的说明了一下。

在说明的过程中,镇长多次强调国防军已经保证了他们在财产以及人身上的安全,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这些军队进行任何带有挑衅性的行为——————就在镇长这么说的时候。已经有几个‘热血’的俄国青年因为对正在修筑工事的国防军挑衅而被拖到一边去暴打。

不过这些士兵到是没有要他们的命,仅仅只是把他们拖到了一边去关起来。

也不奇怪,毕竟只是一群鲁莽的青年朝着你挥舞拳头或者是吐口水,再不然就是扔一些石块,还并没有到需要击毙的程度,最多也就是拉到一旁暴打一顿,然后关上一些时候——————顺带一提。那些扔石块的是被打的最狠的,毕竟石头被扔到身上可是很疼的。

至于击毙什么的…

这次出动的第三十一师虽然是主力部队中的一个,但是除了编制是主力部队外。实际上这支部队的实战经验和新组建的那些部队没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那些正在欧洲作战的乙种部队或者是丙种部队,也就是所谓的炮灰部队…

虽说第三十一师当年也是地方的军阀部队,后来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后才被整编了一番。在辛亥革命的时候也曾经打过仗。里面的那些所谓的‘民军’或者是‘革命军’什么的。对骚扰百姓什么的可说是拿手的很。

但是在进行整编的时候,这类兵痞通常都已经被强制退役,留下的只有那些相对不错的士兵和军官。而如今距离国社政府成立毕竟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的时间,四年多的时间………军官的话,或许还能留任,四年的时间也足够他们从个排长晋升为连长,或者是从连长晋升为营长,但那些士兵呢…

如今国防军的士兵。一般都只服役三年时间,服役超过三年之后可以选择考取士官。继续在军队发展,亦或者是退伍。至于考取士官,通常则只有两个结果,考过了,留下,没考过,离开!

而能考中士官的通常都很少,虽说军队里也有学堂,由部队的军官负责教授士兵一些士兵学识,但是三年的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些,何况还有许多训练任务或者是作战任务要做,比方说剿匪,亦或者是地方上发生灾害,由部队赶去救灾。

就像前年一样,黄河泛滥,当时驻守在周围的几个部队十余万人赶去,就如后世的某支部队一样抢险救灾,这也是国防军在国内口碑不错的一个原因,而考虑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想让一些如白纸一样的人,在三年的时间里如学生一样认真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能当上士官通常只有两种办法,一个就是立下些功勋,一个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考上去——————虽说并不是学历高了,就一定能打仗,但是拥有知识,无论是在掌握技术装备亦或者是领悟作战等方面毕竟还是有些优势的。

至于前者吗,欧洲那边情况到好些,毕竟经常会有仗打,而且每次的战斗减员都很大,想要升官是很容易的。可是像三十一师这种留在国内的部队,除了剿匪之外,便只有在寻常的救灾行动中想办法表现出色一些。

考虑到如今国内土匪什么的已经被剿的差不多了,再想见到活的,便只有到各地的铁路和公路施工现场去,所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考上士官也就成了主要的途径。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留在国内的国防军,即便是三十一师这样的主力部队,其部队中‘新兵’的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像后世的某支军队一样,曾经在越南有过被当地百姓从背后打黑枪的经历,自然也就很难懂得‘军民一家亲’这句话,通常只能在国内说说,到了国外必须给换个说法…

而没有经历过实战,也很难让这些‘新兵’能够像那些老兵一样,对任何有怪异举动的人扣下扳机,尽管这些所谓的‘新兵’通常都已经服役两三年的时间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斯拉夫人向来凶悍,不过他们却并不像越南人那么狡猾。也没有像阿富汗人或者是伊拉克人一样站出来抵抗。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很清楚,他们根本不是进驻小镇的国防军的对手,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因为直到此刻。他们的心里都处于一种仿徨的状态。

自年幼时起,就一直位于他们头顶的沙俄政府被推翻,这对这些一直位于远东的俄国人来说,其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后来临时政府也被推翻的事情,更是让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这个时候国社政府的‘趁火打劫’固然让他们觉得气愤,可是在经历了前两次的事件后,他们的内心就好象一个破布袋一样。根本生不起抵抗的想法…

结果就是除了一些热血的鲁莽青年跑出来,然后被国防军揍了一顿外,整个行动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伤亡…

————————————————————

作为三十三个主力部队当中的一个。三十一师可说是国防军位于国内的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这也是严绍会挑选他们作为先头部队的原因。

尽管三十一师的绝大部分官兵都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是常年的训练还是要让他们比寻常的二三线部队强上许多。

而严格的训练,再加上三十一师对外东北的突然出兵。使得三十一师在沿途根本没有遭遇过任何抵抗。

不过在拿下了这座距离海参威最近的小镇之后。王兴学却并没有做出下一步的动作,仅仅只是命令已经下了火车的部队在小镇外围修筑工事,而后便是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将武器装备运下列车。

然而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轻松容易的工作,毕竟第三十一师可是有两万多人,结果就是他的部队足足用了二十多列火车,才把所有人都运到了小镇——————由于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交通部弄来的都是货运车厢。挤一挤的话可以坐下许多人,绝对要比寻常的客运车厢坐的人多。对此军方也非常满意,毕竟部队本身就习惯吃苦,而且这次军事行动最主要的就是要行动迅速,少些列车,也能节省些时间。

本来两万多人,十多列火车,挤一挤似乎也够了,但是部队毕竟还是有许多的装备和弹药需要运送,比方说机枪、火炮亦或者是战马等。

第三十一师是一线部队,还保留着骑兵团的编制,一个团可是有不少战马呢,光是运送这些战马,就用了两列火车…

在第三十一师的部队全部运抵小镇之后,陆续又有几支部队通过列车被运到了小镇,与此同时,在中俄边境上,大量的国防军部队也在边境线上进行着平推…

只是由于沿途的抵抗十分微弱,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次的军事行动就好象是在行军一般。

与此同时,位于海参威的俄国人们,尽管对国防军的行为十分愤怒,然而对究竟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的内部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主战派认为,既然这些中国人敢于挑战俄国,那么就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代价来,而且他们也必须要保证俄国领土的完整。而主和派却认为,眼下欧洲部分局势混乱,苏俄政府上台,而被推翻的临时政府却不甘于此,若是欧洲那边不分出个结果来,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指望欧洲部分的增援,既然如此,为了避免海参威的民众生命及财产受到损失和威胁,到不如先投降再说,这样也可以避免让海参威陷于战火之中…

总的来讲,还是主战派处于上风。

因为海参威内的军官大多都属于主战派,而且…

虽说这两年远征军在西线打的不错,即便是德国人也不敢轻视这些来自远东的部队。但是俄国人毕竟没有见识过远征军的实力,而他们对中国的歧视却是由来已久的,许多俄**官及官员根本不相信这些中国人已经拥有了可以挑战列强的能力…

所以在许多俄国人看来,即便是要投降,也应该先打一打再说…

当然,没过多久,要塞内的风向就发生了变化,这不只是因为那些负责推进的远征军部队也已经抵达了要塞的外围,使得海参威外的国防军兵力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万之多,更是因为在海参威的外海上,突然出现了一支舰队对其进行了封锁…

中国海军…

为了能够彻底的封锁住海参威,使得里面的俄国人绝望,并因此放弃抵抗,这次海军足足出动了一个舰队,其中不但有最近几年才刚刚服役的驱逐舰及巡洋舰,甚至还包括了几艘战列舰——————山东战役后,从龙口湾打捞修复的几艘…

尽管只是几艘前无畏舰,但是考虑到海参威港内的俄国海军舰只无论是在数量亦或者是质量上,都远远要落于下风,封锁住这座海港,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还是毫无问题的,事实上海军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而在被接近二十万的陆军,以及一直实力远超于己的海军合围之后,海参威内的俄军士气大降…

顺带一提,虽然陆军一直都在避免着战斗的发生,但是海军方面还是很期待能打一打的,毕竟现在海军缺的就是实战经验,而眼前的俄国舰队却是一个适合的练级对象…(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