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交易(完)

扩张之路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交易(完)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天空晴朗蔚蓝,由于刚刚下过雨,所以空气也很清新。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如果不是地上还有一些雨后的积水,恐怕每个市民的心情都会很不错。就算是这样,在走出住处后,除了那些有着特殊遭遇的人,大部分人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虽说在一些小巷或者是院落里面,雨后的积水很多,但是在道路上却没这个问题。毕竟当初在修路的时候,城市建设部的人对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不但城市下面的下水道宽敞的可以供汽车行驶,优异的排水系统也保证了路面上不会有半点积水。

话虽这样,但雨后潮湿总还是有的,但却并不怎么碍事。

一年多过去了,原本宽敞的洋灰路已经略微显得有些‘陈旧’,但因为维缮得当,所以路面十分平整,无论是汽车又或者是马车驶在上面都觉得平稳,这也是没有没有雨后积水的一个原因。

在道路两旁的自行车道上,一些年轻人也在骑着,其中几个的车后座上甚至还坐着学生打扮的年轻女生,让人十分羡慕——————不过也有一个是女生在前面骑着,男生坐在后面的,搂着女生的腰。在十多辆自行车里,这辆的情况最为特殊,也最吸引他人的瞩目,许多行人看到这一幕后都指指点点的,那个男生似乎也羞的有些抬不起头,反倒是那个女学生显得十分豪爽的样子。

如今的国内。如果说那些售价上千元的汽车是富人才能消受得起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便是普通人也可以骑的平民交通工具。

在这点上似乎和后世中国**十年代时差不多,不过和那个略显枯燥的时代相比。这个时代的科技虽然没有那时发达,但是生活明显要更有乐趣一些。

看着那些骑着自行车的年轻学生,人行道上的一些孩子顿时露出了艳羡的表情。至少在这时的国内,自行车还是一个比较新奇的东西。

而在注意到周围的目光后,尽管表面上似乎没什么,但实际上那些骑着自行车的学生们心里却洋洋自得起来。当初他们恳求父母掏钱买这些自行车,为的不就是这点神气吗…

不过就在这些学生洋洋得意的骑着自行车。打算到动物园去看看的时候,从他们的后面突然传来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不同于汽车那种被铁板包裹后传出来的声音,这股声音非常的响亮。让人不由自主的回过头去。

结果这些学生还有两旁人行道上的行人,就见到一种怪模怪样,像自行车一样两轮驱动,可却和汽车一样是由发动机发动的古怪机车。

摩托车…

摩托车的历史虽然不如汽车那么早。但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尤其是在1885年。德国的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以汽油作为动力的摩托车之后,这种在后世交通工具中占有相当高地位的机械,开始了进入人类社会的路途。

尤其是在1903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的第1号市场销售的车型(美国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车),该车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409ml,功率2.94kw,采用自行车车架。

不过这时的摩托车和早期的汽车一样,都十分简陋,后来采取了大量的诸如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新技术。才使得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成为商品,这就是第二代摩托车,即称为商品代的摩托车。如1912年,美国哈雷公司生产的x -8a型单缸摩托车。

同样,由于这种机车较为便宜的价格,还有较为拉风的造型,摩托车这种东西也成了年轻人当中的新宠。只是就算再怎么便宜,几百块银元也是有的,所以摩托车这东西眼下也只能是富人们的玩具,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甚至是寻常的政府官员,都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看。

毕竟几百块的话,就算是奉行着高薪养廉的政府官员,也需要几年的收入才行。寻常的基层公务员就更不用提了。

何况如果真的买了这么一个‘拉风’的东西回家,恐怕就要担心廉政部的人会不会找上门来了。对于政府部门内的官员们来说,廉政部,还有他们的那个部长几乎就是如恶鬼一般的存在。

只要是落在他们手里,不管关系多硬都没用——————关系再硬,难道能硬的过严绍吗…

所以尽管京津地区的不少官员,都有着从前清时期继承下来的一些劣习,但是在廉政部的高压政策下,至少京津地区的政府部门还算廉洁。

至于其他地区,那些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城市也没问题。

到是一些县镇或是偏远乡村,由于多种原因,暂时廉政部还很难顾及到。

但贪腐问题毕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所以到也没有人责怪些什么。

————————————————————

摩托车,就和目前正在全球销售的‘雨滴’、‘雨滴a’和‘流岚’一样,也算是雨石集团正在向全球销售的主打产品之一。而且由于使用了流水装配线再加上极低的人工成本,所以就和汽车业一样,在摩托车行业,雨石集团一样占据了绝对性的优势。

只是就和汽车一样,在国内,摩托车的销售数量并不是很高。

毕竟就算是几百元,对于寻常人来说也算是个天文数字了。

在某些地方,甚至足够让一些人出卖自己的家人,出卖自己的国家…

不过就算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和摩托车并不多见,但是城市里祥和、热闹的气氛还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见到那些繁忙的商店。还有许多脸上带着淡淡笑意的行人后,汽车里的法**官们都有些沉默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这趟行程本来只是休息。用来抚慰他们在战争中遭受的创伤。至于他们这次来的目的,他们压根就没想过中国人能拥有他们也没有的技术,自然也就不怎么在意。

虽说刚进城的时候,他们也被城市里的一些尽管惊住了,但也没怎么往心里去,更没那个闲心去关心周围的中国人究竟长什么样,心情又如何。

但是现在…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居然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国度。

尤其是街上的气氛,更是和正处于战争状态的法国城市完全不同。

渐渐的,他们的心态似乎也受到了些影响…

————————————————————

这个时候陶元洲、汪精卫等人还处于窜连状态。所以街上到是没闹出什么动静来。再加上最近他们似乎也发现自己被特事局‘监视’起来了,所以行动也小心了许多。

除了一个宋教仁被暴露在明面上外,真正暴露在外界的人物寥寥无几。

期间陶元洲和黑川也见过两次面,但都很隐秘。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或许日本人在资金上的帮助。

只是或许陶元洲和黑川并不清楚,他们会面的场景和内容,早已在特事局的监控之下,特事局的人甚至还拍下了几张两人混在一起的照片。

由于局势还算和平,所以车子上的军官们,还有同行的雷?科帕等人很快便抵达了目的地,外交部专门腾出来的一个会议室。

这次与会的主要有三方,代表着国社政府的外交部。还有国防部官员。另外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

其中英国人主要以朱尔典为首,而法国人。则是以雷?科帕及一个叫特纳的法**官为首。

谈判的目的和内容也很简单,就是飞机和‘射击协调器’的问题…

————————————————————

会场上,三方在经过一番寒暄后,很快就步入了正题当中。

“……………我国政府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希望能从贵国政府的手中得到相关的技术,为此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金…”小小的饮了一口茶,雷?科帕正色道。

“我国政府也是这个意思…”就阵容而言,英国人明显要弱于法国,所以朱尔典仅仅只是附和道。

这个条件并没有出乎顾维钧和付修明的意料,不过两人还是彼此交谈了一番,过了一会付修明才开口道。

“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还有生产许可证,但条件是贵国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笔现金来购买,而且在战争期间,必须要从我国购买一定数量的战斗机,另外贵国生产的飞机里,我国每架飞机都要求收一笔专利费…”

这种场合,像特纳这样的军官明显只能做些建议,谈判的事情还是要交给雷?科帕和朱尔典这两个外交官的。

因为对特纳这样的前线军官来说,只要不涉及根本利益,即便顾维钧他们开的价码高了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眼下哪怕只是耽搁一分钟,在西线都有可能会有一个弟兄被德国人从空中打下来,他们实在是耽搁不起这个时间。

另一边,朱尔典和雷?科帕对视了一眼,而后由朱尔典开口道。

“从贵国购买飞机?”

“没错。”顾维钧点头道。“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刺激我国的飞机产业,不过性能问题两位可以放心,至少我国生产的战斗机绝对不会比德国人的逊色,另外在质量上,如果两位不放心的话,我国甚至允许贵国在战斗机装船之前,对飞机的性能做出一些检查…”

刺激飞机产业,这点并没有出乎朱尔典和雷?科帕的意料。

因为目前还没有参战的几个国家,如日本和美国都是这么做的,其实中国也是这么做的,只是过去出售的都是些别的东西。比如说寻常的商品或者是比较普通的军火,飞机的话,还是第一次…

不过这一点。两人都是倾向接受的。

但是在其他问题上…

“那不知道飞机的价格是和每年的数量是………还有我们在答应了这个条件之后,有关‘射击协调器’的价格,还有每架飞机的专利费等…”

这些都是重中之重,是必须要谈清楚的,好在这次顾维钧他们已经有了完全的准备,所以很快便回答了朱尔典等人的问题。

只是朱尔典他们对顾维钧等人的回答却不怎么满意,因为他们觉得顾维钧的要价太高了。至少比他们心里的标准要高出一些…

于是双方很快便争论了起来,期间特纳等几个军官作为‘顾问’也发表过几次谈话,但是在其他的时间里。他们却像是木偶一样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就好象他们完全不存在一样…

————————————————————

这场谈判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因为朱尔典他们始终觉得顾维钧等人的要价太高。反过来呢。顾维钧他们的让步也非常的有限。这也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结果整场谈判一直谈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谈出什么成果来。

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恐怕再过一个星期,这场谈判也未必能谈妥——————当然,在寻常的谈判当中,一场谈判即便是持续两三个月也是正常的,后世的一些商业攀谈甚至持续了好些年,当然。这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

然而现在毕竟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从速进行。这也就显得谈判有些拖拉了。

不过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而解决的原因就是不久之前从巴黎过来的一封电报。

不久之前,英法联军的航空部队,在西线的空中再次遭遇了惨败,毫无疑问的惨败。

在这次空战当中,英法两国的飞机至少被击落了七十多架,而德国人呢,恐怕就连七架也没有。双方的战损比达到了1:10的地步,甚至更高,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英法两国的容忍范围。

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空中形势,同时也是为了英法两国的颜面,两国政府已经要求朱尔典等人尽快谈妥这项谈判,哪怕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有了英法两国的这番表态,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本来还寸步不让的朱尔典等人,很快就同意了顾维钧他们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根据协约上的条件,为了这项专利费用,英法两国政府应当支付中国政府一百万英镑的专利费用,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英法两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架战斗机,单价为三千英镑,同时英法两国在生产飞机时,每架至少需要支付国社政府三百英镑的专利费用…

主要的就是这些了,后面还有许多,但那些就属于是细枝末节了。

实际上这个时代的飞机还是比较便宜的,一架普通的飞机售价也就两千多英镑,没办法,谁叫飞机简单呢,寻常飞机也就一个发动机值钱,战斗机的话特殊一些,加上一个机枪和射击协调器。这次国社政府出售给英法两国的是战斗机,所以才会要出三千英镑的高价——————毕竟机枪也是要钱的,何况还有一个射击协调器呢。

历史上的中国也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也就是北洋时期,当时是民国二年(1913)春,袁世凯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此人后来任航校的飞行教官),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可见这一时期飞机还是很便宜的。

对此其实朱尔典和雷?科帕也不是很介意,真正让他们执着的,是每年至少一千架的订单,而且是两国各一千架,另外还有每架飞机三百英镑的专利费…

前者对中国飞机产业的刺激将会是史无前例的,毕竟中国本身暂时还不需要这么多的飞机,至于后者,要知道这时的欧洲战场,飞机的数量可是以万架来计算的…

当然,其中数量最高的肯定是德国。

其实这个时候英法两国的飞机产量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法国,最初的时候和德国的飞机产量相比还没什么太大差距,但现在产量却是越来越少…

不过英法两国的背后有一个美国在,所以就算前线摔的飞机再多也不担心。

但现在如果收三百英镑专利的话,那么美国人生产的飞机越多,收的专利也就越多。而且这个专利费还不是战争时期的,即便战争结束也也要收,这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何况前面还有一个一百万英镑的费用摆在那。

只是既然国内已经同意了,两人就算再怎么反对也没用,所以也只能默认了。

而在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后,国防部和工业部却是乐的合不拢嘴。

一年一千架飞机,一架三千英镑,一年下来那可就是三百万英镑啊,两国的话便是六百万英镑…

有了这么一笔订单,国内航空业算是有望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