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共和(一)

扩张之路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共和(一)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和欧洲的战火连天不同,在位于遥远东方的中国,这里的主旋律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

曾经的山东战役经过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而且战争有仅限于山东,对其他地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看着周围的和平景象,在想想几年之前周围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许多人的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不过这一切,对汪精卫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就在汪精卫路过一间茶馆的时候,在茶馆的入口处突然有人唤他的名字。听到这个声音,汪精卫连忙抬头看了过去,恰好看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元洲兄…”

见到站在门口处的陶元洲,汪精卫连忙走了上去。

“兆铭…”看着走过来的汪精卫,陶元洲连忙摆摆手,示意他快些过来。等到汪精卫走进来之后,陶元洲看了看外面,见没有人跟着,才带着汪精卫朝里面走。

见陶元洲这么小心翼翼的,汪精卫有些好笑的道。“元洲兄,有必要这么紧张吗,就算那特事局手眼通天,我这么一个小人物,他们也没必要非盯着我吧…”

“话不能这么说。”陶元洲摇了摇头。“毕竟事关重大,何况,兆铭,你说自己是小人物?就凭你当年的那首诗,在这中国有几个人敢说你是小人物…”

听到陶元洲这么说,汪精卫笑了笑。没多说些什么,然而在笑容中却又有那么一丝………得意…

对汪精卫来说,当年刺杀载沣恐怕是他这一生最得意的事。尤其是那一首诗,更是因此传唱中国。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在严绍原来的历史当中有许多人都不敢确信这首诗居然是汪精卫写的。

毕竟那个时候的汪精卫可是全国上下人人皆知的大汉奸,几乎可以与秦桧相提并论。像‘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种诗,如果不知道的话,很难想象居然会是汪精卫所写。

不过在刺杀载沣之后。或许是因为死里逃生,更加珍惜性命的关系,和当初相比。汪精卫也变得有些优柔寡断起来。

顺带一提,也正是因为那一次刺杀,最终汪精卫与陈璧君结合在了一起。严绍那个时代的许多人应该都见过陈璧君的照片,怎么说呢。非常的………难看?

不过实际上年轻时的陈璧君虽然不能说是沉鱼落雁。但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不然那时正是少年得意的汪精卫,也不可能会看得上她。

————————————————————

跟着陶元洲往茶馆的深处走后,很快汪精卫与陶元洲便在其中一个位置较为隐蔽的房间前面停下脚步。

“到了!”

说着陶元洲便拉开了门,很快汪精卫便看到里面正坐着七八个人,不但都是些知名人士,其中有两个甚至还是国会的议员。

这次的聚会,汪精卫也是不久前才知道,而且聚会的地点并没有通告给汪精卫。只是告诉他朝着某一处走。只要他走,便肯定能找到地方…

当时汪精卫也没多想。只是按照通知的路线走,谁想到才走了没多久,就被人在这里给叫住了。

“特事局的探子还是很厉害的…”示意汪精卫跟着进来后,陶元洲回首笑道。“如果我们事先决定好地点,很难说不会被他们预先埋伏好,所以我们才会只告知路线,而不告知地点,这样即便特事局发现了,等到他们混进来的时候,我们的会议也算结束了…”

虽说特事局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这类组织毕竟是所有人都警惕的,所以行动的限制也很大。至少在没有搜查许可的情况下,特事局是无法直接进行行动的,比如说破门而入等,这也是陶元洲他们敢在这里聚会的一个原因——————就像他说的那样,等到特事局的人混进来的时候,他们的会议都已经结束的差不多了,根本就没必要担心。

等到汪精卫落座后,陶元洲开始一一介绍起来。

就像汪精卫所想的一样,在座的几乎都是一些知名人士。不但有两个是国会的议员,剩下的也不是省油的灯,要么就是些社会名流,要么就是政府内的官员…

彼此介绍完之后,陶元洲看了看众人,谈起了正事。

“这次叫大家来,相信大家也都很清楚究竟是为什么。前不久从政府内部传出来的消息,政府有意加入协约国阵营,甚至是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现在政府正在同英法等国进行密切接触,完全没有要与国会和其他人商量的意思…”

说到这里,陶元洲的脸上露出一丝愤慨。

“赴欧参战,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和国会商量,这个国家难道是他姓严的一个人就说的算了吗!”

陶元洲的话刚落下,房间里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声,显然对陶元洲的话十分赞同。

对德宣战,赴欧参战,这件事虽然是个秘密,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后。不要说这些有很深关系的人,即便是些关心时事的老百姓也知道了这件事。

“就在不久之前,德国的马绍尔参赞还和我见过面,认为如果我国真的加入协约国阵营,对我国与德国和其他同盟国的关系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希望我国能够谨慎行事…”说到这里,陶元洲的愤慨之意更浓。“但现在连国家都是他姓严的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这件事严大总统做的的确有些欠妥…”微微摇头,一个留着短发的中年人开口道。

汪精卫认得他,叫卢东,在外交部任职。从某种角度上讲,高层或许算不上。但是中高还是没问题的。

“是啊,眼下国家正是百废待举的时候,我们何必卷入欧洲人的战争呢…”

“还有山东。刚刚在山东打完一场,听说花了不少钱,山东那次可只打了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这次要是到欧洲的话,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你这些到没什么,关键是要参战这种事政府居然没有询问国会的意见,所有的事情几乎全部都由国社党。甚至是严绍自己来决定,如此国社政府岂不是成了独裁政府?”

“独裁政府?嘿,这国家早就是姓严的了。你没看到特事局这么重要的部门,那个姓严的只放心交给自己的老婆吗,我看啊,没准哪天那个姓严的或许会称帝也说不定…”

听到这里。汪精卫的神色微动。但没有说些什么。而其他人则是继续热烈的讨论着,或者说是抱怨着。

也不奇怪,这次来的人本来就是陶元洲召集的,自然不可能会说国社政府的好话。在他们的心里,对严绍,对国社政府的反感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自从国社政府成立以来,国会还有地方议会便成了花瓶、摆设,所谓的议员除了听上去挺好听外。几乎没有丝毫权利。对此这些人早就十分反感,只是当时正是国社政府最强势的时候。尤其是在山东战役结束后,由于战争的胜利,国社政府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威望,这些人也越发的不敢和国社政府对抗。

但是现在…

他们决定不等了…

因为这场战争,如果协约国真的赢了的话,那么国社政府将会获得比山东战役更高的威望。到那时国社政府的地位将会稳如泰山,他们便更没法反抗。

所以他们必须要想办法毁掉这件事,即便不能毁掉,也不能让严绍和国社党独享这份荣耀…

“共和…”陶元洲断然道。“单纯的反对参战恐怕没什么用处,因为这件事不是国社党的一厢情愿,还有英法俄等国也在里面,所以我们只能拿共和做理由…”

“共和?”听陶元洲这么说,卢东皱了皱眉,显然不是特别的理解。

“对,共和…”陶元洲点头道。“我们当初推翻满清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共和吗,如今满清已经推翻,新政府也已经成立,国内的局势更是变得稳定下来,我们完全有理由来谋求共和!”

这便是陶元洲的目的…

在陶元洲看来,单纯反对参战没有什么用处。因为那样不但要面对来自国社政府的压力,而且就连英法俄等国恐怕也会跟着变成压力。既然如此,与其反对参战,到不如推动‘共和’,以此为借口,分走严绍和国社政府手中的权利。

这样一来,如果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以协约国获胜而结局,他们这些人,也可以跟着分享这份荣耀,进而拥有与严绍对抗的实力…

————————————————————

听了陶元洲的话,在座的众人稍稍沉默了下,包括汪精卫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猜到了‘共和’二字后的真正目的。

所以在一阵令人尴尬的寂静之后,有人开口道。“但是这样………能成功吗?”

“是啊,现在那个严绍正当‘皇帝’当的舒服,有可能会允许共和吗?”

其他人也都点点头,眼下的中国几乎成了姓严的,共和,等于是从他的手里分走权利。严绍怎么可能会同意…

“所以我才会把诸位找来啊…”陶元洲笑着道。“如果只有我们这几个人谏言,那是肯定没用的,说不定就连点浪花也没法掀起来,可如果声势够大呢…”

“这…”

“那个严绍不是一向自诩自己以民为先吗,如果所有人都支持共和的话,他该如何应对?恐怕也只能选择妥协吧,当然,他也可以不妥协,但那样岂不是刚好让世人看看他伪善的面目…”说到这里,陶元洲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听了陶元洲的话,在座的众人互相看了看后,觉得似乎可以试一下。

即便是最后失败了,他们的目的是正当的,再加上他们也都是些有影响的人。在顾及到这些影响之后,相信严绍也没法拿他们怎么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低头想了想,一个叫马云的人询问道。汪精卫记得他似乎是交通部的。

“很简单。就是发动所有的关系…”陶元洲笑道。“只要让姓严的顾及到民意,不得不妥协,我们便赢了…”

————————————————————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后,就在汪精卫也打算跟着离开的时候,陶元洲突然从背后叫住了他。

“兆铭,先等一下…”

“怎么了?元洲兄?”有些奇怪,不过汪精卫还是停下了脚步。

“也没什么…”从汪精卫的身边经过。往外面看了看,确定外面没什么人之后,陶元洲将门关上。然后对着汪精卫道。“你觉得刚刚的计划怎么样?”

“很不错…”汪精卫是真的这么觉得,虽说这个计划看上去简单了些,但是却很奏效。

共和?

这时的中国恐怕没多少人知道共和究竟是什么一丝,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以此为借口。要求国社党分权。

没错。分权…

不管用多少华丽的语言做借口,但实际上这次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国社党的手中分权。

包括陶元洲在内的许多人,早就已经受够了这种手里没有丝毫权利,只能做花瓶的日子。所以他们想要分走国社党手中的一部分权利,这次的事情,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同时也是一个借口。

而哪怕强势如严绍,恐怕也会被这件事弄得手忙脚乱。

毕竟往常严绍一直自诩以民为先。处处都以百姓的利益为第一位。而今这次百姓站出来希望共和,严绍该怎么处理?如果真的共和。不管是真共和还是假共和,他都必须要分出一部分权利来,可如果他拒绝了,那么全国人都会看出他的真面目,可以说整个计划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确实是个好计划…”苦笑了一下,陶元洲的脸上丝毫没有刚才的那种愤慨之色。“问题是,这个计划还有一个最严重的缺陷…”

“什么缺陷?”

“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头人…”陶元洲也没卖关子,直接开口道。“不敢我们怎么说,那个姓严的在社会各界的确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单凭我们这些人鼓动,恐怕等到战争结束了,事情都还没能弄明白,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同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站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逼严绍让步…”

“这就是元洲兄你找我来的目的吧…”听了陶元洲的话,汪精卫忍不住苦笑道。

这个时候,他多多少少已经了解到陶元洲的目的了。

有巨大影响力的人,这个人指的绝对不是汪精卫自己。他或许有些影响力,但绝对称不上巨大,更没法和严绍相比。

但是他不行,他身后的人却没问题。

这个人就是宋教仁…

在中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有很多,严绍算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而往后面排,宋教仁或许不能排在第二,但是前五还是没问题的。如果这次陶元洲他们的‘共和’行动能把宋教仁抬出来,绝对能得到许多支持,整个计划也能顺利许多…

“我试试吧…”汪精卫并没有直接应承下来。“其实本初先生他也觉得如今的政体不太合适,觉得还是内阁制比较适合中国,我觉得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宋教仁,为人不用说,绝对是个正直的人物。但却是个理想主义者。

该怎么说呢,正直暂且不提,但是理想主义者,平时到还没什么,但如果让这类人物执掌一个国家的话,很可能反而会引发许多的麻烦甚至是灾难出来。

因为理想主义者,在很多时候都是不切实际的。

历史上的宋教仁还有其他国民党成员就是如此,总以为袁世凯会任由他们摆布,然而事实却在他们的脸上狠狠的给了几巴掌。

这时的宋教仁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死去,但,依旧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正因为他正直的性格还有那种理想主义,使得他在廉政部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手软过,无论是多大的官,无论是什么党派,无论有什么关系,他都一律不放过。完全就和严绍计划中的那样,成为了一个称职且勤劳的啄木鸟。而宋教仁似乎也乐在其中,完全没有想过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只觉得在这个位置上,自己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情。

不过…

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志向,内阁制…

在他看来,唯有内阁制才是最适合中国的,哪怕这么长时间了,宋教仁依旧没有改变。不过他也承认,眼下的国社政府做的的确不错,这也是他没有做出什么激烈反应的一个原因,只是对于现如今国社政府的**性,宋教仁始终还是有些看不惯…

所以汪精卫觉得,如果以‘共和’为由向国社政府发难,宋教仁会同意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还有资金的问题,大规模宣传的话,肯定会需要资金的,你觉得该怎么办?”见汪精卫似乎有办法说服宋教仁,陶元洲不由得有些高兴起来。

而听到前的问题,汪精卫却为难了起来。

或许他有些看不惯严绍和国社政府,但他还真不是什么贪婪的人,平时也只是领着政府发的工资,还真没多少钱。

见汪精卫似乎有些为难,陶元洲试探着道。“到是有些人愿意支持我们的举动,你觉得…”

“那很好啊!”听到有人愿意支持,汪精卫什么都没问是什么人,便已经高兴的回答道。

听到汪精卫这么说,陶元洲也不由得高兴起来。

“那好,你先去联系本初先生,我这就去想办法解决一下资金的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