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零九章

扩张之路 第五百零九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就像前面说的,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走出国门到伊拉克开采石油的,就只有严绍的雨石集团——————虽说现在雨石集团明面上的掌控者是伊莱诺,但谁不知道这个集团其实是严绍的。

而且凭着严绍现在的地位,如果他真的想为雨石集团弄到伊拉克的石油,即便国内有那么一两家企业想到伊拉克去,恐怕也没办法和雨石集团竞争,毕竟站在雨石集团背后的,可是严绍这个大总统。

换句话说,严绍打算把石油国有的举动,等于是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个巨大的利益。

而对于石油利益的巨大,宋教仁也是有耳闻的。

当初严绍之所以能在安徽创下那么大的家业,完全是因为他当初曾经在墨西哥发现了一块油田。也正是凭着油田带来的收入,所以他才能在安徽组建精良的军队,同名声远播的北洋军交战。

而且…

眼下严绍在国内的地位这么稳固,究其原因,第一个就是,是他缔造了国社政府的存在,并且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虽说一些边远地区由于时间的问题,暂时还没办法让老百姓享受到政府政策带来的好处,但是整个国家的改变却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就是山东战役的胜利,在中国这么一个饱受列强欺凌的国家,对外战争的胜利能得到的威望实在是太巨大了。这种巨大的威望甚至让严绍达到了除非他自毁长城,不然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动摇的地步。

而也正是由于山东战事的胜利。还有日常生活的改变,尽管国会还有许多人都不满国社政府的**性,可还是有许多士绅名流和老百姓支持着严绍.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共和。他们只知道自从国色政府成立之后,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反倒是在共和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遭到地方豪强和那些‘革命军’的欺压…

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目前国社政府的财政,在很多地方都要仰仗于严绍。

就比如说那个‘七五工程’,如果不是有严绍贷款的一亿英镑。这个工程根本不可能上马。还有政府在各地实行的建设工程和各种政策,比如说减免农业税,还有调低其他税收等。如果不是有严绍那一亿英镑在那里,国社政府的财政阻早就垮台了。

更何况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山东战事的巨额耗费。

就连属于国家的中国银行,在规模上和民营的雨石银行相比也要稍稍差上一些。

剩下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加上庞大的雨石集团。还有那三亿元贷款计划,国内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到严绍的控制。除此之外,就是地方上的部队,也都只听严绍一个人的,如此一来,严绍的地位自然是稳如泰山。

可如果伊拉克真的有油田,并且真的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那么严绍对政府的控制就会削弱上不少。

宋教仁觉得严绍不可能看不到这点。而既然严绍都没有顾及,他又怎么能多说些什么呢。何况如果能让国家在财政上脱离严绍的控制。那么也就可以避免发生一些宋教仁不愿见到的事情——————虽说这段时间来,宋教仁一直都在廉政部里忙着抓贪腐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所谓的民主共和…

在他看来,强人政治只能算是一种灾难,唯有共和才是唯一能让中国兴盛的道路。眼下整个国家都被严绍控制的形势,自然让宋教仁感到十分担忧。

只可惜,虽然宋教仁很想改变这一情况,可是政府内掌握实权的人物根本就不愿意帮助他,这些人甚至对严绍极为支持。就好象蔡锷一样,他本来就很赞成强人政治,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在辛亥革命期间一直称赞袁世凯,认为中国的局势也只有袁世凯能收拾。并且还曾经在二次革命当中奉命入川讨伐革命军,直到袁世凯称帝了,才反对袁世凯。

而眼下严绍虽然很**,但却没有丝毫想要称帝的想法,干的也比袁世凯出色,蔡锷对严绍自然是十分支持,就连蔡锷的挚友蒋百里也是如此——————何况严绍对蒋百里还有一份知遇之恩?

而其他人物,要么跟随严绍多年,要么就是根本对共和没兴趣,少数有兴趣的,也没什么权利,还有些则干脆是因为自己没权利,所以才会想支持宋教仁,其实压根就对共和没兴趣的人。如此一来,宋教仁自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其实他到不是反对严绍,虽说他很看不惯严绍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日常生活当中的奢侈行为,还有娶了三个老婆和一个情人的事情,但中国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他只是希望能给严绍些限制。

————————————————————

看了眼兴高采烈的众人,最终宋教仁还是收回了自己的脚步。

此刻他的心里很乱,一方面他不希望政府出兵欧洲,弄得国内的健儿们为列强们的战争流血。可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如果伊拉克真的有石油的话,那么这对政府乃至整个国家的助益将会有多大。

甚至就连他一直担心的**问题,说不定也能有把握解决掉。

最后想了想,宋教仁决定等回家的时候,和自己的几个朋友、部下商议一下。当然,他并不打算和部下们说油田的事,他只是想和部下们讨论下派遣远征军到欧洲的问题。

另一方面,见众人讨论的兴高采烈,严绍也显得十分高兴。

虽说赴欧参战的事情他只要开口就可以,即便旁人反对也没用。但说服众人毕竟还是重要的。何况有伊拉克的理由在,他相信在场众人一定是支持的多。

毕竟放着一个到处都是黑金,又没什么人愿意要的土地不要。那也实在是太傻太缺心眼了些。显然,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在世人眼里,或许伊拉克依旧是一个荒芜的地方,可只要他的地底下有着石油的存在,那他就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有吸引力。

何况这个时候还没有人认识到伊拉克的重要性,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把地方拿下的话…

将来想起的时候,肯定是要遗憾终生的。

需要说明的是。严绍甚至想起了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地方在后世可也是著名的石油出口国。

只可惜,如果算上这两个地方的话。那这次中国索要的领土面积也就未免太大了些。何况伊朗是一个独立王国,而沙特的话,则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并不是那么容易弄到手的。

而亲自出兵。凭着如今中国的实力难度又未免太大了些。

所以。伊拉克便是严绍当前的目标,至于剩下的…

“还是等其他时候再说吧…”

——————————————————————

因为石油的存在,在场众人除了几个旧派人物之外,剩下的几乎都同意了出兵参战的问题。那么接下来要谈的,显然就是如何加入协约国,又如何出兵帮助协约国的问题。

东交民巷内,几个身穿西装的白人行走在街道上,在看向悬挂着德国国旗的德国公使馆时。这几个人的眼神明显有些不对。

既有敌视,同时又有些诡异。

因为这时中国还没有加入协约国的原因。虽说目前中国与协约国国家的关系十分不错,但依旧是处于中立地位。所以不但德国在青岛的军队受到了妥善的照顾,就连德国人在中国的公使馆也没有受到任何的问题,一切都和往日一样。

对于青岛德军的问题,其实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也有讨论。有许多两国政府的官员都认为,应该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让他们把德军缴械,而后送出中国,最好是送到英法的手里。

问题是在这一问题上,严绍已经答应过德国人,无论是处于国家的尊严,还是政府的威信,严绍都不可能答应。

再加上当时中国已经稍微展现一些实力,英法在西线战场正和德国人打的很爽,也不愿因为这个问题而激怒中国,所以最后问题不了了之。

因为当时根据英国驻中国公使,也就是朱尔典的说法,那就是中国绝对不可能接受这一照会,哪怕为此发生战争。

法国和中国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就算没有严绍这一层,考虑到国社政府内有许多军政官员都曾经到法国留学,两国的关系几乎是天然的亲近,法国虽然很想限制中国,但也绝对不想就这么和中国翻脸,导致法国在中国的利益彻底失去——————过去法国在中国没什么利益,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可现在两国政府关系不错,法国在中国也有许多生意,他们当然不愿意和英国人一起疯,何况就算想制裁中国,也给先摆平德国不是?

而没有法国人的支持,英国显然也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和中国翻脸,最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件事上朱尔典想的到是不错,因为严绍是绝对不会把德国人交出来的。别人或许不知道,但严绍很清楚,这场战争德国必败无疑。但是一战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德国彻底堕入深渊,事实证明这个国家一直都是很强悍的,就算一战德国失败了,难道严绍就不需要考虑下之后的德国政府了?

在严绍看来,即便因为历史的改变,希特勒没有出现,德国也是不可能一直沉沦的。

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反正也不怕英法上门算账,严绍觉得还是和日后德国的关系比较重要。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东交民巷内,各国公使之间的关系便很尴尬了。一方面他们彼此互相是敌国,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邻居…

————————————————————

站在窗台前,看着不远处走过的几个白人走进德国公使馆,朱尔典叹了口气。想办法转移视线。

这个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接到电话,朱尔典很快便整理好一切,然后乘车前往城外的总统府。

就在刚刚,总统府突然有个电话打了过来,希望他能到总统府去一趟,说严绍有事情想要和他商量。

对此朱尔典也是一愣。不过他还是启程前往总统府。

只是…

“究竟是什么事呢…”

在总统府的台阶前,朱尔典看到了严绍的副官伍千秋。

这个时候伍千秋的位置已经定下了,是北京一个主力步兵师的旅长。军衔则被提升为准将。这些年来伍千秋虽然一直都没上过战场,并没有立下过什么军功,但在严绍身边这么多年,严绍总不可能让他跑去做个上校团长。自然要给他安排一个优厚些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没把他安排在政府部门。或者是其他的位置上…

驻扎在首都的驻军,必定是王牌中的王牌,可也正因为这样,所以驻扎在这里的部队很少有上战场的机会。而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便不能得到军功。军人,通常都是靠军功来晋升的。如果没有军功的话,就只能想办法熬资历,慢慢的熬…

严绍不是白痴。伍千秋是自己的副官,他的女友又是特事局的副局长。

特事局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里面掌握着许多机密。如果汤荔不顾规定向伍千秋泄露一些秘密,或者是动用自己的权利来帮助伍千秋的宦途,那么…

严绍可就不得不担心一些了…

反过来,让伍千秋呆在北京,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两个常常见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看管,然后就像刚刚说的那样,如果上不了战场,就算有汤荔的帮助也没用,何况还有严绍、卡特琳娜在旁边看着。

不过伍千秋毕竟跟随严绍多年,即便没有了上战场的可能,严绍也绝不会亏待他的。按照严绍的想法就是再等两三年,便晋升伍千秋为少将,领一个主力师——————不过那个时候,在京津地区驻扎的可就不只是一个步兵师和一个步兵团,而是一整个军又或者是一个集团军了。

————————————————————————

见到朱尔典来了,伍千秋朝他笑这点了点头,然后领着他走进总统府。

虽然具体的出路已经安排好了,但眼下严绍身边没人,所以还只能是由伍千秋来做这个副官。

严绍的意图并没有瞒过伍千秋和汤荔,或者说严绍也没打算瞒。毕竟这种事情的意图实在是太明显了,两个人根本不可能会看不出来。

最初的时候,伍千秋的确觉得有些憋闷。毕竟他一直都跟在严绍身边,可以说的上是忠心耿耿,结果严绍却这么提防他。

不过一旁汤荔却不停的劝诫,按照她的说法就是。

“一个特务组织的副局长和一个高级军官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组合你觉得怎么才能不让人提防?”

至少在汤荔看来严绍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毕竟这么两个组合混在一起,不提防几乎没可能。即便严绍允许他们两个结合,至少也要有一个人失去政治生命,眼下只是让伍千秋做一个不可能会有军功的旅长,总比让他或者是她回家抱孩子要来的好。

何况就算无法上战场,伍千秋跟了严绍这么多年也是不能改变的,彼此之间又没什么矛盾,相处的一直都很好。即便伍千秋到部队去了,严绍也不可能忘了他,等过些年一样会想办法提拔他。

而且这么做的话,也可以减少一些外界的评议。

要知道,伍千秋和汤荔在一起的事情,在政府内部也是有些议论的。毕竟一个是严绍的贴身副官,另一个则是特事局的副局长,这两个人在一起,谁知道将来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眼下他们能容忍,也是因为严绍的决定。

只要伍千秋到了部队去,便只剩下熬资历的可能,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是零——————单凭一个步兵旅,想闹出乱子可不容易。

不然的话,伍千秋和汤荔至少要有一个人失去政治生命。

虽说法律上没说过特事局的人不可以和政府官员结合,但这个世上有很多是没法**律的。

而也正是由于汤荔的安慰,总算是让伍千秋理解了。

————————————————————

对于国社政府内部的事情,朱尔典并不是很了解,当然不清楚伍千秋身上的事情。所以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朱尔典心里一直都在奇怪严绍叫他来的意图。

只是想了办法也想不明白,而在见到严绍之后,严绍的开门见山也让朱尔典心中一惊。

因为在经过一番寒暄之后,严绍很清楚的告诉朱尔典。

他们正在考虑加入协约国的问题…

让中国加入协约国,这一直都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努力的事情。虽说他们从没想过让中国出兵帮助,但在这个世上多一个国家站在他们这边事情总是要好一些的。

只是对于严绍,朱尔典却有些奇怪。(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