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三百八十四章 潜艇

扩张之路 第三百八十四章 潜艇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由于严绍否决了萨镇冰提出的海军复兴计划,所以许多人都以为严绍并不怎么重视海军的发展,问题是严绍怎么可能不重视呢?

海军的重要性历史上已经讲的清清楚楚了,作为一个拥有三万多公里长海岸线的国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何况这时中国的旁边还有日本这么一个恶邻,所以在严绍看来海军的重要性和陆军几乎是一样的。

只是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而且对于海军来说眼下最要紧的也不是船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和后世不同,这时的军购条件十分宽松。如果是在后世的话,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出口军备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出一大堆的附加条件,但是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只要不是敌对国家,无论你想购买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只要对方有,哪怕是他所拥有的最先进的武器都一样可以卖给你,这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问题是武器没有你可以通过买的方式来解决,可人没有的话,你总不能也用买的方式解决吧…

眼下对海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的问题,没办法,荒废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前些时间萨镇冰甚至就连三艘战列舰所需的水手都找不齐,可想而知海军的复兴路程究竟有多遥远。

尤其是在考虑到中国眼下还有一个很强悍的对手后…

没错,从巴西和阿根廷弄到手的三艘战列舰绝对比日本目前现役的任何一艘军舰都要强悍。但眼下海军就连开这三艘战列舰所需的人手都很难凑齐,这三艘战列舰再强又有什么用?

何况日本海军的强悍是全面的,除了超过十艘的战列舰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各型舰只,而严绍这边呢,光是凑齐这三艘船的人手就已经快把萨镇冰给逼疯了。

而且等到英国人帮日本人设计的金刚级战巡舰和日本人自己建造的扶桑级战列舰入役后,彼此双方的差距还会再次拉大,所以….

不只是在水面舰艇上要想办法,在其他方面同样需要想办法…

至少严绍绝对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水面舰艇上,也要集中在其他方面。不然的话面对日本人的海上优势,在短时间内严绍也只能采取守势,而想要逆转这种环境的话就需要另辟捷径…

“比如说飞机和………潜艇吧…”摸了摸下巴。严绍嘟囔着道。

其实早在安徽时期的时候,趁着从英国人那里采购许多造船设备的机会,严绍也曾经让人从国外购买了一些潜艇技术。只是那个时候各国在一战中的主要潜艇要么就是才刚刚开工,要么就是连影子也没有。所以那个时候也只是进行了一些技术储备。并且自己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已。

直到前段时间,在确立第一个5年计划,并且从国外大量进口各种设备的时候,严绍总算是从德国人那里购买了u型艇的全套图纸。

u型艇的大名,这里就不需要复述了。考虑到对性能的要求,所以严绍购买的图纸是u19这批的。其具体的性能参数为标准排水量为650吨,水下时则为837吨,全长:64.15米。压力壳长50.50m,最大宽度:6.10m。压力壳宽4.05m,吃水:3.58m,全高:8.10m,动力:水面1700马力,水下1200马力,航速:水面15.4节,水下9.5节,以上参数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所以在性能方面有保证。

而且这一批次的潜艇,要比曾经在一战时击沉数艘英国巡洋舰的u9艇的性能更加完善。1914年9月22日,u-9潜艇在著名的1奥托?韦迪根手上于一个小时内,以舰上仅有的六枚鱼雷击沉皇家海军hms aboukir(阿布基尔号)、hms hogue(霍格号),以及hms cressy(克雷西号)一共三艘万吨级装甲巡洋舰。皇家海军是役损失高达36,000吨的战舰(克雷西级战舰排水量都在12,000吨左右),以及 1,459水兵阵亡。

一艘排水量不足1000吨的潜艇,却在战争当中击沉了三艘万吨级装甲巡洋舰,此役震惊世界,也使得人们开始重视潜艇这种新兴兵器。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上u9艇固然出名,但是性能其实并不算很出色,水面排水量只有493吨,水下的话则只有611吨。另外水面航速为14.2节,水下的话只有8.1节,u9能成功除了运气好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式的巡洋舰无法充足的应对水下威胁,不过绝大部分的责任应该是当时的海军大臣一直在坚持执行这次无论如何意义不大的巡逻任务…

(我得到的资料是,u19这批在1910年就开工了,并在1912年到1913年开始安装柴油机,所以时间上不会有问题)

在得到图纸之后,严绍就立刻让人把图纸送到了位于安徽的芜湖造船厂,并让他们立刻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来建造第一艘潜艇。而根据前段时间得到的消息,这艘潜艇目前应该已经建造了大半,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下水进行海试…

想到这里,如果不是需要忙的事情太多的话,严绍还真想亲自赶去安徽一趟,看看那边的情况现在如何了。

只可惜现在的话,严绍就只能对着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文件发愁…

不过…

“还是在发封电报催一催吧,让他们尽快把这东西弄出来…”

这么想着,严绍挂了通电话。把伍千秋从外面叫了进来。

接到电话后,伍千秋很快就走进了办公室,只是在得知严绍又让他发封电报去催促的时候。伍千秋的表情变得有些怪异起来。因为这已经是一个月来严绍第三次让他这么做了。

不过既然严绍已经下令了,他自然不会违背,何况还是这点事情,再者说头疼的也不是他。

所以接下命令后,伍千秋立刻赶往通讯处,示意通讯处的人给芜湖方面发封电报,阐明了严绍的要求…

————————————————————

这时已经是11月临近12月份了。虽说安徽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但天气也渐渐变得寒冷起来,许多行人在外出的时候都包裹上了厚厚的棉衣。一些比较怕冷的人更是把自己包裹的像北极熊一样——————只是服装的颜色有些区别而已。

城外一处道路上,许多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人都蹲在一处摊位前,而摊子的老板则是不断的忙活着,看得出来他的生意很忙。甚至忙到了连歇息一下的功夫也没有。

“老吴。给我来碗热汤暖暖身子。”一个40出头的中年人走到摊子前面,对着摊主扬声道,时不时的还搓了搓手,似乎和摊主很熟的样子。

“好嘞,你稍微再等一下啊…”忙完手里的那份工作后,摊主连忙给他弄了碗热汤出来。

汤虽然有些烫,但是在喝下去后中年人顿时觉得舒服起来。

“真是舒服啊…”

这么大冷的天还要出来,说实在的这个中年人的身子骨虽然结实。但也有些受不了了。

这么说着,回头看了眼自己所属的工厂。那个中年人心里也盘算起来,等到这个月过去,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自己能捞到多少奖金,如果奖金多的话…

“就给媳妇买件衣裳,顺便再到玩具店给丫头买个玩具吧…”

虽说自安徽光复以来,军政府一直都在宣扬着‘男女平等’的思想,但现在距离安徽光复毕竟才过了2年的时间,老一代人的守旧思想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所以这时的国人依旧是重视而是甚于重视女儿,这个中年人也是如此。

只不过他的膝下就一个女儿,对女儿自然比较疼爱。而且他也算不上什么老人,虽然有儿子的话更好,但是这两年来多多少少还是受了些宣传的影响的。

将碗里的汤全喝干净,中年人拍了拍肚皮。“老吴,马上就收摊了吧?”接着掏出了几个铜子放在桌上。

刚刚又跑来了一个客人,这时摊主正在忙,不过还是忙里偷闲的回了一句。“是啊,还有半个时辰吧…”

“看来今天晚上是没办法跑来这里吃宵夜了…”听到摊主这么说,中年人略显遗憾的道。

老吴则是笑了笑道。“没办法啊,这么大冷的天,实在是熬不住,还是等天气暖和了再说吧,怎么?今天又要加班?”

“差不多吧,最近工厂任务比较重,天天都给加班…”话是这么说,中年人到觉得这样也不错。因为工厂里的规矩,加班都是要给加班费的,而且为了调动工人们的积极性,通常加班费都会很丰厚,而只要加班费给够,中年人自然也就不会在意加班的事情…

从板凳上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中年朝摊主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

抬头看了眼正在远去的中年人,摊主从桌子上收拾起几个铜子,又重新忙碌起来。

其实他心里也在盘算着,多赚些钱后给老婆孩子买些东西。

只是和刚才的中年人相比,摊主的处境可就显得有些为难了。因为他家的是儿子,而且婆娘比较厉害…

在这么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儿子的重要性有多高就不需要重复了。更麻烦的是他的老娘也十分疼爱孙子,由于孙子的缘故对媳妇的一些‘任性’也就显得十分宽容,结果弄来弄去,一家四口人里,居然是他这个当家的地位最低…

没办法,谁叫他怕老婆呢…

尤其是在安徽没光复之前有着各种各样的税,他这个摊子一年下来也赚不到几个钱,每年顶多也就是能养家糊口而已。他在媳妇面前也就没什么威严可说。万幸的是自从光复后,由于税少了,光顾生意的人多了。摊主的生活也变得好了许多。

其实这也是如此安徽的现状,就目前而言,安徽可以说是全国工业化最高的一个省份,尤其是作为严绍起家之地的芜湖更是如此。简单点讲,如今单是雨石集团旗下的纺织厂一块,就拥有16家工厂,128万枚纱锭。男女工加起来差不多有14、5万的样子,算上汽车厂、船运等后,整个集团加起来怕有近三十万人的样子。这还没算上江淮平原的种植基地内那些被雇来的农夫,不然的话恐怕还要更多些。

同时这还要算上安徽境内许多依着雨石集团成立起来的工厂,还有光复后由于环境改变兴办起来的实业,零零总总全部加在一块的话。全安徽的工人数量怕已经达到四五十万的样子…

一个两千多万人的省份。拥有着四五十万的工人数量,也就是说至少每四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工人。这个数字在后世当然算不得什么,就算是和欧美那些国家比也是差距甚远,但是在国内的话这个数字就显得非常的厉害了。

这时雨石集团的最低工资为2角,比上海那边的工资还要高出半角一角的,其他工厂不如雨石集团有钱,但也在1角左右。再加上安徽现在的税不像过去那么多,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变得宽松许多。消费自然也就比过去高出一块来。

寻常的摊主也就算了,老吴的摊位正处于城外几座工厂之间的交叉路上。往来的都是几个工厂的工人,再加上要缴的税也就那么几样,不像过去那样谁都跑来收税,收入足足比过去多了五六倍的样子。

(历史上国民政府于1934年到1937间,在各省废除的苛捐杂税多大7400多种,这时虽然不如20年后,但清末的苛捐杂税也不算少,而其他省的话算上光复后开征的捐税,怕是要更辛苦一些)

收入多了,媳妇的态度自然变得好了许多,这大概也是摊主最感激新政府的地方了吧。

大概半个多时辰后,抬头看了看天色,觉得也该收拾了后,摊主招呼着几个还在慢慢吃的人一声,然后自己开始收拾了起来。

今天的生意算是忙完了,接下来也该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

安徽的芜湖造船厂内,李隐和许多造船厂的主管们正在看着眼前一艘怪模怪样的船只。

潜艇…

不过和后世的潜艇,眼前的这艘可就要显得有些怪异了。

顺带一提,这艘潜艇现在只不过是一艘半成品而已,眼下在船坞内,正有许多技术工人在对其继续进行着建造,而在船坞的边沿上,看着脚底下的这艘‘潜艇’造船厂的主管们也显得有些无奈。

“莫名其妙的,总统他怎么会想建这东西?”

“是啊,也没什么用处,还浪费了一个船坞,到不如把这个船坞空出来造驱逐舰多好?”

这么说着,几个主管瞥向了造船厂内其他的几个船坞。

在那几个船坞当中,正有数艘千吨级的驱逐舰正在建造当中。

眼前的这艘潜艇,是在严绍与各国签订协议的时候,按照从德国人手里秘密买到的u型艇的图纸建造的。

对建造潜艇,造船厂的主管们本身并不是很反对,他们反对的是严绍要求他们集中全力研究潜艇这件事。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人对潜艇的重要性虽说并不是没有认识,但终究还是认知不足。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大舰巨炮才是王道,潜艇什么的只能算是旁门左道而已。

而且眼下海军的订单也着重于‘驱逐舰’或是‘巡洋舰’一类的水面舰艇,对潜艇什么的并不怎么关心,这种情况下把宝贵的船坞和本就不多的工人用来建造潜艇,绝对是一种浪费。

只是没办法,谁叫严绍不但是总统,而且也是他们的老板呢…

既然严绍决定了要建潜艇,就算他们心里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拼了命的去弄。

只是他们恐怕不知道,严绍现在让他们弄这艘首号艇,首先是为了让他们拥有建造潜艇的经验。等到这艘潜艇被证明算是成功了后,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会是大量的订单了。

事实上严绍对潜艇的重视要远超驱逐舰一类的小型船只,毕竟驱逐舰造的再多,也很难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日本海军,但是潜艇的话…

就不一样了…

只可惜这个时候在中国没多少人认识到潜艇的重要性,就连海军方面也是如此,害得严绍不得不通过强制性的命令来推动有关潜艇方面的进度。

————————————————————

听着耳边那些造船厂主管们的抱怨声,李隐挑了挑眉毛,不过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和他们不同,李隐对严绍的决定到是不怎么反对,当然,这也和他不了解潜艇的重要性有关。作为一名科学家与发明家,对李隐来说眼前这艘潜艇的意义在于他填补了一项国内的空白,也就是过去中国一直都没有潜艇的空白。

(历史上据说1880年曾有个道员试制过潜艇,只是记载不详,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回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