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六百六十一章

扩张之路 第六百六十一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日军下层官兵会这么做,并非是没有原因的,同样也并非是无法想象的。然而在丹东,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一时之间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也不奇怪,军官特事局在朝鲜境内有着不少的间谍,其中的一些甚至混入了日本朝鲜方面军的上层,然而特事局在朝鲜方面军的间谍大多都是些参谋一类的职务,至少在国防部和特事局看来这样可以比较方便的了解日本在朝鲜的部署和动态。

若是能让这部分人混到高位上,日军在朝鲜的部署甚至可以说是对于国防军来说再无秘密可言。

至于下面的军官,则相对的关注要少一些,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只是那些日本人似乎也很清楚保密的重要性,所以发动的非常突然,结果就是尽管在串联的过程中有些间谍获悉了消息,也没能及时的把消息发出去,更无法及时的将消息传给丹东方面——————这些间谍都是要先于上线联系,而后由上线转交给特事局总部,再由总部转给国防部,而后再由国防部转给丹东方面的,相对比较繁琐。

当然,倒也不能繁琐,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手机啊,或者是电脑一类的东西,想要把情报交出去,只能通过一些较为原始的方式。

如果是在平时,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一般的军事部署时间总是很长的,有些时候甚至一两个月的时间也未必够用。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让间谍从容的将情报传给总部。而后再由总部传给国防部及下面的部队了。

谁想到日本却是突然的来了这么一下子,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中朝边境几乎乱了套。由于日军的行动过于突然。丹东更是差点让日军给打下来,而与此同时,位于中朝边境线上的其他日军部队,也因为这一原因,而变得蠢蠢欲动了起来。那些原本注意着巴黎和会的目光,也因为这突然燃起的战火而转移了过来。

————————————————————

事实上自从山东战役之后,中日两国之间便矛盾重重。

不过两国之间毕竟还没有宣战。而且外交上的矛盾,除非刻意而为,不然未必会对经济交流产生什么影响。这点上后世的苏联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哪怕当时的华约和北约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差,西欧依然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为此苏联还赚到了不少钱,尤其是在几次石油危机的时候。同样。苏联也从西方国家进口了海量的粮食等。

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国与国之间恶劣的关系,未必会影响到经济上的联系。

如今的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和日本之间就是如此。东北拥有着日本人急需的钢铁和煤炭,这些完全可以卖给日本人,并以此赚取利润然后重新投资到东北的工业上来。

事实上,尽管只是发展了不几年的时间,然而东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几个工业区之一。并且在未来可以预计,东北将会成为国内最大的一个工业区。因为这里的条件对于工业发展而言实在是得天独厚。这个时代所需的钢铁、煤炭乃至石油资源都可以在东北找到,其甚至还有非常不错的‘黑土地’确保了粮食的产量以及质量,而像黑土地这样的存在哪怕是全世界都是很罕见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日本还不是敌国,但彼此的关系毕竟很差,所以国内也有人对向日本出售钢铁和煤炭等物资有些意见,认为这是在帮助日本人…

后来还是经过严绍的劝说,最后才通过的。

而严绍拿出来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们不卖,难不成美国人就不卖了?难不成英国人就不卖了?既然日本人从哪里都买得到,那到不如由我们来卖。不要光看到敌人从中得到的好处,更要从我们得到的好处,如果敌人从中得到的好处是一,而我们得到的是二,是三,那这笔买卖就是值得做的!”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哪怕敌人得到了些好处,只要我们得到的好处更多,那么这笔买卖就值得做。因为这样意味着中国对日本的优势将会是拉大,而不是缩减的。

何况不向日本卖,难不成日本就不能向美国购买了…

这些资源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仅仅只是成本的问题罢了。

至少在哪个时候,严绍更关心的是国内的就业问题,是工业的发展问题,至于日本人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什么的,这个严绍还真不怎么关心。

而也就是这种态度,促进了东北与朝鲜之间的商业贸易。丹东,这个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因为这种贸易而变得繁荣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东北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不过中日两国之间毕竟有很深的矛盾,如果像后世那样,彼此之间隔着一条海洋,那似乎也没什么。和实际上彼此之间仅仅只是隔着一条并不是很宽敞的江,那就有些麻烦了,何况上面还有一座对中国和日本双方都很重要的桥梁,彼此又都有军队在上面驻守。

于是,一系列的事情也就发生了…

就像前面说的,因为这些矛盾,中日双方的官兵经常会在鸭绿江大桥上发生摩擦,甚至是大规模的斗殴。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甚至达到了两百余人的地步,结果弄得大桥交通被中断,两地的商业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总的来说,在这些摩擦当中,国防军方面还是比较占便宜的。毕竟体格上的优势太明显了,又不像前世的军队那样,部队官兵经常会被饿的骨瘦如柴。走路的时候风大了些,都会担心会不会被风给吹没了。

虽说为了能在类似的冲突当中占据一些上风,双方的部队长官一边处罚(褒奖)着冲突部队的军官。一边又让部队官兵加紧训练这方面的作战技能。像是日本人就从国内找来了一些如空手道、剑道一类的人,专门负责训练驻防大桥的官兵。

但中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像前面说的,如今的中国是市场经济,任何事物都需要在竞争当中求生存。即便是那些已经有了许多年历史的门派或是武馆也是一样,如果不表现出一些给顾客看,怎么可能会有弟子上门?难不成要靠打广告?

………到也有那么一些武馆选择了这么做。但这个时代的人毕竟还是比较实在的,不拿一些真功夫出来显然也没法服众,所以最后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去干。

当然。踢馆肯定是不行,而且也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毕竟这类事情对地方治安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弄不好的话,很容易发展成数十上百人的聚众斗殴——————考虑到如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宗族影响很大的社会。即便是发展到上千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纵容这一事态的发展,即便是发展到上万人的规模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的民间力量很强,乡村的宗族和个人拥有大量武器。早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前的1912年,就有一家报纸报道了一则新闻。

当时在南海县麻奢乡的‘土豪’陈鹭亭‘私购无烟枪百余枝、机关枪二枝’。(注:《陈凤江不得了》, 《民生日报》(广州)1912年8月17日。)

除此之外,还有1912年5月花县三华店乡与毕村大械斗,双方‘用大炮轰击’,军政府出动军队700人制止械斗。收缴了数 千支枪。(注:《花县械斗之续报》、《有枪数千无怪乎烂斗矣》,《民生日报》1912年5月18、21日。)

同样。在历史上的1923年9月,番禺县龙眼洞与长湴(今均属广州市白云区)两地民众械斗,军队前往围捕止斗,当场缴获子弹万余颗。(注:《禁止械斗》,《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9月27日。)

还是历史上的1926年初,清远 县琶江发生宗族械斗,“各操步枪万余”。(注:《清远琶江发生械斗惨剧》,《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2月11日。)

同年在台山县官窦乡伍族内部又发生械斗,军警到该乡止斗,“双方均被缴去步枪百余杆,另大炮十余尊”。同年新会县荷塘容、李两姓械斗,李姓一方使用了大炮,容姓方面有“小轮四艘”、机关枪数十 支。(注:《新会荷塘容李械斗惨状》,《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8日。)

1926年底公布的《查验人民自卫枪炮章程》提到的广东的民间枪炮分为四等:甲等包括“各种管退炮、各种架退炮、各种药包炮、各种水旱风机关枪、各种轻手 机关枪、各种机关炮”。乙等包括“各种五响步马枪(属于无烟枪范围以内者)、驳壳手枪、碌架手枪、左轮手枪、曼利夏枪、曲尺手枪、金山擘飞针手枪、其他各 种新式手枪、千斤以上重量大炮”。丙等包括“洋造鸟枪、毛瑟枪、村田枪、黎意枪、云啫坚地利枪、马的利枪、士乃打枪、来福粤枪、们拔兰枪、其他各种逼码针 枪、五百斤以上重量大炮”。丁等包括“大喼长枪、大喼抬枪、大口扒枪、六响拗兰手枪、金山擘明制手枪、五响打心手枪、土造大喼手枪、土造鸟枪、五百斤重量 以下大炮、土造单响枪”。

想想看,仅仅只是某个村落或者是某个宗族,再或者是某个县内的某两个姓氏之间的争斗,居然就能用上机关枪,甚至就连大炮都用上来了。若是不对地方上的治安进行严格管理,往后再想管理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严绍甚至打算从地方上收缴枪支——————只是这些枪毕竟是百姓通过正规渠道买的,甚至还有政府下发的枪证。而且这个时代一杆枪的价格可不便宜,就这么一句话就把枪支给收缴了,很容易会引起一些问题。而在政府打算在西伯利亚及中亚站稳脚跟的这一时期,内部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严绍依旧打算好好的控制一下国内的枪支泛滥问题。

和后世那个经历过‘破四旧’的时代不同,如今依旧是宗族社会,宗族的势力非常强大,暂且不提这种存在是否合理。但是当两个宗族产生矛盾的时候,你就别指望规模会小了。

而如果双方都拥有大量的军械。甚至是包括了机关枪和火炮这样的武器后,问题可就不是一般二般了…

事实上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后,最让地方政府头疼的有些时候并非是那些占山为王的山贼和土匪。恰恰就是这些地方上的宗族势力。

中国那么大,国内的宗族势力又那么多,每个月都会发生不少类似的矛盾,使其对地方上的治安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万幸的是。这时的国社政府不像后世的政府和个空架子似的。对地方的控制还算比较强力,眼下局势还控制得住,而且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城市化的加速,这种情况也渐渐得到了些改变…

————————————————————

严绍毕竟不可能采取后世那种‘破四旧’的手段,以此来破除民间宗族对乡村的统治。那样虽然有效,而且效果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立竿见影,但毕竟破坏性还是太大了些。所以严绍的第一步。仅仅只是先打算推出一些控枪法案。

事实上,这也是不解决不行的事情了。毕竟老百姓就连机枪和火炮都有了。再过些时间,说不定哪天就连坦克和装甲车都开上了呢——————严绍不知道的是,还真有老百姓到兵工厂跑去问了,只是那个时候兵工厂正忙着解决军队的订单,所以暂时还没功夫去管。

不过如果不想办法出些法案控制一下的话,等到军工厂满足了军方的需求,相信距离那些‘土豪’们开着坦克和装甲车上街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前最要紧的还是限制一下常规武器,比方说机枪一类的自动武器,除此之外还有冲锋枪。根据公安部的报告,已经有一些冲锋枪流入了民间,其中有些是从国外购买的,还有一些是本土生产的,由于目前国社政府对控枪的措施还不是很严厉,所以这些枪支都有着自己的身份。不过等到政府出台法案之后,相信情况还是会得到转变的,因为到那个时候这类自动武器将会不再被允许在市面上流通,敢于购买自动武器的,一律属于违法行为。

至于大炮什么的更不用说,毕竟哪怕是在后世枪支最泛滥的几个地区,也没有让民间武装用大炮的…

第二步,就是加大枪证考核的难度和审核的过程,减少获得枪证者的数量。

总而言之,就是一系列控枪措施。严绍并不反对百姓拥有枪支,但是如果像后世的美国那样,枪支的购买已经达到了可以网购的地步,这个似乎就是不能接受的了,何况老百姓就连冲锋枪都有了,这个即便是后世的美国也是不允许的。

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许多人流的高峰期,即便是一些很普通的小城市,街道上或者是其他一些公共场合都会出现大量拥堵的人群,若是有哪个犯了疯病,那…

就像挪威的那位一样,自己一个就解决了几十个,现在还在堪比酒店的监狱里带着,而且还有一个私人的美女教练陪着,平时还可以抱怨一下,说为什么应该把自己的ps2升级为ps3什么的…

当然,严绍肯定是不会拿闲钱养这类人的,何况杀人偿命也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观念。

————————————————————

就如前面说的,哪怕是为了治安的问题,政府也不可能会允许踢馆这种行为的出现,于是在市场经济之下,也就冒出了个擂台赛这样的东西。

这类东西通常都是由地方,比方说某个城市或者是某个县的武馆联合举办,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赛选。来证明哪一个才是功夫最强的武馆——————当然,刚开始还仅仅只是地方上的武馆而已,但随后那些高冷的门派也坐不住了。毕竟市场经济不养闲人,你不竞争,光坐在山里头可没人给你钱…

再加上擂台赛本身并不仅仅只是武馆之间的较量,也允许闲散人员参与进来,那些个商家见到商机之后,甚至主动提出了赞助的请求,这也使得赢得比赛的武馆除了拥有名气之外。甚至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想过打广告什么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相对于后世来说思想上毕竟还是有些朴素的。广告固然要打。可总要弄出点成绩来让‘顾客’看看,不然光凭广告是没什么用处的,毕竟那种擂台赛上能拿个冠军什么的,本身就已经比任何广告更加有用。

于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本来较为粗糙的比赛也变得越发的规范。甚至还有一些举办方觉得。或许可以让全国所有城市加入进来,举办一个规模空前的格斗大赛,若是真的弄成了的话,或许真的会变成后世如k1一样的格斗比赛。

当然,这就需要很多年了,毕竟这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的成的。

至于交通问题,如果是在古代或许还会有些问题。但是在这个火车已经修编全国,而且海运也比较发达的时代。却似乎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在几年时间里的商业竞争之下。那些武馆的师傅们已经开始把花拳绣腿淘汰掉。这个时候国防军请了一批这样的师傅过来,专门针对对面那些东洋矮子的来研究了一些办法,其所获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

前面已经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日本人的性格非常的偏激,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日本人才刚刚当上两天列强,享受了一下骑在中国头上的瘾,结果就这么被中国给打落了下来,这绝对不是日本人所能承受的事情…

尤其是前段时间的摩擦当中,日本人不敢说连战连败,但是获胜的几率实在是小的可怜,这对日本人来说尤其是一种刺激。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当初日本人之所以会退出东北,是因为他们在山东战败,为了挽救那几万日本远征军。问题是在东北的日军,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失败了,只会觉得是派往中国的远征军太没用了,他们的失败不应该让自己受到屈辱。

因此在朝鲜的朝鲜方面军心里一直都有些不服气,总觉得明明不是他们打了败仗,却要让他们从东北退出来。

虽说现在的日军还不像后世那样,总是喜欢擅自行动,对本土根本就连一点尊敬都没有。但是这种苗头多多少少还是有的,再加上其本身所存有的偏激性格,以及这些年来的刺激,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他们擅自行动的理由——————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能忍这么多年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事实上石川会去找松下,就是为了鼓动他串联下面的那些军官‘擅自行动’一次。而松下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同意了石川的请求。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松下同样是被刺激到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觉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一个非常不错的好机会…

————————————————————

自从日军从东北退回了朝鲜之后,日本便在朝鲜组成了一个朝鲜方面军,专门负责保卫朝鲜的工作。同时为了确保朝鲜的安全,日本政府还在朝鲜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如今日本在朝鲜所驻守的军队数量,甚至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

然而这些年来,驻守在朝鲜的朝鲜方面军,几乎是在用自己的眼睛看着着东北工业的发展。而东北工业的迅猛发展,也给朝鲜方面军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

尤其是在钢铁等硬性指标上,单是一个东北的粗钢产量就已经比整个日本都多了。在算上其他的工业,虽然不如日本全面,但是差距却是在不断拉近,在这么下去用不了多少年,恐怕就是东北超过日本的时候了…

在过去朝鲜方面军的军官将领们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突然动手,将东北的工业基地破坏掉,甚至是干脆像日俄战争的时候一样,直接出兵东北,而后把东北囊如怀中。

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

毕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严绍不可能不在东北安排重兵。虽说朝鲜方面军的兵力有二十多万,但和东北的国防军比在兵力上并不占据优势。

然而这次却不同了,因为这时的东北兵力‘空虚’,全东北的兵力也不过才十多万人,而日本在朝鲜的朝鲜方面军却足足有二十多万人,几乎比东北的国防军多了十多万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西伯利亚太大了,所以为了尽可能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清扫工作,国社政府除了从内地调兵之外,还把原本驻守在东北和外东北的部队也调遣了一批到西伯利亚去,打算由东往西一路打过去。

尽管东北还是留有一个军团,但是这么点的兵力,在日本人看来却无异于天赐良机…

即便最后不得不从东北退回来,只要能捣毁东北的工业基础,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了。至于中国人会否反攻朝鲜,进而让日本把朝鲜这个经营多年的殖民地给丢掉…

在日本人看来,他们已经在中朝边境努力了许多年,构筑的防线不敢说天衣无缝,好歹也没什么太大的破绽,而且朝鲜北部多山,不太适合机动部队作战,所以中国人能攻破防线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还有一些人则想的更远一些…

在拿下了西伯利亚及中亚之后,中国与协约国的关系已经出现了破裂。而哪怕是出于制约的考虑,列强也不可能会允许中国夺取朝鲜,因为这对列强没有好处,反而会丢失一颗有用的棋子…

所以若是中日之间真的发生矛盾,列强明面上或许不会说些什么,可是背地里恐怕会选择支持日本。而如果能有列强的支持,日本方面的把握无疑能更大一些,尤为重要的是,即便他们不幸失败了,相比列强也不可能会坐视中国将朝鲜也给吞掉——————在有了西伯利亚和中亚的例子之后,列强已经不可能会容忍中国的这一行为。

当然,如果严绍愿意拿西伯利亚和中亚来换朝鲜的话,相信列强会很愿意牺牲一下日本的利益的。只可惜严绍不会这么做,而且他也根本就看不上朝鲜那么一个地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