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五十五章 绞肉机

扩张之路 第五百五十五章 绞肉机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上海的望平街内,报童挥舞着报纸叫卖着,几乎每分钟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上前买两份,而在他们的旁边则是一群正低头看着报纸的人,人群之中时不时的还会传出兴奋的叫嚷声和议论声…

站在报社的窗户前,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史量才忍不住轻笑起来。

这其中既有报社报纸的销量,也有前线传回来的捷报。

对于史量才来说,或许后者要更重要一些,而且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同时很有可能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具能力的新闻工作者,史量才在外界有着很多关系,同时也很清楚这次的捷报意味着什么…

虽然距离远征军抵达凡尔登只过了一天的时间,但这场胜利还是被大书特书,狠狠的宣传了一番。

国社政府这边宣传自然是为了激励民心士气,同时让民众支持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的举措——————在过去的时间里,虽然在严绍的全力推动下,远征军被很顺利的派了出去,然而民众对于派遣远征军赴欧参战这种事依旧有些不以为然,理由也是曾经千百次被叙述过的,这是‘白人的战争’这个原因。

所以如果能换些支持,对严绍来说也是件很不错的事。

虽说目前国社政府刚刚进入‘三步走’中的训政阶段,严绍也不需要考虑选票的问题,但他毕竟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这对于政权的稳固也有很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就如严绍期待的一样,在得知首战告捷的消息后,民众对远征军的关注度果然提高了许多。同时在阅读了报纸上的报道之后。不少国民也有了更深的自豪感…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他们的军队打了胜仗,而且这场胜仗还是在面对着世界第一流强国时打下的,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可以与这类强国并驾齐驱?又是否意味着可以与过去的屈辱历史挥手告别?

对于国社政府的这番宣传,协约国的其他国家自然是看在眼里。尽管对中国人才刚刚获得一场胜利就搞的这么热闹感到有些不屑,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在旁边说些风凉话泼冷水,而是从侧面配合了一下国社政府的宣传,将这场值得一书的胜利夸大成了一场巨大的胜利。乃至影响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

英法等国会配合的原因没有别的,完全是因为他们需要中国更多的支持。远征军在凡尔登的胜利不管是处于偶然还是别的原因,协约国都需要中国派出更多的军队。这个时候他们自然不可能去拖严绍的后腿。

而在得到了协约国的配合后,本来还有些将信将疑的民众也跟着兴奋起来。甚至就连本来较为抵制远征军的国会,也给予了远征军更大的支持——————国会的议员大多都是些社会知名人士,这其中除了一些教授之类的外。大多在地方上都有着自己的产业。远征军出征需要的是海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除了协约国负责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就只能由国社政府自己解决,而国社政府虽然因为‘七五工程’的缘故已经有了较具规模的工业基础,但有些东西还是无法生产的,而这就需要依赖这些国会议员们在地方上的产业。

现如今远征军虽然仅有三个步兵师,但已经从他们手里采购了天价的物资。若是远征军的规模达到三十个师,那他们岂不是要赚翻了?

这些国会的人也是比较聪明的,既然事情对他们有利。他们自然也就转换了立场,从原本的抵制和反对变成了支持。立场转变之快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就连严绍也为他们的厚脸皮感到吃惊,不过也不奇怪,毕竟到欧洲去‘送死’的又不是他们。

甚至于为了能让远征军的规模扩大,一些并不是议员的资本家也找了上门,私底下给予了一些好处,期望那些议员能帮忙让远征军的规模扩大…

就和上面说的一样,远征军的规模越大,他们赚的也就越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国外‘政治献金’是合法的,但是在中国,这却绝对是非法的。毕竟在这方面,中国人的观念与国外有很大不同。

而这一切,都在特事局的监控之下。

本来卡特琳娜的意思是把这些作为证据,送到宋教仁那里去,让宋教仁想办法清理一下这些家伙。这些家伙过去一直都在和严绍唱反调,当初的共和运动也有他们在背后推动,如今既然有了合理的借口,自然也就没必要手软…

不过严绍却阻止了她,因为有了这些把柄在手里,在将来说不定能发挥出一些出其不意的作用,而且眼下严绍也需要有人站出来支持‘远征军’,现在动手岂不是在拖自己的后腿…

至于宋教仁?

廉政部是有着自己的情报系统的,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大杀四方,完全是因为有特事局在一旁负责提供情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事局说些什么廉政部都会照办,不过特事局每次提供的情报都是证据确凿,即便其中多少有些公报私仇的嫌疑,宋教仁总不能就因为这个原因方那些贪官污吏一马吧…

反过来讲,如果没了特事局的支持,单凭廉政部自己的调查部门,那些人又干的很小心,如果没人提供线索,这辈子恐怕他们都没法把他们揪出来…

所以严绍很放心,真的很放心…

————————————————————

就在国社政府在国内宣传着远征军的胜利时,在欧洲,英法等国也在宣传着。不过这次里面的主角就不只是远征军了。

虽说这场胜利远征军的确要占据绝大多数的功劳,但当时毕竟也有一定数量的法军存在。所以原本应该由远征军独享的荣耀,很快就变成了由中法军队联合完成的胜利。

当然。大部分的功劳肯定是远征军的,但是在这其中法军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军的话,远征军是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达成如此巨大的胜利…

反正也就是那么回事…

对凡尔登的失利,本来德国人是不想谈的,然而面对协约国的宣传攻势,德国人也忍不住反击起来。

不过德国人到是没有否认在凡尔登的失利,只是在承认失利的同时。声称军队伤亡并没有像协约国说的那么大,并且表示下次绝对不会在这么大意,当下一次攻势开始时。一定会让防线上的中国远征军为他们介入这场列强的战争而付出代价…

德国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无论是法金汉还是威廉皇储都很清楚,如果只是简单的散兵线进攻,即便是能拿下对面的阵地。他们的伤亡也会大的难以想象。

所以在统计着伤亡的时候。法金汉与威廉皇储也在准备着声势更加好大的进攻。作为整场进攻的开头,法金汉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持续七八个小时的长时间炮击。

是要用炮火,将防线上的抵抗力量彻底铲除。

————————————————————

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为了凡尔登大打口水仗的时候,那些负责围观的国家也忍不住参与了进来,其中块头最大的就是美国。其他像智利、阿根廷一类的国家,即便参与进来了也没人会在乎。

唯有美国,这时还没有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里,最具实力的恐怕就只有美国了。同样,够级别与英法等国并列的。也唯有美国。

而在这一时期,美国依旧维持着自己中立的立场,不过在这场舆论战当中,美国人明显要倾向于协约国。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许多报纸,都摆出了一幅支持协约国的姿态,令德国人在咬牙切齿的同时心里也暗自警惕着。

毕竟现在美国人这么一个态度,谁也不清楚现在还是中立的美国,会否加入到协约国阵营里来。虽然就和协约国一样,德国人也在尝试着拉拢美国,但实际上即便是德国人也清楚,这种希望实在是太渺茫了。

至于美国人为什么支持协约国…

一方面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援助了协约国许多东西,如果协约国失败了,得不到偿还的美国怕是要倾家荡产——————十亿多英镑,这已经相当于美国七八年的财政收入了。

另一方面,这时虽然还没有发生齐默尔电报事件,但是德国人已经开始的无限制潜艇战却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再加上卢西塔尼亚号的事情使得美国人对德国充满恶感,所以在这场舆论战中,美国的立场是倾向于协约国的…

于是在这场舆论战中,同盟国渐渐落入下风…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毕竟你总不能用口水喷死对手,真正决定战争形势的始终是真枪实弹的战争。所以在大打口水仗的同时,德国人在尝试着拿下凡尔登,而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支援蔡锷。

然而对于这场舆论战,某些人的心里却觉得那么有点不是滋味。

比如说,日本人…

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日本在协约国阵营内的地位一直都有些尴尬。

尤其是在中国正式决定参战,并且派遣远征军赴欧之后…

要知道日本在协约国内的资历可比中国老的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没多久就已经对包括德国在内的同盟国阵营宣战,而在山东战役当中,英法等协约国也因此给予了日本相当多的支持。

甚至即便是在山东战役失败后也是如此,然而在面对协约国希望日本出兵的请求时,日本却是推三阻四。只想着去攻占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那点岛屿,根本就没兴趣卷入正发生在欧洲的战争,甚至就连象征性的派出一些部队也不愿意。同时也回绝了英国希望他能租借一些主力舰只的请求,近乎等于是完全拒绝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贡献,只想着在这场战争当中捞取属于自己的好处…

这自然让英法等国对日本充满恶感。尤其是在中国派遣远征军之后。

一方是已经派出了五六万人的远征军,并且承诺将会派遣更多的部队到欧洲为协约国的利益作战。

另一方则是总是推三阻四的,做出的贡献甚至还不如新加入成员,孰轻孰重,可想而知…

至少在英法等国的民间,普通民众明显更喜欢中国,而不是过去的日本。尤其是在远征军抵达凡尔登要塞并击退德军攻势的那一天。数千巴黎市民更是手捧鲜花来到中国驻法公使馆前,表达自己的谢意,就连严绍曾经在马赛居住的房子。居然也成了较为著名的一个景点——————当然,会跑到这来参观的大多都是些中国人,比方说中国驻法的外交官,亦或者是后来抵达的远征军等。对于他们来说这绝对是值得瞻仰的地方。尽管严绍还活的好好的…

而在法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应该提高与中国的关系,同时将外交等级提高到大使一级,而不是原来的公使。

即便是在本来最注重平衡的英国,也开始变得更倾向于中国。

这并不奇怪,如果是在两年前,或许英国在战争的过程中还会注意下地区平衡的问题,以保证他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安全。

但是现在…

在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并且还没有看到获胜希望的情况下,英国已经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欧洲来。原本那些更注意地区平衡的外交家在见到欧洲战场的残酷性后。也纷纷转换了立场,现在还抱着老一套的外交家数量屈指可数,而且通常都没有什么发言权…

比如说远在北京的朱尔典,即便朱尔典的心里再怎么警惕严绍,面对这种大形势也是毫无办法。

总的来讲,一切都在向着严绍期待的方向发展…

尽管这时距离远征军在凡尔登击退德军进攻,不过才过去了一天的时间…

————————————————————

与外界热闹的气氛相比,在凡尔登呈现的只有死寂。

死一样的寂静…

对于守在阵地上的士兵们来说,外界的喧闹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现在所想的仅仅只是怎么在德国人的下次进攻当中活下来。

前次的战斗打死了很多德国人?或许吧,他们只知道他们的伤亡也不小。

尤其是在德国人的炮击当中,不少士兵甚至是直接被坍塌的工事给活埋了的。等到德国人的进攻结束,他们开始营救伤员的时候,很多时候从废墟里挖出来的都只有尸体,一具具表情扭曲的尸体…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阵地上的许多官兵,在那里默默的祈祷着。

天上的神祗或许已经听到了他们的祈祷,又或者是没有。在经过了漫长的准备之后,等到第二天早晨八点多钟,迎接他们的只有更加猛烈的炮火。

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这次德国人炮击足足持续了七八个小时,直到法金汉和威廉皇储觉得已经足够了之后才停止。

而在炮击停歇后没多久,一批批的德军士兵也端着和国防军同样的毛瑟步枪,一步一步的向着阵地的方向靠近。

有了昨天的经历,这个时候德国人已经不敢在轻视对面的中国人,所以每个德军士兵前进的都很小心。话虽如此,但是在七八个小时的炮击之后,这些德国人也不觉得对面的远征军还能有多少反击力量。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他们失望了,虽然刚刚的炮击的确让远征军伤亡惨重,但等到他们进入到距离阵地只有二百多米的时候,密集的火力还是让德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只是这次和上次不同,如果说上次德国人甚至连距离阵地一百米的距离都没能进去的话,那么这次至少他们登上了阵地。

在德国人的炮击下,远征军伤亡惨重。尤其是对远征军来说极为重要的机枪更是在炮击当中损失了不少。再加上这次德国人也想报了上次的仇,为了这次的进攻法金汉不但准备了七八个小时的炮击,另外还有高达五万多人的进攻兵力…

而在阵地上。哪怕是算上法国人增援上来的兵力后,也不过才两万零一点的数量…

自然,在蔡锷的手里还有相当数量的预备队,比如说剩下的三个步兵旅,再比如说伦纳德手里的法军。但这些都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的,因为如果动了,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手里在也没有预备队可用。这绝对是致命的…

所以在后方蔡锷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穿着灰色军服的德国人如潮水般涌上防线…

————————————————————

当德国人登上阵地的那一刻起,战斗已经从攻坚战转变成了惨烈的白刃战。

随着数不清的德军冲入堑壕。阵地上的远征军官兵和法军也同样端起刺刀与工兵锹等和德国人厮杀起来。

虽然远征军官兵的身高要比德国人矮上一些(早期的白人也不是很高,彼此之间的差距是后来才拉开的,就好象一战、二战日本人都很矮,但是等到现代却高了起来一样)。但在严格的体能训练和充足的营养下。和德国人的白刃战却并没有吃多少亏。

然而即便是这样,德国人的数量毕竟要比远征军多太多了…

“妈的…”

用工兵锹把一名德军士兵的脑壳劈开,高义背靠在堑壕上,用手摸了下腰侧的位置,而后看了看手。在他满是老茧的手上,已经沾满了一大滩的鲜血…

刚才在和那个士兵拼杀的时候,高义虽然一下子了结了他的性命,但是高义的腰侧了挨了这家伙一下子。

“还好伤的不深…”这么说着。高义抖了抖工兵锹上的脑浆。

虽说在负伤之后还玩白刃战多少有些吃亏,但此时此刻高义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在刚刚的炮击当中。高义的这个班死伤惨重,班长和两个战友在第一轮炮击里就被炸死了,剩下的几个也在刚刚的白刃战中和德国人同归于尽,到了最后高义的这个班已经只剩下他一个人…

“必须要去找其他人…”这么想着,拎起工兵锹,高义朝着周围有枪声的地方缓步走去。

不过才刚刚走了几步,他就像是被什么吸引了注意力一样,将目光转移到了堑壕的角落处。

在那里,一名士兵正被坍塌的工事掩埋着,不管怎么看都是没得救的样子。不过高义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这个士兵手里的装备。

‘15式泵动霰弹枪’

15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从1913年国社政府成立开始,政府便资助了大量项目,用于开发新式武器,比如说目前严绍正在想尽办法提高产量的坦克等武器,在比如说这些…

而15年,就是这些项目开花结果的一个年份。

事实上不只是这些兵器,在15年末的时候,福州船政局也铺下了一条龙骨。

在船政局的历史上,曾经铺下过无数条龙骨,但唯有这一条最为特殊,因为这一条龙骨是一艘万吨级巡洋舰所拥有的。

在经过长时间的设计之后,这艘万吨级巡洋舰总算是成功设计定型,并开工建造。而负责承担建造工作的造船厂,便是雨石集团所拥有的位于上海的雨石造船厂和国社政府所有的福州船政局。

之所以不再是安徽的芜湖造船厂,则是因为水深的问题。

长江水深并非是固定的,如果说长江口一代还可以通航大排水量的船只,那么到了安徽的时候这个排水量就要降低不少。而且现在也不是后世,在后世的时候天朝经常会做出一些举动,来保证长江的畅通,这个时代即便国社政府做些什么,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显现出成果来的…

所以目前芜湖造船厂能建造的仅有‘铁火’级巡洋舰这一级别的舰只,万吨级的短时间内想都别想…

顺带一提,这一时期由于雨石集团的权利支持,位于上海的雨石造船厂非但是全国最大的造船厂。同时也是整个远东最大的造船厂——————完工后…

而且由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导致协约国与美国大量商船被击沉,还有就是国社海军对水面舰艇的需求。所以在雨石造船厂承担万吨巡洋舰建造任务的同时,造船厂内也已经接下了大批的订单…

这里面既有协约国为了补充损失的。也有国社海军的。

另外严绍还在考虑着,是否要在天津或大连再弄一个分厂。毕竟这一时期造船业着实有些兴旺发达。

————————————————————

见到霰弹枪,高义连忙将枪捡了起来,同时心底也松了口气。

他们班里也有几个士兵有这种武器,他也曾经亲眼见过这些武器的威力。虽然这些霰弹枪在中远距离作战的时候绝对不如毛瑟枪好用,甚至就连二三十米的近距离时也是如此。

但是在贴近战,尤其是堑壕战的时候。这些武器却可以被称之为神器。

然而他的战友要么就是在炮击中死去,要么就是在随后的作战中倒在德国人的枪口下,其中一个甚至被德国人的手榴弹炸的支离破碎。尸体碎的再也无法拼接,手里的霰弹枪也跟着损坏…

至于这把霰弹枪的主人,若不是他所躲藏的工事倒霉的挨了一下炮弹,弄得他和他的战友全都被掩埋。即便他会死。也绝对不会死的这么简单…

“看来我是命不该绝…”擦了擦枪身,高义呼出一口气,而后从尸体上翻出了些子弹来。这么复杂的局面,他很清楚手里有把工兵锹和手里有把霰弹枪的区别。

不过他才刚翻出几颗子弹,就见到堑壕的前方突然冒出了几个德国人出来。

见到有个中国人正蹲在那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那几个德国人连忙端起步枪将枪口对准高义。

来不及继续掏子弹,高义只好先躲到一旁。好在至少枪里的子弹是满的,即便刚才没能弄出多少弹药来。也不必担心战斗时没有弹药。

再次嘟囔了一份那‘菩萨保佑’之类的话,深深吸了口气。高义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先从装具里取出了一枚手榴弹。用手拉开,默数两秒之后,高义将手榴弹扔了出去。

见突然扔出来个手榴弹,那几个德国人大惊失色,连忙往旁边躲。

而趁着德国人躲开的机会,高义从躲藏的地方窜了出来。虽然在高义传出的一刹那,那几个德国人就已经开枪,但幸运的是仓促之下只有一枪从高义的大腿内侧擦过,而高义甚至都没有瞄准,从枪口不断喷出的子弹已经让那几个德国人变成了马蜂窝…

对高义来说,他根本就不需要去瞄准….

因为没有必要…

“果然是好枪…”

呼出一口气,高义喃喃得道,而后连忙将枪口对准外面。在那里,几个德国人正端着步枪从跳进来。

————————————————————

在人数方面,德国人拥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所以等到白刃战开始时,阵地上的远征军顿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当然也有些如高义这样的士兵,凭着‘15式泵动霰弹枪’或是麦德森轻机枪,对冲上阵地的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麦德森的枪管下方有一个小木柄,所以即便是端着也可以用。

但德国人在人数上的优势毕竟是实实在在的,何况这些德国人也不是国内的杂牌军可比,霰弹枪和轻机枪也不是无敌的武器,有些时候即便你的火力再猛,一颗手榴弹也足够了…

不过最终远征军还是击退了德国人的进攻,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整整八千多人的伤亡数字,几乎相当于一线阵地守军的一半,负责协助的法国人也几乎全部死光,最后仅活下来了五百多人。这次战斗下来,守军的伤亡数字几乎有近万人之多。

虽然当初蔡锷的目的就是通过轮换的方式,让部队里的新兵能在实战当中快速成长起来。只可惜远征军中的新兵实在是太多了,对他们来说。这种程度的战争也未免太刺激了些…

相当一部分的很多新兵都没能成长起来,尤其是在白刃战阶段,这个阶段新兵的伤亡是最大的。与之相比三师的老兵们伤亡则要小的多,而想凭着已经被打残的两个旅继续守着阵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别无他法,蔡锷也只能提前进行轮换。把除三师外的部队全部撤换下来,然后将剩下的两个旅全部替换上去。另外伦纳德也将协同作战的法军数量增加到六千余人,只是看了看伤亡报告后,蔡锷和伦纳德还是感到一阵心疼。

蔡锷和伦纳德感到心疼?对面的法金汉和威廉皇储只会比他们更心疼。

作为进攻方,天生就要比防守方吃亏。而在这种程度的战斗当中尤为如此。虽然德军凭着炮击和白刃战等方式给予了凡尔登守军巨大的伤亡,可是作为进攻方,德国人的伤亡只会更大…

尤其是远征军装备了海量的机枪。即便其中一部分损坏,还有一部分失去了机枪手。可是整场战斗下来,德国人还是付出了两万三千余人的伤亡数字,足足比蔡锷他们多出了两倍多…

若是继续按照这个套路来的话。恐怕德国人要比法国人更先流尽最后一滴血。

而在指挥部里。也有军官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放心吧…”摇了摇头,威廉皇储看了眼法金汉之后,替他辩解道。“伤亡会这么大,完全是因为对面的中国人装备了大量的机枪,但是在法国,中国人只有三个师的兵力,只要打完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如果法国人真的有这么难缠的话,我们早就遇到和今天类似的事了…”

听到威廉皇储的话。指挥部内的几个军官点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说法。

的确,如果过去法国人这么威武的话,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打到巴黎城下。所以会变成这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些‘该死的中国人’…

“看来这些中国人的实力要比您叙述的枪很多呢,将军…”等到那几个军官退下之后,威廉皇储对着法金汉笑道,只是在想到之前的损失后,他的笑容多少有些难看…

“看来十多年的时间的确能改变许多…”到了这一步,法金汉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有些失误。“不过殿下,为什么您会…”看向威廉皇储,法金汉的目光中多少有些疑惑,毕竟两人在对待凡尔登的问题上可是有着不小的分歧。

而听到法金汉的话,威廉皇储却笑道。“一切都是为了拿下凡尔登…”

没错,一切都是为了拿下凡尔登…

那些在远东过的比较轻松自在的德国人暂且不提,本土的德国人一向鄙夷中国人的战斗力,将他们视作是一些只会抽鸦片的鸦片鬼,在中国刚刚参战的时候,一些德国人甚至公开宣称要教训一下这些‘无知’的中国人…

可如今,他们却被这些传闻中的‘鸦片鬼’给教训了一顿。

如果对面是法国人事情到好办,毕竟战争打了两年多,算得上是忽悠胜负,可是连续两次闹成这样,这岂不是说德国人甚至连中国人都不如?

————————————————————

听到威廉皇储的话,法金汉点点头,没有多说些什么。

现在他与威廉皇储的想法差不多,都是骑虎难下。

由于担心协约国的援军很快就会抵达,所以尽管先前伤亡惨重,但到了次日,法金汉与威廉皇储却准备了一场比前一次规模更加浩大的攻势…

猛烈的炮火至少覆盖了整个阵地五个多小时,等到炮火结束后,大量的德军铺天盖地般冲了上来。并在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后,再次冲上了远征军的阵地。

隶属于远征军的迫击炮不断开火,将冲锋路上的德军一片片的炸飞,然而冲上来的德军实在是太多了。等到蔡锷派出至少一个旅的援军增援上去时,阵地上的守军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一。

当然,德国人肯定也不好过,只是考虑到德国人在人数上的优势,这种伤亡的影响对蔡锷明显要更大一些。

为了能尽早夺下凡尔登,德国人日复一日的发起攻势,有两次甚至在深夜的时候突然偷袭,不过都被阵地上的远征军与法军成功击退,只是每次看过伤亡统计报告后,蔡锷和柳光远等人都是心中滴血,因为这时远征军阵亡的官兵已经接近一万余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等到25日,法国人的援军增援上来时,要塞守军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一,蔡锷与伦纳德等人更是憔悴不堪,尤其是蔡锷,身体本来就不好,神经连续多日高度紧绷让蔡锷的身体虚弱起来。不过蔡锷他们同样给予了德国人至少一倍半的伤亡数字。

在25日抵达的援军是贝当的第二集团军,由于蔡锷是整个凡尔登地区的指挥官,所以贝当的第二集团军同样归蔡锷管辖。不过先期抵达的仅有第二集团军的第20军,差不多两个师的兵力…

话虽如此,蔡锷依旧是大喜过望,并立刻用这两个师将前线的部队替换下来。连续多日的作战,前线部队伤亡惨重,虽然士气并没有崩溃,但也到了必须要进行休整的地步。

对于蔡锷的命令,贝当并没有拒绝,由于连续多日德国人都没能攻下凡尔登,贝当甚至对凡尔登外面的德军有了些轻视,毕竟在他看来,一些连中国人都打不过的德国人,实在是没什么好担心的,而凡尔登能守到今天,也很有可能是伦纳德他们的功劳。只是等到他和他的第20军上了阵地上时,他才明白前些日子远征军和伦纳德他们究竟都遭遇了些什么。

而且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经过多日的炮击后,前线的工事已经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根本无法给予守军足够的防护。结果等到德国人的炮击结束时,贝当的第20军已经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在最后的白刃战中更是凭着蔡锷调派上去的预备队才守住了阵地。

到了这一步,贝当再也不敢轻视对面的德军,更不敢轻视守了这么多天的远征军和蔡锷。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增援上来的部队越来越多,不过德国人的增援也逐渐抵达。

最终德国人妄图直接攻占凡尔登的妄想已经彻底破灭,凡尔登的形势也逐渐转变成了决战的态势。

由于最初几日的炮击,远征军的装备大量损毁,尤其是极为关键的轻重机枪等,这也让远征军在凡尔登的作用日渐降低。事实上到25日时,蔡锷只让德国人付出了一点五倍的代价,也与这有关。

说到底远征军官兵的素质毕竟不如德国人,尤其是在充斥着大量新兵的情况下,能给予德国人这么大的杀伤,纯粹是因为大量装备的轻重机枪。

等到装备损毁差不多后,除三师外的两个师自然是被打回原形。

不过这时法国人的部队已经增援上来许多,所以这点到是并无大碍。然而此刻德国人对凡尔登却是势在必得,几乎每日都在发动者极为疯狂的攻势,一个多月下来,无论是联军亦或者是德军都是伤亡惨重。双方伤亡相加起来,接近二十万人,蔡锷手下的远征军同样伤亡过半,原本六万人的远征军到了一个多月后,居然只剩下了三万多人…

在凡尔登,每天因惨烈战斗而精神崩溃的士兵数不胜数,而意志坚定且逐渐成长起来的远征军,虽然装备损毁过半,却因为坚定的意志反而再次成为了凡尔登的中流砥柱,尽管在远征军内崩溃的官兵同样不在少数…

几乎如血肉磨坊般的战斗,让这里有了‘绞肉机’的称号。

当然,跟着‘绞肉机’一起传播出去的,还有蔡锷这个‘凡尔登的英雄’与远征军的威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