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十八部门

扩张之路 第四百九十二章 十八部门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几个侍者将茶和果汁分别放在严绍与李良、段祺瑞等人面前后,默不出声,悄悄的从会议室里退了出去,只留下这十多个国社政府的最高层留在房间里,商议着国家大事…

见侍者都已经出去了,整理下手里的文件,顾维钧率先开口。

“刚从华盛顿得到的消息,那项禁令………似乎已经确定要被执行了,只是还不清楚确切的时间…”

其实最早探知这个消息的应该是特事局,但很明显,以特事局的特殊性质是无法与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的。于是在得知情况之后,外交部便出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番交涉。

在过去,由于拥有日本这么一个共同的敌人,国社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关系一向不错。再加上连续几任总统都曾经得到过雨石集团的支持,在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一些说得上话的朋友。

这次驻美公使,就是联系上了这几个人,想要从中得知有关禁令的详细内容,还有是否可以阻止这项禁令?

就像前面说的,这时的中国其实已经拥有生产冶炼设备的能力,但毕竟才刚刚开始掌握,而且生产能力也很弱。眼下国内最初‘七五工程’的时候,那些订下来的冶炼设备基本已经到货,这个可以不用担心,但是接下来呢?

包括向山铁厂在内,目前国内共拥有九家大型钢铁厂项目,其中如汉阳铁厂和向山铁厂是扩建,而其他的如鞍山铁厂、本溪铁厂等则属于动工当中。因为目前协约国对钢铁的需求量剧增,工业部方面已经开始考虑扩大规模的问题…

九家大型钢铁厂同时扩大规模,所需的冶炼设备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除了这九家之外。国内还有许多民间资本打算投资钢铁业,就比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贵州青溪铁厂。

贵州镇远县的青溪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铁、铅、锌、磷、硅、铜、金、方解石分布全镇,尤其以石灰石质佳、储量大。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人在青溪建铁厂的关系,就时间而言甚至比汉阳铁厂还要早一些。

除了青溪铁厂之外,在其他一些地区也有民间资本打算投资铁厂。

办铁厂,就需要有冶炼设备。不然拿什么炼铁炼钢?

可现在欧洲那边正打的热闹,想从欧洲进口冶炼设备已经是不可能的。目前唯一可以进口的国家,也就只有一个美国。但很明显,在日本已经被打残了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有些未免,而外交部从美国那边得到的消息也不是很好。要是美国下达这么一个禁令的话…

“麻烦啊…”

————————————————————

揉了揉脑袋。严绍觉得有些头疼。

眼下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单凭自己虽然不是不行,但肯定没有‘内外兼修’来的快捷。

这时张謇也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只是颤颤悠悠的样子,却让人忍不住担心他会摔倒在地上。

由于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威望,如今张謇在国社政府内部担任商务部长一职。没办法,其实严绍一直都觉得张謇并不适合这个位置,这点从他经商的失败就可以看的出来。

没错。最初的时候大生纱厂的确很赚钱,在严绍创办雨石之前。更是中国规模最为庞大的一个民间实业集团。

但说实在的,老人家的确不太会做生意。

刚开始的大生纱厂是赚钱了,可是稍后冒进的多元化却使得大生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这些多元化出来的项目,几乎没有一个是赚了钱的。另外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张謇从来都没有把折旧算入过成本里面,公积金更是少的可怜,一厂和二厂加在一块也只有一百二十万两,而且每次都是获利全分,留下的很少。

问题是严绍手里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张謇这时的生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还不像22年时那样陷入低谷,民间声望很高,所以严绍也只能选他做这个商务部长。

话说回来,虽然老先生已经60多岁了,但是看起来似乎官瘾不小。国社政府成立的时候,严绍才刚给他打了个招呼,他便立马乘船从南通跑到了北京来,就连他在南通的大生都给放下了…

虽说已经60多岁了,但是张謇的身体到是很结实,在轻咳了两声后,拿着一份资料扬声道。“根据我们商务部和工业部联合调查的资料显示…”说到这里,张謇看了黄浩一眼,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继续道。“因为这场战争的关系,旧大陆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产量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降低,由此是那些与战争直接有关的国家更是如此,同时由于战争的关系,这几个国家对钢铁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如果我们能趁此机会发展钢铁业,那么完全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担心销路问题…”

刚刚张謇说的那些在座的人都不陌生,尤其是严绍,张謇手里的资料就是特事局从旧大陆弄回来的,他当然清楚上面究竟写了些什么。

没办法,谁叫商务部和工业部都是刚刚成立没多久的部门,别说国外了,就连国内的情况都还没摸清楚,怎么想也不可能有能力摸清各国的工业情况。

也只有特事局,这个从安徽时期就开始发展,并且每年都能得到大笔资金的特殊部门,才有能力在各国展开行动。

根据特事局得到的情报,因为这场战争的关系,旧大陆几个主要交战国的钢铁产量几乎都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下跌,显然战争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十分巨大。

就比如说俄国。这个东线战场上的‘欧洲蒸汽压路机’,1913年的粗钢产量为479万吨,而根据特事局的预测。受战争影响,今年俄国的粗钢产量能维持在470万吨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要知道在过去俄国的粗钢产量可一直都处于增长状态,从1900年开始到1913年的13年里,一共增长了258.1万吨…

这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在历史上的第二年,也就是1915年,俄国的粗钢产量甚至下滑到了411.6万吨。最惨的是1918年。原本400多万吨的产量仅剩下40.2万吨,1919年和1920年的时候更只剩下19.9万吨和16.2万吨…

德国在历史上受到的影响也不小,1913年时德国的粗钢产量还有万吨。1914年就下降到万吨,次年更是下跌到万吨…

受影响最大的是法国,1913年的产能为467.8万吨,而1900年时法国的粗钢产量只有159万吨。也就是说13年间。法国的粗钢产量一共增长了300多万吨,可是到1914年因为战争的影响直接下跌到280.2万吨,次年更是下跌到111.1万吨…

甚至就连还没有参与到战争当中的美国,也因为战争的关系,粗钢产量从原来的3180万吨下跌到了2389万吨,不过次年,也就是1915年因为旧大陆对钢铁的需求很快就暴涨到3266万吨,1916年更是直接涨到4346万吨…

至于一直都没提到的英国…

虽然英国也是主要参战国。但由于本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一些空艇什么的,还无法产生什么决定性的问题)。所以英国也就成为了参战国当中仅存的一个钢铁增长国家。

从1913年的778.7万吨,到1914年的796.1万吨再到1915年的868.7万吨和1916年的913.6万吨…

虽说这个数字和德国相比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英国是几个主要参战国之一,这个数字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不过从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协约国对钢铁的需求究竟有多大。

毕竟俄国还有法国的钢铁产量下降了不少,这部分总要有人来填补,再加上战争期间,对钢铁的需求剧增。就像曾经说过的,这个时候钢铁根本不需要担心销路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最适合发展工业的时期。

眼下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了二百多万吨(向山铁厂、汉阳铁厂等),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在一战结束前超过俄国和法国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接近英国的粗钢产量。

但这首先需要严绍能把钢铁厂建出来,不然的话,一切都只能算是空话。

“这样吧…”脸上露出一丝疲态,严绍举起杯子喝了一口。“稍后给美国那边发封电报,尽可能阻止美国政府通过这条禁令。同时黄部长…”

看向黄浩,担任工业部长的黄浩很自觉的站了起来。

“眼下这些工程都是工业部在负责的,稍后你和美国的那些企业联系一下,让他们加快交货速度,务必要在1915年前把货送出来…”

说到这里,严绍有些庆幸的道。“幸好当初订的违约金足够高,不然的话…”

既然当初违约金订的足够高,那些美国商人自然也要跟着小心一些。何况现如今国社政府支付的只是一些预付款,后面还有一大笔钱没付呢,这种情况下那些商人恐怕也一样着急。

其实在严绍的心里还有一些解决办法,虽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但拖延些时间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这类事情就绝对不是能在大庭广众下说的了,所以在于众人又商议了一段时间后,严绍起身离开了会议室,其他人也都一个个的从房间里离开,打算回到自己的部门去。

他们每天要忙的事情也很多,当然不可能一直都留在这里。

在成立一年多后,这时的国社政府部门划分其实已经算是比较细的了。

最初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当时的内阁仅有10个部门。

如陆军部、海军部、内务部、外交部、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交通部、实业部、参谋部。

而到北洋政府时期,部门的数量则增加到了11个。

其中大部分不变,主要是将实业部分成了农林部和工商部。

而这时的国社政府。算上一个特事局的话,足足有十九个部门,不过特事局不在内阁里面,所以只有十八个部门。

和北洋时期相比,国社政府主要是多了国防部、科学技术研究部、另外工商部变成了商务部和工业部,农林部变成了农业部。

至于内务部,在严绍那个时代的人眼里。内务部通常和特事局这样的部门有些挂钩。国际警察术语中,这个词一般是被用来指中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的警察部门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公安部’就叫做‘内务部’(the interior ministry)。在内务部系统内。再往下的建制里还有内务总局,内务局等机构。这类内务机关还往往管辖着大量的准军事部队,一般叫做interior troops(内务部队)。

但实际上,在早期的中国内务部就和民政部的职权差不多。区别仅仅只是名字不同。职权上也有些差别。当时内务部是南京临时政府最初设立的,受大总统管辖。主管为总长,以次长为佐官,下设承政厅,由秘书长掌管,设民治、警务、礼教、土木、疆理、卫生六司,各设司长。北京政府成立后,内务部与各部均属内阁。承政厅改为总务厅。不设秘书长,仍分六司。名称略有变更,民治改称民政,礼教改称礼俗,疆理改称职方。三年,改为民治、警政、职方、考绩(地方官的任用、奖惩、土司承袭等)四司。次年,增典礼司。

不过由于严绍单独成立了个公安部,所以民政部已经没有了警务方面的职责。

除了国防部、科学技术研究部、商务部、工业部和公安部及改名的民政部和农业部外,另外还有新的廉政部、水利部及城市建设部等。

也就是说这次国社政府统共增加了七个部门(工业部和商务部是实业部分出来的,所以要剪掉一个),其中水利部就不说了,毕竟无论是农耕亦或者是其他,水利都是很重要的一项,再比如说防洪、排水等也与水利部有关。

而城市建设部,目前国内大部分稍具规模的城市,都在进行一些扩建工程,最少的也是将城镇内部的主干道翻新一下,最多的,不单是道路,水电、住房乃至地下水道等等几乎都算在内,这正需要有一个专业些的部门来负责。

从某种角度上讲,虽然城市建设部似乎并不是什么很厉害的部门,但却是目前这十八个部门里最繁忙的几个部门,毕竟需要他们管的城市太多了,而且估计没个十几二十年是没法消停了。

科学技术研究部,这个听名字就知道究竟是干什么的,不过真正令人吃惊的却是,这个部门的部长是由严绍兼任的。而且这还是严绍主动要求的,本来瞄准这个部门的人也有不少,其中一些虽然不像张謇那么有名气,但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科学家。但是既然严绍要求做这个部门的部长,其他人自然只能让步。

而严绍要求担任这个部门部长的理由也很简单,虽然他在后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毕竟晓得后世科技的发展方向,由他做这个部长也算名副其实——————好歹能做个引路人。

而且由于早期严绍曾经弄过不少发明出来,所以部门里的那些科学家们,对严绍也算比较信服。

至于廉政部,这个部门究竟是做什么的不需要再多说了。

当这个部门建设起来的时候,最令人吃惊的恐怕不是别的,而是这个部门的部长人选…

宋教仁…

想在廉政部里做事,聪明是必须的,毕竟如果不够聪明的话,怎么能斗得过那些贪腐官吏。可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必须要正直,不然如果让一个本身就有问题的人来管廉政部,想指望这个部门能出成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教仁这个人,或许在政治方面比较天真,但是在人品方面严绍却绝对信得过。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眼下国社政府主要以国社党为主导,想让同党的人互相监督明显有些困难,毕竟任谁也逃不过‘人情’两字。

国社党就如一颗树木,这样一颗树除了活到头外,会死亡的原因通常只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外在的力量,比如说刀劈斧砍亦或者是烈火焚烧等,再来就是树的内部生了虫子。

蛀虫。

这种情况或许刚开始还没什么,可是等到虫子变得足够多,多到能把树蛀空的时候,也就是这棵树活到头的时候。

问题是树自己是无法清除虫子的,即便有些防卫机制作用也很有限,顶多也就是缓和一些情况,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有一只啄木鸟来帮忙。

在严绍的眼里,宋教仁就是这只啄木鸟。

宋教仁不但不是国社党的人,同时为人正直,不会为了政党利益做些龌龊的事情,比如说在清理虫子的同时,把树也啄的乱七八糟的。

让这么一个人主导廉政部的工作,严绍怎么可能不放心。

何况廉政部里也不可能全都是宋教仁的人,同时还有特事局进行监视,即便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