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四百零一章

扩张之路 第四百零一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北京研究院的独立建筑里,李隐和研究院的一些专家正眯眼欣赏着眼前的一辆汽车,过了半响,李隐才转头对着身边几个从雨石集团来的管理层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自从国社政府成立后,严绍就把原来的研究所搬到了北京并改名为研究院,院长依旧是由李隐担任。

而整个研究院的任务,就是专门研究一些处于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或是最实用的技术。

当雨石集团发来电报,要求研究院根据原有的‘雨滴’汽车重新设计一个车型时,李隐他们正在试飞一架最新研制的飞机。

确切的讲,应该是战斗机…

而且还是这个时代最早的战斗机…

此时距离莱特兄弟第一次驾驶飞机飞上天空已经过去了10年,在十年的时间里,飞机这东西虽然在许多人的眼里依旧和玩具没什么区别,但多多少少还是具备了些实用性的。

然而这些飞机都只能说是飞机,而不是战斗机,因为这时的飞机还没有专门用于空战的装备。最早用于空战的器更是五花八门,砖头、石块、手榴弹、手枪都是武器。而人类最早的空战则是发生于1911年的墨西哥内战,当时革命军雇佣美国飞行员埃文兰伯驾驶“寇蒂斯”式飞机,与政府军的一架侦察机在空中用手枪互射,开创了空战先例。

两个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枪战斗。这在后世可能会是个很好笑的故事,然而在这个时代却是事实,因为这时的飞机根本没有用于战斗的武器。

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空中战斗变得激烈起来,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的驾驶经验也在不断丰富,各国研制了适用于飞机作战的航空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法国人首先把带活动支架的地面用机枪装到飞机后座上。1914年10月5日,法国飞行员弗朗茨和观察员凯诺特驾驶一架瓦赞飞机在空中巡逻,发现一架德国侦察机正在侦察法军防线,弗朗茨逼近敌机。凯诺特用机枪瞄准,将其击落,这是空战史上首次击落敌机的战例。

当时。飞机的螺旋桨绝大多位于机头前方,前射子弹会击中螺旋桨叶片而限制了飞机作战潜力。法国飞行员加罗斯在其座机的螺旋桨根部安装了一套拨滑弹板装置, 初步解决了前射子弹打坏螺旋桨叶片的难题。1915年4月1日,他驾机升空。轻而易举地击落一架德军飞机。后又击落2架,并迫降德机2架,从而成为有5架战绩的第一位王牌飞行员。

然而这么做依旧会限制很大的性能,算不上纯粹的战斗机…

直到另一样东西出现…

————————————————————

飞机在这个时代是个玩具,最多也就是在侦查用的时候很有用,这是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们的一种看法。但是作为后来人,严绍肯定是不会这么看的。

所以在研究院还是研究所的时候,严绍就已经投入大笔的资金。让李隐和他的团队对飞机和航空发动机进行研究。由于资金充足,再加上这个时候从国外购买技术很简单。所以研究所制造的飞机性能和同时代最好的飞机相比也不会逊色。

但是在战斗机的研制上研究所却陷入了困境,把机枪放在飞机后面?让另一个飞行员操作?这么做到是没问题,但却达不到严绍的要求。

可如果按照严绍的要求把机枪放在机头前方,机枪射出的子弹又会射中叶片影响飞机的性能,甚至是产生安全问题。

对这件事严绍也很头疼,作为一个男人,爱好军事几乎是本能的事情,问题是他那个时代的军事爱好者通常都只关注二战,对一战的兴趣并不怎么大,至于机头机枪什么的到了二战的时候更是早就不用了…

最后没办法,严绍也只好做了一回甩手掌柜,吩咐李隐他们想想办法,然后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而李隐他们,几十号人,却是想破头也没能想出个办法来。

直到研究所搬到北京之后,一次一个女性研究员从外面买了个风车回来,风车在院子里被风吹的转个不停。

那个研究员买回来的是个双层风车,前面一层呢较小一些,后面的则是稍大一些。当时一个男性研究员见到这一幕顿时受到了启发,很快就跑到了李隐那里,把自己的灵感说了一下。

他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和法国人差不多,就是在螺旋桨根部安装一套拨滑弹板装置,这么一来自然就没问题了。

很快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就一起努力,在研究院的其中一架飞机根部安装了这种装置。就测试效果来说,在安装之后的确有很大效果,虽然对机枪性能的限制很大,但至少机枪子弹不再会对桨叶造成什么威胁。

之后李隐他们还让飞机上天试了几次,结果测试都比较出色。

眼见测试成功,总算是解决了一桩心事的李隐他们连忙把严绍叫了过来,而在观看过结果之后,严绍也对李隐尤其是那个灵机一动的研究员赞扬了一番,甚至还奖赏了那个研究员一大笔钱——————其实他也不是很懂,还以为一战的战斗机都是这样的呢…

当时严绍一共奖赏了那个研究员1000块钱,这么笔钱在这时的中国就算是买一百亩地都够用了。这一幕落在旁人眼里自然引起了不小的羡慕和嫉妒。

同样,或许是奖励的刺激,这个研究员发明的拨滑弹板装置也给另一个研究员带来了极大的灵感,很快他就根据这点灵感研究出了比拨滑弹板装置更重要的发明。也是一战时期战斗机的重要基础。

射击同步协调器…

这种机构是在螺旋桨轴上装一只双凸轮,凸起处正好正对着两个桨叶。当螺旋桨叶正好转到子弹射击的正前方时,凸轮操纵一个连杆抬起。机枪自动停止射击,这就避免撞击桨叶了,而在转开之后,子弹则可以从桨叶的空隙中飞出去。

历史上德国人在见到法国人的拨滑弹板装置之后,一共用了48个小时才把射击同步协调器发明出来,而那个研究员却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

但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同样让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5000块的奖金,考虑到这时代寻常人一年的收入才3、40块。这些钱已经足以让他吃喝一辈子了…

而这种装置的发明,也使得人类史上的第一架战斗机出现在了中国…

————————————————————

雨石集团关于新车型的请求(要求)是在战斗机测试成功后不久送到的,这时的研究院其实已经从雨石集团下独立出来了。但是现阶段研究院的研发资金都是从雨石集团得来的,再加上严绍又是集团的幕后老板,所以李隐他们到也不敢拒绝这一请求(要求)…

事实上这时研究院的规模已经比过去要大了许多,直接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更是达到了700余人。这里面既有华人研究员也有从欧美过来的一些知名科学家。

后者会跑到中国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雨石集团对研究院的资金援助实在是太大方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前途的项目上。反正现在集团也不差钱,自然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吝啬。

也因此抽出几十人的专家团出来帮忙设计新车型,对研究院来说简直是不能再简单的事情。而这个时候从雨石集团来的人,也在用审视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款新‘雨滴’汽车。

按照严绍的要求,李隐他们并没有直接新设计一款汽车,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改进。

毕竟新设计一款汽车的话,整个事情实在是太麻烦了些。

设计新车所需的时间就不多说了。再怎么高效也给用了一年时间吧?这还是在研发顺利的情况下,如果不顺利的话很可能还要再多些时间。

之后配套的‘流水装配线’也需要调整。眼下汽车公司所用的‘流水装配线’,每条都有着自己严格的标准。比如说现在‘雨滴’汽车所用的装配线,在经过一系列的简化之后已经只需7000多个步骤,而整条装配线便是根据这7000多个步骤设计的。

如果你新设计一型汽车的话,那么便需要重新设计一条与汽车配套的装配线,且每个步骤都必须要进行一番优化,以达到最能节省时间的程度,所需的时间算上设计耗费的时间将会很长。没办法,毕竟刚刚步入工业时代。

所以到不如在雨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样原有的部件大多都能用上,装配线的话也只需要稍微进行一些改进。不但节约成本,而且节省时间。

————————————————————

房间里面,雨石集团的人还在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这款新车,而旁边的一个专家已经开口解说起来。

“贵集团的要求是在对汽车的舒适性及性能优化时,尽可能减少对成本的影响,而我们就是根据这一条来进行的优化…”

“首先就是舒适性,在继续采用原有底盘的情况下,我们对汽车的外壳进行了一番改动,使得车子的外形变得更加饱满,内部空间也要比原来更加宽敞,舒适性大为增加,当然,限于底盘的体积,车内空间肯定是没法跟流岚相比的,但我们本来也不是要设计一种取代流岚的汽车,所以这点觉悟问题…”

“当然,在车身体积变大的情况下,整辆车的重量也增加了一些,虽然不算多,但是原本雨滴的发动机功率就不是很高,如果在继续采用原有发动机的话,新车的速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和我们原来提升性能的想法不符,所以我们采用了前些日子研发的新型发动机。在功率上要比原来的强出一线,这样即便车身比原来重了一些,也不会影响到车子的性能。”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另一种新式轮胎。轮胎要比原来雨滴汽车所用的轮胎宽一些,但由于底盘的限制,所以要比流岚差上一些,不过即便这样还是比原来的雨滴强出许多。”

“另外由于车内的空间要比原来宽敞不少,所以我们也对内部进行了重新布局。”

“目前研究院将新车命名为‘雨滴a’型车,因为替换了新的发动机,还有新的车身外壳及轮胎等等。所以整个车子的成本大概要比原来高出100多美元…”

原来雨滴汽车的成本也不过才200多美元,现在在底盘等都没换的情况下,只是对车身外壳、发动机、轮胎等进行优化。100美元并不是很多。

而在听完那个专家的叙述后,集团派来的人亦评估起来。

由于车身外壳进行优化的关系,整辆汽车的外形要比雨滴看上去饱满很多,也顺眼了很多。虽然整体上看比流岚还是差了不少。但在成本只增加了100多美元的情况下就能达到这一水平。这也算是相当成功了。

现在所差的,仅仅只是实地性的测试。

不过考虑到整辆汽车只有轮子和壳子是新的,别的都是已经用了许久的东西,所以会出什么大毛病的可能很小。

想到这里,为首的一个人对李隐开口道。“就目前而言应该没什么问题,希望接下来李院长能再多组装几辆,供我们进行一下实地测试,看看是否还有什么隐患。只要没有的话,相信很快就可以投入市场了…”

“这个没问题…”研究院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雨石集团提供的。李隐自然不敢有太多的傲气。“稍后我就让他们组装5辆出来,其中3辆提供给你们,剩下2辆我们自己留着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没问题吧?”

“没问题…”为首那个人轻轻点了下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先回去汇报了,稍后会有人来取车子,倒是就麻烦李院长您了…”

“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客气了一番后,刚刚集团的那几个人乘着车子离开了研究院,而李隐也安排了几个人留下,等着雨石集团的人上门取车子…

————————————————————

汽车是集团盈利最高的业务,所以集团方面对此到是很重视。在得知的确没什么大问题后,很快就有人到研究院去取车。

另一方面,伊莱诺也找到了严绍,把车子已经弄好了的事情告知了他。

这时已经是2月初,天气稍稍的暖了和些。把脱掉的外套交到下人手里,伊莱诺直奔严绍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严绍正看着一份电报。

电报是从南美那边步子高发来的,上面的内容很简单,乘船前往南美的海兵们已经训练的差不多了。虽说战斗力不敢说有多强,但在巴西人的帮助下,把船一路开回中国还是没问题的,而步子高的这封电报就是在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北上和刘冠雄他们汇合了。

“………速度到还可以…”抿了抿嘴唇,虽然刘冠雄那边还没有电报传过来,但是考虑到从里约热内卢到纽约所需的时间,既然步子高他们那边都差不多了,那么等到他们北上抵达纽约外海的时候,刘冠雄他们那边应该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当然,事先肯定要发电报询问一下的,毕竟刘冠雄负责的里瓦达维亚号排水量明显要比步子高负责的大,所需的人员也更多。最重要的是,在回程的路上完全是依赖于海军自身的官兵,而不像步子高他们那样可以雇佣巴西人,难度明显要高出一块…

只不过就在严绍想着要不要给刘冠雄发封电报,询问一下训练进度的时候,伊莱诺推开房门从外面走了进来。

“车子的事办妥了…”

走到房间的角落替自己倒了杯水,伊莱诺对看向自己的严绍开口道。

“挺快啊…”听到居然这么快,严绍稍稍有些吃惊。

毕竟现在才2月初,时间不管怎么看都有些快过头了。

“只是个壳子罢了…”伊莱诺轻轻一笑。“整个车子底盘什么的都是用原来的,只有壳子、内部空间、轮胎和发动机是新的,这其中发动机是成熟产品,不需要担心可靠性的问题,轮胎的话………似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唯有壳子和内部空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要重新设计,不过这次我们催的紧,所以他们那边的效率也很高,在找了专门的设计师设计后,只用了1个星期就把车子的外形给设计出来了…”

也不奇怪,这个时代的车子本来就很简单,要搁在5年前还是手工作坊的时候,更是一个车子一个样子。

李隐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这次主要是实验严绍提出的概念是否可行,所以对车子的外形在设计时并没有太讲求什么,内部空间也是如此,如此一来自然便简单了许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