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三百六十九章 结果

扩张之路 第三百六十九章 结果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一切就如严绍预料的一样,雷?科帕只是第一个上门的而已,紧接着英美等国的公使纷纷上门,甚至就连日本公使都扭扭捏捏的走了过来,想要询问下关于那个项目的问题…

在客厅里面,来自多个国家的驻华公使坐在沙发上,认真的听着严绍对’75工程’的解答。

“这次的75项工程国社政府将会尽可能的由国内自行解决,然而各位既然是驻华公使,自然或多或少都称得上是中国通,应该清楚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无法独立解决的,所以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便需要得到各国的帮助才行,只是在这次的事情上各国能得到多少就要看各国对我国表现的善意了…”

严绍也有些受不了那些公使一个一个的找上门来,干脆把所有人都叫到了自己的庄园里,然后把自己的条件说了出来——————让人有些意外的,在听说召集各国公使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连荷兰人和意大利人也跑过来了。

所谓的善意是什么?自然就是在驻军及关税上的态度。

虽说现在驻军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但是在关税上各国还是有些拖拖拉拉的,严绍自然希望能尽快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只是就如雷?科帕所言的那样,在‘72工程’被公布出来后,许多国家都产生了些疑虑,毕竟没有谁会想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来。

但是…

这次雨石银行对国社政府的贷款规模是一亿英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整顿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但就算如此依旧会有数亿资金会被投入到这项工程中来,数亿资金,就是数千万英镑。他们是真的没法狠心放弃这么大一笔订单啊…

————————————————————

其实严绍也知道现在就公布‘第一个五年计划’肯定会对关税的谈判造成影响,就像上面说的,没有谁会愿意培养一个对手出来。

原来也就算了,虽说中国不是一个没有工业的国家,但那点工业根本就少的可怜,全中国也就一个雨石集团可以拿出来看。

可是如果国社政府公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的话,英美等国可就真的多出一个对手出来了。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在关税问题上迟疑起来。

所以早在公布之前,李良和宗武,甚至是伊莱诺她们都在劝说严绍。最好是等中国与列强在关税问题上达成协议后在公布这项计划——————伊莱诺她们到是不担心泄密的问题,毕竟在雨石银行宣布对国社政府进行贷款之前,谁也不可能会相信严绍居然有十亿这么多的钱,尽管严绍现在手里的资金要远远超过十亿这个数字…

然而严绍却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一战…

我们都知道。一战对中国来说可说是最适合发展工业的一个时期。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当时欧洲已经变成了主要战场,曾经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的国家几乎都在打仗,根本就没法做生意。

尤其是英国,这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额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高,而作为主要参战国,在1914年至1918年的这段时间自然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对中国倾销商品。

只有还有德国、法国、俄国和荷兰意大利等国,这一部分大概占了对中国贸易份额的25、6%。剩下的则是日本和美国的。

也就是说原本对中国倾销的商品,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再加上当时美国和日本也都把商品想尽办法的销往欧洲。在这4年里只能说是苟延残喘的华企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同样,由于当时欧洲对各种物资的需求极大,也导致这4年成为了中国资本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曾经提到过的芜湖棉纺织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

一般来讲国有性质的企业最担心的是什么?这个很难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担心缺乏竞争力,结果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可是在一战期间,只要你的商品还能用,价格也不算太夸张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愁销路的问题,还有比这更适合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段吗?至少在严绍想来是找不到了…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75个项目里,有不少项目都是可以在第一年就实现投产的,比较麻烦的铁厂也可以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初步投产。

也就是说现在就开始的话,如果一战真的如期发生,那么在一战爆发之前,中国就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工业,并借此机会对欧洲出口货物以此刺激中国实业的发展。

可如果要等到关税谈出个结果的话,那事情可就比较麻烦了。

首先,厘金至少也给等1914年的3月才能撤销,毕竟厘金是全国性的问题,严绍总要和地方的实力派谈妥才行,不然单只他自己一个人撤销厘金是没用的。

也就是说,关税问题至少也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确定,而这距离一战的爆发可就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75个工程,规模最小的一个怕也价值上百万,如果严绍想把工程所需的设备全部弄到手,至少需要英美德法等几个大国合力才行。如果真等到一战爆发后才这么干的话,外购的来源就只剩下日本和美国…

日本,给他点甜头严绍到不介意,可给的太多却是打死严绍也不愿意的。而美国的话,一战正是美国对欧洲大肆出口商品的时候,那时美国人是否还愿意向中国出口设备,帮自己弄个竞争对手就很难说了。而且那时美国人也未必还看得上严绍的这点小生意。

在这上面,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进行说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曾经欠着英国四亿多英镑。而等到战争结束后,英国倒欠了美国八亿多英镑…

四加八,把零头去掉,大概是十二亿英镑,相当于战前英国政府七八年的财政收入…

4年时间,平均每年三亿多英镑,倒时美国人真的未必会在意严绍这种几千万英镑的‘小生意’了…

所以严绍必须要在战争爆发之前。先把‘第一个五年计划’所需的各项设备弄到手,这样就算战争爆发了也不会拖累到计划的进度…

当然,这些严绍肯定是没法和伊莱诺她们说的。毕竟严绍总不能告诉他们,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欧洲大陆上将会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战争,而伊莱诺的老家法国更是差点被德国人给灭了什么的…

严绍要是真敢说的话。那就纯粹是作死了…

所以这一切。严绍也只能是藏在肚子里…

————————————————————

不得不说,几千万英镑的大单果然很吸引人,尽管英德等国都清楚只要国社政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能够实现,这个世界上就会再出现一个可以和他们比肩的工业强国。

但是在这么大一笔生意的诱惑下,这些国家最后还是扭扭捏捏的点了点头,在稍后一些天的一场会议上与陆征祥和顾维钧等人签订协议,只要国社政府全面废除厘金,作为回报。中国的关税便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的附加税,同时将奢侈品的最高上限提高到了30%的地步。并且每三年修正一次,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将关税自主权归还给中国,这与梁士诒等人最初的条件基本上已经一致了。

不过这也与这时的观念有些关系,在后世哪怕是对最亲密的盟友那些发达国家也总想着留一手。但是在这个时代就不同了,只要你能拿得出钱来,哪怕是最好的东西我也愿意卖给你。

你不愿意卖最好的产品?没关系,有的是人愿意卖…

竞争激烈啊…

————————————————————

端坐在桌子的两旁,陆征祥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也就是在名字被签下的那一瞬间,陆征祥与顾维钧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压力甚大啊…

就像曾经说过的那样,在这个时代中国政府内最可怜的大概就是外交人员了,没办法,谁叫国力贫弱呢,结果签订的十个条约里至少有九个是丧国辱权的,弄得这些人走在大街上都怕被人认出来…

而这次的话,对驻军及关税问题可以说是举国关注。

虽说不久前这些关注被政府颁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给吸引去了不少,但等到风头稍稍过去后,公众的注意力还是转移了回来。

可以说,如果外交部不能拿出一个让人满意的成绩,怕是刚走出会场的大门就会被外面的民众用唾沫星给淹死…

不过…

估计是不会浪费到民众的口水了,因为陆征祥等人已经决定要是没能谈出一个理想的结果,他们自己就先一步把自己弄死,也免得继续受罪…

毕竟过去他们还可以用国力贫弱,手里没筹码,所以谈不下来什么做借口,可是这次他们手里的筹码却是前所未有的多,如果这还谈不出个结果来就不是别的问题,纯粹是因为他们无能…

而今成绩单出来了,他们也可以第一次挺直腰杆走在公众的面前。

说实在的,这一刻陆征祥和顾维钧等人还真是感激严绍,毕竟他们这些搞外交的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期望这种结果了…

另一边,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后,雷?科帕及美国公使也朝着陆征祥他们微笑着道。“恭喜了…”

“哪里…”

除了日本公使的脸色还有些古怪外,其他人都不愿失去礼数,纷纷上前贺喜。

而等到结果传出去后,会场外面也是一阵海啸般的欢呼声。

尽管这次协议的签订并不意味着自主关税的权利已经被拿回来了,但这毕竟代表着一个良好的开始…

不是吗?

————————————————————————

河北项城。看着刚刚到手的报纸,已经比原来苍老许多的袁世凯轻叹了口气,把报纸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他干的比我好啊…”这么说的时候。袁世凯的表情似乎轻松了许多。

就在桌子上面,还有一份多日之前的,有关‘75工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报道,在许多重要的地方都被人用红笔划了一道红线。

即便已经宣布下野,袁世凯依旧没有放弃对时事的关注。

只是看着报纸上的报道,这次袁世凯是真的放弃了心底的那点雄心,安心享受眼下的这种生活…

看着老东主现在的样子。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杨士琦也总算是放心了下来,这个时候还愿意陪在袁世凯身边的老北洋,现在也仅剩下他一个人罢了…

与此同时。东京的国民党总部内,孙中山及黄兴、宋教仁等人也都在看着报纸上的报道。只是对上面的报道,三个人的想法却各自不同…

这一刻,沉默成为了房间里的主旋律。

同一时间关注着这件事的人还有许多。如黑龙会的头山满和内田良平。上海的李燮和,安庆练兵的蒋百里及正在船上的蔡锷…

如此如此,种种种种…

这一刻,在被许多人敌视的同时,严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

————————————————————

“都督,安庆已经到了…”

走进船舱,蔡锷的副官对着还在看报纸的蔡锷扬声道。

“嗯…”将手里的两份报纸放在桌子上,蔡锷从椅子上起身站了起来。

船只也是要沿江停靠一下的。所以在出发后的这段时间,蔡锷对外界的消息到是不怎么闭塞。

“这就是安庆吗…”走在甲板上。蔡锷朝船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栋栋高耸的建筑,尤其是那几栋20层高的摩天建筑更是首先吸引住了蔡锷的目光。“名不虚船啊…”

和他一样的还有许多其他省份的乘客,显然对安庆如今的模样,这些乘客也都感到十分惊奇。一些年轻些的乘客更是跃跃欲试的,想着是不是能到其中一栋建筑上去,享受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也就是在乘客们惊奇的目光中,船只渐渐的朝着码头考虑,不一会的功夫就已经稳稳的停靠在了码头上。

“松坡兄,好久不见了…”

从江轮来到繁忙的码头上,还没等蔡锷摸清楚状况,一个十分热情的声音已经在他的耳边响起。蔡锷和身边的护卫抬头一看,首先看到的就是穿着纯黑色11式军服的蒋百里,还有就是其他几名留守于安庆的政府官员。

虽说现在严绍已经就任大总统,手里更握有12个省份,但蔡锷毕竟是地方的实力派之一,留守的官员自然不愿失了礼数。

所以在得知蔡锷将在安庆停留一段时间后,留守于安庆的市长等官员立即做好的接待的准备。

见到是蒋百里,蔡锷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百里兄,真的是好久不见了呢…”说着蔡锷上前两步,将手与蒋百里紧紧的握在一起。

如果是在后世的话,这个时候旁边应该会有许多记者站在那里,手持着照相机不停的在拍照。然而实际上这个随后码头上虽然有不少人正在看过来,但是真正关心的却没几个。

“跟我来吧,松坡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彼此互相寒暄了一阵后,蒋百里拉住蔡锷的手,和他一起往码头外面走去,在外面车子早已等候多时了。

登上车子后,蒋百里就坐在蔡锷的身边。“怎么样?对安庆的感觉如此?”言语间很是自豪。

“的确不错…”侧了侧头,往车窗外面瞧去,蔡锷微微点了点头。

就如当初的蒋百里一样,安庆的一切都给他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了,你在安庆如何?”往车窗外看了一会, 蔡锷似乎是想起了老朋友来,连忙出声问道。虽说前些日子彼此之间也有些书信来往,但毕竟有很多事情是书信写不明白的。

而听到蔡锷的话,蒋百里则是笑了笑后回答道。“很不错,部队本来就有基础,最近有让我狠狠操练了一段时间,现在战斗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炮兵和骑兵,这两者的数量不足,很多都是步兵转过来的,怕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练出来…”

作为最着名的军事理论家,这时蒋百里练兵的能力或许比指挥作战更厉害。不过面对着一群刚刚从步兵转职成炮兵或骑兵的士兵,即便是蒋百里也有些头疼。

“这个可就没办法了…”摇了摇头,蔡锷微微一笑道。“这两个兵种都是很耗费时间的,你还是多拿些耐心出来吧…”

“放心吧,当了这么久的校长,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耐心了…”说笑了一阵后,蒋百里的表情变得正色了一些。“对了,松坡兄,前些日子我和你提起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这么吗…”沉吟了一下,蔡锷悠悠的道。“还是等我到了北京见到本人再说吧…”

听到蔡锷这么说,蒋百里沉默了下,没在多说些什么,因为他知道蔡锷既然主意已定,就绝不会轻易被动摇,所以…

“接下来就看都督他自己的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