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讨不臣

扩张之路 第一百九十一章 讨不臣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在墨香镇外的一处宅院里,一个20多岁的青年正从外面走进来。

见到青年,原本正在宅院里打扫的几个下人连忙低下头道。“少爷…”

虽说是下人,但那个青年到也没有太过傲气,而是点了点头问道。“我爹人呢?”

“老爷现在正在书房里看书…”听到青年问话,其中一个下人连忙回答道。

青年想知道的就是这个,所以在得到答案后很快便朝着书房的方向走去,并且在书房里见到了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50岁左右的长须中年。

“爹…”

见人的确是在书房里,青年立即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看到自己的独生子,中年人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但还是训斥道。“都多大的人了,还没有个正型,真是成何体统…”

撇撇嘴,青年也知道自己的父亲纯粹是刀子嘴豆腐心,所以到也没怎么在意只是开口道。“爹,这是今天的报纸,刚出来我就给您拿过来了…”

“哦?”

听到独生子这么说,中年把手里的书卷放下,将手递了过去。

接过报纸后,中年人翻看了两眼,很快便从上面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讯息。

“免除……农业税?”

看着报纸头版头条上的标题,中年先是吃了一惊,接着便抬头看向自己的独自。

“没错。”青年也点了下头。“这个是今天刚传出来的消息,好象是那位新上任的严都督刚颁布的新政。说是要彻底免除农业税,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感受到革命带来的改变什么的…”

“若是真的能做到的话。这到的确是件好事…”

说着中年翻了翻上面的内容,中年人姓穆,曾经中过举人,再加上穆姓在整个墨香镇也是个大姓,影响力极大,不过也因为中过举,并且对外界十分了解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时代的士绅当中他也算是比较开明的那一类。

只是当穆梧翻到第二页的时候,看着上面的内容却皱起眉来。

见自己的父亲也注意到了这一条,穆子英凑了上去道。

“爹。对于这条,你觉得我们该…”

并没有回答穆子英的问题,穆梧只是闭上眼睛静静的沉思。

严绍颁布的第一道新政便是免除农业税,但这道新政也并不只是这么简单。相反。在免除农业税的同时。严绍也要求地方上的士绅将租子减少到三成五的地步。

当然,这个要求属于自愿性质的,也就是说并不强求,纯粹只是让士绅们自愿去的做。

你听劝减了,没什么好处,你不听劝的话也没什么惩罚。

这条‘请求’刊登出来后,很快便在安徽地界上引起轩然大波,赞同的有之。反对的也不少。不过因为严绍已经强调是自愿,所以地方上的士绅反应并不是特别激烈。

而在沉吟了一会后。穆梧总算是开口道。

“先观望一阵,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再说,要是真的有人符合的话……把租子降低到三成五到也不是不可…”

————————————————————

新政传达下去后,引起的震动固然不小,但是愿意自动减租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毕竟严绍已经强调是自愿的,既然是自愿,又有谁希望自己的收入降低了。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有些士绅配合着要求自动将租子降低的。

而有了这些人带头后,虽然缓慢,但减租的士绅还是慢慢变多起来。

也不奇怪,这时还不是民国时,民国时的租子基本都在七八成,极个别甚至达到过九成,基本上属于要人命了。而这时的租子一般都在五成,也就是所谓的“岁取其半”,有的是“四六派分”,七八成的十分罕见…

而按五成来算的话,只收三成五的租子也不过是少了一成五而已,反之,严绍减免的农业税绝对要比一成五多的多,所以即便地方上的士绅减免租子,依然有一定的赚头。

而且这年月的士绅除了极个别外,大多数还是比较在乎乡里评价的。要是都是这样也就算了,只要有一个人带了个头,为了避免乡里的闲话,其他人也只能跟进——————如果你非要厚着脸皮,将来恐怕也没有人愿意替你种地了,这也是严绍没有强求的原因。

减免农业税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几乎是刚传出去的第一天,南京、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士绅、官吏和学生就讨论了起来,这件事甚至就连欧美那边也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这是当前世界上第一个免除农业税收的成规模政府,何况这个政府还管辖着两千多万人口和相当于英国本土一半的领土。

而在报道这件事时,华盛顿邮报则是用微带酸味的语气道。“这件事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弥补这块财政缺口的办法,然而对曾经是知名作家,如今却很可能是亚洲第一首富的严绍先生来说,这点问题似乎并不算什么,因为减免农业税所带来的那点缺口甚至还不及他旗下汽车厂一年销售额的九十分之一,何况他本人还拥有着中国最大的实业集团和坦皮科油田每年30%的收益…”

其他报纸的报道也大多是如此,或是羡慕或是嫉妒,但是那点酸味却是怎么也免不掉的。

无论如何,严绍作为第一个免除农业税的人,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不过说实在的,这时国外的主要国家其实并没有农业税,确切额说国外对农业没有一个独立的税收体系。欧美国家都将农业与工业等一样采取流转税、所得税、土地税或财产税相结合的复合税制。这种政策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也没有结束。

当然,有征收就会有补贴,但美国对农业的补贴政策是从30年代开始的。这也是美国人会如此嫉妒的原因之一。

减免农业税的政策让严绍得到了所有安徽人的民心,此时此刻,他外省人的身份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就连新军里那些原本对严绍有些抵触的军官和士兵也是如此,原本还在谋划着该如何应对的吴旸谷更是明白为什么张颖会告诉他,他看到了‘希望’。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吴旸谷彻底放弃了和严绍争夺对安徽的控制权。

因为他很清楚到了这一刻。严绍在安徽的地位已经没有人可以动摇了。

————————————————————

安庆,原来的巡抚衙门已经被当成是新的都督府——————临时的,至少对严绍来说这个都督府还是有些小了。而且古式的土木建筑固然不错。但没有自来水和电灯,也没有空调什么的生活起来多少有些不便。

都督府里,作为副都督的李国筠正在汇报着新政的情况,在他下首坐着的则是李良和付修明等人。

在军政府成立后。严绍担任都督这个是自然的。副都督则是由李国筠来担任。还有财政部长是有李良担任,军政部长则是由付修明担任,另外实业部长是黄浩,公安部长则是秦祯,民政部张是宗武,司法部长则是颜永年——————虽然能力很强,但他那个脾气严绍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这次正好名正言顺的把他打发走。而且以他的性格也的确比较适合这个职位。

另外严绍也不可能独吞所有的好处,就像过去说的一样。总要分享一些利益出来。所以军政部的次长便由张颖担任,教育部长则交给了江谦,还有交通部长交给了江辛…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次长的职位,也都交给了立宪派的一些人。

对此立宪派的人也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这次他们也没有在这次的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能捞到这么多的席位已经很不错了。张颖那边也是如此,而且在免税政策公布后,他和其他新军军官对严绍的承认也已经是真心实意的…

另外在李良他们都在军政府内担任职务后,公司那边显然是无法继续挂名了,毕竟军政府这边的事物极多,他们不可能在处理政府的事物同时还兼顾着公司那边的事。

所以在确定职务后,严绍也给了芜湖那边一封电报,对公司原有的职务进行了一番调整。至于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总经理依旧由严绍担任,副总经理则是由伊莱诺担任。

这次攻下安庆后,严绍并不打算回芜湖。

一方面安庆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军政府设立在这里的话有很多事情会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尽管距离当涂那边距离比较远,但在这里发展工业的话,要比在芜湖的条件强上一些…

比如说人力资源上的…

如今的芜湖一共才不到二十万人,而安庆呢?算上安庆周边的怀宁、潜山等几个县,全部人口多达二百多万。

哪怕是在后世,许多事情都已经可以自动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依旧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一些国家甚至还划分出了人口红利什么的。在这么一个工业化还为到达巅峰的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二百多万人口,已经足够严绍在安徽的全部所需。

而在芜湖的话,严绍便不得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迁移了,这么做不但费时而且费力。更何况将所有的工业都放在一或两座城市,很容易会使安徽的经济发展变得畸形,若是多发展两座城市,那么经济无疑会平衡许多。

接下来集团的发展重点将会放在安庆,尤其是汽车和棉纺织等行业,充沛的人口资源将会解决许多问题。而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伊莱诺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发展起来,也免得她每天闲在家里闷得慌…

除了她外,卡特琳娜则是继续担任特事科的科长。

不。确切的说应该是特事局,特殊事务局…

如今既然军政府已经成立,那么特事科扩编成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

“……新政颁布后。地方还是很欢迎的,目前各地已经有约十三到十五分之一的士绅将地租降低至三成五,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尚在观望,从特事局那边提供的情报来看,不愿降低租子的士绅还是占极少数的…”

“十五分之一吗…”听到这个数据,严绍轻点一下头。“慢慢来,才刚开始。他们终究还是会点头的…”

毕竟现在才刚颁布新政不过一两天的时间,能有十五分之一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用不了多久那些观望的也会降租。而只要超过一半的士绅这么做。那么剩下的士绅便很难不跟着招办。

就算有的地主、士绅无论如何也不愿降租,那也无所谓,在其他人家都已经降租的情况下他们还不愿降租,还愿意给他们种地的农民恐怕屈指可数。若是这样他们也愿意的话。那严绍也没有强迫他们的理由…

“另外还有一些县的官吏拒绝听从军政府的命令,是否要派兵去清理一下,这样也可以尽早光复安徽全境…”这个是付修明提议的,毕竟作为军政部长,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听到付修明的提议,严绍侧过头去。“现在我们可以动用多少兵力?”

“我们现有巡防队、卫队900余人,巡防团2000余人,一共3000人。因为在夺城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所以伤亡很小。另外在夺城的过程中收编了大批的巡防营,这一部分人算上后来收编的巡防营一共有5000多人。城外的新军也有4400多人,抛开攻城期间伤亡的也有4300多人,全部相加的话大概有一万两千多人,相当于一个镇的兵力…”

昨天夜里付修明和张颖统计了整整一夜,所以这些数据到是信口就来。

“一个镇的兵力吗…”严绍也没有想到自己手底下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兵力,所以多少也被吓了一跳。

不过他也很清楚,一个镇的兵力看上去似乎很多,但是其中占据最多数的巡防营其实并没有什么战斗力。2000余人的巡防团也是如此,想要掌握战斗力的话至少也给经受过一番训练才行。

换句话说,现在军政府辖下最具战斗力的,就是严绍原有的巡防队和第三十一混成协的新军。

“巡防团和巡防营的话,战斗力未免弱了一些…”沉吟了一下,严绍抬头看向张颖和其他人。“这几个县的光复行动就由新军抽调出一个标的兵力来做,你们觉得如何?”

听到严绍这么说,张颖神色一动,没有说些什么,其他人却是点头赞同道。“巡防团和巡防营的战斗力不足,自当如此…”

“那好…”再次点了点头。“这件事就交由张次长您来处理了。”

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张颖扬声道。“卑职决不辜负都督委托…”

满意的点了点头,严绍再次环视了一下众人道。“另外,如今新政府刚刚成立,人心正是不稳的时候,所以我决定将军饷从原来的7块钱提高到每月10快,并且先发放三个月的恩饷,以此稳定军心、振奋士气…”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究竟是谁给他们发的饷钱…

听到这个,付修明这些已经习惯严绍‘狗大户’性格的人到还没什么,张颖等新军和巡防营出身的人却是浑身一震。

尤其是新军的人,当初朱家宝还在的时候,因为不信任新军,所以便招募了不少的巡防营。问题是当时巡抚衙门资金紧张,这笔钱该从哪来呢?只能是从新军的军饷里挪用了…

就因为这个,新军这个月的军饷到现在都还没着落,就算严绍不提这件事,张颖他们都给旁侧敲击一番,看看严绍是否能先解决一下饷钱的问题,毕竟新军里的士兵也是要养家糊口的,许多人家甚至就等着他们的军饷过活,现在严绍说要先发三个月的恩饷,张颖他们自然十分欢迎。

见在座的人都同意了,严绍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那稍后我就让人去银行取五十万块钱出来,然后由我亲自到军营里去发放…”

这样一来,下面的士兵也就能弄明白,他们的饷钱究竟是由谁发的,再算上先前的免税新政,两者相结合,也就能保证下面士兵对严绍的忠诚度。

除了这些事外,自然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只不过和这些事相比,剩下的事情多少要靠旁站一些了。

毕竟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稳定军心,严绍可记得,在辛亥革命后有不少新成立的军政府就是因为一场场的兵变最终不得不黯然下台。

就比如原来的朱家宝,就是在担任安徽都督后因为革命党闹饷,最后不得不翻墙逃掉。其他地方的兵变大多也是用闹饷做借口,既然知道了这点,严绍自然是不会给其他人闹饷的机会…

至于那三个月的恩饷?对严绍来说,这点钱还真算不得什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