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念头

扩张之路 第二百四十四章 念头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其实贵州发生的事严绍也知道,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安徽和贵州的距离实在是有点太远了,他都有心思凑一凑热闹。万一热闹凑好了,那他可就成了中国除了袁世凯外,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省地盘的军阀,那时他的国社党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除北洋和同盟会外,中国的第三大势力…

只可惜,贵州和安徽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中间隔着两三个省,怎么想也是没用…

虽说这时在芜湖的研究所已经试制了多架飞机,而且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绝不逊色于同时代的任何一款飞机。但这时期的飞机虽然不是玩具,毕竟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严绍就是用这些飞机组成了一支空军也没用,所以最后思来想去严绍也只能放弃这么一个想法。

————————————————————

安徽军政府突然派兵抓捕了三十多个县镇的政府官员和士绅名流,消息传出去后,这么大的动作顿时成为继清室退位、袁世凯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的又一大新闻。

自然,这么大的动作也引起了许多争议,在看过安徽军政府发出的许多资料后,绝大部分人都对严绍的举动表示了赞赏和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对其进行了质疑。

一些人觉得安徽军政府虽然是安徽的合法政权,但那些地方县镇的政府也都是地方百姓、士绅推选出来的。在没有通知安徽议会的情况下就擅自动兵抓捕这么多人否合法?

这已经算是比较温和的声音了。与之相比,许多立宪派的人干脆就大骂军阀、独裁军政府什么的。在南京那边的参议员,甚至有两三个立宪派和同盟会的参议员提出了谴责安徽军政府及严绍。并要求安徽军政府立即释放被抓官员和士绅的提议。

只是虽然参议院里有不少立宪派的人,那些同盟会的人有许多也和士绅这一阶级贴些边。但在安徽的那些地方政府毕竟实在是太不得民心了些,何况严绍也公布了那些人的罪行,他们也不好意思站出来声援那些人,所以最后这项决议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严绍也清楚这么做了后,立宪派的人还有地方上的士绅肯定会对自己产生抵触情绪。但就像曾经说过的那样,真要是因为顾虑这些。严绍就选择了视若无睹,甚至是干脆和那些家伙同流合污的话,那他干脆留在法国或者是美国算了。

虽然这时国外的种族歧视很严重。但凭严绍闯出来的名声依旧可以混的很好。和在国内冒险干革命相比,在国外做小说家写写小说,或者是做个资本家压榨下工人岂不是更爽?

让严绍欣慰的是,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他。但与之相比支持的人却只会更多。尤其是在那些官员和与之勾结的士绅被押送到安庆后。一些地方上的报纸更是站出来对军政府的行为进行褒扬,本来已经对军政府失望的老百姓也都恢复了信心,就连地方上推行的预备役和身份、户籍制度也都因此顺利了许多。

————————————————————

城中李国筠的住处,回到家中的李国筠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自己在离开都督府时产生的想法,没多久就觉得这的确有些可行。

从很久以前开始,李国筠就和许多立宪派的人一样,认为只有袁世凯才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的‘伟人’——————事实上在民初的这段时间,的确有很多人把袁世凯视为唯一能改变中国的伟人。这里面甚至包括了云南的蔡锷。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二次革命的时候。蔡锷的滇军才会遵从袁世凯的命令,入川讨伐参与二次革命的川军。后来袁世凯把蔡锷召入北京,据说也是因为爱惜他的才华,想让他帮忙改变北洋暮气沉沉的迹象(不过是真是假不知道),只是后来因为袁世凯称帝,所以蔡锷才会站在袁世凯的对立面。

说实在的,安徽的改变李国筠并不是没有看在眼里。虽然现在军政府才刚刚成立没多久,但受惠于过去几年严绍在安徽的努力,芜湖和当涂已经成为安徽,不,确切的说是全国都少有的富庶之地。

而且在他手下的雨石集团和全省的士绅合作,开办了数十家工厂后,相信用不了几年,全安徽也会发生这种奇特的变化。

从建立军政府、扩军、颁布新政、建立政党等事情来看,可以很容易看出严绍的野心。而如果单从上面那些事例来看的话,支持严绍似乎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对李国筠和许多立宪派的人来说,严绍实在是太年轻了,到了如今也不过才28岁…

虽然他的成就绝对要比同龄中的任何人要高,可与之相比,还是袁世凯这种久历宦海的人物更值得信赖。

而这次发生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李国筠的观点。

士绅是中国统治阶级的基石,这是包括李国筠在内许多人的认知。在许多地方如果没有士绅的支持,一些官吏甚至无法正常展开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民国后,一些地方上官吏和当地士绅联合起来压榨老百姓,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时期,这些士绅手里也有了较强武装后,官吏甚至反而处于较弱势的地位…

然而这次严绍大刀阔斧的抓捕了三十多个县镇的官吏和士绅,现在他只是安徽的都督就已经如此,真要是让他当上了大总统——————官吏、士绅压榨百姓的事情可不只是在安徽有,一些边远地区的情况更严重。如果对这些人都动手的话…

“那么在少了士绅阶级的支持后,恐怕中国很快就会因此而乱成一团…”喃喃的道,李国筠抓起放在桌上的帽子。往屋子外面走去。“所以我说,这个人还太年轻,年轻气盛,以他的能力做财政部长或者是实业部长绝对称职,但做总统的话恐怕反而会惹出大乱子来…”

从住处离开后,李国筠乘上汽车前往电报局。

他可不觉得那些个议员弄个弹劾啊什么的,就能对严绍有什么影响。这年月最重要的还是枪杆子…

而现在在中国枪杆子最硬的,无疑就是位于北中国的那位袁世凯…

“现在安徽已经有近四万人的兵力,而且恐怕将来还会更多。如果不趁着他羽翼未满的时候动手,将来想收拾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

铁狮子胡同,如今北京权力的中心。

铁狮子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之所以会叫铁狮子胡同。是因为有一对铁狮子而得名。这对铁狮子是元代成宗年间铸造的,据说是元朝某贵族家门前的旧物。

在明代,这里曾经是崇祯皇帝宠妃田贵妃父亲的住处,到了清代后,这里则是建起了三座王府。只是清代开国有规定,宗室王公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的序列世代递降。到了光绪年间,王府相继降为公府。恭亲王府变成了承公府,和亲王府变成了廉公府。公主府变成了那公府。和整个清帝国一样,府第与胡同渐渐露出了败落相。

直到近代。这个胡同才重新兴旺起来。清末新政,廉公府改为清政府的海军部与陆军部,后来清室退位后,袁世凯则是在这里宣誓就任的大总统。

在胡同的宅邸里,刚刚起来的袁世凯正在几个妾室的服侍下享用着早餐。

也许是因为袁家几代都没有人活过60岁的谣言,袁世凯十分注意养生,所以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是身体却依然结实,人也十分的精神。

“最近都有什么消息啊…”将早餐吃完,袁世凯侧过头去看向早早就坐在一旁的杨士琦。

“有一份刚从安徽发过来的电报…”见袁世凯询问,杨士琦连忙将电报拿了出来。

听说是安徽的事情,袁世凯心底有些重视,连忙从杨士琦的手中取过电报翻阅起来,过了一会,才看向杨士琦道。“你觉得里面的提议如何…”

看袁世凯那副心动的样子,杨士琦已经知道了他心底的想法,只是这个时候他并没有说些什么。而是轻声询问道。“宫保,这件事,是不是先把燕荪叫来商量一下…”

燕荪,也就是梁士诒,这个时候正在邮传部当副大臣,算是袁世凯的五路财神。

而在听到杨士琦的话后,袁世凯也点了点头,的确,这件事是要和燕荪商量一下…

剩下的自不必说,命人收拾了一下桌子后,袁世凯很快就派人去叫梁士诒过来。

这个时候梁士诒其实也是刚刚起来,正往邮传部赶去,想要处理一下工作,结果得到袁世凯的召见连忙乘着汽车赶了过来。

“宫保,不知道您找我来?”见到袁世凯后,梁士诒有些奇怪的问道。

作为袁世凯的财神爷,梁士诒自然是经常被找来,问题是这么早就把自己叫来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见到自己的财神爷,袁世凯的脸上也浮现一丝笑容。“这个是刚刚才从安徽那边发过来的电报,你来看一下…”

虽然有些奇怪,但梁士诒还是顺从袁世凯的意思接过了电报。只是在稍微看了一会后,梁士诒就睁大了眼睛。

“这个是?”

“安徽副都督李国筠发来的,他说那个姓严的在安徽欺压士绅、官吏,安徽地方怨声载道,只是因为他手里的兵多,所以许多士绅和议员都是敢怒不敢言,因此他希望我们北洋能够帮帮忙,把那个姓严的从安徽赶出去……”

听到李国筠的话,梁士诒和杨士琦都微微摇了摇头。

说严绍欺压士绅和官吏,弄得那帮人敢怒不敢言。这个恐怕是真的,但是怨声载道什么的,恐怕是欢呼雀跃吧。

安徽发生的事情他们也很清楚。和相对较为平稳的北方相比,作为革命主要爆发点的南方无疑要混乱许多,这也让很多官吏和士绅肆意的欺压百姓。

现在严绍收拾了这批败类,百姓自然是高兴异常,但是那些士绅恐怕就有些不乐意了。而立宪派的成员,差不多都是由士绅组成的,剩下的也就不必多说了…

“那个严绍终究还是年轻气盛啊…”感叹的时候。袁世凯的眼中也有那么一点点的羡慕。毕竟现在的他已经50多岁了,再加上那个袁家都过不了60的谣言…

杨士琦和梁士诒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和这些相比。他们更关心的却是电报后面的内容。

“……严绍所拥有之雨石集团,每年盈利数千万,如若宫保能够得知,必然如虎添翼。到那时南方各省之革命党也不过是…”

看到这里。后面的话杨士琦和梁士诒也就不怎么在意了。

不当家不知到当家的苦啊,在当上了这个家后,他们才发现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说实在的,北洋这边的情况也未必比南京好许多,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早已破产,熊希龄回忆当时,“南京库储仅余3万。北京倍之,不及6万。”

6万。够干什么的?

所以真正让他们两个感兴趣的,就是电报上所说的那数千万的盈利,这次会把梁士诒叫来,也就是为了这数千万的盈利——————梁士诒是袁世凯的财神爷,杨士琦和袁世凯虽然都是顶尖的人物,但是在这些事情上显然是不如梁士诒的。

这个时候梁士诒也提起了兴趣,心里琢磨了一番后才开口道。

“其实对这个雨石集团我很早就已经在注意了,电报上李国筠所言的那数千万盈利,大部分应该都是那个汽车公司的,而其他部分,比如说棉纺织厂等大概只有一千多万,两者相加,才有那李国筠所言的数千万盈利…”

听到这里,袁世凯笑着道。“这么看来,那个李国筠的提议到是很可行了…”

对于现在的袁世凯来说,不要说是数千万了,就是一两千万也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差不多吧。”想了想后梁士诒道。“如果真的能夺下安徽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经营那些实业,或者干脆是将这些实业转手卖出去,换得我们眼下急需的现金,雨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实业集团,就算是和国外的一些公司相比也不会逊色许多,如果真的转手卖掉的话,至少能筹到**千万的款子,甚至更多…”

**千万,听到这个数字袁世凯和杨士琦都是精神一振。

这么大一笔钱,已经可以帮助袁世凯解决北洋政府的所有问题。而且梁士诒也说了,‘至少’,也就是说如果办的好的话,说不定能够弄到更多的款子…

只是就在袁世凯和杨士琦在那里兴奋着的时候,一旁的梁士诒却泼了一盆冷水过来。“当然,这是指那家汽车公司能够卖的出去,如果卖不出去的话,最多也就能筹到一两千万、两三千万而已…”

“卖的出去?燕荪,这是何意?”杨士琦抬头奇怪的问。

只要能打下安徽,那东西自然就是他们的,何谈卖不卖的出去一说?

不得不说,杨士琦虽然是这个时代中国的顶尖人物,但对许多事物还是不太了解,比方说,专利…

见袁世凯和杨士琦一脸的奇怪,梁士诒解释道。“……我曾经和洋人了解过,那个汽车厂之所以能赚这么多的钱,完全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掌有一项专利,正是这个专利让他们的汽车厂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汽车公司,而这项专利的所有人就是严绍…”

“固然,重要打下安徽,汽车厂就是我们的了,但是如果没有这项专利的话,就算我们有了里面的机器也没用。”

“拿下了汽车厂,只管使就是了,管那个专利做什么,难道那个姓严的还能找上门来?”听到这里,袁世凯是彻底不明白了。

他是个旧式人物,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顶尖了,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事情不明白。在他的观念里,东西既然抢到手了,那就是他的,他卖给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那个专利,难不成在中国还能有谁找他算账?

“事情不是这么算的…”看出了袁世凯的想法,梁士诒无奈一笑。“如果只是在中国的话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是那些洋人是很信这一套的,所以就算我们抢下了工厂,碍于专利,最多也只能在国内卖卖,而国内的市场这么少,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接手这个摊子…”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汽车厂就算到手也没用?”

“是这个意思…”梁士诒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坐在一旁的杨士琦神色微微动了动。本来他是很支持袁世凯夺下安徽的。毕竟如果能夺下安徽的话,那里的收入对北洋来说会是个很大的助益,至于南下的理由,这种东西想找总是能找到的,现在不就有一个现成的理由吗?

但是现在听了梁士诒的解释后,杨士琦却有了另一个念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