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集资

扩张之路 第一百七十七章 集资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时间进入8月份,由于每月汽车厂的产能都能达到一万三千多辆,连带着汽车厂的收益也稳定在了五百万美元左右。一年下来至少能达到六千万美元,也就是相当于一亿多银元,让严绍不得不感慨高科技产品就是暴利。

历史上的福特其实也曾经达到过这种程度,比如说在使用装配线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914年福特就从1909年的300万美元增长到了2500万美元,等到1917年时更是达到了7000万美元的地步,不过那时福特的产能也已经需要用百万来计数。

严绍能用每年十万多辆就赚到比福特更多的钱,主要还是因为打了一个时间差。

基于比美国要低上数十倍的人工成本,还有装配线的投入使用,哪怕严绍用750美元的价格去销售汽车,依然能比美国最便宜的t型车还要便宜100美元,而盈利却能达到450美元甚至更多…

何况历史上福特t型车的产量固然很大,但价格却一直在降低,先是850美元,然后就是780美元,之后降到690美元和360美元,最终则降低到了260美元…

盈利也从最初的220美元降低到了99美元,甚至更低的地步…

也就是说,其实福特采取的是类似于‘利薄多销’的策略,单辆来算赚得固然很少,可以卖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

与之相比现在的严绍则是‘利厚多销’。反正就算每辆赚到的钱比福特多上两倍,他的‘雨滴’也是目前售价最低的汽车,完全没有必要降低车子的售价。

不过等到其他的汽车厂也采用装配线后。恐怕他也要走上t型车的老路子。

————————————————————

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放在嘴里,细嚼慢咽了一番后严绍将筷子放在碗上。

“我吃饱了…”

“这么快就饱了?”正在吃饭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有些奇怪的看了过来,就连陆瑛和大月薰她们也是如此,毕竟在她们的记忆里严绍的食量可是很大的,通常他一个人就可以吃掉她们三个人的分量。

“嗯,饱了…”说着严绍从桌位上站起来,先是在两侧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接着又拍了拍富美子的头顶,在和陆瑛和大月薰打了个招呼后,严绍走出了房间。

从佣人那里接过毛巾擦了擦手和嘴。严绍对着已经等候多时的颜永年道。“怎么样,人都已经到齐了吧?”

“已经到齐了…”微微低头,颜永年轻声道。

在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安徽各地的士绅名流和商人。其中有不少还是革新会内的成员。见到严绍从外面走了进来。这些人连忙起身。

“严老板…”

“会长…”

“严先生…”

称呼虽然不同,但每个人都不敢怠慢。

毕竟严绍这次叫他们来,可是关乎着很重要的事情。

整个会议室里大概坐了几十号人,不过来的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以虽然坐的人多但也不会乱哄哄的。

坐在主位上后,严绍横视了一下在座的诸人。“我这次请大家来的目的,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

既然会被严绍叫来,自然是很清楚了。所以听到严绍的话后在座的人都点了一下头。

这次把他们叫来,其实是有关汽车厂的事情。

随着汽车厂的产能越来越大。所需的零部件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严绍必须有一条稳固的零部件渠道。

从美国进口的话固然简单,但把工作和钱都给外国人,这让严绍多少有些不爽。所以严绍才会把这些安徽地界上的士绅名流叫来,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和他们进行一番合作。

简单点讲,就是让他们集资成立一些零部件制造厂,专门给汽车厂提供零部件。

毕竟严绍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办了,总有些东西是要交给其他人来做的。以他的资产,固然可以垄断所有产业,但如果无法形成竞争的话,对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而如果让民间集资来做的话,不但能将工作机会留在国内,也可以发展工业和商业,绝对是一举两得——————而且等他登顶成功后,也可以让这些家伙缴税。

至于为什么把这些人叫来后,严绍依然在自己建零部件制造厂——————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他人去做,严绍毕竟有些不放心,所以他才会自己也弄了几家制造厂,这样就算是眼前这些人搞砸了,单靠严绍自己也一样可以满足一部分零部件的需求。

说实在的,考虑到民国时的诸多失败案例,严绍还真有些不放心这些人。

“不过应该不可能会搞砸吧?毕竟有汽车厂的需求量摆在那里,只要他们别弄得一塌糊涂,基本上是不会有赔钱的可能。”摸了摸下巴,严绍如此想到。

————————————————————

不止是他,就连在座的士绅也同样想到了这点。

对于汽车厂如今的现状,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事实上这些人过去也曾经想过要和严绍合作,只不过大多都是想入股雨石集团,做个股东什么的,所以才会拒绝。

而合作其他生意的话,他们又怕赔钱…

不过现在的这笔生意,他们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毕竟汽车厂的汽车现在已经远销欧美,每个月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达到两千多万银元——————实际盈利是秘密,并不对外公布。

不管怎么看。在这件事和严绍合作都不会有赔钱的可能,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积极的赶了过来。

事实上因为汽车厂的事情,清廷那边几乎已经快要哭死了。

因为在创办汽车厂的时候严绍曾经跑到朱家宝那里。求了一个和铁厂一样的‘5年免税权’,也就是说汽车厂5年内都可以免税。

在多少了解了一下国外的汽车行业后,朱家宝觉得严绍所办的汽车厂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不会盈利多少。再加上也打算鼓励一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也就和上一次一样,往清廷那边给了一份奏折,希望可以像上次一样,给严绍一个免税的专权。

当时清廷也没想那么多。因为最初索要免税权的向山铁厂这些年的确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亏的已经不像最初时那么多,但一年下来几十万还是有的,再加上严绍在北京那边也有很多关系。稍微走通一下后,这个免税权也就被批了下来。

再然后…

清廷哭了…

每年的盈利固然是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单看现在汽车厂每月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两千多万,甚至接近三千万的程度(四舍五入)。就可以想象汽车厂的盈利究竟有多大。

如果能有这么一笔税收。朝廷不需要向外国借款了也说不定。

只不过才刚颁布了免税权给严绍,马上就把这个收回来对好面子的满清官僚们来说也是办不到的,所以他们决定——————等明年再说。

没错,面子固然重要,可银子也一样重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帮家伙也不会宣布铁路国有这种蠢到极点的办法。

只不过猛然间就翻脸,他们多少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再加上严绍在北京那边也不是没有人。所以最后这帮家伙也就商量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这一年就算白让给严绍了,剩下的等明年再说。

这么一来。银子有了,面子吗,多少也能保留点,算是掩耳盗铃吧。

如果,他们还有明年的话…

严绍也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让朝里的人继续替他争取,这也让朝里那些人松了口气。毕竟在朝堂上他们只是少数,无论怎么争也是争不过其他人的,如果争的太厉害,很容易和其他人结下仇怨,可要是不争,他们又对不起严绍每年给他们的银子,如今严绍主动退让,只求一年的免税,这自然是让他们松了口气。

而他们也投桃报李,替严绍在朝堂上争取了一年的免税。

这个一年并非是指1914年至1915年,而是指从汽车厂正式投入生产的月份开始。

对于这件事,严绍虽然觉得没什么必要,但也对那些人表达了一番感谢。

至于朱家宝…

相对于严绍,北京那帮人对他可就恼怒的很了。

毕竟如果不是他的话,朝廷也不会因此而少了这么一大笔税收。要不是现在四川和湖广那边闹的正厉害,恐怕他已经被人从安徽巡抚的位置上给弄走了。

不过就算这样北京那边也已经决定,等到明年就把他从巡抚的位置上调走,虽然寻个清闲的职位给他,以示惩戒。

————————————————————

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个看上去至少60多的老者看向严绍道。

“既然是集资成立制造厂,不知道严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没错。”另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可是要我们把工厂开到芜湖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在的地方毕竟不同,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些不方便?”

听到那个中年这么说,其他人也都望了过来。

这其实也是他们最大的顾虑,因为从严绍过往的经历来看,他十分倾向于把一切都集中在一起。比如说棉纺织厂、洋灰厂和现在的汽车厂,几乎都是集中在了芜湖。

如果不是铁矿基本上都集中在当涂那边的话,恐怕严绍就连铁厂也会开在芜湖。

在座的人虽然都很想赚钱,但乡土情结也同样严重。只不过因为严绍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在安徽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所以在座的人才会选择接纳严绍,但让他们把工厂开在芜湖而不是自己的家乡,这多少有些…

正如做好事一定要在家乡做一样。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工业带给自己家乡一些繁荣。

看出了这些人的顾虑,严绍轻声笑了起来。

“工厂开办在你们的家乡就可以,嗯,你们有许多人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以地区为中心进行集资,并且也不需要仅限于在场的这些人,你们完全可以回到家乡后。邀请当地的一些商人或士绅加入进来,这样工厂的规模还可以再大一些…”

严绍的确有很强的控制欲,想要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甚至还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在这帮人投资的制造厂中占有一定的股份,比如说51%什么的。

但是稍后想了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他如果事事都参与的话,很容易使的经济变得畸形。

所以现在他主要投入的是重工业。比如说铁厂等等。这些短期内无法盈利,普通商人也无法参与进去的行业。

对于轻工业,比如说纺织等等,却已经不再那么上心。

就好象棉纺织厂一样,现在每年只是增加两家工厂,也就是每年增加十六万枚纱锭。这个数字听上去似乎很不少,问题是以严绍的身家,完全可以直接投入大笔金钱。直接让棉纺织厂的纱锭总数达到百万的程度。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棉纺织业的盈利已经有些不够看。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在轻工业上介入太深。

听了严绍的话,在场的人疑虑尽消,连带着也讨论起了合作的事情。

在思来想去后,这些人觉得还是以严绍的办法为主比较好,也就是划分地区,然后由地区内的人来进行合作。就比如安庆的商人和士绅,可以合作在一起,当涂的商人和士绅也可以合作在一起。

当然,安徽有那么多的县,也不可能每个县都有好几个人来了,也有一些来县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过来。不过这也不要紧,就像严绍说的一样,他们可以邀请当地的其他士绅加入进来。

有严绍的牌子摆在那里,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顾虑。

看着一群人兴致勃勃的在那里讨论着应该在那里开办工厂,应该邀请那些人来集资,又应该选择哪一个方向,严绍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虽然严绍已经开始了工业化的建设,但眼前的这些人才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等到夜深了后,严绍邀请这次赶来芜湖的士绅们吃了顿晚饭,然后就派人送他们到集团在新城内安设的接待处去居住。

就在刚才,他们已经大致完成了讨论。

最后决定按照地区划分,来成立17家零部件制造厂。每个制造厂的初期投入大的能达到一百多万,少的也有十多万。

而到了第二天,他们返回家乡后,很快就按照原计划召集各自家乡的一些士绅讨论集资创办制造厂的事情。

因为有严绍的牌子在那里,所以大部分的士绅都没什么顾虑,对集资的事情也十分踊跃。等到了9月份的时候,所有制造厂的集资规模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万元,几乎大半个安徽都参与进来,并且还有许多外省商人正在赶来的途中。

两千多万元,恐怕在国内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不过严绍的目标是创办一家年产超过百万辆的汽车厂,所以这点数字恐怕还有些不够看。幸好这个时候属于集团自己的零部件制造厂已经开始动工,两者相加的话,勉强应该能够满足严绍的需求。

而且等到其他集资创办的零部件厂盈利后,后续的投资还会增加,所以严绍到也不必担心零部件的供应问题。

相反,严绍现在最担心的恐怕还是铁厂的产能。

“年产50万吨,如果产量真的能够达到百万辆以上,哪怕是这些产能恐怕也有些不够看啊…”

————————————————————

严绍最近一直都在忙着汽车厂和其他事情,不过对四川那边的情况也从未放松过关注。

四川那边,虽然赵尔丰也觉得川人的抗议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迫于清廷的命令,再加上有王人文的下场在前,最后赵尔丰也只能听命行事。

在进入九月后,随着保路运动越演越烈,赵尔丰先是诡称北京来电有好消息,将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省咨议局、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的首脑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颜楷、胡嵘、江三乘、叶秉成、王铭新等人骗到督署看电报,随即加以逮捕,企图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

得知蒲殿俊等人被捕,成都城内的百姓很快就集中到总督府门前,希望赵尔丰能够将蒲殿俊他们放出来。

不过这时赵尔丰已经发出了拥挤上院、格杀勿论的命令,结果卫队的人向百姓开枪,当场打死32人,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等到了第二天后,再次击毙数十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都血案’,也是辛亥革命前哨战的引爆点…

在成都血案的第二天,哥老会及同盟会成员秦载赓、龙鸣剑等人组成保路同志军,四面袭击省城,四川的局势也因此乱成了一锅粥。

而赵尔丰一面派兵镇压,一面向清廷求援,清廷急调6省派兵赴川镇压,又催促端方迅速启程西上‘查办’,而在这6省援军当中就有湖北新军在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