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流水装配线(三)

扩张之路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流水装配线(三)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流水线的重要性李隐很清楚,所以严绍才刚从研究所里离开,他就已经开始从研究人员中挑选可靠的人手。

最初的研究所,基本上就是靠着外国科学家撑起来的,不过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后如今研究所内也有不少国内的科学家。所以就算刻意刨去那些国外科学家,李隐依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只是一天的时间,李隐就从二十多名华人科学家中挑选出了7个人,七个能力够强,且比较值得信赖的人。

“工作效率提高上百倍?”

听到李隐这么说,被他找来七人中的一人有些不信道。

不止是他,剩下的六个人也都是一脸怀疑的样子。

看到其他人都不怎么相信,李隐的心里也有些忐忑。在他看来严绍所提出的‘流水线’单就理论上讲绝对没什么问题,只是上千倍这个数字毕竟只是猜想出来的,在没有实现之前谁也不知道究竟能达到多少,李隐自己也不敢拍着胸脯打保票,毕竟若是错了,将来可就成了笑话了。

所以李隐也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只是将严绍提出的‘流水线’的理论阐述了一下。

流水线生产,又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是对象专业化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劳动分工较细、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本来其他七个人还对李隐所谓的‘提高上百倍’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在听了李隐的阐述后那七个人也认真了起来。

因为单从表面上看,李隐提出的‘流水线’在理论上堪称无懈可击。

“要是真的能实现的话,上百倍或许有些夸张。但是能得到极大提升却是无疑的…”听完李隐的阐述,在脑中稍微思索了一阵,匡英轻声道。

一旁的李海鹰也点了点头。“上百倍什么的的确是有些夸张了些,不过如果能实现的话,说不定能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才是有些夸张,不过‘流水线’对世界加快工业化的确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见其他七个人都认同了,李隐面露喜色。

“话已经说这。相信大家也明白我找大家来的意思了。老板的意思是让我们先成立一个小组,专门集中研究‘流水线’,尤其是专门用于生产汽车的‘流水线’…”

说到这里李隐顿了顿又道。“大家也都清楚。车马的淘汰已经成为必然,将来的世界将会成为火车和汽车的世界。换句话说,我们国家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汽车,本来以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就算真的建起汽车厂也未必能竞争的过其他国家。但是如果有了流水线的话,凭着借此提高的工作效率,在产能上我们将达到和英美列强一个水平的地步,而凭着成本上的优势我们甚至能将我们的汽车销往全世界…”

听到李隐这么说,匡英有些激动起来。“你说怎么办吧,我们都听你的…”

“没错…”其他人也都纷纷到,这时的科学家和其他行业的许多人一样,都有极强烈的民族情怀。现在李隐给他们画下了这么一块大饼,他们自然没有不激动的道理。

“首先我们要先摸清一下思路。另外老板离开前曾经要我嘱咐大家,这件事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哪怕是研究所里的人也是如此…”

匡英和李海鹰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点头道。“明白…”

“那行…”李隐点了点头。“一会我就去安排一个偏僻些的房间,专门供小组内的人研究用,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工作也需要安排,一个就是研制一种类似于福特t型车的低成本汽车,另外一个就是想办法将‘流岚’汽车的结构尽可能的简化一些,不过最要紧的还是流水线的事情,所以那两个工作我会交给其他小组去做…”

说到这里,李隐也有些佩服起了发明t型车的福特。

在‘流水线’出现前,当时的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三两个人合伙,买一台引擎,设计个传动箱,配上轮子、刹车、座位,装配一辆,出卖一辆,每辆车都是一个不同的型号。由于起动资金要求少,生产也很简单,每年都有50多家新开张的汽车作坊进入汽车制造业,大多数的存活期不过一年。

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使得汽车的产量很低,成本居高不下。20 世纪初,一辆汽车在美国的售价大约是2、3000甚至是3、4000美元。这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在这种价格下,汽车仅仅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是社会高级地位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市场自然只能是一个很小的市场。

后来福特认为要想把汽车市场变成一个能够创造巨大利润的市场,就必须把汽车变成普通人也买得起的消费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大幅降低价格是关键。也就是说福特公司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必须设法生产出价格低得多的汽车。

于是t型车出现了,在这么一个时代其他汽车公司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而福特简化设计,标准部件的t型车把这缩短为12.5个小时。

福特后来能生产出1500万辆t型车,和这种简化设计也有很大关系。

简化的设计不但降低了生产时间,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这种情况下t型车能在1927年前卖出1500万辆也就不奇怪了。

在严绍要求李隐设计一种和t型车类似的低成本汽车时,李隐就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流岚’的性能暂且不提。舒适性等方面的确要超出这个时代的其他汽车,问题是在舒适性得到提升的同时这种汽车的结构也变得十分复杂,并不像t型车那样适合大规模生产。

所以设计一种类似t型车的低成本汽车。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

在李隐和匡英他们谈完‘流水线’的事情后,第二天严绍再次去了一趟研究所。

不过这次他就不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了十多个特事科的人,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研究所不会被什么人给混进去然后再混出来。

当然,他们的调动是秘密的,因为他很清楚不少科学家都有一副倔脾气,所以哪怕是李隐也不清楚这些人的真实身份。

“记住。绝对不能让人混进来…”眼见就快到研究所了,严绍对着身边一个面貌普通,长着一张大众脸的青年开口道。

“放心吧。老板…”那个青年笑了笑。“我们一定会牢牢看著这里的…”

“嗯…”听到他这么说,严绍轻点了一下头。

虽说未必就会有谁跑到研究所里窃取资料,但是‘流水线’的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严绍也是不得不防。

而在将青年和其他的十几个人分别安排进研究所的保安科、后勤和食堂等部门后。严绍找到了还在研究着‘流水线’的李隐——————他到是不担心李隐会发现他安插进来的人。因为这帮子科学家除了求资金的时候外,平时都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压根就不想和其他人接触,怎么可能会注意其他部门的情况。

“怎么样?人都已经挑好了吗?”

“已经挑好了…”拿出一份资料,李隐对着严绍道。“这就是我这次挑选的7个人,都很可靠,能力很强,各自的专业也都符合要求…”

“那就好。其他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我打算在研究所内分别成立5个研究小组…”说完李隐仔细的对严绍解释了一番。“第一个小组自然就是研究‘流水线’的,这个将由我亲自带队。第二个小组研究低成本汽车,第三个研究‘流岚’的简化方案,第四个研究您要求的卡车和拖拉机,第五个则是研究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心强自锋芒。

一个强劲的心脏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李隐才特意挑出一组人来研究发动机的问题。

见李隐都已经安排好了,严绍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抽了个时间和匡英他们见个面,顺便把事情的重要性说明了一番后,离开研究所的严绍乘船去了一趟上海。

虽然‘国会请愿运动’后因为清廷要求的关系上海张灯结彩了一番,但股灾的影响并未过去,曾经繁华的上海也变得萧条了许多。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各国洋行也是如此。

毕竟他们的商品都是卖给中国人的,而且在股灾中,这些洋行也不是没有受到影响。当时上海的股票有80%是由华人购买的,但也有20%是洋人购买的,何况除了上海的股票外,伦敦那边也有不少人在卖——————顺带一提,当时其实也有不少华人华商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从伦敦买了不少股票,这个数字大概在1400万两左右…

当严绍赶到礼和洋行的大门前时,便看到这座德国在远东最大的洋行门可罗雀的样子。

事实上受益于往日的虚名,礼和洋行的日子已经算是所有德国洋行中最好的了,其他洋行这时恐怕还要更惨一些。

见到有人进来,洋行内的职员立刻精神了许多,很快就有人上前询问道。“请问有什么需要的吗?”

掏出一张名片,严绍对那个职员笑着道。“在下是雨石集团的老板,不知道贵洋行的经理现在在吗?”

接过名片,雨石集团的名字他们自然是听过的,暂且不提那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实业集团,单是现在在向山的铁厂就是礼和洋行在中国目前最大的项目之一,所以在见到严绍自称是雨石集团的老板后那个职员立刻吃惊的道。

“您就是严老板…”说完看着严绍那张有些过于年轻的脸。职员连忙回答道。“在,经理现在正在办公室里,我这就去帮您叫他…”

说完连忙叫了两个同事把严绍安排到贵宾室去。自己则是往楼上走,想要尽快把厄加特给叫出来。

办公室里,厄加特正在为这一季度的财政报告头疼。

受到股灾的影响,中国几乎有近一半的钱庄票号倒闭,受到股灾牵连的人就更多了,连带着上海各大洋行的生意也都受了不少损失。

如果不是股灾是发生在后半年的话,恐怕这些洋行甚至还要有些亏损。

“今年恐怕是不用指望了。现在也只能指望明年情况能有所好转…”

就在厄加特还在为财政报告头疼的时候,就听见助理在外面敲门道。“经理,刚才下面的人报道说雨石集团的老板来了。好像有什么事情要见你…”

“真的?”听到这个消息厄加特一愣。

“真的!”那个助理有些激动的道,而严绍是中国最大的实业家,他来了显然是带着什么大生意来的,现在洋行的情况如何他当然很清楚。如果能从严绍的手中拿下这笔生意。至少今年的奖金是不用愁了。

厄加特也很清楚这点,所以丝毫不敢怠慢,连忙跟着助理往贵宾室的方向走去。

贵宾室里,严绍正和萧永言一起喝着茶,见厄加特来了起身笑道。

“经理先生,好久不见了…”

“是啊…”

说着厄加特和严绍寒暄了一会,在一番寒暄后,严绍直接步入正题。

“我这次来是有笔生意想要和贵洋行谈一下…”顿了顿。严绍接着道。“我这次打算在芜湖开办一家汽车公司,所以想通过贵洋行购买一些生产汽车所需的机器设备。不知道贵公司可愿接下这笔生意?”

这时的汽车都是采用作坊式手工方式生产,但小到螺丝、螺母,大到汽车轮胎,这些东西总不可能也通过手工的方式生产。

而且虽然李隐那边想要把‘流水线’弄出来需要一段时间,但想把汽车公司,尤其是生产零件的配套设施弄出来需要的时间只会更长,所以严绍也只能尽可能的想办法先把这些弄出来,这样至少不会耽搁太多的时间。

“汽车公司?”这东西就算是在德国也算是比较新奇的玩意,不过厄加特到是没有奇怪严绍为什么会弄这东西,所以只是道。“只要是能赚钱的生意,我们洋行都愿意做,只是不知道贵公司的要求是什么?”

“就是这些…”示意萧永言把公文包递过来,严绍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资料。“这就是我的要求了…”

资料上详细列出了严绍对机器设备的要求,另外还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等等。

在翻阅了一下后厄加特点了点头。“这些都没问题,如果现在就开始的话,两个月内就可以全部运到…”

听到厄加特这么说,严绍微微一笑道。“那就麻烦你现在就开始吧…”

————————————————————

厄加特那边的事情忙完后,严绍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了芜湖。

经过一番考虑后,严绍将汽车公司的厂址定在了距离江畔不是很远的地方。并且在选定下来后就命令集团下属的施工队伍开始动工兴建,当然在这之前严绍也没忘了派人到县衙去说一声。

虽然到如今县衙里的那个知县已经和傀儡差不多,这点不止是在芜湖,就是在全安徽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有些事情至少要在面子上维持住。

“研究所那边的进度很快,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做出成果来,不过汽车工厂的话至少也需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之前我们该怎么办?”在按照严绍吩咐的把事情做完后,萧永言在一旁轻声道。

厂房到是简单,至多1个月也就够了。

问题是设备的安装没有十个月恐怕是不行的,没有那些设备的话,严绍连挡风玻璃都造不出来,就更不用造汽车了,到那时就算有‘流水生产线’恐怕也没什么用。

“简单…”严绍笑了笑。“零件什么的,我们暂时的确是没法造,但是我们不能造不代表我们不能买…”

“买的话,成本会不会高了些…”

“这就是没办法的事情了,不过在采用流水线生产后,工厂生产出来的汽车成本应该会降低很多,再加上我们的人工成本也很低,所以并不需要担心盈利的问题…”

这时全国的平均工资大概是在1角到1.5角,雨石的工资为全国最高,平均工资也只有每天2角而已。而美国那边的话每天工资大概在2美元左右,年均收入则达到了634美元,相当于1600多银元,这也是t型车能在美国销售处1500万辆的原因之一。

不过美国那边的物价很高,单是房租便达到了100多美元,所以两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并不像后世那么大。

虽然从国外进购零部件的成本会很高,但人工成本上的优势依旧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再加上采用‘流水线’生产后,汽车的生产成本将会被压缩到一个极低的地步,所以在谈到盈利的时候严绍露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