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二百四十章 南京窘境

扩张之路 第二百四十章 南京窘境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回来!”

院落里,见孩子想要跑出去,一个30岁出头的少妇连忙上前将他抱了回来。同时一只手捂住他的嘴巴,另一只手则是在他的屁股上不停的拍打着…

从后面的屋子里走出来,孩子的父亲见到这一幕非但没有劝阻,反而在一旁小声道。“用力点,狠狠的打,给他些教训…”说着走到大门那里,透过门缝向外看去,门外面,一群穿着各色军服的士兵正骂咧咧的从门外走过。

做母亲的扬起手在孩子的屁股上死命的打,孩子肯定是会哭出声来的,只不过因为母亲用一只手捂住他嘴巴的关系,所以门外的士兵并没有听到院落里面的动静。

见外面的士兵总算离开了,做父亲的也松了口气。

示意妻子抱着孩子会屋里后,父亲把门关上,指着孩子的鼻子骂道。“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到外面去,啊,说了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听!!!”

见到父亲生气的样子,本来还想嚎啕大哭的男孩顿时被吓住了。

只是见到父亲也想动手的时候,刚才还死命打着孩子的母亲却上前阻拦起来。

“行了,当家的,别生气了,我刚才已经教训过了…”说完给了孩子一个眼色,那个孩子也挺机灵的,顿时返身往屋里跑去。

见到这一幕,丈夫还有些气哼哼的,但在妻子的劝阻下也不再想着进去揍孩子一顿,只是走到了一旁的椅子前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两口后,过了半响才叹气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就在前段时间。清室退位,这个消息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高兴,可唯独南京这边却不会如此。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现在的南京城内正囤积着数量超过20万的愤怒军人。

现在聚集在南京的军人,许多都是为了北伐赶过来的,一来二去的,也就聚集了20多万的军人。虽然这些军人大部分都没有参与过南京光复的战斗。但是却都已光复功臣自居,而作为军人,在他们看来讨饷显然也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只可惜。南京的库房本就已经空的差不多了,前段时间有人希望孙中山调拨20万做军饷,结果等到胡汉民拿着孙中山的批条赶到财政部的库房时才发现,库房里已经只剩下10块钱。就这10块钱还是陶成章被杀前。陈其美从上海那边送过来的——————当时陈其美一共从上海送过来了2000块。

20块钱,对付超过20万的革命军,不管怎么想也是不可能的。

而按照实业部长张謇的估算,想要满足临时政府的需求,至少也需要一亿多银元才行。这么一大笔钱,显然不是财力枯竭的临时政府掏的出来的,别说是临时政府,就是袁世凯想拿出一亿银元来恐怕也给借债。

现在城里的民军。有很多本来就是随大流来的,军纪涣散。不知革命为何物。来南京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临时政府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他们怎么可能会不闹事?前几天已经有不少民军闹事,如果不是第一军和其他几支部队弹压得力,这些民军甚至有哗变的可能,也因为这个关系,所以城里的老百姓几乎都不敢出门,生怕碰上那些兵痞后会遇到什么麻烦…

————————————————————

临时政府的总统府外围,许多第一军的士兵正持枪来回巡视。

最近一段时间上门讨饷的士兵多的数不过来,很多在陆军部讨不到饷的士兵干脆就跑到总统府来,再加上这些士兵大多军纪涣散,什么事情都可能干的出来,所以总统府外围驻守的士兵各个面色严肃,甚至就连枪内也装满了子弹。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南京的总统府距今差不多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这里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可以说除了端方的名气稍微逊色以外,各个都是真正的名臣,就连端方本人也绝非一般的满清官吏。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里也就成了临时政府的总统府。之后袁世凯当了总统,这里也就该了名字,不过地位依然重要,而且在几十年后,这里又重新成为了总统府——————国民政府的总统府…

在总统府里,可以看到很多人四处走动,只是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也不奇怪,毕竟现在南京城里差不多有20多万愤怒的军人,这个问题如果没法解决的话,后果堪忧…

总统办公室里,孙中山和黄兴还有宋教仁等几个人正在谈论筹钱的事情…

“现在军政府发行的军票,市面上基本不认,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陈锦涛拿出一张绿色的纸钞,苦笑着对众人道。

陈锦涛拿着的是一张5元的纸钞,上面印着‘中华民**用钞票’以及‘凭票既付、中央财政担保、五元、只认票不认人、执此为照’和‘中华民国元年吉日’等字,钞票的中央是白色空白,四边则是绿色的花纹,以及钞票正上方两角的两个繁体五字。和正下方两角两个阿拉伯数字5,整个钞票印的十分简陋,基本上没法和后世的钞票相比。

顺带一提。在中华民国这4个字上是有阴影和描边的,再加上钞票又有些小,字还是繁体,华字和国字远远看去基本上就是两团黑点——————就算眼神好些的估计差不多也是这样,还好汉字的话只要有前面和后面的字,就能猜出大致的意思来…

暂且不提临时政府的信誉如何,单看军票的简陋程度。南京城的老百姓不买账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除了这种5元的外,还有一种是1元的钞票,基本上大致相同。只不过花纹的颜色变成了橘红色,中华民**用钞票也变成了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另外还有南京通用银元和三个月后兑换的字样,除此之外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话说回来。三个月后临时政府还存在吗?

“除了军票的话。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见陈锦涛在那里抱怨,黄兴有些无奈的道。

他是陆军部长,下面的人讨饷自然是先找他。如果单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偏偏很多来讨饷的人都是他的熟人,他黄老爷子又是个好面子的人,现在这个位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如坐针毡…

陈锦涛是临时政府的财政部长,换句话他就等于是临时政府的财神,所以在这个话题上他的话也是最有分量的。

只是看着众人希翼的目光。陈锦涛却是一阵苦笑,现在这种情况他又能有什么好办法?最后也只能道。“现如今最实际的办法。就是借钱,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借钱…”听到这个办法,孙中山和黄兴他们彼此互相对视了一眼。

这个主意他们当然不是没想过,只是在和外国银行联系的时候,人家根本不愿意借钱给他们。

“不是还有那个严绍吗?”见孙中山他们都闭口不言,陈锦涛连忙开口道。“那可是个大财主,如果他能支援一下的话,至少能缓解一下眼前的难关…”

哪怕是陈锦涛也听说过严绍的名字,没办法,业内实在是太知名了——————陈锦涛曾经担任过大清银行监察、度支部预算案司长、统计局局长、印铸局局长和币制改良委员会会长,不然孙中山也不可能让他做财政部长。

在陈锦涛看来,只要严绍愿意稍微支持一下,就能帮助临时政府度过难关。

一旁的宋教仁苦笑了一声。“电报我们已经发出去了,只是安徽那边还没有回信…”

“那看来只能等回信了…”陈锦涛也有些无奈。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紧接着现如今正担任孙中山秘书的胡汉民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封电报。

“胡秘书,脸色怎么这么难看?”瞥见胡汉民的脸色,坐在一旁的柏文蔚奇怪道。“是不是又有什么坏消息…”

听到柏文蔚问话,胡汉民的脸色虽然难看,但还是勉强回答道。“安徽方面回信了?”

“哦?说的什么…”听见安徽方面回信了,孙中山他们顿时看了过来,只是在看到胡汉民的脸色后心底却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不过这次胡汉民却并没有回答,只是把电报交给了孙中山。

接过电报看了看后,孙中山的脸色顿时也变得难看起来。

见孙中山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黄兴和宋教仁等人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逸仙,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走到孙中山的身边,黄兴有些好奇的问道。

对黄兴的问题,孙中山也没有回答,只是把手里的电报递给了他。

接过电报低头一看,黄兴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

电报上的内容很简单,对于临时政府想要借钱的事情,严绍并没有反对,只是很简单的提出了几个问题。首先,钱借出去后什么时候能归还?如何归还,其次,现在清室已经退位,就连参议院都在准备迁移到北京去,换句话说现在的南京临时政府用不了多久就会解散,到那个时候严绍是该朝南京要钱。还是该朝北京要钱?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如果是管袁世凯要钱的话,袁世凯会给吗?

“……自安庆光复以来。军政府共减免各项杂税三十余种,使百姓得以享受光复成果,然军政府之财政亦因此陷入困境。中央政府有难,绍自然愿解囊相助,若无袁公书面担保,请恕绍无法以皖省微薄之财力供中央政府之用。”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严绍并不是不帮忙。但是首先你给有袁世凯提供的书面担保。毕竟大家都很清楚,用不了多久南京政府就要烟消云散,到那个时候如果没有书面担保的话。严绍到哪要钱去?

如果连钱都不知道该找谁要的话……现在军政府免除了差不多30多项杂税,收入本来就降低了不少,这个时候才掏钱资助中央政府……总不能拿纳税人的钱财打水漂不是?

然而看着这番话,孙中山及陈锦涛几人却气的浑身直发抖…

安徽没钱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减免了那么多的税款。又多了那么多的项目,真要认真算起来的话恐怕军政府的赤字比收入还要多出许多倍来。

至于让袁世凯来个书面担保?这种事用膝盖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他们本来也没打算用安徽军政府库房里的钱,而是打算让严绍私人借出来一笔,至于稍后怎么归还……这个就之后再说了…

大概就如那3个月后兑现的军票一样,不过 3个月后该找谁兑现,找到的人又是否会兑现,这就不是孙中山他们需要考虑的了。

然而在电报上,严绍却对这件事只字未提。只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搪塞他们,拒绝之意跃然于纸上…

“谁都知道那个严绍身家巨万。别说是一两百万,就算是一两千万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现在找他借些钱居然如此吝啬…”一拍桌子,站在旁边的柏文蔚怒声道。

见到柏文蔚这么生气,黄兴几人皱了皱眉,不过并没有多说些什么。

同盟会内很多人都知道柏文蔚对严绍有意见,也不奇怪,毕竟现在同盟会安徽籍的成员里,柏文蔚的资历算是最老的一个,再加上现在又是中华民国第一军的军长,左将军加大将军衔,只要他能回安徽,那安徽都督几乎就是他手中之物,偏偏现在却冒出来了一个严绍,从他的手里抢走了安徽都督的位置,他会对严绍恼恨也就能了理所当然的事。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这个严绍说的也有些道理,找人借钱,总不能连归还的时间,怎么归还都不说明白…”黄兴到是记得在安徽的时候,严绍对他的热情款待,所以到也帮着严绍说了几句话,只是面色始终是有些难看。

见众人的面色都有些难看,陈锦涛在一旁插口道。“那现在该怎么办?向袁世凯发封电报,求一个书面保证?”

“就算求了也没用…”孙中山摇了摇头。“袁世凯恨不得让我们自生自灭,怎么可能会帮我们签这种东西…”

的确,现在南京聚集着20多万的民军,虽然都是些乌合之众,但是单看数字的话对袁世凯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威胁。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袁世凯又怎么可能会站出来帮孙中山他们一把?

“我到有个办法…”就在孙中山等人心头烦闷的时候,情绪稍微有些平复下来的柏文蔚道。“多年前不是曾经有十多个同盟会的成员在芜湖被杀?现在在南京至少有20多万民军,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个做借口南下,严绍在当涂和芜湖的产业每年至少可以盈利千万,而在这两地的兵力却只有一个旅,想要抵挡民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事成,无论是我们留着自己经营还是转卖出去都能得到一大笔资金,临时政府的困难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听到柏文蔚的提议,孙中山几人的神色动了动,然而还没等他们说些什么,一旁的宋教仁已经怒声道。“不行,暂且不提那十几个人未必是严绍杀的,现在正值南北和谈之际,为了一己私利便做出这种事情,我们和袁世凯还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会怎么看我们?”

在一旁黄兴也附和起来,黄老爷子为人最好面子,当初在安庆的黄兴刚刚离开武昌,正是最没面子的时候,接过却在安庆受到了严绍的热情接待,临走还送了几千杆枪,所以黄兴对严绍的印象可说是极佳,对这种事也就反对起来。

宋教仁也就算了,但是黄兴的话柏文蔚却不能不听,所以见黄兴也反对后柏文蔚低下了头。

只是在低下头的同时,柏文蔚的眼睛却是转动不停,不时的还会从中放射出两道寒光来,让人知道他其实并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不过这时远在安庆的严绍却不知道这些,对于他来说,南京的事情固然值得注意,但是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清剿那些地方上的败类。

军政府创立后他减免那30多项杂税是为了让老百姓感受到光复的实惠,可不是为了让那些当官的和地方上的劣绅捞好处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