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试炉(一)

扩张之路 第一百三十八章 试炉(一)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自从新年的总结会议结束后,严绍便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职工生活区’计划上,并且为此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毕竟人口超过十万余人的城市显然不是一个‘建’字就可以直接动工的。

单单只是为了一张蓝图,严绍就和几个从美国来的工程师整整讨论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大致上没有问题才停下来。

而除了蓝图外,其他的事情就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说建筑材料。尽管现在洋灰厂的产量勉强能够满足建造新城的耗费,但是其他材料却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比如说钢材和木材等等,这也是件麻烦的事情。

除此之外,想要把城市建出来总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才可以,毕竟严绍不可能在天上把城市建出来。

“说起来,也有段时间没有去安庆了…”替床上的伊莱诺和卡特琳娜把被子盖好后,只披了一件单衣的严绍重新回到桌子前,继续看着前不久才定下来的蓝图。

为了这么一张蓝图,严绍可是整整忙碌了一个多月。

“接下来,就该出发去一趟安庆了…”

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安庆和芜湖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伊莱诺她们到也没去码头送行,仅仅只是站在庄园的台阶上让他早点回来,还有…

“如果你敢在那边拈花惹草的话,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挥舞了下不知道放在哪里的匕首,卡特琳娜毫不在意的道。而伊莱诺则只是站在一旁笑吟吟的看着。

从严绍和她认识到如今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被这么威胁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连带着对这种威胁也几乎已经彻底免疫。所以最后只是摆了摆手道。“是,是,我知道的…”

说着朝两个人挥了挥手后,严绍在十多个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庄园。

自从纺织厂的规模扩大了许多后,严绍也对船运公司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投资,并为公司添购了十多条千吨级左右的货轮和几艘江轮。

前者不用提,自然是用于货运的。比如说把江对岸的棉花运到芜湖来,或者是把公司生产出来的棉纺织品卖到其他城市去,而江轮则是用于公务。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马车和火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铁路还并不普及,至少在安徽境内还没有铁路存在。所以人们在出行时的交通工具就只有两样。马车或者是乘船。

芜湖就在长江边上。自然是乘船的效率要更高些。

而且如今集团几乎在长江沿岸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据点,所以严绍干脆就购了几艘江轮回来,用于人员的运输,嗯,严绍出行的时候也会坐这类船只。

从芜湖到安庆只需要几个小时,所以当严绍抵达巡抚衙门的门口时,时间才只是下午三点多钟。

尽管严绍并不是经常来,或者说隔几个月才会来一次。但每次来的时候出手都会很大方,所以衙门的门子也记住了严绍的样子。见到是严绍来了只是让他稍等一下便跑进衙门里面通报去了。

听到是严绍来了,冯煦也不敢怠慢,连忙命人把严绍从外面请了进来,同时也想知道严绍这次的来意是什么,只是当他得知了严绍的来意后,脸上却露出吃了一惊的表情。

“严老板,你买下这么大一块地究竟是想…”在安徽巡抚衙门里,冯煦有些吃惊的道。

挥了挥手,示意冯煦别心急后严绍轻笑着解释道。“现在公司的职工越来越多,原有的职工生活区已经有些住不下了,而且当初为了多建些房子,也弄的生活区的布局十分混乱,结果不但脏的没法住人,而且里面的环境也变得有些混乱,几乎三天两头便要闹出些事来…”

这个冯煦也知道,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安徽巡抚,也曾去过几次芜湖,自然了解那里的情况如何,尤其是在芜湖知县经常向他诉苦说因为芜湖工人越来越多的关系,那里的治安也变得越来越不好管理后…

“所以我打算在距离纺织厂和其他几家工厂不远的江畔买下一块地,然后重新建造一座职工生活区,这样不但职工们的生活有保障,县衙那边也能轻松一些,不至于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就不得不集体出动…”

“但是,这也太大了一些吧…”看了看严绍想买下的土地面积,冯煦直皱眉,若是严绍真的买下这么大块地的话,建座城市或许不够,但把小半个芜湖的人装进去还是没问题的——————这也是冯煦在用老眼光的关系,在冯煦看来所谓的职工生活区,了不起也就是一大片的平房,至多也就是一些二层楼而已,完全没想到严绍打算在江畔修建的建筑,没有一个是低于六层的…

听到冯煦的话后,严绍也是苦笑了一声。“我这也是被逼的没辙啊,眼下集团的职工人数就已经达到4万多人了,而且将来这个人数还会变得更多,如果不重新弄个生活区的话,这么多人我让他们住哪去啊…”

这次严绍打着的就是‘替越来越多的职工建造居住区’这个理由,理由当然没错,不过严绍并没有告诉冯煦自己真正的理由和计划。

毕竟那个名为‘职工生活区’,实际就是‘芜湖新城’的计划不但能引来眼球,也很容易引起别人,尤其是官府方面的猜忌。

一个有着十多万人口,且只听从严绍旨意的城市,很容易会让人误以为严绍是想要自立为王,或者是建造一个独立王国,所以一切只能悄悄的进行,至少在新城建好前是如此。

而等到新城建成后。面对有着十余万人口的城市,即便是清廷想动也有几分顾忌。何况等到新城竣工的时候,距离清廷倒台估计也没多久了。估计清廷也没那个心思去管严绍了。

历史上的大生公司也是如此,在创办了诸多实业后,张謇把原来一个小小的唐家闸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镇。工业的原料和产品,进进出出;各类人员忙忙碌碌;水陆车船来来往往;上下班的工人如水似潮。当年唐闸一片繁荣,甚至有“小上海”之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写的《中国城市建设史》中这样描述的:“……唐闸形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工业区,工厂外围面向运河的一段,留有空地建成以两层商店 为主的商业街。支河与工厂之间空地建有仓库推栈,工人住宅区则建于工厂附近,多系砖木结构平房。运河的另一侧设有唐闸公园”。

————————————————————

在思考了片刻后,最后冯煦还是点头同意了。

毕竟严绍过去也‘孝敬’过不少东西给他,而且严绍在安徽的风评也是相当不错,又是极具影响力的人。冯煦也不可能像对待寻常商人一样的对待严绍。

而得到冯煦的同意后。严绍也是一喜。

自从集团的职工人数达到四万多人后,严绍在芜湖当地说话已经比知县更管用了,这点不但知县自己清楚,就连冯煦也知道。不过严绍靠的是相当于芜湖三分之一人口的职工,即便是冯煦也不敢强行将这么多的工人给解散了,所以只好对这一情况视若无睹。

不过相较之下,芜湖知县到是非常喜欢眼下的情景。

到不是说他是抖m什么的,只不过他每年只是坐在知县的位置上就能收到不少的好处。也不需要劳心费力,每年的考核成绩又因为严绍的关系年年是优。这么一来就算是被架空了他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如果不是这次严绍要买下的地实在是太多了,就连知县也做不了主的话,严绍这次甚至根本不需要来安庆,直接吩咐一声就可以了。

从巡抚衙门离开,抖了抖手里的那份许可,严绍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总算是可以开始计划了…”

在返回了芜湖后,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施工队开始了施工计划,而跟着他们的则是先前那几个和严绍一起讨论蓝图的美国工程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在过去中国还从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计划——————其实就算是在其他国家也没有。

这个时候的中国也没有什么建筑工程师,严绍自然只能请老外来帮忙。

而那几个美国工程师也很想见见规划中的新城建好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帮严绍设计完蓝图后也没有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新城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兴建起来。

而在参与了新城的动工仪式后,严绍则是连夜乘船前往当涂…

“干的不错…”从船上下来后,走到前来迎接的黄浩面前严绍拍了拍他的肩膀。

“哪里,这都是大家的努力…”尽管脸上挂着和严绍一样的喜意,但这个时候黄浩还是不忘记谦虚几句。

听到黄浩这么说,站在他背后的其他几个人也露出一丝笑容。

虽说大家累了一年的时间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但如果黄浩就这么把大家的功劳都给抢占了的话,就算彼此相熟,他们还是会翻脸的。

而听到黄浩的话,严绍却是笑了笑后开口道。“放心吧,每个人的功劳我都不会忘了的…”说着又开口道。“现在我们可以去铁厂了吧。”

“当然。”黄浩轻点了下头,很快便领着严绍来到一辆挂着雨石集团牌子的马车前…

坐在靠车窗的位置上,严绍透过车窗向外面看去。

已经竣工的公路上人来人往,不少当地的百姓和一些车辆都在公路上往来着。

这条公路在修筑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只让集团内部的人使用这个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百姓和商家都可以使用这条公路。当然这么做难免会对公路造成一些损耗,不过万幸这个时代还没有实用化的汽车,卡车更是连影子也没有,如果单是马车的话,就算超载了也没什么关系,对大块水泥构成的混凝土路面更是无法造成什么过大的损害,自然也就不需要收取什么养路费…

而在看到挂着雨石集团的牌子,正成排的在公路上行驶时,那些在公路上行走的路人也连忙向一旁退让。

这并非是由于惧怕,而是尊敬,尊敬严绍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

包裹着橡胶轮胎的马车行驶在洋灰路面上,不但十分平稳,而且就连速度也变得比在普通路面上快了许多。再加上当涂距离向山不过十多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严绍一行已经抵达了向山镇。

当严绍一行抵达向山时,在入口的地方已经有大批的人聚集在那里,等待着严绍的到来。

等到严绍从马车上下来时,很快就有几个人迎了上来。

“严大人…”

“老板…”

“严先生…”

不同的称呼,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身份…

叫大人的是当涂县衙的官员,尽管他们也是一地的父母官,但在严绍这个头品顶戴拥有者面前,却也不敢有丝毫的猖狂,更是必须要恭恭敬敬的叫严绍这个商贾一声大人…

叫老板的当然就是公司里的人,至于叫先生的则是当地的一些士绅名流,还有就是那些过来帮忙的德国人…

这些人簇拥了上来,严绍也不得不停留几步,顺便和他们寒暄一下。

而等到寒暄结束后,严绍便带着略显激动的心情走到了在城镇外的铁厂处。

在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努力后,总算是有一部分的冶炼设备得以投入使用。尽管只是一部分,但这一部分还是能带来每年三万多吨的粗钢产量,尽管和日本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和同时期的汉阳铁厂相比却不相上下。

严绍这次回来就是因为接到了黄浩的电报,想要见证铁厂的第一次试炉…

————————————————————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另外大家新年快乐,话说这句话有点迟了啊~~~

没办法,延迟太长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