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新时代(上)

扩张之路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新时代(上)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尽管外面室外已经被白雪所覆盖,更是将这个位于北方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冰雪之城。飞速降低的气氛,也令这座城市里面的居民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衣。

然而此时此刻,办公室里面的温度却显得十分的热。

或许是因为暖气的关系吧,毕竟好歹也是一国的总统府,就算别的不行,供暖措施总是要做足的吧?

不过更有可能的,恐怕还是刚刚的那番报告的缘故。

正是那份过去一年的总结报告,令办公室内的众人内心变得火热了起来。

————————————————————————

看着手中的资料,尽管早就已经知道了上面的一切数据,但是在这一刻,严绍却难得的有了一种雄心万丈的感觉。

因为这一叠纸上的东西,正是日后他令中国矗立这个星球最顶端所需要的力量。

力量,力量…

一个国家的力量究竟有多重要,在这个星球上恐怕没有人比严绍了解的更深刻了。

不仅仅是严绍,在座的其他人在注意到了资料上的数据后,也都有些变得激动起来。虽说他们早就已经清楚第二个五年计划对整个国家的改变,但是当这种改变真的出现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为这种变化而感到惊讶——————好吧,其实这种变化他们早就已经亲身经历过了,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

事实上在第一次五年计划被推出的时候,曾经有许多人质疑过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计划。甚至还曾经有人曾经评论过。认为出资建造这么多的工厂,将来若是造出来的商品没人买该怎么办?

这种疑问并非没有人提出来过。甚至还曾经有一些当时国外报纸对此作出了评论,认为这只是中国人的一种异想天开。

甚至还有评论声称。“如今的中国统治者或许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显然并不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或许他讲虚幻与现实弄混了,以为在现实中统治一个国家就如在小说中一样简单。更以为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完全取决于工业,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上马如此多的工程,以为这些工程全部结束之后,中国便可以一跃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是这位伟大的作家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更不是说只要建出来就等于是强国,而是需要更多的因素来培养,如果空有强大的工业而无合适的土壤。那就等于是一座空中花园一般,虽然壮丽,却根本无法持久。”

尽管当年的‘七五工程’由于规模浩大,的确是引来了许多的震撼与称赞,但是这样的言论同样也代表着一种看法,一种较为主流的看法。

事实上,这种看法并非是没有理由的。毕竟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是需要生活的环境才可以。这就好像如果你是在非洲某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建造一家豪华跑车的工厂,想要在这里创造一个豪华跑车的品牌一样。

即便你的这个车子质量很好。性能与其他的豪华品牌也没有丝毫落于下风的地方。问题在于,这里的人买的起这种豪华跑车吗?

你说你想出口?可是你有出口的渠道吗?那些国家又会选择你的这个产品吗?这些全部都是需要考量的。

如果什么也不考虑,就开始建造这些东西的话,那就像外国人说的一样。只是一个看上去很漂亮的空中花园而已,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因为根基不稳而垮塌掉。

眼下也是如此,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当时的‘七五工程’的确是很令人震撼。可是暂且不提这些工厂是否能顺利的竣工。就算是竣工了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如何?产能如何?成本如何?最重要的是。在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你究竟该卖给谁?

贫弱的国人吗?很抱歉。虽说当时的中国人口很多,但是他们实在是太穷了。最重要的是,在当时一些人的目光看来,那些工厂生产的许多产品,其实都是当时的中国所不需要的。

外国人?

这到是一个好主意,至少当初的严绍就是这么做的。

问题在于,这一时期的国外市场已经接近于饱和。轮钢铁,美国的粗钢产量早在1903年就已经达到了以前四百多万吨,在1905年更是达到了两千多万吨。

论其他,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都拥有生产的能力,既然如此,他们何必从你们手里进口呢?

——————————————————————————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在‘七五工程’上马之后,虽说绝大部分的国人包括国内的许多人都支持,但是同样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对此并不是很看好。

毕竟那一时期的中国,似乎并没有支撑如此大规模工业计划的土壤。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削减一下计划的规模,令整个计划变得更加合理一些。

自然,这些提议都被无视了,最终形成的,就是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计划。

然而,就在那些认为中国会失败的人,以为他们会看到自己所猜想的那一幕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却爆发了。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这场战争拯救了这个计划。因为当时正急需各种资源来帮助自己赢得战争的协约国的订单,令中国的工厂完全可以满负荷的去运作。

尤其是当时因为‘七五工程’而建立的那些工厂——————要知道,那些工程几乎都与工业有关,许多更是与战争有关。

于是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奇迹就此诞生。而这场战争不仅仅只是养活了‘七五工程’计划里面建设的工厂与企业,同时也大大的刺激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受到利益的刺激。大量的工厂主开始自发的对扩大产能。当然,当时雨石银行对于贷款的宽松。也令这些工厂获益匪浅。

可以说,如今中国工业的强盛,完全可以说是在那一时期奠定出来的。

——————————————————————————

尽管当时的中国的确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工业奇迹,不过也正是因为当时的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所以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个‘荒唐’的计划之所以能成功,纯粹是因为严绍与其他中国人非常幸运的碰到了这么一场战争。

不然的话,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最后只有失败的结果而已。

自然,他们肯定不知道,严绍早早就已经知道了这场战争的爆发——————从历史课本上了解的。

不管怎么说。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争必然会爆发。既然如此,那严绍又有什么好颂的呢,最多也就是多撑几年罢了。

何况…

当时的中国百姓或许的确非常的贫弱,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钱,但是作为一个市场,一个拥有四亿多人口的市场。毕竟还是可以消化许许多多的产品的,单凭这一点,坚持几年没有问题。

而且过去中国之所以贫穷。满清政府的无能是一回事,政局的混乱又是一回事。在国内政局稳定的情况下,严绍完全有信心令整个国家变得强盛起来。

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所以总会有许多人觉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纯粹是因为那场战争的关系。换而言之,这场战争令整个计划变得似乎不那么纯粹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成果,虽然不如第一个五年计划那么令人惊讶。但至少也带来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那些成果都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达成的。而如今距离五年计划的结束,似乎还有那么一些时间。

就如刚刚所介绍的一样,过去的一年当中,中国,这个远东最强盛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绝对是飞跃式的。一千三百多万吨的粗钢产量,更是已经可以傲视除了美国之外所有的国家。

当然,如今中国的粗钢产量肯定是无法与战前巅峰时期的美国相比的,毕竟那个时候美国的粗钢产量达到了四千多万吨。不过这一年,或许是因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的缘故,美国人的粗钢产量居然只有两千万吨的样子——————确切的说,是万吨。

换而言之,今年中国与美国的粗钢产量差距只有区区六百多万吨而已。

当然,严绍到不会因为这个关系就天真的以为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只有六百多万吨而已了。

因为之所以会这样,仅仅只是因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大批的军工与其他方面的订单被削减,所以美国人难免有些不太适应而已。等到两年后,美国的粗钢产量便再次回到了巅峰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四千多万吨的时代。

换句话说,中国与美国相比,毕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

不过,美国虽然比不了,但是其他国家就很难说了,比如说德国什么的…

这一时期德国的粗钢产量只有999.7万吨,法国只有309.9,即便是英国人也只有376.3万吨罢了。

换而言之,无论是德国与哪个国家的总和,都无法与如今的中国相提并论。

而这,只不过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还没有彻底结束的时候所取得的成就,可想而知,如果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了,那么中国的工业究竟会达到一个多么强盛的地步——————或许会比许多人所想象的还要强盛吧。

“至少根据工业部的统计,目前我国的钢铁方面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位于乌拉尔与中亚等几个地区的钢铁基地,这些钢铁工业基地正处于刚刚投产的阶段。我们只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培养,相信只是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令其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相信我国的粗钢产量应该可以突破两千万吨的大关…”

这么说的时候,黄浩看向了一旁的张謇、宗武、周自齐与詹天佑、周学熙五人,而后接着道。“只要国内能够消化的掉这些钢铁…”

黄浩刚刚的目光,在场的众人自然是都注意到了的,尤其是张謇等人。因此听到黄浩刚刚的话后,张謇回应道。

“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虽说现在阶段国外市场都因为战争结束的关系,对于刚才的需求大幅的减少,甚至就连我国也是如此。”说到这里。张謇微微苦笑了一下,这场战争当中美国自然是大赢家,但是中国也不差,尤其是军功和其他方面的产品同样大量出口欧洲,如今欧洲的战争突然结束了,可想而知,失去了这些订单国内那些企业的日子究竟会有多难过了,但是…

“但是,虽然国外的订单没有了。可是国内的需求却是在大幅度的上升当中,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与交通和一些其他工程方面,国内的需求市场非常的大,所以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张謇的话刚刚落下。坐在他旁边的周学熙等人连忙点了点头,周学熙本人更是直接开口道。“目前国内有大量的水利工程正在上马,许多工程都涉及到了一些乡镇地区。这些水利工程爆发小型水库、水力发电站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钢铁与水泥等工业原料。考虑到目前国内这些工程的数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对市场的需求。”

“没错。”与周学熙同一个姓氏的周自齐也微微点头道。“眼下国内还有许许多多的城市需要进行改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与水泥等原料,所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个周自齐到是没有说假话,虽说在后世中国的gpd的确有一部分是因为房地产业而得到了提升。但是在这个时代,严绍却是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的,更不需要担心其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严绍对于房地产业的发达,也并不喜欢,毕竟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他,房子卖的越贵,他自然也就越买不起。

但是在这个时代,首先一点就是除了上海或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之外,绝大部分的地区房价都还是很贵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处于一种较为质朴的阶段。

其次就是,在国社政府成立之后,国内的局势的确稳定,可是许许多多代表着过去的老旧建筑也的确是出于一种需要拆除的环境下。

到不是说这些的质量有问题,或者说是再不拆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危险什么的,事实上这些建筑的质量还是很棒的。维护的好的话,再用一百年也没问题,后世不就是有许多这样的建筑吗。

问题是,这样的建筑毕竟已经不太适合国人的需要了。毕竟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电亦或者是下水道一类的东西,对于现代文明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与之相比,这些建筑则难免太麻烦了一些,所以,拆除几乎成了必然的事情。

当然,强拆的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过,毕竟如今还算是一个法制社会的,何况上面还有一个廉政部存在,实在是没有多少人有胆量敢在这上面弄事情。

自然,在这么做之前,严绍也做出了一些吩咐,比如说每个城市都需要从自己的城市里面划出一些古代建筑出来,并且好好的保护起来,甚至是划出一片街道,比如说后世的胡同之类的东西,令人们至少可以来看一看自己国家过去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大概一百年后。

虽说不是很了解严绍的意思,但是那些人还是遵照这严绍的吩咐去做了。

——————————————————————————

在周自齐与周学熙先后发言之后,宗武也跟着发言,毕竟许多工程与他这个民政部长还是有关系的。至于詹天佑,本就有些沉默寡言的他到是没有说太多的东西。不会因为交通部对钢铁的需求少,而是因为目前国内的交通发展正处于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当中,已经不像刚开始的时候一样对钢铁有着非常饥渴的需求。

如此一来,詹天佑自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开口的地方,反正所有的铁路工程都已经规划好了,甚至就连工程的排序也是如此。

那么,只需要照着计划来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些同样可以运用到钢铁的工程,比如说港口啊,机场啊,不过这些对钢铁的需要并不是特别的大,所以也就没有说的必要。

不管怎么说,听着各个部门的回报,严绍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就在他赞许的点了电头,打算说些时候的时候,却忽然被门外的一点亮光所吸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