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夺金(二)

扩张之路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夺金(二)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在叶卡捷琳堡,高尔察克和其他人受到了城内居民的热烈欢迎——————如果你相信的话…

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因为战火等关系,叶卡捷琳堡内的原俄国居民已经所剩不多了。现在叶卡捷琳堡的人口主要构成是原来的俄国人,现在的俄罗斯族人。还有就是从内地迁移过来,在乌拉尔地区进行垦荒工作的国人,还有驻扎在乌拉尔的国防军,一起被一起安置在这里的军属…

就目前而言,叶卡捷琳堡的人口构成主要是以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为主。毕竟就算在攻城的时候,俄族人走或是死的再多,也会留下上一部分的,再加上叶卡捷琳堡是乌拉尔地区最大的城市,在欧洲俄国也算是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国家,因此遗留下来的人并不算少。

再来就是军属了。

眼下单是驻扎在乌拉尔省内的国防军就有几十万,这时国防军主要采取两种兵役制,一种是义务兵役制,一种是募兵制。

前者很好理解,就是义务性的,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责任,任何人都无法剥脱他们纳税的光荣。而除了纳税外,按照中国的宪法规定,只要是成年的国人,都有服兵役的责任和义务。

只要国家需要,无论他们做什么,无论他们的身份、地位,无论他们身兼何职,都应该,也必须听从国家的号召投身入伍…

这,就是义务兵役制了…

既然是义务兵役制。那么服役的时间肯定不会很长,基本上只要没有到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地步。义务兵最多也就只需要服役三年的时间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也都是在大规模战争期间被征召起来的‘炮灰’——————当然,国社政府和严绍肯定不会这么说的,但,这其实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眼下国社政府在扩军过程中征召的士兵,绝大部分都是义务兵役制。

不过和历史上那个‘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时代不同,这个时代的国人对参军还是很踊跃的。不只是因为这几年来的爱国教育,过去所发生的一系列激励民心士气。能够激发国人爱国心和荣誉感的事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防军一直都在奉行着的高薪政策。

虽说已经有好些年没有涨过薪水了,但是国防军的薪水一直都要比寻常的职业高上许多。这么说吧。这个时候国人的人均收入大概是6块钱一个月的样子。而国防军呢,哪怕是等级最低的士兵也有10块钱,如果算人均的话,很可能会达到15块钱——————人均吗,既然有中间线以上的,那么肯定有中间线以下的。就好象后世的人均收入报告一样,每次发布的标准,不敢说有一大半都在人均线以下。但相信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国人无法达到标准。

所以,既然有六块钱的人均线。那么有每个月只领三四块钱的也就很平常了。

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中国还仅仅只是刚刚开始工业化,工业的规模看似很大,但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就有些…

同样,那些偏远的乡村,想要受惠于工业化,恐怕也需要较多年的时间,所以实际上有些地区一个月甚至就连能不能赚到一块钱也还未必,十块钱这个数字,别看已经有好多年每涨了,对许多人而言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

因此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入伍参军可不是一件说不出口的事,反而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有些时候甚至需要花钱才能进去——————虽说廉政部的确很能干,但杜绝什么的,毕竟还是不太可能的…

何况好几年没有涨工资的理由,严绍和政府一直都说的很清楚,在战争期间,政府不但要减免大量的农业和工商业税,还要想办法发展国内的基建设施,另外还有在战争等方面的投入,国内发生天灾**了,也需要投入资金去想办法,再加上政府本身运行所需的成本,还有教育等方面,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另外还有那些阵亡或者是伤残官兵的问题,阵亡的不用说,肯定是要给予其家人一笔很丰厚的抚恤金。伤残的,也不可能扔在那里不管了,这样的话,暂且不提士气上的打击,严绍也是不愿意这么做的,毕竟他们是为了国家才受伤的,总不能到最后国家反而不管他们了——————何况严绍如果想把‘**’玩下去的话,枪杆子是绝对不能少的,这种自绝生路的事情,严绍绝对不会干。

所以即便曾经有内阁官员建议严绍,干脆只给他们一笔费用,然后让他们自生自灭,严绍也给否决了。

不过在这么做的时候,恐怕严绍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人的良心,亦或者是对权力的重视?

可能两者皆有吧,只是究竟哪边更重一些,这个严绍就不清楚了。

————————————————————

另一方面,他们到是没有猜错,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严绍的确开始打算提高工人待遇了。毕竟在欧战结束之后,国社政府的财政压力依然减少了一块,就算新进又开辟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乃至中东等三块疆土,但毕竟已经不是战争时期了,投入相对要少,即便是当地有些什么游击队,在政府执行的迁移计划之下,也渐渐平息下来,想要通过游击战什么的拖垮中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国内到处都是缺少土地的农民,严绍可一点也不担心,把人都迁移走了,究竟该让谁来耕种这些土地…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俄族人还有些不明白。但等到大批的国人迁入那些空出来的农田后,他们便明白了过来。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时候。

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前,国社政府根本不可能提高军饷。

但现在,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了,那么提高军饷什么的自然也就有了指望…

剩下的就是募兵制了,这个也可以说是职业兵役制,因为一般服这个兵役的,通常都是职业军人…

而他们的服役时间也很长。一般是六年到十二年。另外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在服役第三年结束的时候,开始考核士官。当然。如果这么做了,就等于是他们已经彻底的选择了军人这条职业的道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防军的服役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哪怕是最短的也有三年。因此有些事情。也就该应运而生了。比方说军属的居住地,毕竟把部队弄到了乌拉尔这么遥远的地方,回家是很麻烦的,想要看自己的家人一面一样麻烦,而哪怕是从人情的角度上考虑,也应该做一些类似的工作。

所以在国防军,除非是一些特别荒凉,亦或者是极为重要的军事基地外。其他的一些军区通常都是允许家属也搬来居住的,甚至专门划分出了给军属居住的区域出来。

当然。这么做自然是花费了不少的资金,可是效果也非常的好…

尤其是对国社政府对类似乌拉尔这样的行省的统治,大量的军属搬入,强化了政府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而且…

在这些地区,不但有着大量免费的农田,也有着大量的商机存在。

暂且不提有些军人已经开始盘算着在退役之后留在这里继续生活,就连国社政府本身也在向那些即将退役的军人们这么宣传着。

考虑到现如今单是在乌拉尔的部队就有几十万,而且每年至少要新来十多万人,也退役十多万人…

如果能有,哪怕是十分之一的人留在这里,每年恐怕也可以给乌拉尔这样的新占领土带来三到五万的额外人口,这对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如此一来,虽说现在叶卡捷琳堡的常驻人口,主要还是俄罗斯族,但用不了多久,恐怕就会换成中国人了。而这也是国社政府想要达到的目的,毕竟只有自己人越多,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才会越稳固——————当然,如此的手段,恐怕也就只有中国这样人口庞大的国家才能使用,换成其他国家,从哪里找那么多的人,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高尔察克他们抵达叶卡捷琳堡的时候,那些被市政府动员出来的居民,才会出现了两个极端。

——————————————————————

面对着登门的高尔察克一行,居住在叶卡捷琳堡的国防军军属,还有迁入这里的国人到是没什么感觉,只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较为热烈的进行了一番欢迎——————这时的国人对俄国还没有那么多的厌恶感,何况眼前这些俄国人还是被别人从自己的家里打出来的,再加上叶卡捷琳堡本身很有可能会面临苏俄的威胁,政府也一直都在宣传着与苏俄不共戴天的思想,住在这里的居民对高尔察克一行的态度自然不会敌视。

但是那些俄族人就不同了,对他们来说,高尔察克等人就相当于是自己的政府。而如今,他们的政府不但没有在将占领了这座城市的,‘见鬼’的中国人赶走,反而像是默认一样的逃入了这座城市里,这叫他们如何不对高尔察克失望。

当高尔察克一行乘坐着敞篷轿车前往酒店的时候,两侧的俄族人甚至有不少发出了嘘声。如果只是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的话,这当然没什么,可是如果是成百上千人如此的话,那就…

何况还不只是嘘声,有不少俄族人甚至在两侧朝着高尔察克吐口水,大声的对其进行辱骂。这不奇怪,毕竟无论是那个失地的‘亡国奴’,见到自己国家的领导人居然像是没事一样的来到‘失地’与占领国进行友好访问的话,恐怕都会这样。

虽说现在高尔察克其实是在逃难。但是那些俄族百姓却是不会理解这点的,他们只是想大声的对高尔察克叫骂,把这些日子来的屈辱全部都发泄出来。他们也的确需要想办法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恼火和愤怒…

不管怎么说,高尔察克他们现在毕竟是国社政府的客人,面对这样的场景,国社政府总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很快就开始有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只是,究竟有没有用处吗…

至少当高尔察克进入酒店的时候,脸色并不好看。好一会才恢复过来…

跟在他身后的那些个人,脸色也都显得非常的难看。

这不奇怪,他们一路上几乎都是在自己国人的嘘声中度过的。虽说两侧的中国警察已经在拼命的维持秩序,甚至是用警棍猛烈的攻击那些大声叫骂的俄族人,但始终是无法制止他们强烈的情绪…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到还没什么。如果他们真的像那些俄族人所言。是一些卖国贼的话,说不定心里反而好过些,可实际上他们却没办法,因为就这么踏上乌拉尔,就算是他们自己的心里非常的难受,非常的痛恨自己…

“好了…”见自己的部下们一个个脸色难看的样子,高尔察克摇了摇头,而后轻声道。“先不要胡思乱想了。大家先好好的休息一下吧,之后我们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呢…”

“恩!”不管怎么样。高尔察克毕竟是临时政府的执政官,何况其他人也的确是不愿意继续细想下去了,因此很快便点头同意了高尔察克的话。

现在,他们的确是需要先好好的休息一下,顺便让自己的头脑空白,不要去想那些糟心的事情。

只是…

等到他们转身离去的时候,本来还强作精神的高尔察克,脸色却变得比任何人都难看。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

应该怎么说呢…

或许作为一名指挥官,亦或者是一个领袖,高尔察克并不是很称职,至少没有对面的列宁等人称职。

但是作为一名军人,高尔察克的确可以说是军人的典范,甚至就连蔡锷也能感觉到其身上的气质。因为高尔察克的确称得上是军人的典范,而且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

历史上早在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逊位;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他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由此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所爱的那个国家,究竟是哪个国家…

这种言论在后世当然没什么,可是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显得非常超前的…

顺带一提,在二月革命之后,高尔察克曾经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毕竟当时的政府的确是糟糕透顶了,也的确需要有一个新的政府出面来挽救整个形势。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临时政府发出的第一个命令竟是允许士兵不服从长官。同时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这武器不是你们给我的,”他一字一顿地说,“也不能由你们夺走。”接着,他便把镀金的格奥尔基佩剑(旅顺口保卫战的奖赏品)扔进了海里。对此苏俄自然是非常的恼怒,毕竟这在他们眼里实在是有些太不识抬举了,不过他们没敢逮捕高尔察克,因为他在水兵中深孚众望,如果对其逮捕很容易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最后他们只能把他送到国外去,眼不见为清。

苏俄的想法不错,但最后显然失败了,因为最后高尔察克还是回到了俄国,而且还领导者所有的白军与苏俄进行战斗。只是最后始终还是苏俄其高一筹,高尔察克失败了。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内战之后,1920年1月,俄国临时政府的最高执政官高尔察克以及他的内阁总理b?佩佩利亚耶夫因为被出卖等原因被捕。2月7日清晨,苏俄士兵把高尔察克和佩佩利亚耶夫带到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前。行刑人员建议给高尔察克蒙上眼睛,但是高尔察克拒绝了,不过在拒绝的同时,高尔察克还是请求那些士兵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让他抽根烟。

苏俄士兵满足了高尔察克的要求,给他递上了一根烟卷,并帮他点燃了香烟,然后,烟卷刚刚烧完,枪声就响了。

这,便是高尔察克的一生,作为一名军人,而且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军人,遇到这样的场景,高尔察克的内心绝对不会舒服。只是他肩上的责任却让他不能不这么做,毕竟他的肩膀上还背负着上百万俄国人的安全。哪怕前路再怎么危险,高尔察克也绝对不能放弃…

只是他显然并不清楚,在他的前途拦阻的,并不仅仅只是寻常的屈辱而已,还有更多的东西拦在前面…

就在高尔察克等人住进酒店的时候,在乌拉尔军区的司令部内,蔡锷也在和其他人商议着,商议着有关黄金的事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