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九十九章

扩张之路 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在国内停留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蒋百里还是在多艘军舰的护送下,前往欧洲。他毕竟不可能一直都留在国内,欧洲方面也的确需要有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虽说柳光远的能力也算不错,但是和蔡锷还有蒋百里相比,差距相对还是较大的,欧洲的形势又极为复杂,远征军在欧洲的兵力更是高达数十万之巨,短时间内或许还没什么,可是时间长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何况柳光远只是中将军衔,而在西线指挥作战的福熙与黑格相比,整整差了一级。在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被动的局面,所以最好还是早早的派蒋百里过去支持大局,不然的话…

即便不会拿远征军做炮灰,单是让远征军去执行一些较为危险的任务,你说你是去还是不去?如果蔡锷在还好说,毕竟对等,可柳光远军衔太低,难免就会在会谈中落于下风。

所以在与蔡锷等人商议出了较为完成的计划之后,蒋百里便孤身一人乘船前往欧洲——————之所以说是孤身一人,是因为在蔡锷他们抵达之前,严绍就已经把替换的军官派往了欧洲,只是把蒋百里留下等着他们罢了…

也不奇怪,暂且不提那些普通军官能否对这么大的计划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单是他们的身份,他们便不可能参与这种高度机密的计划当中来,毕竟这件事即便是在整个国社政府。知道的也只有十多人而已,甚至就连伊莱诺这些枕边人严绍也不敢透露半句,知道的唯有卡特琳娜一人而已。这还是因为她是特事局的局长,许多事情必须要有她的帮助才行…

而今既然计划已经大致完成,自然也就可以放蒋百里去欧洲了…

欧洲那边也的确需要有一个能掌事的人在,至于剩下的细节,由严绍与蔡锷他们完成便可以。

此时此刻,严绍就站在会议室里,看着蔡锷与冯国璋等人讨论着计划的细节。有特事局提供的情报在。所以蔡锷等人心里到也多少有些把握。

事实上无论是蔡锷还是冯国璋等人,对占领的事情都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力量并不是很强。

历史上在十月革命前。尽管名义上西伯利亚是俄国政府的领土,但实际上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地区奉行的是掠夺性的经济政策,没有采取多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该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非常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俄水平。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1913年。西伯利亚农业总产值占本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亚工业总产值仅为俄国的1.5%,要知道俄国本身的工业实力就不是特别的出色,西伯利亚这么大的地区却只有俄国的1.5%,可想这里的工业水平究竟有多落后,而且即便是这1.5%也不是什么有用的,几乎全部都是采矿业。

当时,除采矿工业外。西伯利亚地区的其他工业部门都是极端落后的。黑色冶金业几乎没有,重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特别是加工工业部门产品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都要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输入,俄国政府对西伯利亚的态度几乎和殖民地没什么区别,沙皇的殖民政策也阻碍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

历史上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还是在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成立时,十月革命以后,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伯利亚作为苏俄的后方,经济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地区。1941至1945年这里的基建投资额几乎占苏联的1/4,1942年西伯利亚生产原苏联1/4以上的钢和钢材、1/3的生铁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不过眼下沙俄政府还并没有认识到西伯利亚的重要性,偌大的西伯利亚仅仅只有几十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城镇,其除了在远东地区有些兵力(主要是用来防范日本和中国,在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后,则主要是防范日本),别的地方简直可以说是脆弱不堪。

尤其是在一战爆发之后,俄国更是从远东抽调了部分兵力到东线去,此时此刻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力量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这也是蔡锷等人信心的由来,毕竟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西伯利亚究竟有什么能阻扰他们的行动…

唯一需要顾虑的,反而是攻占西伯利亚后的事情…

“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从桌子上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着酒杯蔡锷来到了墙壁上挂着的地图面前。

在墙壁上,中俄的土地正详细的描绘在上面,其上面的内容之详细,恐怕就连俄国人自己的地图也无法相比。这张地图也是蔡锷等人信心的来源,事实上自从严绍决定从俄国人的手里夺取整个西伯利亚后,便一直让特事局与俄国的高层进行一些联系,而后更是从俄**方手里弄到了他们自己的地图。

有了俄国人的地图,再加上特事局在西伯利亚活动时弄到的情报,两者结合了一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挂在蔡锷等人眼前的地图。

其上面的许多信息,恐怕就连俄国人自己都不了解。

这个时代也与后世不同,虽然航空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依旧非常原始,卫星等东西还有许多年才能出来,地图的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国的军事机密,如果不是沙俄政府上层极为**,不然特事局也不可能轻易的就弄到这么一张地图,而且代价还很低廉。仅仅只用了几万元而已…

用了几万元,就弄到这么一副地图,也难怪蔡锷等人会如此满意。毕竟有了这么一张地图在手里。将来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能降低很多。

“现在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当地人对我们可能进行的抵抗,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军队进入之后,唯一能联系后方的就只有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亚铁路两条铁路,如果俄国人为了抵抗把两条铁路都炸毁的话。情况会非常的麻烦……….迪兰铁路到是不必担心,这条铁路毕竟是在新疆,虽然新疆的情况并不是很稳定。但始终是在我们手里,问题在于中亚及西伯利亚两地………如果真的有抵抗力量出现,漫长的铁路线即便有大量兵力保护,也很难说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我建议最好还是做两手准备…”

说到这里。蔡锷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而后转头看向严绍。

“铁路固然是主要的输送通道,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出铁路可能会遭到破坏的心理准备,所以在通过铁路运送物资的同时,最好能另外在准备出一条后勤线来………公路后勤线…”

“但是…”听到蔡锷的话,冯国璋有些迟疑的道。“西伯利亚这么大,即便是有些公路恐怕也很难满足需求吧………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虽然过去西伯利亚也有一些道路。但是自从铁路开通之后,这些道路就荒废了下来。想要重新开通恐怕会很麻烦,而且那些路都是给人和车马走的,即便修复了,也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个不必担心…”摇了摇头,吴佩孚站出来解释道。“我们的战略并不是一开始就占领整个西伯利亚,那样即便我们手里的兵力再多也没用,毕竟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且多是森林,他们只要往林子里一钻,我们也没什么办法,而且这么做也与我们的战略相未必…”说完吴佩孚继续道。“我们的计划是抢先占领从中亚到乌拉尔山脉的一线,来个关门打狗,截断俄国人与西伯利亚方面的联系,之后在其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慢慢解决俄国人在包围圈内的力量………西伯利亚虽然不是完全不适合人类生活,但绝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如果没了从欧洲地区来的援助,单凭他们自己是根本无法抵抗我们的围剿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封锁住边境线,要不了多久其在西伯利亚的抵抗力量就不得不乖乖的缴枪投降…”

站在一旁,蔡锷赞同的点了点头。

的确,这才是计划。蔡锷是曾经去过欧洲的,很清楚和中国相比,欧洲的气候明显要稍显寒冷一些,尤其是西伯利亚这个临近极地的地方,更是寒冷无比,现在或许还没什么,可是等到冬季降临的时候,如果截断了西伯利亚与欧洲的联系,而后又通过铁路占领铁路沿途的城镇——————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且气候寒冷,城镇只有依靠铁路线才有可能生存,而只要占领了铁路沿途的城镇,也就等于是占领了西伯利亚的所有城镇。

没有了城镇,即便是有些抵抗分子,等到寒冷的冬季降临时,躲在森林里的他们恐怕也无法坚持许久。如果在辅以收买等策略,最多也就只能坚持个两三年的时间。

所以整个计划的关键是中亚铁路,而非西伯利亚铁路,他所担心的也是从中亚到乌拉尔山脉的一线,而非西伯利亚…

——————————————————————————

和西伯利亚那边不同,中亚属于平原地形,除了铁路之外,公路相较而言也比较………完善?似乎也只能是这么说了。

“………和西伯利亚不同,中亚的铁路相对比较完善,气候也好温暖许多,所以除了铁路之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公路向前线输送物资,只要我们能封锁住西伯利亚与外界的联系,就算地区内有些抵抗分子,最终也只能是不战自溃…”

听到蔡锷的话,严绍与冯国璋几人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有关中亚的资料他们也看过,很清楚那里的地势。而且事实上中亚铁路也是不久前才通车的,再加上那里的人口要比西伯利亚多上一些,道路方面的确要比全都是树林的西伯利亚完善许多。最重要的是,从中亚到乌拉尔山脉,要比从远东的路程短上许多。

事实上,这也是当初严绍非要修筑迪兰铁路,且赞同与俄国的中亚铁路通车的一个原因。

从东北的中东铁路出发,一直到乌拉尔山脉,沿途实在是太长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些事情,这么长的距离也不可能依赖于道路,只能依赖铁路。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些意外。

反观中亚方面,较短的路程,尽管不能说不会有意外发生,但至少能降低发生的几率。减少保护所需的兵力…

另外和西伯利亚相比。中亚的道路系统虽然不是很好,但也算是完善,即便铁路经常遭到袭击,也可以通过公路运输来进行弥补——————当然,过程无疑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但至少算是多了一条选择出来。

“这个简单…”严绍点点头。“我们本来就拥有相当数量的机动车辆在军内,另外我也可以给下面下发一些订单,嗯………先下五千辆卡车的订单。短时间内应该够用了吧?若是不够的话,订单还可以增加一些…”

“主要还是以铁路为主。公路只是辅助,应该是够用了的…”低头想了想,沉吟了片刻之后蔡锷点头道。“不过机动车辆的可靠性并不是很强,所以我建议还是弄些骡马比较好,虽然麻烦了些,但至少骡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出现机动车辆,但是骡马才是主流,所以蔡锷的建议到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哪怕是在后世,许多军队也主要是以骡马为主,能够真正完成机械化的国家很少,很好…

只是在这么建议的时候,蔡锷心里却是微微的苦笑了一下。

五千辆汽车,这并不算是一个很大的订单,但是他却很清楚严绍刚刚口中的下订单,这个订单究竟是下到了哪里。

毫无疑问,这个订单只可能是下到严绍的雨石公司去,毕竟那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汽车公司,其他的汽车公司吗………虽然目前国内也有那么一两家汽车公司出现,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其他都无法和雨石集团相提并论…

其实蔡锷本来是想让严绍捐一批汽车出来的,反正即便是五千辆,其所需的金钱对严绍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但最后想了想,蔡锷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

——————————————————————————

就在严绍与蔡锷说话的时候,一旁的冯国璋也站了出来,提了一个建议。“是不是可以出动一定的坦克部队配合作战?中亚不是平原地形吗,应该比较适合坦克出战吧,出动坦克的话,对攻占中亚和乌拉尔地区应该也会有些帮助…”

中亚主要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植被也多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所以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坦克作战的地方。

只是听了冯国璋的建议,一旁的蔡锷却是摇头道。“这个恐怕不太可行…”见冯国璋有些不解,蔡锷苦笑着解释道。“坦克这东西的确很好用,问题是可靠性实在是太差了,短途的攻坚战或许还没什么,但如果是长途奔袭的话,等到了目的地,能有十分之一的坦克存活下来已经是个了不起的奇迹了,运气不好的话,恐怕一辆都无法抵达,全都在途中因故障问题而坏掉了…”

作为在欧洲作战的将领,蔡锷对坦克的实战性和可靠性可谓是知之甚详,很多时候在发起进攻的时候,甚至才刚开始,就会有那么几辆坦克发生故障,通常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很多时候只有一半数量的坦克能够开到敌军的阵地上去,大部分都因故障而留在了原地或是途中——————这里指的是没有被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击毁的,不然的话,能开上敌军阵地的坦克数量恐怕还要更少一些…

这些年来,德军的反坦克能力可说是有了极大的长进,每次战役下来,联军都要有相当数量的坦克损失在德国人的手里。万幸的是,眼下欧洲方面的坦克主要是以英法为主,嗯,或许将来还要再加上一个美国——————继英法等国之后,美国也向中国购买了生产许可证,没办法,谁叫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了,所以还是直接从中国购买设计图纸要简单些。

中国在欧洲虽然也有些坦克部队,但是数量太少,所以并不能算是主力,连带着损失也要少的多…

冯国璋的地位虽高,且当年曾经号称是北洋最能打仗的将领,但是自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已经有许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对坦克等新兵器的了解极少,对战争的看法还停留在北洋时期,也就是一战爆发之前,不了解也不奇怪。

不过他毕竟是打过许多仗的老将,所以听了蔡锷的话后,很快便理解了他的意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