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八十九章 美国与二月革命(下)

二月革命,严格的讲其实应该被称作三月革命。

该怎么说呢,后世大概会有些人对此不太了解,毕竟在后世的那个年代,【二月革命】这四个字早已是深入人心,就和【十月革命】一样——————当然,二月革命的名头肯定没有十月革命的名头大就是了。

俄国的二月革命之所以该被称作为三月革命,是因为他其实发生于西历的3月8日,只不过由于当时还有俄历,也就是按照儒略历来进行计算,而按照儒略历来进行计算,当时恰恰正好是2月23日,也就是二月份,所以这次的革命也因此被称作二月革命…

不过在这个时代,所谓的二月革命却是名副其实的二月革命,因为这场革命发生的时间恰恰是西历的二月份,更确切的说,是发生在德国人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之后没多久…

之所以会这样,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

历史发生了改变,时间提前了…

————————————————————

在俄共位于圣彼得堡的秘密基地,其实也就是一座工厂内,带着一顶帽子将自己的面部遮掩住的洛闻英,此时此刻正躲在工厂的角落里看着莫洛托夫等俄共的领导人在对俄国的工人们呼喊着一些非常具有蛊惑性的口号…

在俄国居住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本就懂得俄语的洛闻英在口语方面已经变得比较流利,自然听得清楚莫洛托夫他们的口号究竟是些什么。

尽管只是站在角落的位置上。然而洛闻英的心里依旧不能不承认,莫洛托夫这些人的口号的确具有很强的蛊惑性,这一点单从那些已经被蛊惑的俄国工人的身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此时此刻,那些一脸营养不良的俄国工人脸上正显露着狂热的表情,就好象…

“某些狂信徒一样…”低声默念着,洛闻英的脸上显露出一丝警惕的神色。

“洛,你刚才说什么?”站在洛闻英的身边,一个俄国人见他刚才似乎说了些什么,有些好奇的问道。

因为刚刚洛闻英说话的声音很小。而且说的又是汉语,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洛闻英说了些什么,洛闻英自然也不担心他会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些什么。何况往日里洛闻英还经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很清楚什么时候该说些什么,什么时候不该说些什么,什么时候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时候不该表现出什么表情来。

所以尽管那个俄共的人问题问的十分的突然。但洛闻英却是处变不惊,满脸镇定的笑着对他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莫洛托夫同志的演讲很有气势啊,而且也很鼓舞人心,你看,那些普通的工人都已经被他鼓动起来了,有如此的声势,这次贵党在圣彼得堡的革命必定能够成功…”

洛闻英总不好说实话。所以一些好话也就成了必然。

俄共的成本比较杂,不过主要还是由普通的工人阶级组成。跟在洛闻英身边的这个就是,虽然人很聪明,但是有着这个时代工人都有的朴实,因此听到洛闻英的话,他丝毫没有怀疑,而是大笑着拍了拍洛闻英的肩膀表示赞同…

见他这么好糊弄,洛闻英也跟着笑了一阵,而后便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莫洛托夫等俄共高层的身上,心里充满了警惕。

至于原因吗…

——————————————————————————

作为特事局的副局长,洛闻英对国内的情况自然是知之甚详。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家,主要以农业为主,虽然本身也有一些工业,但是与列强相比却微不足道,何况本身的人口又那么庞大,那点工人的数量分摊进去,一眨眼就不见了…

这也是某党后来在中国刚开始时会失败的一个原因,毕竟他们是套用的俄共的经验,发动工人阶级,可问题在于中国的工人数量很少,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反倒是农民多的数都数不过来…

当然,这也说明了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单纯的照搬是没有用处的,时候通过实际来进行改革才是最符合中国情况的。

不然,就像后来的某锤子镰刀一样,明明没多少工人却去发动工人,这实在是有些…

等到后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把发动的目标转为了农民,要知道中国的农民可是多的数不过来,当时的四五亿人口,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民,而只要有了他们的支持,在争取那百分之一,胜利也自然成为必然…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后来有所谓的黄金十年什么的,可实际上从前请及北洋延续下来的工业,尤其是军工业等,却被——————基本上都是被败坏光了,这也算是为了让中国彻底成为农业国家出了一大把力吧…

但是这个时候与历史上的中国却截然不同,甚至与前些年的中国也是截然不同。自从严绍在安徽兴办实业之后,至少安徽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内比较罕见的工业省份,后来在国社党彻底击败北洋并统一全国之后,严绍的工业计划又成功的扩展到了全国。

只有的【七五工程】,还有严绍通过雨石银行贷款给普通商人的那三亿银元的贷款,再加上后来又讨回了关税,使得国内商人在经商的时候能过在一个相对较为公平的情况下与洋人进行竞争,再加上厘金的撤裁使得国内商人的产品成本大大降低等等,可以说国内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

——————————————————————————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和历史上不同。这个时期国内的工厂数量可是很多的,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需要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固然有很大部分被美国等其他国家弄走了,可是凭着【七五工程】和那三亿银元下建设出来的一些工厂,中国也从协约国的订单当中分了一杯羹出来。

尤其是在后期,由于中国已经成为了参战国,同时也是协约国的一员,为了照顾自己人,协约国将相当一部分的订单份额交给了中国。

对此美国自然是极为不满。但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美国仅仅只是一个中立国而已,而且还是在两者中间大发战争财的奸商国家。而中国呢,却是在西线战场上与英法并肩作战的国家,这两者…

或许在某些欧洲人看来,美国的重要性要高于中国。可是眼下美国摆明了作壁上观。而中国却是已经出兵不少的铁盟友,该关照谁也就不言而喻,即便美国人想抗议也没有合适的理由,毕竟他又不是中国的盟友。

而在这大笔订单的刺激下,中国国内的许多工业都是突飞猛进…

大批大批的工厂,受到那些成功者的刺激开始上马,尽管这个时候战争距离结束或许也没有多久了,可是国内却普遍兴起了一场工厂热。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工人的数量也跟着增长了起来,虽然依旧没有农民的数量多。但至少不再像过去那样无足轻重——————————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不只是向欧洲出口商品,同时也在向美国出口商品,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汽车,没错,汽车的确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可是除了汽车之外,中国也一样出口了其他的一些东西,比方说…

眼下在中国,规模越来越大的棉纺织业。

事实上,美国原来的棉纺织业规模也是很大的,只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人工资水平很高——————这个你们晓得的,每天两美元多啊,于是很理所当然的,美国在棉纺织业上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虽然凭着关税,保证了美国的棉纺织业市场不会受到价格更低廉的英国及德国货物的冲击,但是却很难在海外扩展市场,毕竟北面的加拿大人太少了,即便出口也没用,难免的墨西哥等国固然不错,可也…

而大洋彼岸的英法等欧洲国家以及中日等国家,又都有各自的棉纺织产业,尤其是当时的中国,更是英国与日本的棉纺织产品倾销地,美国实在是无法插足其中——————在美国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位于欧洲的英法还是位于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似乎都是大洋彼岸?

然后…

等到战争爆发,棉纺织品的利益固然不错,但明显和战争必需品相差甚远,于是美国的许多工厂都改为生产军工业制品,至于国内的棉纺织市场,则完全交给了价格更加低廉的中国和日本…

很明显,美国人自己也很清楚生产军功制品与生产棉纺织品相比,究竟哪个更赚钱一些,如今既然发现棉纺织制品没有军工制品赚钱,自然是非常果断的弃了这个,投奔了军工业去…

至于中日两国…

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两国在这方面是不相上下的,毕竟日本也算是一个靠着纺织业起家的国家,纱锭等的数量并不算少,中国的纱锭数量虽然已经比日本多了一些,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雨石集团的棉纺织厂内,其他的工厂虽然也有一些,但是数量明显不如日本的棉纺织厂。

但是等到时间长了,那些国内的商人发现棉纺织品很赚钱后,便一股脑的全部都跑到了这里面来,凭着严绍当时的贷款,国内兴起了许多家的工厂,一时之间中国居然也跑步进入了工业化国家…

尽管从某种角度上讲,中国的工人比例依旧无法与农民相提并论,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许多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严绍到也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一声,中国是准工业化国家了…

然后,洛闻英所担心的问题来了…

——————————————————————————

工业化国家固然不错,可是其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工人数量暴涨。

寻常农民在遇到蝗灾。旱灾,涝灾的时候,通常都会跑出来寻找吃的。能让人活下去的吃的,若是情况较为麻烦,比方说有些贪官污吏什么的逼得老百姓走投无路了,把赈灾的粮食给那啥了什么的,那些农民甚至可能会揭竿…

农民尚且如此,何况工人?

不过工人的情况要比农民强些,毕竟农民如果没了收成才会饿死。可是工人的话——————似乎没有了工资的话,也一样会饿死?

眼下国内的工商业便是如此,工厂的数量固然是多了。可是水平也就变得有些…

何况资本家吗,还是比较原始的资本家,让他们照顾工人的利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剩下的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目前,国内的工人工资已经稳定到了一角到两角的地步。像雨石集团这样的大概能更高一些。但是这主要是在沿海及一些较为不错的省份。在偏远地区的省份,许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一角,只有八分钱上下,虽然这些钱也足够让工人们养家糊口了(金银复合本位制,货币不用特别担心贬值的问题,国内物资供应充足,也不必担心物价上涨的问题),但是这个时代除了雨石集团和少数的工厂之外。绝大多数的资本家采用的都是10小时工作制,一些黑心的甚至将时间增长到了12个小时…

而且克扣工资等几乎成了平常的事情。一些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还管不到,地方政府又有些不想管的地方,某些资本家甚至私设刑堂,处罚在自家工厂工作的工人,种种行为令人发指…

所以,尽管眼下国内的工人的确多了,可是由于这种种原因,国内闹出的乱子也比较多,许多工厂的工人经常会跑出来游行一番,万幸的是,严绍本身虽然是个大资本家,但是对待工人一项不错,所以工人们即便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也不会埋怨严绍,而是感叹自己为什么没能进到严绍开办的企业——————这点就不能不感叹一下严绍的眼光,虽然在雨石集团刚开始创办的时候,其员工并没有多少人,许多管理者也都认为严绍善待工人的举措是浪费钱财。毕竟当时的商人可是不拿工人当人看,怎么赚钱怎么来,至于工人,不过是他们赚钱的工具罢了,就算是坏了,大不了在重新换一个新的好了…

可是,或许在雨石集团规模较小的时候,亏待工人还没有什么,毕竟规模小,工人的人数也就比较少,即便是亏待了甚至是虐待了也没什么。

可是等到雨石集团的规模大了之后…

暂且不提那些海外的员工,比方说已经在雨石集团旗下的福特、雪佛兰、劳斯莱斯等分公司,亦或者是可口可乐和吉列等…

单是国内的那些工厂和公司,比方说钢铁、纺织、造船和汽车等等所有公司的工人全部加一起,怕是已经有数十万接近上百万的地步,如果在算上他们周围的家人,甚至可能会达到数百万接近上千万…

而且由于雨石集团的规模,这些人也分布在全国各地…

这时中国的全部人口一共才多少?何况严绍的身份特殊,不但是中国的总统,同时也是雨石集团的老板,数百近千万人,若是严绍和寻常的资本家一样去对待普通的工人…

他们必然会向对待普通的资本家一样,去仇视…

被几百上千万人给埋怨上了,即便是严绍的地位恐怕也会有些不稳。

何况当初福特之所以会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提高了工资和待遇水平,使得工人为了不失去这个工作而不得不专心工作,进而提高了整个公司的效率及水平…

严绍的举动和福特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虽说在创业初期严绍的确是贴了一些钱,但是到了如今,这种举措已经给严绍赚回了绝非金钱所能比拟的东西…

——————————————————————————

不过这些仅仅只是对严绍而言,就像前面说的,严绍善待工人,如今雨石集团的基本工资已经涨到了三角钱一天,而且还有可能会继续涨下去,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八小时工作制,还有每星期休息一天等,让严绍在工人的眼里并不算是一个可恶的老板,也获得了许多的支持…

别的不好说,但如果那天精选了,至少这几百上千万人肯定会去支持严绍…

可是寻常的资本家,那就是纯粹的剥削者…

眼下因为有国社政府在中间调节,再加上严绍的威望又高,很得信赖,所以不会有些什么问题,可如果哪天像莫洛托夫这样的家伙溜了一个到国内去,并对国内那些早就对资本家们不满的工人进行一番蛊惑…

“那国内恐怕就要热闹了…”

每个人都有野心,洛闻英当然也有,然而在有着往上爬的野心同时,支持洛闻英当初出来跟随严绍的终归是他建立一个强大中国的理想…

并且哪怕是到了今天,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理想,所以在见到像莫洛托夫这样有可能会影响乃至威胁到中国的家伙之后,洛闻英的心底顿时变得警惕起来…

只是苦于如今俄共与中国是盟友关系,却严绍的命令又是让他来帮助俄共,所以他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是站在角落里,然后看着莫洛托夫在那里蛊惑着普通的工人们…

2月18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厂冲压车间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计件工资和召回被解雇的工人。不过很快厂方就对于这个要求进行了拒绝,面对着厂方的拒绝,罢工很快就扩大到整个普梯洛夫厂。

2月23日,俄共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对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散会后,女工们纷纷上街示威游行,男工也跟着走了出来,这一天参加罢工的达9万人,由此可见,历史上中国的工人阶级力量与俄国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到了次日,彼得格勒罢工的人数增加到20万。大街集合。警察企图把群众分开,但无济于事。工人们时而在这里集合,时而在那里出现,继续示威游行。

2月25日,彼得格勒罢工转变为总罢工。各种企业、商店、餐厅、咖啡馆都停止工作。在市中心挤满了人群。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营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关于首都局势的报告后,先是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准备镇压发生在彼得格勒的罢工,而后便立刻决定称作火车返回彼得格勒主持大局。

最初的时候政府士兵的确是支持沙俄的,只是很快他们便转换了立场,调转了方向,站在了起义一方…

另一方面,虽然沙皇很快便决定返回彼得格勒,但实际上他返国的真正原因不只于此,主要是因为他的子女们染上麻疹,包括他的唯一儿子阿列克谢皇太子,故此沙皇返回该城市附近的沙皇别墅陪伴太子与公主们。不过,当他到达目的地之时,迎接他的将领都异口同声劝他退位。

面对这种困局,尼古拉二世除了退位之外已经在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在他退位之后,提名其弟米哈伊尔大公继承帝位时,却遭到了大公的拒绝…

皇帝退位,却又没有人出来做皇帝,至此,延续了数百年的俄罗斯帝国就此灭亡…

而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俄罗斯帝国灭亡,尽管这个时候俄国依旧在东线与德国作战,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协约国还是美国都不能不考虑俄国与德国苟合的情况发生。

若是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英法中等国就需要在西线独自面对德国的压力,战局更是有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

至此,美国已经在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稳坐钓鱼台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