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流水装配线(四)

扩张之路 第一百六十五章 流水装配线(四)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原本位于江畔的一片空地上,密集的厂房拔地而起,数不清的工人也在里面奔走着。

“让他们想办法再快一点,就剩最后一点工作了,务必要在今天内完成。”就站在一处即将竣工的厂房旁,抬头看了看快要黑下来的天色,宗武对着身旁的助理道。

“好的。”听到宗武的话,旁边那个模样清秀,带着个金丝眼镜的年轻助理连忙跑了上去,对着一旁正指挥工作的工头传达了一下宗武的话——————另,不要想歪了,虽然模样清秀,但这位可是货真价实的男子汉。

那个工头本来也有把工作在今天做完的意思,所以听到助理转达的话后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命令手底下的人速度再快一些。

而在助理跑上去转达话的时候,宗武则是站在原地环视了一下周围那些崭新的厂房。

“我当初的选择果然是正确的…”想起一个多月前严绍对自己的任命,宗武心里暗暗道。

既然决定要建汽车公司了,那总要挑个负责人出来吧。

这时严绍的左右手,黄浩已经跑到铁厂去了,李良则是集团的副总经理。李达现在是宣传部的部长,付修明跑到法国去进修了,而且人家是军队方面的——————顺带一提,因为集团内没有股东的关系,所以也就没有董事长,于是老板和总经理就由严绍自己兼任了。

至于卡特琳娜和伊莱诺,前者要忙着特事科的事情。后者则是忙着服装厂的事情。

思来想去,严绍最后便把宗武从面粉厂调了过来,负责汽车厂的工作。同时把原本担任宗武副手的段民提拔为面粉厂经理。

汽车厂,至少目前而言在集团内的重要性可以和棉纺织厂、铁厂媲美,对宗武来说这可说是毫无疑问的重用。而在见识过这些年来芜湖等地的变化后,宗武对当初的选择也在没有任何怀疑。

或者说,他反而庆幸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远处那些工人到是没他那么多的感慨,眼见天色黑下来了,其实他们的心里也一样有些着急。

和机器的安装还有后期一系列的调试相比。建设厂房无疑要简单许多,何况这个时代的厂房其实也就是一座座大一些的房子,不像后世那些工厂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于是在严绍加大了投资力度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座汽车厂的厂房已经竣工的差不多了,只是等德国那边的设备运到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就是生产。

眼见就差一点就可以结束了。工人们自然不希望明天还要来一趟。

“对。就是那块玻璃,吊上去,稳一些!”

心里有些焦急,工头亲自上去指挥到。

在工头的指挥下,工人们一点一点的移动那块玻璃,然后慢慢的安装在离地十多米高的一块窗户上。

除了他们外,其他工人们也在进行着其他的工作,比如说门框的安装、墙壁的粉刷等等等等…

当天色终于黑下来时。工头和工人们也都松了口气,因为他们终于在今天之内将所有工作完成了。剩下要做的就是等待从德国送过来的设备和………研究所那边正在研究的流水线…

————————————————————

研究所里。严绍正在观看着李隐他们刚造出来的一条流水线。

大概在研究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个星期,李隐他们就研究出了一条极为原始的流水生产线。之所以说是原始,是因为这条流水线其实就是一条传送带,只要是用来测试‘流水线’这种理论是否正确的。

结果十分喜人,尽管只是极为原始的‘流水线’,但是李隐他们的工作效率却得到了数十倍的提升。因为从流水线运作后开始,移动的便不再是人类而是零件…

这次试验证明了流水线的确能对生产效率带来极大提升,也让李隐他们在研究上的动力变得更加充足。

第一条流水线被封存起来后,李隐他们便开始研究起现在的这条流水线。一条真正实用的流水线,当然在流水线旁李隐他们组装的并不是汽车,而是一台发动机。

原本还只是零件的发动机在李隐他们的手中一点点成型,见到这一幕严绍不由得点了点头。

“没想到你们居然能做的这么快…”

“科学发明,这东西听起来似乎很深奥,但有的时候其实需要的就是能捅破窗户纸的一点灵感…”听到严绍的夸赞,匡英轻声笑答。“流水线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所以只要有了最关键的灵感,想要弄明白他也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

“没错。”李隐了微微颔首道。“不过严格的说眼前的这条流水线还不能算是成品,只能说是略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说完李隐从一旁去过一份资料交给严绍,并在严绍翻看的时候站在旁边解说道。“这段时间除了研究流水线外,我们也借着空闲的时间研究了一下福特公司生产的t型车,结果发现整辆车的组装步骤多达7000多个,而您要求我们生产的汽车因为时间比较紧的关系,怎么也不可能缩减到7000个以下,所以恐怕需要5、600人才行…”

“5、600人…”本来还替他们的工作成功感到满意的严绍皱了皱眉,在他看来t型车可说是相当简单了,一条流水线旁站个几十个也就足够了,没想到最后得到的数字居然会是这么多。“那有什么好消息吗?”

“好消息就是工人们的操作将会被简化为最简单的动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工人手艺和工头监督的依赖大大减轻。就算是普通的农民走进工厂后。也可以在经过简单培训的情况下高质量、高效率的去工作,而不是像欧洲或者是美国的汽车工人那样以口手相授的方式进行手艺积累,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了工人的培训就付出太多的时间。”

“另外虽然目前我们设计的汽车要比t型车复杂许多。但是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我们便可以继续对其进行简化,最终达到和t型车一样,甚至是更加精简的地步,而且就算结构比t型车复杂,出于人工成本和生产效率的优势,我们也一样能够在价格上轻易压倒福特公司…”

对严绍来说,这倒的确是个好消息。

和美国不同。高素质的工人严绍并非找不来,但是**千人的话就有些困难了。事实上这也是在中国开办汽车厂最困难的地方,不过有了流水线的话就不需要在担心这个问题。

福特公司的流水线。工人的操作被彻底简化为7882种最单调的标准动作,用福特的话说就是:“装进螺栓的人不必拧上螺帽,拧上螺帽的人不必将螺帽拧紧。”

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哪怕是普通的农民也可以在走进工厂后摇身一变成为工人。并且生产出毫不逊于与那些有着十数年经验的汽车工人生产出汽车一样质量的产品。

“那。你们大概需要多久能拿出真正可实用的流水线来…”

“两个月内,因为有t型车作为参照,所以研究小组那边的研究已经差不多了,只等进行过测试便可以拿出来。而有了实体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车子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这样…”严绍沉吟了下。“等车子的实体出来后,你们就把所需的零件给我列出一个详细的列表来,然后我便向美国那边下订单,这样不需要等工厂那些设备建出来。汽车厂就可以先用这些零件来生产汽车。”

和美国那边不同,福特他们不需要自己生产零件。只需要向其他的公司订购,然后由自己组装就可以。

但是严绍不行,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就算他想订购汽车所需的零件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订购。而如果一直都向美国或其他国家进口的话,成本难免也有些偏高,而且严绍也不可能一直从外面进口,所以自己建厂生产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还好这时我手底下已经有了100多家橡胶园,另外铁厂那边的粗钢年产量也已经达到了8万多吨,到是不需要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李隐到是没他那么多想法,在听完严绍的话后点点头,接着有开口道。“除了低成本汽车的生产线外,我觉得还应该再建4条生产线,如‘流岚’,卡车,拖拉机和发动机,尤其是发动机,这可说是汽车上最复杂的结构,所以必须要有专门的生产线来负责生产…”

“没问题,不过我觉得发动机可以交由别的工厂来负责生产,比如说专门建一所发动机厂…”当然也未必非要这样,毕竟后世许多的集团在生产汽车的同时也在生产发动机,不过把发动机和汽车安排在一个厂区内就比较不合适了。

耸耸肩膀,李隐无所谓的道。“这个就交由您来决定了,我们只是负责设计和研究的而已…”

——————————————————

李隐说能在2个月内拿出流水线来,但实际情况却比他说的要久一些。

由于有t型车作为参照物,所以不到1个月的时间研究所就拿出了一辆和t型车一样的低成本汽车。只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这辆车的结构简化程度和t型车相比还要差一些,所需的工作步骤也达到了9000多个,比t型车多出了近2000个。

不过小组的人也表示会用接下来的时间想办法简化汽车设计,使其能够达到和t型车一样的地步。

有了定型产品,研究所也就能把车子所需的零部件列出一个详细的列表交给严绍。

看着列表上密密麻麻的零件,严绍多少也有些头疼。

幸好零件和工作步骤不一样。比如说福特的那个“装进螺栓的人不必拧上螺帽,拧上螺帽的人不必将螺帽拧紧。”的话里,只是一个螺栓就包括了3个工作步骤。所以列表上的零件数量到不会像步骤一样多大9000多个。

不过也正是由于步骤过多,所以流水线的研究难度也大于预期。

首先单是那对那9000多个步骤进行安排,就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所以最终李隐给出的时间是1911年的3、4月份。

如果发生意外的话,或许还会出现延长。

对严绍来说,只要这个时间能早于福特公司就可以了,所以在给了李隐他们一笔充足的资金后。严绍便带着订单再次去了一趟美国。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严绍更希望从德国那边进口零部件。一来他对德国本身有一定的好感,二来前段时间两者合作愉快。三就是和美国不同,德国对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威胁,对于美国,严绍是不愿增强对方一点实力的。哪怕仅仅只是一丁点…

不过没办法。从中国到德国不但需要穿越浩瀚的印度洋,还需要越过地中海和大西洋,在绕过半个欧洲后抵达德国所在的北海和日德兰海域。

这个距离实在是有些太远了,相比之下从美国到中国的效率要高的多,所以严绍也只能是找美国人谈这笔生意,而不是同期的怡和洋行或者是礼和洋行。

让通讯处给美国在中国的几家洋行同时发了份电报后,严绍邀请他们来芜湖一趟,谈一下单子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零件。

这么多的零部件。如果单交给一家洋行的话,花费难免要大一些。所以严绍打算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招标。

“没办法。我总不能亲自跑到美国去,看看哪家更适合我,然后再一家家的找吧?那样的话时间上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严绍打算在辛亥革命前先让汽车厂投产,最迟不能超过12年,所以效率也就成了他所追求的。

因为和严绍合作不多的关系,所以美国人那边对严绍比较陌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严绍的了解。所以在得知严绍有一笔大生意和他们谈后,得到邀请的几家美国洋行很快就派出了人来,其中的两家甚至是行长亲自来的。

抵达了芜湖后,城市的新气象和庄园的奢华都给他们带来了很深的印象。不过他们这次来芜湖的主要目的是谈生意,所以并没有在多余的事情上投入太多的关注,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生意上面。

“汽车零件吗…”

从一名佣人那里取过相关资料,科内尔轻声道。

严格的讲,这东西的利润其实也算不小了,只是科内尔不清楚严绍究竟想要多少。如果数量较少的话,盈利恐怕就不是很客观了。

至于严绍为什么要汽车零件?他要建汽车厂的事情全上海的洋行都知道了,所以科内尔他们并没有什么意外的。唯一让他们感到意外的就是严绍居然没从德国人那里购买零件,不过考虑到德国和中国的距离,这个意外似乎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不知道您打算需要多少?”

仔细想了想后,科尔内率先提问道。

毕竟这关系到洋行的盈利,也由不得不他不关心。

“五万份吧…”想了想后严绍扬声道。“资料上列出来的零部件,每样五万份…”

福特的t型车从1908年开始到1910年一共生产了12000辆,因为t型车是在后半年出来的,也就是说每年大概在10000辆左右。但是等到流水装配线投入使用后,福特第一年就生产了二十六万多辆汽车…

严绍的基础虽然不如福特,也不如美国的其他公司,但流水生产的先进性却要远大于手工作业的方式。所以在第一年就将5万份零件消耗光,这并不是一个玩笑…

当然,对于这点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在震惊于这笔数字庞大的数量时,他们也怀疑严绍是否能够消耗掉这么多的零部件。

“算了,反正和我们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赚到钱就好了…”心里这么想着,科内尔已经开始考虑起生意的问题。严绍的身家他也听说过,所以一点也不担心资金问题。

而在经过了一番简单的计算后,科内尔他们也得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一千五百万美元…

不要说在座的这些洋行,就算是全上海的洋行恐怕也没有哪家洋行曾经做过这么大的生意。所以在得出这个数字后科内尔他们很快就激动了起来,一千五百万美元,利润至少也能在2、300万美元,如果能搞定的话,这么一单生意甚至比得上他们洋行两三年的收入…

而就在科内尔他们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得到生意的时候,严绍却是在想着募工的事情。

5、600人,这到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过如果采用两班倒的话就需要翻到1000多人,而且整个汽车厂也不可能只有一条生产线,所以严绍至少也要先招募个2000人再说,而且稍后整个汽车厂的人数恐怕将要达到上万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