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旗人(二)

扩张之路 第四百一十一章 旗人(二)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袁世凯当初和满清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例’共三项一十九条,这其中有些条款还算合理,严绍不打算动,有些却是严绍绝对不可能姑息的。

比如说第一条的尊号问题,对严绍来说,在家里的时候随便你怎么叫,但是在外面,想让严绍按照上面的要求照办,这简直就是做梦。

不用说,必须废除。

除此之外还有那每年400万两的岁用,按照这时的汇率,400万两大概相当于500多万银元,也就是说这笔钱相当于四分之一艘的无畏舰了。

让严绍每年拿这么多的钱去养个人,如果说是个任由严绍摆弄的绝世美女也就算了,一个几岁大的孩子,严绍可没那种兴趣…

何况现在国社政府的财政他是了解的,的确,要比北洋的时候强出许多。但考虑到海量的支出,如今国社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并不算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李良和梁士诒那帮人也不会成天想着‘赖帐’的问题了,400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能少了这么一笔支出的话,绝对可以减轻一些国社政府的负担。

所以这一条和前一条一样,也是必须废除的。

另外还有颐和园,既然紫禁城都要回来了,严绍自然也没打算把颐和园留给溥仪,这个地方自然是必须要回来。

同时还有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这条。严绍也一样没什么兴趣。反正你爱奉祀就去奉祀,那又不是严绍的祖宗。至于派人保护什么的………抱歉,严绍可没那么多的闲钱。

当然。如果溥仪愿意把那里捐献出来供考古学家研究的话,那严绍到是愿意派些人过去,不过相信溥仪反而会受不了…

另外还有第五条,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和第六条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前者不必说。后者严绍连紫禁城和颐和园都收回了,还有遵循的必要吗?

到是第七条和第八条,也就是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和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这两条。严绍到不会刻意为难…

说到底,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对现代国家来说是任何人都不能碰触的底线,严绍自然也清楚这点。

至于第二项的四条。也就是王公世爵概仍其旧、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皇族私产一体保护、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这四条。

对严绍来说。第二条和第三条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一条和第四条…

首先就和第一项的第一条一样,严绍与国社政府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但你私底下叫叫的话,严绍到也没那个闲工夫却管——————嘴长在人家身上,除非把他的嘴撕了,不然人家偷偷摸摸的叫,你难道还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第四条的话…

皇族免服兵役?好吧。现在是募兵制,短时间内似乎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但这依旧不是严绍能接受的。

至于第三项的七条…

与汉人平等这一项当然没问题,保护私人财产也没问题,王公世爵概仍其旧………这个和第二条的第一项有什么区别?好吧,这次的似乎是满蒙回藏,不再是单指满族一家了…

第六条和第七条也没什么问题,也就是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和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在过去旗人是不允许经商或是农耕的,只能当兵,这也限制了旗人的生路,第六条就是为了解除这点。而第七条,只要不是邪教,严绍到也不在乎对方选择什么宗教…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严绍是个无神论者,当然不会在意这些。

但是对第四条和第五条,这两项严绍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因为按照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国社政府需要为生计困难的王公代筹生计。同时先筹八旗生计,在未筹定前,其俸饷仍旧支放,也就是说,不单只是那些王公,就连普通的旗人也要归国社政府管。

没当看到这里的时候,严绍都想来一句‘qnmlgb’…

严绍本人对满族没什么意见,也不会对其赶尽杀绝,暂且不提满族也是56个民族之一。要知道这时的中国虚弱不堪,而日本和俄国又同时盯上了东北,如果严绍在东北对满族下手的话,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自己主动把东北往日俄的怀抱里推…

但是严绍也不可能继续支付这些,要知道这时全国的旗人可不少,还有那些王公,在算上每年需要支付给溥仪的500多万银元,单是在旗人一项上国社政府就需要支出一两千万、两三千万…

这对财政上有些困难的国社政府来说,无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是对旗人来说,别的也就算了,取消对旗人生计上的支持,这也是他们同样无法接受的…

————————————————————

对于普通旗人来说,什么尊号啊,王公啊都是虚的,只有能拿到手的才是最实在的。所以他们到不会关心清帝尊号被削弱的事情,但如果触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那他们就没法坐得住了。

要知道,旗人不是生产已经是几百年的老传统了,到如今,哪怕时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旗人当中这个‘优良传统’依然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所以在北京和其他地方的旗人几乎都是在靠着清室发下来的这点俸禄活着,这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了。

旗人是满清的根基,在大清朝依然存在的时候。哪怕情况再怎么艰难只要手里还有余粮清室也是要给旗人们发饷的。等到清室退位袁世凯上台,因为那个清室优待条例所以旗人们的饷也从来没有停过,这自然让旗人们那种‘提着鸟笼满街跑’的悠哉生活能够得以继续。

然而如今这个新上来的严大总统却要将几百万旗人的铁饭碗给断掉?他这么说。岂不是要将这一百万多旗人全部饿死?

想到这里,围着善耆的旗人当中不少人都变得惊怒交加了起来。

自从辛亥革命后,善耆与铁良等人便隐居在租界里,能将铁良和善耆从天津英租界里请出来,首当其冲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地位。当然,现在满清已经灭亡了,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地位这个词换成辈份。

通常有地位有辈份的人。很少会是无有家资的那种,他们虽然是旗人,但在这点上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旗人是一个不同于寻常的团体,在旗人当中,如果想攀亲的话,哪怕是一个已经吃不上饭的普通旗人。说不定也能攀到一个亲王的头上。

所以他们此次来。除了原本清室优待条例上的内容外,便是为了那些普通的旗人们。毕竟这些和自己沾亲带故的家伙已经求上门了,自己也不能不出面。

当然,如果说他们在旗人当中还算有些地位的话,那这些地位在严绍或袁世凯这样的人眼里,就算不的什么了。所以他们才会将铁良和善耆从天津请出来,毕竟这两位哪怕是在汉人当中也是赫赫有名的那种,袁世凯在时也不敢对这两人无礼。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如今将铁良和善耆请出来了,居然一样是全无作用…

“如果真的这样。那下面的晚辈们岂不是全无活路?”

惊怒之中,一个身材干瘪,穿着旗袍马褂留着个山羊胡的小老头在那里喃喃道。

下面的旗人究竟不争气到什么模样,在场的众人都是知道的,当然,其实他们自己和那些旗人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好歹他们还有份丰厚的家业不是,有了这些家业,哪怕他们再不争气也没关系,就算坐吃山空不也能吃个几代不是,但是下面的那些人呢?

不事生产,恐怕就要全都饿死了——————其实饿死了也是件好事,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挨饿的时候找上门来向自己要钱,到时候你说究竟是给还是不给?

“到也不能说是全无活路…”

见那个山羊胡的老头这么说,善耆摇了摇头开口道。

“段祺瑞已经向我明眼,政府最近正打算在周边地区多开垦一些农田,眼下政府已经不收农业税了,只要下面的那些小辈们争气一些,一条活路还是有的,如果不愿意下地干活的话,过不久会有许多工厂出现,那些小辈也可以到工厂去做工…”

就像前面说的,严绍的目的毕竟不是对旗人赶尽杀绝,而且为了维持东北局面的稳定,以及打消蒙古等族的顾虑,严绍也不可能会这么做。

所以虽然收回了不少东西,但严绍也为旗人安排了一下后路。

再加上现在国社政府已经免去了2000多项苛捐杂税,只要这些旗人努力一些,养家糊口是绝对没问题的。

问题是…

“问题是…”一声苦笑,一个40岁出头的宗贵看向善耆。“王爷,难道您还不知道下面那些人究竟是什么德行吗。现如今北京城里的旗人,虽然不多,但也有个二三十万,这二三十万里绝大部分都是不事生产,好吃懒做之人,当年先帝(光绪)在时,曾在呼兰特留良田,以备京城旗人移垦,后拨去京城旗人十三户,他们在京城的时候有形状资给,在路上有驿站供支,在屯地有庐舍井灶,在地里有耕牛籽种,筹备半年有余,费金数千以上,然而时间还不到一纪,这些被挑选出来的旗人就已经带着家小逃走,压根就找不到踪影,只留下三户还在原地,但也是泣求回京…”

说到这里,那名宗贵深深的叹了口气。

听了他的话后,铁良和其他宗贵也是一阵尴尬,因为当时正是满清政府被这些旗人困扰的没办法的时候,当时在京的旗人。除了少数的权贵外,剩下的几乎都快落魄的乞丐差不多。不少的旗人,甚至一家都是靠着奉饷而获。没办法。为了让这些旗人能够自食其力,光绪也只能想办法为他们再寻生路。

只是这些旗人也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十三户,在让他们到上好的田地里耕作,并且给他们备足了一些所需后,居然坚持还不到一纪就跑的差不多了,仅剩的三户也是哭着喊着要回京城去。

自此。光绪自然是是没有办法了。而这件事情传出去后,也成了满人被他人嘲笑的地方。

————————————————————

“大总统,就这么取消对旗人的优待。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了…”坐在严绍的对面,在朝给他递了一杯茶女仆点头道谢后,段祺瑞正色的道。“眼下国社政府在北京的根基还不算稳,就这么宣布取消的话………旗人在北京可是有着二三十万人呢…”

这就是他来的目的。事实上段祺瑞本身也是支持严绍的行为的。毕竟每年拿着数千万养一群米虫,就算是段祺瑞也有些接受不了。

问题是现在国社政府刚刚站稳跟脚,就发布这么一个命令…

至少在段祺瑞看来,这多少显得有些不智…

前段时间善耆跑过来找他,想要询问下有关取消‘清室优待条例’的事情,段祺瑞虽然告诉他这已经是决定的事情,但本身还是跑到严绍这里来。

其实段祺瑞现在的心里也很矛盾,作为北洋的老人。面对击败了北洋的国社政府,他心里应该是憎恨严绍的。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变化他也是看在眼里的。这一切绝对不是袁世凯还当政的时候,北洋能够办得到的事情…

如此一来,段祺瑞就有些迷茫自己究竟该如何选择了,究竟是选择国社政府,亦或者是自己曾经的北洋政府?

然而不管怎么说,他毕竟不愿这种局面被打破,所以才会跑来劝说严绍。

不过和段祺瑞不同,虽然听了段祺瑞的话,但是严绍脸上一点紧张的表情也没有,反而是对着段祺瑞笑道。

“芝泉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是这件事………还是尽早解决的好…”

严绍总不能告诉他再过几个月很有可能会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到那个时候未来的数年里,恐怕都没有机会取消这个条例了————————打世界大战啊,那种时候还搞这种事未免太不明智了些。

“而且,芝泉先生,您对京城内的旗人评价如何…”这么说的时候,严绍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评价?”段祺瑞迟疑了一下。“不是很高………只能说是烂泥糊不上墙…”

“这就对了…”听到段祺瑞的回答,严绍笑着道。“既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又何必担心呢……………二三十万旗人?如果旗人都是一个样子的话,我只用两三千人就能让他们服服帖帖…”

严绍在安徽的时候,那里也是有满人的,而且数量还不少,严绍对这些满人也算是比较了解。和他们的祖先又或者是严绍那个时代的后辈不同,这个时代的旗人浑身上下都是一股子无赖劲…

当然,好汉子不是没有,只可惜实在是太少了…

同样,这些旗人也都是些天生的抖m,你要是对他好言好语,他们绝对会给你来个蹬鼻子上脸。想要收拾这些家伙便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他们来一顿狠的,只要让他们害怕了,剩下的自然也就没问题了…

而且…

如果这样他们都不愿意的话,那严绍就只有强制执行改造计划了…

当然除了这些外,严绍也会用一些十分强力的刑罚折腾他们一下…

————————————————————

见严绍一副胸有成足的模样,段祺瑞也不好多言,反正他已经提醒道了,已经算是尽到自己的职责。

另一方面,虽说十分轻视旗人,但在北京城内的旗人毕竟有二三十万的数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严绍所谓的两三千人就足够了,指的只是击溃,如果想要控制住局面,不让局面变得混乱起来的话,就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行,至少绝对不能少于一个师…

眼下严绍虽然才来北京半年,但这里已经注入了他的不少心血,他自然不希望因为某些意外,使得他在北京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到是不担心会打不过那些旗人,大不了就血流成河呗…

关键是万一他们在失败之后来个打砸抢啊烧啊什么的,单凭两三千人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在决定公布取消‘清室优待条例之前’,严绍先从北京城周围调来了一个步兵师。全师共有一万八千多人,就算减去炮兵团,依旧有着一万五千余人,算上严绍在城外的近卫团,还有其他几支距离并不算远的部队…

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严绍也有信心把他给解决了。

不过为了避免大规模的流血,严绍并没有让部队端着刺刀过来,而是先找了下公安部,让他们先弄一批警棍给陆军官兵——————反正只是一群战五渣,就算只是警棍也足够了…

当然,还是要详细谋划一下的,毕竟这次要面对的不单单只是旗人的问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