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三百三十章 其实我很想把袁世凯暗杀了

严绍对农民起义者并不敌视,确切的说也没什么好敌视的。

因为有一种情况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如果百姓安居乐业的话,基本上是不会发生农民起义或是这类‘匪乱’的。

也就是说,如果会发生这类起义的话,通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地的百姓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而能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则会有许多,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都和政府有关,因为在大多数的人看来如果政府能妥善处理发生的事情,也就不可能会有这类事情发生。

严绍是从后世来的,后世中国宣扬的是什么主义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何况在后世的时候严绍也只是个普通老百姓,从某种角度上讲严绍和他们也是同一阵线的。

问题是虽说如此,但严绍也很清楚,任何一场所谓的‘起义’,如果起义者没有严格的控制能力,他们就真的如官面上所说的那样是‘匪乱’了,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起义那么多,但是最后能以平民之身成为皇帝的只有朱元璋一人的原因。

也正是由于清楚这一点,所以严绍才对是否要利用白朗那些人感到迟疑。

————————————————————

就目前而言,国社军的形势要比北洋强上一些,并且随着双方的损失不断扩大,国社军这边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北洋那边也不是白给的,何况在他们的背后还有英国人和日本人帮忙。凭着这两者的支持………袁世凯至少能再坚持半年的时间,直到手底下的部队全部拼光为止,而且这还是最好的情况。如果稍微差一些的话,怕是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行。

这个时间勉强算是在严绍的接收范围之内,但如果能再早一些的话,无疑就再好不过了。

就像曾经说过的那样,严绍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击败袁世凯,这样严绍就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以手中全部的力量来对抗可能会对青岛进犯的日本人。

这个时候的日本人还没有后世那么疯,实力也不如后世那么强,如果现在开战的话。严绍有很大把握能够获胜。

就算初期失利也没关系,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样恐怕反而更好。

因为以日本人的贪婪,事后肯定会得寸进尺,问题是日本人目前的国力明显无法支撑像后世那么大规模的侵略。而只要能在本土拖住日本人。只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怕是日本的经济就要崩溃了。

至于严绍这边?自然,中国的国力也不怎么样,尤其是在财政收入方面,中国可是很大的,而且到处都是军阀,就算严绍能击败北洋,也只不过是击败了其中最大的一个而已——————尽管目前来讲这个军阀才是真正的中央政府。

除了北洋这个外,剩下的还有湖北的黎元洪、江苏的程德全、四川的尹昌衡、湖南的谭延闿、云南的蔡锷和贵州的唐继尧。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总数绝不少于10个。如果算上东北的那几个怕是要接近20个。

这么多的军阀,就算给严绍1年的时间怕也平定不了。

所以至少在短时间内,严绍是不需要指望这些军阀能够心甘情愿的把每年的税收交上来了,一切都只能慢慢一步一步的来。

然后理所当然的,在明面上新政府的财政将会一直是赤色的。

只是这么看的话,恐怕严绍这边反而比日本人更撑不起。毕竟日本那边多少也算是个工业化国家了,与之相比中国这边除了安徽的工业稍微有些规模外,剩下的几乎都是一片(工业)荒地。

真要是这样的话,最后也只能选择历史上中国的做法,空间换时间,一直拖着日本人,直到对方崩溃为止。不过这么做的话,恐怕中国的经济也会变得一团糟,而且不是一般的糟,最后就算赢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或者说是惊喜,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

凭着墨西哥的油田,还有汽车公司的巨大收入,严绍的全部身家已经超过了两亿英镑——————这个两亿英镑指的是现金,并没有算上油田或者是汽车厂还有旗下集团本身的价值,不然的话怕会更高,别的不说,单是那个‘流水装配线’的专利,只要严绍愿意拿出来拍卖,怕是美国那边或是欧洲那边就会有数不清的汽车公司集资买下来。

没办法,这些年他们可是被严绍挤兑的相当厉害了,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的汽车公司倒闭,尤其是美国那边。如果不是严绍的汽车公司所需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从美国购买的,真要针对严绍,那些生产零部件的工厂怕就要找华盛顿的麻烦,恐怕现在美国政府已经在想办法收拾严绍了。

现在吗…

对美国政府来说,收拾了严绍,国内的汽车公司固然会满意,可是向严绍提供零部件的工厂呢?如果不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恐怕失业的工人只会更多,而如果倾向于那些工厂,汽车公司那边又会不满。

真是怎么做都是错,最后华盛顿那边也只能捂住耳朵。

当然,会这么做,严绍在过去的努力也起到很大作用,毕竟过去每次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严绍都压对了宝,且每次出手都很大方,就算受些照顾也是理所当然的。

————————————————————

两亿多英镑,这是个什么概念?

一亿英镑就相当于十亿五千万银元,以此计算。就算把那个多去掉,两亿英镑也相当于二十一亿银元,要知道在1911年时清廷的财政收入也才四亿多银元。1912年日本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六亿多日元,也就是说这笔钱至少相当于清廷1911年财政收入的五倍,或是1912年日本财政收入的3倍,而如果再把那个多字算上的话,就只少相当于前者的六倍及后者的四倍,如此庞大的资产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这么一大笔财产绝对可以帮助严绍彻底拖垮日本人,但是如果那么做的话。对严绍来说也没什么好处。因为真要那么做,就算能把日本这个对手拖垮,严绍也会错过欧战这个最好的发展时机。而如果这么一个时机错过了的话,下一个时机怕是就要等20年的时间了——————而且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所以严绍必须赶在欧洲那边打起来前结束,自然,欧洲的那场仗也可能会比历史上发生的提前。但如果这么算的话。下一秒就发生战争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与其胡思乱想到不如就朝着一个目标走——————1914年的7月28日。

以这个时间为准,提前一天算是严绍赚了,完了一天就只能执行b计划。

顺带一提,就这么把二十多亿扔在银行里吃利息,虽然看起来很爽,但实际上对严绍来说这也是件很无奈的事情。

如果把这笔钱投资在国内,那就不叫投资而应该叫垄断了。到时就算中国的工业能够提升一个层次。未来的发展也会变得畸形起来。所以严绍也只能十分谨慎的在钢铁、造船厂等民间资本无法轻易涉足的产业上投入,至于轻工业等和民生有关的。就只能等着民间自己慢慢涉足。

而如果对外投资的话,除了可口可乐这类严绍知道肯定会赚钱的东西外,他对国外的资本完全不熟悉,根本不知道什么会赚钱,而投资资源的话…

别忘了,现在可是殖民主义的时代,也就是说那些拥有大量资源的地方都是有主的。就算严绍想投资,人家愿不愿意卖也是未定的事情,这也是严绍钱会砸在手里的另一个原因…

就像在南洋的那些橡胶园,如果不是当时橡胶已经跌的不值一文了,怕严绍也不可能那么便宜就买到这些橡胶。

而其他的资源,可就没那么容易到手了。

当然,严绍也没有真的就想把钱扔在银行里吃利息,还是在海外买下了一些资产的,只不过和他赚钱的速度相比,这点花钱的速度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至少,如果严绍每年不花出去个几千万英镑,根本就达不到一个收支平衡。很明显的是,这个世界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根本就没那么多无主之地让他投资…

不过也是这样,反到让严绍起了一个念头…

一个很不错的念头…

只是这个念头在不错的同时,也让严绍有些迟疑…

因为他不知道这个现在看起来不错的念头,在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

“1年的时间…”心里默默的念了一下这句话。“单凭现在的态势,想要在短期内击垮北洋几乎不可能,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比如说袁世凯暴亡之类的事情,就算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可是如果在袁世凯的背后,尤其是有着京汉铁路这条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发生大规模骚乱的话,或许事情会有转机。”

没错,现在白朗的部队距离京汉铁路的确是有些距离,而且北洋也不可能不驻守郑州。

可如果白朗的部队仅仅只是进行骚扰呢?比如说想办法把铁路炸断什么的,反正他们也只是一些匪军,只要到处跑来跑去的,就已经算是做出贡献了。

而以目前北洋的情况,显然也没办法抽出太多的兵力来对付白朗,确切的说如果他真这么做了,反而是严绍最乐于看到的。

就目前特事局得到的情报来看,白朗的兵力已经达到3000余人,这个数字的话,如果是面对面的来一场,不要说老牌的北洋六镇,就算随便抽调出一个部队来白朗怕也不是对手——————没错。他的部队里的确有很多被遣散的士兵,可别忘了,他对面的那些全都是正规军。

问题是如果白朗只是跑的话。想要围剿这支有3000多人的队伍,没有了一两万人显然是不够的。

以现在北洋的情况能抽调的出这一两万人吗?答案是不可能,如果他真的抽调出这么多的人出来,交界处那里的国社军完全可以顺势推过去…

“所以,北洋很可能只能任由白朗的人捣乱,就算袁世凯从后方调兵过来镇压白朗,怕是河南那边也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只是这么做的话。首先一点就需要和白朗有所联系,这点并不难,特事局在河南有相当的人手。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问题是后面的事情,如果想要和白朗合作的话,就必须弄清楚双方的身份。

是合作者,还是上下属?

如果只是合作者的话。严绍只需要向白朗提供武器装备就可以。如果上下属的话,严绍就必须要担保白朗他们的安全和未来的前程…

要是严绍不知道白朗他们在河南的劣迹,或许他会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那样严绍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将会加强许多,前者的话毕竟是合作者,很多时候严绍根本无法让这支部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比如说,不顾伤亡也要毁掉京汉铁路什么的…

毁掉京汉铁路自然是很可惜,可如果只是毁掉河南的一段就没什么了。因为这东西本来就是可以重建的。现在毁了一个双线的,将来严绍完全可以建一个四线甚至是八线的。而且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如果只是合作者的话,严绍就不可能这么命令白朗了。

不过现在严绍也只打算让白朗做自己的合作者,因为他已经看过那只起义军在河南的所作所为了。

现在的白朗只是刚刚有些名头,还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转战数个省份,但是在洗掠多个村县的过程中却已经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现在因为驻军都在前线的关系,河南腹地空虚,在有严绍的支持,白朗绝对可以闹的比历史上的大,问题是闹的越大,老百姓也就越遭殃,真的收纳了他们,将来是对他们既往不咎还是严格处理?

无论是哪种选择,怕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到不如就这么当成是合作者,等到解决完了袁世凯,再转过来解决这些匪军。

说到底,或许是有些理想主义吧,严绍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答应也就算了,如果答应了,实在是办不到也就算了,如果办得到,就算想尽办法也要办到。

自然,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做实在是太天真了些,因为政治本身就是阴暗的,而且严绍也晓得自己根本无法避开他。可是如果可以,严绍还是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少一些,这样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自己的这个团体都能以较为稳固的方式前进。

不然的话,严绍现在完全可以以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这场战争。

暗杀…

北洋的核心就是袁世凯,也就是说只要解决掉了袁世凯,北洋就会不战自溃。

自然,袁世凯还有一个儿子,只不过他现在毕竟还不是皇帝,北洋也不是世袭制的。最重要的是袁克定虽然比较有骨气(华北沦陷后, 土肥原贤二笼络袁克定要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对北洋旧部施加些影响。那时他经济已经很困顿了,但掂量再三后袁克定认为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汉奸。据说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表示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后来有人将刊登他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起来,并题诗表彰他的气节。),可是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根本压不住局面,所以只要严绍有办法解决掉袁世凯,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非常顺利的结束。

事实上在过去也有不少人曾经这么提议过,袁世凯的身边守卫虽然严密,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何况特事局在北京那边也有不少的人手在,只要想找,总是能找到机会的,而袁世凯显然不像严绍一样有一辆和坦克差不多结实的汽车…

问题是如果这样的话,恐怕将来在国内暗杀就成惯例了…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暗杀是对政治最大的诅咒,对外也就算了,毕竟很多时候通过暗杀的手段来收拾国外的对手,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在二战的时候协约国和轴心国也不会那么想收拾掉对方的领导者。

可如果对内的时候也这么做,岂不是将来谁都会这么做?

所以看着前线不断送回来的伤亡报告,虽然严绍和许多人一样都很心疼,但他还是否决了他人的提议——————尽管他自己也很想这么做。

在对外的战争当中,他会用所有手段去收拾掉对方的领导者,因为他确信对方也会想收拾掉他。可是在这场内部的战争中他却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每个和他作对的人都要除掉的话,那需要除掉的可就太多了…

所以…

“此例不可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