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证据

扩张之路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证据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看着手中几年前陶成章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章太炎长长的叹了口气。

其实有很多人都清楚陶成章究竟是谁杀的,章太炎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苦无证据,而且陈其美又是沪军都督,就算他明知道陶成章是陈其美杀的,除了在报纸上公开声讨外又能如何?

只是就在章太炎坐在家中长吁短叹的时候,外面下人突然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包东西。

“老爷…”

“张妈,这是什么?”看了张妈手里的东西,章太炎有些奇怪。

“我也不是很清楚。”张妈摇了摇头。“只不过刚才有个陌生人上门,说是有东西要送给老爷您…”

听到张妈这么说,章太炎更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张妈已经照顾他多年,而且这个年月也没有定时炸弹什么的,所以章太炎到也没有什么顾虑,只是将包裹放在桌子上后拆开。

没多久,包裹便被拆开了,而在里面章太炎则是看到了一摞的纸张。

“这是…”不断的翻看着,章太炎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惊sè,因为纸张上的全都是有关陈其美杀害陶成章的资料,里面非常详细,且有不少切实的证据,甚至就连两名凶手的身份也被公布了出来。

蒋志清,王竹卿…

可以说只要有了这份资料,陈其美绝对是百喙莫辩…

“张妈?送东西来的人呢?”将东西放到桌子上,章太炎着急的问道。

“人?”见到章太炎的样子,张妈似乎也反应过来这是很了不得的东西,于是连忙回答道。“人把东西给我后就走了,不过现在追的话应该…”

话还没说完,章太炎已经快步追了出去。

只是等到他跑到院落外面的时候,却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

——————————————————————

就在章太炎收到包裹的同时,在上海也同时有十多个人收到了包裹,每个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里面甚至还有位于南通的张謇。

虽说章太炎和陶成章的关系很好,但是人心叵测,谁也不清楚在陶成章死后章太炎会是个什么态度?是否会愿意冒着触怒陈其美和同盟会的危险去公布这些资料,所以特事局的人也只好冒些风险,把这些资料交给那些有能力的人。

十多个人发下去,就算里面有那么一两个不愿得罪陈其美的,剩下的人也会站出来。

而事情也的确如特事局的人预料的那样发展,在接到这些包裹后,几乎每个人都露出了惊讶乃至震惊的神sè。同时也都患得患失起来,毕竟如果真的将这些资料公布出去的话,就算陈其美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也会大大得罪同盟会的人。

所以在考虑了一下后,难免会有几个人退缩了。

只是和这几个人相比,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站出来,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章太炎。

毕竟不管怎么说章太炎和陶成章也是相识一场,若是没有证据也就算了,如今证据都送上门来了,他自然不可能和旁人一样躲到一边去。

“你们先准备一下,然后回老家避一避,等到我这边给你们消息了在回来…”拿定主意,章太炎起身对着自己的家人道。

谁也不清楚这件事情公布出去后,同盟会的人是不是会怀恨在心。而且那个陈其美就连陶成章都杀了,很难说会不会介意在多杀一个章太炎,虽然章太炎不怕死,但这并不是说他就不怕家人出事。

如今为了顾全义气,他准备替陶成章出头,但总不能连家人也一起拖累进去。

“是,老爷…”听见章太炎的话,那几个家人连忙点了点头,他们都很清楚章太炎的脾气,知道劝是劝不了他的,所以也没有劝阻他。“只是老爷,您可千万小心些…”

“放心吧,我知道的…”见家人如此关心,章太炎正sè道。

虽然有些不放心,但章太炎的家人还是收拾起东西,然后转身离开了房子,准备乘船回老家去避一避。

另一边,将证据等都装进公文包里,正了正衣服,章太炎也迈步朝着一家报社的方向走入。

在这么一个时代,想要把一件事情用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报社。只要把资料交给报社,那么资料上的东西绝对能以最短的速度传遍上海甚至是全国。

而只要东西传了出去,章太炎的安全也就等于是有了保障。

毕竟他公文包里的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传出去绝对能轰动全国,到那时就算陈其美想要把他千刀万剐,也不得不顾虑一下舆论上的问题——————即便他不顾忌,也会有人让他顾忌的…

至于报社会不会把东西发出去,这个章太炎到不是很担心。毕竟这个时代还不像2、30年后,对报社一类的媒体控制十分严格,尤其是在清zhèng fǔ倒台后,报界更是变得极为zì yóu。

自然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章太炎本身就是一家报社的创办人兼社长。自己的报社,怎么可能会不刊登自己的文章呢?

而且报社就开在公共租界内,就算陈其美知道了后想做些什么也没那个能力。

————————————————————

从家里出去后,章太炎埋头向前,一直朝着望平街的方向走去。

望平街,在这个时候被称作报馆街,自清宣统二年(1910年)初起,开始有报纸在望平街择址设馆出版。最早的为《天锋报》。《民立报》和《民强报》,后来又陆续有《太平洋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时事新报》、《大共和rì报》。《神州rì报》、《晶报》、《回民rì报》,《上海画报》等报馆。

曾为袁世凯称帝摇旗呐喊而挨炸夭折的《亚细亚报》,也曾设在望平街上。上海滩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报馆都设在望平街附近,在望平街和三马路(今汉口路)十字路口,西侧是申报馆,东侧是新闻报馆,至于时报馆则设在望平街南侧的四马路(今福州路)上。

当时每天大清早在这条不长的街道上,报贩云集,成捆的报纸从各报馆运出,有的车拉,有的肩扛,还有很多报童手提,将报纸发往上海各区和江苏、浙江等地,以及到处叫卖。

每逢报馆出《号外》时,到这里来打听消息的人站满街头,贩运报纸的人更是把整条望平街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交通阻塞,车辆绕道。

也正是由于这里拥挤着十多个报社,所以才被称作报馆街…

章太炎创办的报社名为《大共和rì报》,是在上海光复后,也就是1912年的1月4rì创办的。只是他此行的目的,却不仅仅只是《大共和rì报》而已…

来到了报社的门前后,章太炎快步走进报社里面。

在里面,几个报社的员工正闲的有些无聊,这时见到章太炎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社长,您怎么来了?”

也难怪他们会这么说,虽然章太炎是报社的创办人和社长,但平时报社的事务都是由经理和总编来处理,章太炎本人是很少来了,所以如今见到章太炎来了,报社里的人顿时都吃了一惊。

“这些你们先别管…”摇了摇头,章太炎问道。“杜杰风和马叙伦人呢?”

“经理和总编辑?”众人一愣,不过很快就有人回答道。“现在还没到上班的时间,他们两个应该正在不远处的茶楼里吃早点…”

“那好…”点点头,章太炎对着众人道。“你们去一个人把他们叫回来,就说我有要事,在办公室里等他们,快去!”

“是!”

虽然有些莫名其妙的,但不管怎么说章太炎毕竟是他们的社长,他们平时的薪水都是由章太炎发放的,如今听到了章太炎的命令他们自然不可能会违背,所以很快就有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从报社的大门出去往茶楼的方向跑去,至于章太炎本人则是沿着楼梯往二楼的办公室走去。

在距离报社不远处的茶楼里,杜杰风和马叙伦正在里面吃早点。

这也是两人的习惯,而且这家茶楼的早点很正宗,所以附近报社的职员等也都喜欢来这里。

这时才7点多,距离上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所以杜杰风和马叙伦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的在那里吃着早点,顺便谈论着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有关陶成章被刺的事情。

陶成章生前和章太炎的关系很好,往常也没少来过报社,所以无论是杜杰风还是马叙伦都认识他,如今这么一个大活人突然死了,他们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依我看,肯定是陈其美做的,他和焕卿先生早有矛盾,前段时间又因为竞争浙江都督而闹的很厉害,会痛下杀手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喝了口早茶,杜杰风轻声道。

“这点事情谁不明白…”马叙伦摇了摇头。“关键是证据,如果没有证据的话,别忘了,那个陈其美可是同盟会的高层,又是孙大总统的左膀右臂,没有证据的话,就算你明知道人是他杀的又能怎么样?”

听到马叙伦这么说,杜杰风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显然他也很清楚马叙伦说的很对,虽然全上海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肯定是陈其美做的,但是没有证据你又能拿人家陈其美怎么样?

说实在的,在上海看陈其美不顺眼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很多。

当初上海光复,陈其美以为上海可以唾手可得,于是就提前一天抢先进攻江南制造局,想要抢下光复上海的头功。

而他当时所带领的几十个人,除了少数几个是同盟会的成员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上海青帮的人。

你说一群帮会的人能做什么?结果在进攻制造局的途中,还没有开战陈其美就被人给抓起来了。后来还是李燮和听到了消息,带着光复军的人全力支援,攻下了制造局,救出了被捆在厕所旁边的陈其美。

结果等到推选沪军都督的时候,在就连李书平都觉得应该是李燮和做这个都督的情况下,陈其美手底下的那帮青帮小弟却大闹会场,最后才得到了都督这个位置。

无论是杜杰风还是马叙伦都是报界的人,消息十分灵通,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会看得上陈其美这个杨梅都督。

关键是人家是同盟会的高层,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是沪军都督,手底下还有几千号的人物,若是没有切实的证据,就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他干的也没有。

而且即便是得到了证据,最后有没有用也很难说呢…

————————————————————

就在杜杰风和马叙伦在那里长吁短叹的时候,被派出来的员工找到了两人。

“经理,总编辑…”扶着膝盖,员工气喘吁吁的道。“刚才社长过来了,说是有要紧的事情要见你们两位,让你们尽快过去…”

“要紧的事?”杜杰风和马叙伦都愣了一下。“社长有说是什么事吗?”

“没说。”职员摇了摇头。“只是说事情很重要,让他们马上回去,他就在办公室等你们…”

虽然不清楚章太炎究竟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和他们说,但他们毕竟是章太炎的雇员,而且也是他的好友。如今既然章太炎说有要紧的事情,他们自然也就没办法继续悠闲的吃早点。所以在结了帐后,两个人很快就随着职员返回了报社,并在办公室里见到了章太炎。

“社长?什么事?”走进办公室里,见章太炎正盯着办公桌上的一摞纸张出神,杜杰风有些奇怪的道。

似乎是被杜杰风的话给惊醒,章太炎回过神来对着两人道。

“这桌子上的东西,你们都看一眼吧…”

彼此互相看了一眼,不清楚章太炎究竟是在卖什么关子,不过两人还是从桌上拿起了资料看了起来。只是才刚刚看了一丁点,两人便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些是…”

马叙伦更是直接干脆的问道。“社长,这东西您是从哪弄来的?”

到不是说他们看清章太炎,只是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显然不是章太炎能够弄到手的。

章太炎自然也清楚他们的意思,所以连忙回答道。“这个东西是尽早的时候,有人送到张妈手里的,具体是谁,因为没有见到人,所以我也不是很清楚…”

“这样…”杜杰风轻点了一下头。“看来是有人想借您的手,把这些资料公布出去啊…”

毕竟是常在社会上厮混,杜杰风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门道,而在一旁的马叙伦也是如此。

“那你们觉得该如何?”

彼此互相对视一眼,杜杰风和马叙伦毫不犹豫的道。

“自然是该如何就如何!”

自然,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只由《大共和rì报》一家报纸来做,毕竟报社只是刚刚创办还不过一个月,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把手中的证据传出去的话,单凭报社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把证据交给手下的人刊印的同时,章太炎也带着部分证据去了一趟申报和其他报社,打算寻求他们的帮助。

结果他在申报等报社的门前,正巧碰见了其他同样赶来报社,想要通过报社把证据传播出去的人。也就是这个时候章太炎才知道,原来除了自己外还有人收到了这些证据…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截至1949年5月27rì停刊,申报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zhèng fǔ、国民zhèng fǔ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作为一家如今已经经营了30多年的报社,申报自然不可能怕了刚刚上任的陈其美,而且最重要的是,如今申报正处于经营不善的状态,正需要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消息来振作一下报社,所以在见到了章太炎后,如今的申报老板席子佩不但点头同意,甚至还愿意付给章太炎他们一笔费用。

(历史上美查公司因《申报》营业不振,而所属江苏药水厂又急待筹款扩充,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以75000元代价将《申报》全部产业出让给席子佩。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签订合同,主权移归国人——————顺带一提,这个席子佩也很坑爹,在1912年同样因为经营不善,席子佩将申报以120000元卖给史量才,后来见史量才把申报办火了,就在1915年聘请律师向法院起诉,说他卖出的是报馆产业,《申报》两字商标并未卖与史量才,因此史不得以“申报”名称出版报纸。结果史败诉,又拿出245000元付给 席子佩作为承购商标的费用。席得了这笔钱仍不甘心,于民国5年(1916年)冬另创办《新申报》出版,但经营不善,只办了一年多,因资本蚀光而停刊。)

虽然申报已经不像数年前那么风光,但毕竟老底子还在,所以没用多久就已经办妥了刊印的事情。

看着申报报馆内忙碌着的工作人员,此刻章太炎的心底一片平静。

“焕卿,你的冤屈能否得以昭雪,就全看明天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