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二百二十一章 银行

扩张之路 第二百二十一章 银行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房间里,几幅水墨字画悬挂在墙壁上,尽皆都是名家珍品,而在一旁的紫檀木架上摆放的则是一些古董珍玩。

这些都是在集团时期或者是严绍当上安徽都督后,下面的一些人送过来的礼物,严绍也不好拒绝,于是就都摆放在了屋子里,时间长了,他的收藏也变得丰厚了许多。

坐在办公桌后,严绍手里把玩着一枚银币,对旁边的古董珍玩却连看都不看一眼。事实上在他看来,手里的这枚银币的确要比那些古董珍玩有意思的多了——————至少对于现阶段的他来说是如此。

对古董珍玩这类东西严绍其实并不是很有兴趣,到不是说他不喜欢,如果不喜欢的话也就不会摆在房间里了。只不过他对这些东西不是很在行,想学的话也没有那么精力和动力。

“李良,你觉得咱们开家银行,自己发行货币如何?”

“开银行?”正欣赏着木架上一个玉杯的李良闻言一愣,严绍对古董没兴趣,不代表其他人也没兴趣,至少李良和别的人兴趣还是很浓的,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到严绍这里过过眼瘾,不过在听到严绍的话后,虽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古董上,但他还是沉吟一下开口道。“这个想法不错,虽然现在军政府并不缺钱,但如果能自行铸币的话,对增加军政府的收入还是很有利的,而且现在银元的品种繁多,算上国内国外的大概有一百多种。如果能统一一下的话,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发展。”

没错,如今中国国内流通的银元差不多有一百多种。每个银元的分量、成色都不一样,十分的麻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墨西哥银元,也就是比较有名的鹰洋,另外还有英国人发行的贸易银元,也就是‘站人’一类的。一个国家内流通这么多的货币,对于经济的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后来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也不可能会统一货币。发生后来的‘袁大头’了。

然而听了严绍的话,严绍却摇了摇头轻笑道。“不止是银元,我还要发行纸币…”

“纸币?”

“没错。纸币,和银元相比,纸币明显要方便许多,所以成立了银行后我打算发行纸币…”

“可是…”本来有些赞同的李良听到严绍说要发行纸币。顿时有些迟疑起来。“纸币的话。老百姓会认可吗?”

纸币这东西到如今可不新鲜,何况中国本来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问题是胡乱发行纸币的话,不但会让经济变得不稳定,而且也会损害到政府的信誉,不管怎么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的安徽军政府,毕竟只是一个地方省份的军政府,如果发行纸币的话,就算严绍的威信再高。这种和钱有关的事情老百姓会不会买账真的很难说,本省的老百姓都不买账。就更不用提外省的人了。

“这个我也考虑到了…”这点问题严绍当然想到了,事实上现在安徽军政府才刚成立,如果用政府的信用来发行纸币的话,老百姓会不会买账真的很难说,而如果强行摊派给政府官员或军队的士兵,也会损害到他们对严绍的忠诚,没错,严绍的,别看现在下面的人都追随着他,那是因为追随严绍的话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而且还能得到不少的利益,但如果受到损害的话,对他们来说只要把坐在都督位置上的那个人赶下去,然后换上一个不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就可以了。

“所以我想过了,在推行纸币后,我们也可以设定一个规定,那就是可以用纸币在银行直接兑换银元或者是黄金,当然,需要有个上限,比如说多少多少纸币可以兑换银元或黄金,这样一来,老百姓也就不需要担心信用问题了…”

这个的话,和国外的金块本位制差不多,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或纸币)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成金块。

金块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代替,银行券可以在一定数额上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至少在当前,包括金块本位制在内的金本位制是各国的主流货币制度,其实严绍本来是打算一步到位,直接推行金块本位制的。毕竟现如今还在用银元做货币的国家实在是少的可怜,而且银元最近这些年一直都在贬值,后来民国会推行法币,就是因为这点原因。

但是现在毕竟还处于军政状态,军政府管辖的地方也只有一个安徽。推行信用货币这种事如果是换成袁世凯——————这里说的是清室退位后。

如果是换成那个时候的袁世凯,多多少少还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是对于严绍来说,就真的是半点可能也没有了。

至少在严绍看来,想要发行信用货币的话,首先需要结束军政阶段,进入训政阶段才有些可能。

“金块本位制吗?”毕竟是财政部长,听了严绍的说法后李良很快就明白了过来。“您的意思是?”

“稍后我就让伊莱诺安排下,从国外购买一些真金白银回来,之后就用这些东西来作为准备金。为发行纸币进行准备。”说到这里严绍再次看向李良。“说起来,你觉得这个兑换上限定在多少比较合适?100块?1000块?还是10000块?”

“10000块吧…”想了想,李良开口回答道。“这种兑换制的货币。其实本来也没打算让普通老百姓兑换,毕竟如果能够随意兑换的话,本身也是一个大麻烦。而现在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工资也只有50块左右,我们集团内的职工要比别的地方强许多,但也只是勉强接近100块,既然左右那些普通人也兑换不了,到不如把数字定在10000块…”

听完李良的话。严绍点了点头。“行,稍后我就让伊莱诺去准备这件事,另外还有银行。尤其是印刷纸币和铸造银元的设备…”

直接只发行纸币的话,毕竟还是有些冒风险了,何况哪怕是在后世也是有硬币存在的——————虽然都是些小面额的,而且除了1元的硬币外。剩下的硬币基本上也已经买不到什么东西了。

所以严绍打算纸币、银元一起来。等到军政阶段结束,进入训政阶段后,严绍在慢慢的减除掉银元,尽可能使纸币成为主流,并在达成这个目的,同时政府的信用也足够后推行信用货币,也就是不兑换纸币。

说完严绍看到李良的眼睛一直集中在木架上的玉杯上面,无奈一笑。“喜欢吗?喜欢的话就拿回去吧?”

“真的?这怎么好意思…”推脱了一下。李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等到严绍再次这么说后。他就毫不犹豫的把玉杯拿在了手里。

李良很清楚,自己这个老板对这种东西根本没兴趣,平时摆着也完全是因为伊莱诺和卡特琳娜的关系,不然的话就是随便找个库房然后装起来,简直就是明珠暗投。

因为这个,李良和其他几个爱好这类东西的人没少叹气。

如今既然严绍愿意赠送给他一件,他自然是不可能拒绝的。

————————————————————

银行,其实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近代银行在中国的话,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所创办的银行应该是中国通商银行。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后,由于需要赔付巨额赔款,洋务企业出现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成立,实收资本金250万两,100万两来自盛宣怀主管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78万两来自李鸿章等官员投资,其余为商股。1898年该行发行纸币,1912年以后停止使用。

第一家官办银行则是大清银行,大清银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名为清政府的户部银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户部改名为度支部,户部银行因而改名为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清银行也因此被改组为中国银行。

想要创办一家银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你需要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其次就是铸币和印钞机。

前者也就算了,后者则是十分关键的,毕竟要是钞票不过关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伪钞现象,这个问题可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咱们在谈谈这个银圆的事情…”都督府的会议室里,为了银行的事情严绍几乎把所有人都找了过来,除了宗武和李国筠,因为这两个人现在正在南京开会呢。

“银元的话,我打算分为几个等级,比如说一元、五角、两角、一角四个级别,另外还有镍币一种,五分的,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和一厘…”

“同时在决定创办银行后,我们也询问过其他几家银行的意见,因此我决定银元中一元的重量为七钱二分,并且以后银行铸造的银元都使用这个标准…”

铸币吗,总是要询问一下其他银行是怎么做的才行,而这个就是严绍和李良他们商议出来的结果。所谓的七钱二分是指库平银总重量的七钱二分,也就是26.86克,其中含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的方式来铸造。

“另外银元的正面图案是我们军政府的军旗,也就是赤底龙旗以及铸造的年号,背面则是纹饰还有币值…”

严绍到没打算在银元的正面弄个自己的脑袋上去——————银元太小。就算弄了也不像,到不如不弄。

当然,严绍也没打算放弃这么一个扩大自己影响的机会,所以严绍已经决定等将来印刷纸币的时候,纸币上的正面全换成自己的头像。

要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可比硬币大多了…

自然和硬币一样,纸币也是分为不同级别的。最高级别的就是一元,然后分别是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两分和一分钱…

至于再高数额的也就没必要的,毕竟在这个时代。六块钱就已经相当于大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了。真的需要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块的面额,到不如直接弄张支票出来。

严绍当初在伦敦买股票的时候,用的就都是英格兰银行开出的1000英镑钞票——————其实就是支票,只不过也可以用钞票来称呼。

事实上如果不是支票的话。哪个国家会有闲心弄个1000英镑面额的钞票出来。他又不是津巴布韦…

————————————————————

在都督府的会议上,有关银行的事情很快就获得了通过。

按照李良的说法。“这也是件好事,如果银行真的能运作成功的话,那军政府的财政问题也就能够得到解决。而且想要强国,首先就给有实业,银行也可以向一些想要创办实业,或者是加大企业规模的资本家发放低息贷款,促进实业的发展等等…”

对于李良这些人来说前者显然是最重要的。毕竟军政府的财政好了,许多事情才能办的更顺利一些。自然现在的军政府是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的。毕竟缺的钱再多,严绍都掏得起。

若是需要的话,严绍的身家甚至能支撑全国的财政支出,而且可以一直持续许多年。

但是军政府毕竟是全安徽的,将来的话则是全国人的。虽然大部分人并不介意严绍独裁,但他们却害怕严绍把政府弄成家天下,最后甚至到了想要称帝的地步——————虽然后者距离现在还有点远。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无论是李良还是远在南京,已经得知有关银行的消息的李国筠和宗武,都希望军政府能减少对严绍的依赖——————从安庆光复到现在不过才1个多月的时间,军政府的开支已经高达五千多万,这已经相当于安徽五年的税款,这么一大笔钱不要说刚成立的安徽军政府,就是原来的那个恐怕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之所以能拿得出来,完全是因为有严绍在背后支持。

毕竟五千万再多,也就是五百多万英镑罢了。而严绍的保险箱里,却存放着价值过亿英镑的财富。而且由于汽车厂和其他几个实业的关系,这些家当每年还会以上千万英镑,甚至是数千万英镑的速度增长。

对严绍来说,五百万英镑真的是毛毛雨,虽然为了这么一点毛毛雨,国内有很多人愿意出卖国家的利益…

而和李良或其他人相比,严绍更看重的是后果。

就像过去说过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是经济不好,就算别的再好也没用,所以对严绍来说当前最要紧的就是发展实业。毕竟实业才是经济的根基,没有实业,想发展经济可是没门的事情,至于金融什么的…

受前段时间伦敦股灾的影响,已经很久没有人敢在投身这种游戏当中了。

何况就算已经有了各种证卷交易所,但是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太落后了,真的闹出什么乱子的话,能反应过来的可能性可是很小的。

因此对严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实业,而将钱借给那些没钱的年轻实业家,这当然也是一个好事,毕竟实业的创办不但能解决财政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失业问题实在是非常有用…

“关于铸币机和印钞机的事情,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一家德国洋行,具体的设别将会由德国进口,并且全程都有严格的质量把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良抿了抿嘴唇后看着手上的报告道。“现在我们正在和德国人谈笔大生意,所以相信他们不会在里面搞些什么猫腻。”

“另外有关银行员工的事情,银行的工作要求有足够高的专业性,但是我们这边显然并没有这样的成员,让他们仓促上岗的话也有可能会弄出什么乱子出来。”

“所以在研究后,我们决定先从军政府内的各个部门抽调一批年轻、能干的会计出来…”说着李良看了一眼在座的诸人,尤其是严绍一眼后道。“现在我们和礼和洋行的关系很不错,所以军政府决定,把人都送到德国的银行里去实习一下,这样一来就算将来仓促上岗,也不必担心闹出什么乱子来。

说到这里,力量抬头看向了严绍。“说起来,新的银行叫什么名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