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三次国会请愿

扩张之路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三次国会请愿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印度尼西亚北部的爪哇海,一艘客轮正劈风斩浪般在海面上航行着。

“李先生,我们就快到了…”

当李良站在甲板上眺望远处时,一个和他差不多岁数的白人青年走了过来轻声道。

“就快到了吗…”

“没错。”那个青年点点头,然后指了指前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的城市。“那就是雅加达了…”

听到青年这么说,李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金丝眼镜戴上。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了青年所指的那座城市,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雅加达。

“眼睛果然是不行了…”将眼镜摘下,李良长叹了口气。

这几年来他在芜湖的确是得到了许多常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多的汗水,熬夜工作更是常有的事,连带着视力也退化了不少。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严绍的身体也比以前差了一些——————原因的话有很多种。

“不过我本来觉得芜湖就已经够热的了,没想到这里居然比芜湖还热。”感受着炎热的气候,李良感叹着道。

听到他这么说,那个白人青年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事实上从北半球来的人几乎都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南洋的生活…”

大概在航行了十多分钟后,船只终于抵达了雅加达的港口。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座城市,雅加达相当的繁华。港口内堆满了往来的船只。李良所乘坐的隶属于雨石集团的船只才刚驶入港口就已经有一艘货轮从它的身边擦肩而过。

在码头上,数十号人物正站在那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白人。还有少部分的华裔和当地人。

见到李良他们从船上下来后,立刻就有一个白人中年迎了上来。“您就是李先生吧…”

“没错…”轻点了下头,李良疑问道。“您是?”

“我是凯尔公司的董事长奎因…”朝李良笑了笑,那个白人中年为李良介绍道。“这位是普洛公司的董事长安特罗,还有这位是…”

每当奎因点到某个人的时候,那个人都会面露笑容的朝李良打声招呼,只不过李良看的出来。除了那几个华人外,剩下的那些人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强。

会这样的原因李良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也没说透。只是和这些人一一握了握手。

“鄙人已经在舍下安排好了洗尘宴,不知道李经理是否愿意给这个面子…”等到奎因介绍到最后一个华人老板的时候,那个华人老板一脸笑容的问道。

有了奎因的介绍,李良已经知道眼前这个留着大辫子的中年人名叫潘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都是华人,所以李良也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潘老板相邀,在下自然是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听到李良愿意去,潘楠和奎因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一丝笑容。

在这么一大帮人的簇拥下,李良一行乘坐马车来到了一座别墅。

眼前的这座别墅虽然不如严绍在芜湖的庄园,但也称得上是相当精致了,所以李良也是微微点了点头。

而在走入别墅内后,李良便看见许多佣人正在那里忙碌着。

中国人都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那个潘楠似乎也很清楚这点所以才特意邀请李良到自己家来。奎因他们也是觉得他们都是华人,彼此相对要比较了解。所以也就同意了他的提议。

酒宴是中式的,再加上在座的人都有求于李良,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愿也只能想办法去奉承、讨好他,所以这顿饭李良吃的到是很开心。

等到酒宴结束后,佣人们开始撤去桌上的饭菜,李良他们原本天南地北的谈话也开始步入正题。

“……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情况相信李经理也是知道的,还希望李经理能够多给一些优待…”

“是啊……我们手底下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还望李经理大发慈悲…”

再佣人们都撤下去后潘楠等人将李良围在中间,苦苦哀求道。

奎因那帮白人倒是很有‘尊严’,只有几个人和潘森他们一样,但剩下的人也是竖起耳朵想听听李良会说些什么。

轻咳了一下,李良淡淡的道。“相信诸位也清楚,如今橡胶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由每磅十二先令五便士跌到了五先令以下,而且受到这次股灾的冲击,恐怕很长时间内橡胶的价格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在座的诸位也不会同意把自己的橡胶园卖给我们了…”

在座的许多人都苦笑了起来,因为就像李良说的一样,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股灾,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卖自己的橡胶园。毕竟不久前这些橡胶园还是些能下金蛋的母鸡,如果是在那个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要买他们的橡胶园,他们只会以为对方是疯子,但是现在…

在经历过上海和伦敦的股灾后,就算他们求着人家买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买了。

如果不是这样,奎因这帮白人又怎么可能这么费力的去讨好李良。

————————————————————

橡胶园,这就是严绍这次让李良来的主要原因。

橡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虽然也有合成橡胶,但这时的合成橡胶还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天然橡胶还是主流。

一般来讲橡胶树从种下到使用,至少也给有个六七年的时间才行。严绍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至少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在国内选地方种橡胶树,所以用买的也就成了最简单的办法。

在橡胶股票疯涨的那段时间。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而总部则设在上海,便于从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资。据当时《泰晤士报》的估计。从1909年底到 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这些公司有些刚刚买地,有些已经把橡胶树苗种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

这次出现在酒宴上的,就是那些真的拥有橡胶园和橡胶树的园主。

发生在伦敦和上海的股灾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一些人更是即将破产,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人也只有想办法把橡胶园卖出去。但是在这个时期愿意买橡胶园的人屈指可数。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和李良谈了。

“你们提出来的价位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是老板的意思,不过诸位的遭遇我们也很同情。所以…”

说完李良给出了一个相当‘合理’的价格。

听到这个价格,无论是奎因还是潘楠他们都是脸色一变。“你们这根本就是趁火打劫!”

“没错,我们是绝对不可能会接受这种价格的!”

无所谓的一笑,李良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愿不愿意接受是你们的事情。不过事先说明。我只会在雅加达停留一个星期,下个星期一我就会乘船去新加坡,所以如果你们决定下来的话就请尽早…”

“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想清楚,现在只有我们才会要你们的那些宝贝橡胶树,晚了的话你们就只能自己抱着那些宝贝橡胶树玩了…”

李良嚣张的样子让奎因他们咬牙切齿了起来,一些人甚至愤怒的站了起来,但最后他们也只能目送着他离开。

之后的一个星期里,骨头比较硬的橡胶园园主并非没有。但在三十多家橡胶园里却只有三个人不愿和雨石集团合作。剩下的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考虑后,最终都选择了屈服。

因为就像李良说的一样。在经过股灾后短时间内想要橡胶的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别人也不太可能会把钱投到一个五六年内都不会赚钱的行业中来,这个时候除了严绍这个从另一种目光看待事物的人外,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接受这些橡胶园。

而在这些愿意接受橡胶园的人里,严绍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将所有橡胶园都收购下来的资本家。

虽然有三家没能被收购,不过李良也没有遗憾,只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在一个星期后乘船前往新加坡。

除了印度尼西亚外,马来半岛也是橡胶的生产地之一,有了严绍的吩咐李良自然是不可能放过那里。

三个月的时间,李良先后在印度尼西亚收购了三十一家橡胶园,在马来半岛收购了七十二家,在菲律宾收购了十四家,全部总计一百一十七家,而收购的花费却还不到一千万元…

李良这番趁火打劫的举动自然是让那些园主咬牙切齿,然而满载而归的他却是带着这一百一十七家橡胶园的合约乘船返回芜湖。

——————————————————————

尽管遭遇了规模空前的股灾,但是上海并没有因此变得冷清下来。

这不只是因为上海的特殊性,也是因为另一个原因。

不过李良却不了解这些,在从南洋返回中国后,看着上海市内张灯结彩的样子他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算了,反正也不关我的是…”想到这里李良也没有让船在上海停靠,而是直接让船长把船往芜湖开去。

本来回到芜湖后,他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正常些的城市,谁想到他才刚回芜湖就见到芜湖居然和上海一样也是一副张灯结彩的样子。

这也就算了,有的地方居然还有群众和学生手提着红灯高呼万岁,前面居然还有军乐队开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只是李良,就连船上的其他人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完全不明白才离开几个月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莫名其妙之下,李良他们从船上下去后直接就赶往公司的办公大楼。想要弄明白芜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等到了办公大楼后他们却发现,就连大楼本身居然也悬挂了许多红灯…

“这是…”

“你回来啦!”正指挥着手下的人往大楼上悬挂红灯的李达见李良回来了,一边让手底下的人继续工作一边迎了上来。“事情办的不错吧?我听说好像很顺利的样子。”

“嗯。的确是很顺利,那些园主虽然都挺不情愿的,但最后还是用较低的价格把橡胶园卖给了我们…”说完李良指了指张灯结彩的办公大楼。“话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有谁要办喜事吗?”

有能力让整个芜湖都张灯结彩的,在李良看来也就只有严绍一个人能办得到。在回来的路上李良甚至在想是不是严绍大婚,所以才会摆出这么一个场面来。但是考虑到回来的路上那种高呼万岁,还有军乐队开道的架势,很明显和严绍无关。应该是芜湖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时李良突然想起了路过上海时遇到的情景。“不,应该不只是芜湖,上海也是如此…”

“啊。确实是喜事…”示意李良跟着自己一起走后,两个人走进了办公大楼。“我们便走边说…”

“好。”

走进一座电梯后,两个人往严绍办公室所在的楼层上升。“回来的路上你应该看到了吧,很多城市都张灯结彩的样子。”

“很多城市?这个我到是没注意。我只见到上海似乎是这个样子…”才刚早完股灾就这个样子。说实在的李良也有些纳闷,不过见到他这个样子李达却是笑着道。

“是这样的…”

1910年,一个对许多人来说都糟糕透顶的年份,不但传出了无数的坏消息,其实也传出了一些好消息出来。

“大概在三个多月前,也就是你启程往南洋去的时候,那个‘国会请愿同志会’再次发动了召集令。

八月份的时候,也就是股灾还是比较严重的那段期间。同志会内的会员在上海召开会议,当然。这个会议里也有我们老板一份。

当时在会议上决定各省代表必须在农历八月前抵达北京,然后在九月上书资政院,请求清廷开国会。另外,国会请愿团向各省谘议局致电建议,国会召开之前不承认新租税,各省咨议局开年会只讨论一个议案,那就是速开国会案,目的不达到,各咨议局即行解散。”

“这次的动作这么大?”听到李达的叙述,李良皱了皱眉道。

不承认新的租税,还有解散咨议局,这可不像是过去的小打小闹了…

“动作大?”听到李良这么说,李达嘿笑了一声。“在同志会的召集令发布后,各省的代表差不多都到了北京,就连一向闭塞的甘肃也派出代表前往北京参与请愿。更夸张的是听老板说山西代表到达北京的时侯,当时在北京的山西籍官员全体驱车乘轿,到正阳门车站迎接本省代表。

不止是如此,几乎各地都有千人以上的团队到各省都督府或是巡抚衙门前请愿,可说是民意沸腾。这种情况下各地督抚也有些坐不住了,后来在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的情况下,湖广总督瑞澄、两广总督袁树勋等18个督抚及将军都统联名上奏,请求立即组织责任内阁,明年召开国会,以免人心沸腾。”

“本来清廷是不准备答应的,但是在这么大的声势下最后他们也只能答应,当然,肯定不可能是全盘答应的,所以清廷只是宣布将原定为九年的期限提前三年,改为宣统五年(1913年)召开议院,对此绝大部分立宪派的人都觉得是场胜利,所以也就跟着庆祝起来了…”

“绝大部分…”李良反问道。“那还有小部分呢?”

“你问那小部分?”李达玩味一笑。“当时江浙等省的立宪派则觉得朝廷已经让步,不宜再行追逼。但是那一小部分却觉得没必要再等三年,所以想再来第四次请愿,不过这次他们人少,清廷也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不但闹事的全部被押解回原籍,领头的那个更是被发配到新疆充军,之后清廷命各省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对朝廷“五年立宪”决策的拥护,之后发生的事情你也看到了…”

因为清廷的这个命令不只是上海和芜湖,几乎所有的大型城市都是如此。

顺带一提,芜湖内这些活动所需的钱,还是芜湖知县特意求上门来找严绍借的——————不过什么时候能还就不知道了。

从李达这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在电梯到达顶层后,李良连忙往严绍的办公室里走去。

办公室里严绍正处理着公务,见李良回来了他也是一喜。

“你回来了,事情还顺利吧…”

“很顺利…”在将这次南洋一行的经过讲了个清楚后,李良皱眉对严绍道。“老板,用不了多久清廷就会宣布内阁,召开国会,这么做会不会对我们不利…”

即使没什么造反经验,李良也很清楚只有在当权者失去民心的情况下革命才有可能会成功。要是清廷就这么一直顺应民心下去,那他们所谓的‘革命’从何谈起?

然而听到李良的话,严绍却只是双手交叉放在下颚的位置,神秘莫测的笑着道。

“不用着急,你知道等着好戏上场就可以了…”

的确是一场好戏呢,至少张謇那帮人绝对会感到惊喜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