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六十二章 班底

扩张之路 第六十二章 班底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1:35 来源:笔趣阁

对大生的人已经把自己看成竞争对手这件事,还在芜湖的严绍毫不知情,不过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不会在意。

和张謇只看重纺纱一点不同,严绍对织布等方面也很看重。这点从两个工厂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是纱厂,一个是纺织厂,大生纱厂只侧重于纺纱,对织布并不是很看重,这点和他‘土产土销’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毕竟他所生产的棉纱都是卖给当地织户的。

而严绍的芜湖纺织厂则是两者都很看重,无论是纺纱还是织布他都不打算放过。

对于南通严绍只是把它当作是原料产区,派人询问也只是打算等将来去南通收购棉花的时候,顺便带一些纺好的棉纱过去卖,这样也可以节约一些成本,至于和张謇竞争?对已经饱和了一半的市场,严绍还没多少兴趣。

他真正的看重点是安徽、湖北、江西和四川这四个地方,尤其是江西和四川,这两个地方对纱布的需求量很大,安徽则是严绍的根基之地,别看八万枚纱锭很多,想满足其中一个省的市场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安徽境内第一,也是唯一一家机器纺织厂,芜湖纺织厂在安徽就像张謇的大生纱厂在南通一样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棉纱的销路问题。到是在湖北那里,本来有个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稍微有些威胁,可惜的是这家织布局后来因为经营不善早在两年多前就结束了官办历史。

当初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的初衷是用织布局的赢利补贴铁厂、枪炮厂经费之短绌,“以湖北所设铁厂、枪炮厂、织布局自相挹注,此三厂联为一气,通盘筹划,……以后断不致再请部款”。

但实际情况是铁厂、枪炮厂亏蚀之巨,绝非四局赢余所能弥缝。“自相挹注”成了“自相拖累”。

最后到了1902年,织布局就不得不结束官办历史,由粤商韦应南招股承担,每年租银十万两,租期二十年。而在改为商办的头几年,织布局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严绍的对手…

因此在英、美、日等国还没有深入腹地的情况下,依托安徽,严绍也完全不需要担心盈利的问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历史上芜湖也曾经出现过一家纱厂,芜湖裕中纱厂,是安徽省最早的机器纺织工厂。裕中纱厂创建于1916年,由芜湖县绅士陈绍吾等人集资开办的,投资白银20万两,共有纱锭18400枚,每昼夜生产棉纱40件,以“三多”、“四喜”为商标,销售省内各地。建厂初期,获利颇丰。只是在进入进入20年代以后,英、美、日等国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棉织品,在洋纱的打击和排挤下,裕中纱厂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债务激增,等到1937年日本占领安徽后,纱厂就变成日本人的了…)

————————————————————

“你们两个小子,慢点推,别把玻璃给弄碎了…”

看着两个年轻人有些冒失的把一车玻璃推过来,正等着玻璃过来的工头连忙喊道。

工厂才动工没多久,里面的路面都是土路,不是比较常见的砖路,难免会有些坑坑洼洼,玻璃本身又很脆,稍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看到那两个新来的年轻人这么冒失,马上担心起来,毕竟作为工头要是玻璃坏了,负责赔偿的可是他。

听到工头的话,那两个人憨厚的笑了笑,动作也放慢了一些。

把装满玻璃的推车推到路边,几个等待多时的工人走了过来,带上棉布手套把早就割好的玻璃放在两根方形木块上。还有几个工人则是在他们把玻璃卸下来后取了几张,装在车间的窗户上,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车间的窗户就已经装好了大半。

纺织厂的建设如火如茶,无论是严绍还是伊莱诺她们都不是刻薄的人,每日给建筑工人们的工资都是按时发放,也不曾有过一点克扣,那些工人干起活来也很卖力,毕竟东家不曾亏待他们,他们总不好消极怠工吧…

在一千多号工人的忙碌下,三米多高,环绕着整个工厂的围墙只用了十多天的功夫就建好了。场内车间、厂房的建造速度也是极快,不过月余的时间,生产用的厂房已经建的差不多了。

这大概也是钱多带来的好处之一吧,至少在他的身上没有出现像张謇那种单是筹备资金就用了两年多时间的悲催情况。

“不过严,想要工厂投产的话,恐怕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行…”

站在一旁,看着正兴奋着的严绍,里格尔和几个技师不得不在一旁提醒道。

在上千名工人的忙碌下,整座工厂几乎是拔地而起,几乎每一刻都有新的变化,严绍如今最大的兴趣除了在和伊莱诺两人玩些羞耻的游戏外,就是跑到这里来看着工厂的变化——————看着日新月异的厂区,严绍有种过去玩模拟经营的成就感。

不过就在他兴奋的时候,听到里格尔等人的提醒他却是一愣。

“几个月吗?”

“没错。”里格尔点了点头。“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

按照里格尔这帮洋技师的预计,就算厂房的建设时间要比预期的快,但想要正是投产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毕竟一个纺织厂,厂房的问题只是基础,真正关键的还是设备安装和工人的培训。

没有机器,你拿什么来纺纱、织布,而没有工人,你就是有机器也没有用…

“这已经是很快了,本来我预计的时间,至少也需要八到十个月才行,如今半年的时间就能投产,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了…”里格尔在一旁解释道。

的确是已经很快了,历史上张謇单是凑集资金,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而从兴工建厂到试车,再到正式纺纱则用了一年零两个多月。换句话说,严绍的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这样…”严绍点点头,看着那些还在忙碌的工人,心里也有了另一番打算。“说起来,也是时候建立属于自己的班底了…”

指了指正忙着的那些工人,严绍对一直站在他身后的李良开口道。“李良,你觉得这些人怎么样?”

“他们?”不明白严绍为什么会这么问,想了想后李良回答道。“很不错啊,都很勤快,也没有什么人偷懒…”

一股冷风吹了过来,严绍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虽然工厂里的气氛很火热,但这不能改变冬天很冷的事实。“如果从这些人里挑出三四百人,组成一支巡防队,专门负责工厂的安保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在工厂已经略显雏形后,严绍也有意在这些人里面,挑上三四百人负责工厂的安保工作。

和过去不同,过去严绍他们一直都在各地流动,今天在美国,明天在墨西哥,后天在法国,大后天就到上海了。

这种情况华人很少会有人愿意跟着一起背井离乡,而洋人的话,严绍多少有些信不过。

现在则不一样,既然已经到了安徽,未来几年内会离开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此一来也就可以考虑组建自己的班底。而且等到工厂全面竣工,整个工厂至少也会有五六千人,算上铁厂和其他一些工厂,就是有数万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到那时单凭李良他们十几个人根本看顾不过来。

再加上他在上海得罪了三井洋行的人,就算他不害怕,小心一些也是好的,别的不提,至少自己家里要留下几十号人看家护院吧…

那些工人会这么卖力,和知道了这件事多少也有些关系。

毕竟这年头待人宽厚的东家不好找,而且有个铁饭碗,总比每天风吹日晒等零工要好得多…

————————————————————

听到严绍这么问,李良没有感觉奇怪,因为严绍想从这些人里挑些人出来的想法早就透露出来了,作为严绍的亲信,李良当然没可能会不知道这一点。“如果只是负责安保工作的话,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是啊,如果只是负责安保的话…”听了李良的话,严绍轻轻叹了口气。

其实他最想建立的是一支完全由军官组成的队伍,这样等到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他就能在短时间内将这支队伍扩充成一支军队。

只是这年月识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识字又想当兵的更是都跑到新军里面去了,何况距离清政府垮台还有五六年的时间,现在就招些识字的人做保安,还进行军事化训练,不管怎么看都太明目张胆了一些。

“算了,暂时就先凑合一下吧,而且时间长的很,识字什么的也可以在他们进了巡防队以后慢慢教…”这么想着,严绍对李良道。“一会你派人询问一下,看看有多少人愿意进巡防队,记得,我们只要十八岁以上和二十五岁以下的…”

“放心吧,老板…”

————————————————————

求收藏,求推荐票~~~

说起来上三江了呢,有三江票的同学帮忙投一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