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一百零五 棉花

扩张之路 第一百零五 棉花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现在还不是民国时那种混乱年代,六十人的武装力量还是有不小威慑力的,这也让严绍能安安静静的在上海谈完全部生意。

首先展开的是招标,这次参与的洋行很多,基本上除了日本的洋行外几乎各个国家的洋行都参与了进来。不过最后中标的洋行和上次一样依旧是英国的怡和洋行,对此严绍也有些无奈。

没办法,虽然当初怡和洋行落井下石的举动让严绍对哈里森他们的好感降低了许多,但这么大一笔生意哪怕是在上海能吃得下的也没几个,换句话说严绍其实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而在那仅有的几家洋行里怡和洋行的条件是最好的一个。

这次和上次的结果差不多,也是八万枚纱锭和两千台织机,只是在附赠品上有些区别。上一次的附赠品是免费赠送洋灰厂的设备,价值不多,也就是值两万银元而已。这次送的则是一套用于生产安全剃须刀的设备,同样价值不高,三万多银元。

不过招标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他事情也就结束了。

相反,这只是意味着麻烦的开始,首先别的不提,严绍收购的那十七万多的纱锭就需要想办法弄到芜湖去——————严绍并不打算在上海开厂,尽管这里是中国棉纺织业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上海龙蛇混杂,竞争实在太激烈,想要盈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在辛亥革命后上海将会成为同盟会的地盘,而作为督军的则会是那个著名的‘杨梅都督’陈其美。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的评价可不算好,如果把工厂留在上海的话很难保证这位仁兄不会上门勒索点什么。

然而想把这些纱锭弄到芜湖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由也很简单。这时除了像大纯这样的华商棉纺厂外,只有小部分的日本棉纺厂是在上海的,剩下的大部分都位于日本本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时中国全国的棉纺织厂数量只有不到三十家,注意,这里也包括了外国在华棉纺织厂。而日本人在中国大规模投资棉纺业则是在山本条太郎获得成功后的事,现在在中国的纺织厂数量一共也不过才几家而已。纱锭的数量更是只有十多万,单凭这么点数量根本就不可能进行所谓的倾销。

这次日本人能够对安徽几个省进行商品倾销,动用的大部分都是日本本土的那些纺织厂。后来倒闭的也几乎都是这一部分。

“所以首先给想办法,把那些机器从日本运回来…”说到这里严绍苦笑了一下。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中国,纱锭只有不到四十万枚,就算算上洋商在华投资的棉纺织厂后也只有五十万左右而已。而同期的日本则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是中国的两倍多,在考虑了下两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后,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

“就只是把机器运回去而已吗…”听到严绍的话,伊莱诺嘴角微翘划出了一个优美的弧度。

“是啊…”严绍脸上的苦意更浓了。“还有很多事要办啊…”

不用伊莱诺说他也知道,还有厂房、工人、设备安装等等等等方面的事情。

算上从英国人那里买来的后,二十五万枚纱锭需要的厂房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些也就算了,还有漫长的设备安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员工的问题。

过去两万多枚纱锭的时候芜湖纺织厂就需要两千多名女工来操作机器。如今一下子猛涨到了三十三万多枚纱锭,至少需要三万四五千名女工才行。这么多的工人别说招募就是管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以划分厂区,以八万枚纱锭作为基准,分成四个厂…”将窗户打开,在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后,卡特琳娜将被风吹起的红色长发用皮筋扎起来后,任由头发散落在白皙的后背上。

严绍微微颔首,这也是这个时代工厂的惯用做法。

比如说历史上的大生纱厂就分出了好几个工厂,另外还有日本的上海纺织厂,也被分成了一厂、二厂、三厂和四厂什么的。

虽然严绍更喜欢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个厂区内,但他也清楚三四万人堆在一起有多难管理。就算是为了下面的人着想,也必须把工厂分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

在招标会结束后,严绍只是在上海停留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带着伊莱诺他们乘船返回了芜湖。

不过在离开前他留下了几个人,让他们安排船只先把大纯纱厂和其他在棉纺织厂的机器运回芜湖。至于那些还在日本的则是慢慢再说,反正这件事也急不来。

严绍这次的上海行成果很丰富,不但一次从其他人手中购得了十七万枚旧纱锭和八万枚新纱锭,也得到了近五千台织机。

另外还有服装厂、面粉厂、安全剃须刀厂所需的机器设备。

其实严绍还打算在马鞍山把钢厂也建出来,但是在考虑了一下后不得不先将这个计划暂时搁置。

现在严绍并不缺资金,想建钢厂的话,别说一家,就是十家也没问题。但是现在摊子铺的实在是太大了,单是那二十多万枚纱锭就已经找不出足够的管理人手。服装厂、面粉厂那边纯粹是紧巴巴的抠出一些来,安全剃须刀到是比较简单,直接从美国那边调就可以了,这也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严绍依然会建剃须刀厂的原因——————反正他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雨石集团原有的基础,再加上服装厂和面粉厂,对严绍来说已经是极限了,若是在弄个钢厂出来的话,严绍真的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变出来人手…

在严绍返回芜湖后,长江流域内的棉纺织品价格也开始逐渐提升。

本来已经几近停工的芜湖纺织厂终于得以重新开工,而这个时候除开原本的四万多枚纱锭外,还有两万枚已经安装完毕,并且正式投入生产当中,剩下的最后两万枚也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只是还剩下调试等步骤而已。

“接下来,这里就挂换块牌子挂了…”

返回芜湖后,正在棉纺织厂内巡视的严绍,看着距离彻底竣工已经不远的棉纺织厂,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在他的背后,丁茂和柯富等人到是没有吃惊,显然他们已经听说过要建分厂的事情了。

“对了,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还有别的什么事发生吗?”

“有…”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被严绍留在芜湖的李良走了上来。“老板,棉花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真的?”听到他这么说,严绍也是一喜。

对此,李良只是认真的点了点头,事实上这也是刚刚传回来的消息。

“那好,快带我去看看…”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严绍先是和其他人打了声招呼后,就拽着李良的胳膊朝办公大楼的方向走去。

在朝办公大楼走去的路上,李良也在和他说着有关棉花的事。

“原本为了能够开拓一片新的原料产地,我们曾经在江淮平原划下一片地来建了十多个试种基地。并且花费了大价钱,从美国那边购买了大概一百多种细绒棉的品种,就在前不久,这些细绒棉的种子终于开始收获,试种基地那边的人在经过了一番挑选后,最后找到了最适合江淮平原土地、气候的一个品种…”

等到李良说完,两人已经走进了办公大楼里面。

将严绍领进自己的办公室后,李良从一个玻璃柜子里拿出了一团棉花。“这个就是前不久试种基地那边送过来的样品,原先被称作九号棉,因为它在一百多种细绒棉里它排行第九,不过在它成功脱颖而出后,试种基地那边已经将它改名为一号棉…”

“形式主义…”在撇撇嘴,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不屑后,严绍用手触摸了下李良手中的棉花。“那么以后全都拜托你了,1号棉…”

棉花主要分为四大种类,分别是草棉、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

其中草棉也叫做非洲棉,原产于非洲南部,分布于亚非两洲,由于纤维粗短,商业上也称为粗绒棉,在后世几乎已经绝迹。

之后就是亚洲棉,中国在陆地棉全面推广前广泛栽培亚洲棉,由于纤维粗短,商业上习称粗绒棉。因其不适于中支纱机纺,且产量低,后来在50年代被陆地棉取代,过去严绍从南通收购的鸡脚棉就属于亚洲棉。

在亚洲棉中,鸡脚棉明显属于最好的那一种,不过这种棉只适合21英支以下的中、粗号纱,这也是大生早期一直以10支、12支产品为主的一个原因。

在之后是陆地棉,也就是所谓的细绒棉,其实认真的讲海岛棉在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力等方面都要比陆地棉好。海岛棉同时也叫长绒棉,是纺制高档和特种棉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也是纺高支纱的关键材料,高端色织、家纺等顶尖产品和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无一例外需要使用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料的纱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棉花的价值也是所有棉花中最高的。

但是这种棉花的生长条件比较特别,在中国只有新疆地区能够满足种植条件,这也是严绍为什么会选择陆地棉而非海岛棉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而是安徽这片根本种不了这种棉花…(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