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环保之植树造林

钢铁时代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环保之植树造林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1:05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破坏之后再发展,欧洲几乎是走过了这个道路,甚至在战争时候,一些刚刚冒头的环境理念,也被放在了一辺,没办法,当国家都灭亡了,你独独环境好,有什么作用。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工业还没有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对于环境的危害还没有认识的那么的深刻,虽然环境已经在英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呼吸道类型急病,肺部疾病等的增加,畸形儿和非自然流产的增加,这些都是问题,可是医疗保障的不完善,加上医学还没有进入更高的状态,让很多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

从后世而来的杨元钊,很清楚环境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为了屹立在世界最高峰,并不是把一个充满了污染,满目疮痍的中国留下来,所以从最开始就非常重视,当时中国立足的西北,又是整个中国,自然环境最脆弱的地方,很自然的,做出的努力就多了起来,再加上一体机和杨元钊的帮助下,中国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上工业效率最高的国家,一些拳头产品竞争力超强之下,更多的花费精力在环境保护上面,也算正常。

哪怕是这样,杨元钊在最初推行环保的情况下,也是依靠着巨大的吸引力才做到的,比如说,包头商会的成员,必须要支持多少亩多少亩的森林种植,再比如说,得到技术工厂,必须要进行环境方面的治理,以保证排放量的正常。

这些在最初的时候,让所有人非常不解,因为这会影响资金回报率,杨元钊用无可替代的优势产品,还有比想象更高的回报率,最终强行的推行了这一点,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包头商会,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工业,一直都沿用了这一点,虽然有少许的波浪,但是在强制立法的前提下,很快就被平息了。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和沙尘暴,杨元钊推动的规模庞大的三北防护林,主要是为了防护从西伯利亚,黄土高坡和蒙古高原过来的风沙,跟后世不一样的是,后世不少的沙尘暴是在蒙古国和西伯利亚吹来,虽然在中国国内治理的,却没办法要求别国来治理,即便你愿意出钱,别国也存在一个愿不愿意,或者是主权方面的问题,不可能让你随随便便的就过去的,这一点在后世一直是一个争端。

现在从中国一直到北冰洋,全部都纳入到了中国的体系之中,哪怕有些领土是后来获得,也足以做出调整和改变,毕竟相对而言,也就是蒙古的环境差一点,早在1911年就归了中国,至于西伯利亚,自然条件远比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要好,简单的调整,就足以让黄土高原和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好。

在短短的5年时间之中,仅仅是在黄土高原的周围,中国的森林面积以每年500万公顷的速度在增加,在包头的周围,整个黄土高原,累计造林25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知道,整个黄土高原也不过是64万平方公里,抛开的水系,不适合造林的高山,还有必须要保留的农田,这已经是极限了。

更多的树木,增加水土保持,也会降低单位区域的蒸腾率,直接从地面上,跟直接从绿色植物之中的蒸腾效果是不同的,等于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的水量,蒙古,山西,甚至是更西北的地区,水资源的缺少,加上较为干旱,一直环境比较的单薄,大量的,有目的性的造林,对于环境的综合作用是巨大的,最早的已经长的郁郁葱葱了,最早差不多已经有不小的胸径了,巨大的枝叶覆盖在黄土高原上面,短短的5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少了85%以上,在一定束沙之下,让黄河开始变清了。

千年黄河变清,这是代表着圣人的出现,可这只是努力改变环境的所得,种树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改变环境的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下,短时间能够改变区域地质环境的,也只有种树,可是黄土高原之所以变成这样,不过这只是一个治标的措施,不是一个治本的措施,要想一劳永逸的改变现状,必须增加单位区域的水量,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环境的恶化,人的因素只是一方面,只要不大规模的毁坏性砍伐,或者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都不太会多影响,最多人类活动影响动植物平衡,让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开荒种地带来的单一性和水土流失,是环境恶化的一个大的原因,可是自然环境同样重要,缺水是中国北方环境恶化的另外一方面,西北在中国成立之后,大量建设滞后,又开始去工业化,可是大规模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用水逐步的提升,想尽了不少办法解决,甚至在大规模造林之中,普及了根系灌溉法,黄河的水量开始下降,这对于合理的发展相当的不利。

水是生命之源,要想彻底的改变一个地区地质环境,为这个地区增加水,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况且不但是包头附近缺水,整个中国西部,内外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这些地区无一例外的缺水,工业化程度很高的中国,在一定意义上,比后世更加缺水。

补充西北水源,是杨元钊一直都推进的,本身他能够想到的是南水北调,这个后世到21世纪才开启的庞大工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些早,再说了,真正意义上面说,南方的水量,还不能说绝对充沛,南水北调解决的,只是一个城市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的问题,起不到补充地下水源,改变区域的水环境的作用。

在21世纪,中国只能够选择国内的南水北调,也提出过北水南调,区域内的水资源综合应用,可都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不了了之,可是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中国能够选择的就多了,最立竿见影的,就是北水南调,长江一年流域总量,不足1000立方公里,这个水量已经是中国最大,世界上也排的到的大河了,可是他的总水量不足的贝加尔湖的20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年从贝加尔湖抽取一个长江的水量,足以连续不断的抽取20年。

每年336条河流,注入到贝加尔湖,可是流出北冰洋的只有一条河,所以从2500年以来,贝加尔湖的水量在不断增加,如果减少对北冰洋的流水,引北水南调的话,不用一条长江那么多,100立方公里的水量,也就是长江总水量的十分之一,就足以改变整个西部环境,这100立方公里相当于贝加尔湖的200分之一,不说贝加尔湖增加的水量,就贝加尔湖现在总量,就足以支撑200年,这个水量几乎不用考虑枯竭的问题。

后世规模庞大,被誉为典范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完工之后,调水总量也不过是130亿立方米,算下来,只是13立方公里而已,跟贝加尔湖比起来,差远了。

从当年跟俄罗斯对抗上的时候,西北就在准备北水南调,勘探工作和开挖工作几乎同时进行,未来即便没有北水,也需要大量的沟渠,因为高纬度日晒条件的问题,绝大部分的沟渠采用封闭式的,并且灌溉也没有采用喷淋式的,而更多的考虑根部灌溉,特别是在大量草场和防护林区域,用最少的水源,保证足够多的树木生长,减少蒸腾作用带来的损耗。

当初,从欧洲过来的劳力,没有一技之长的,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放在北水南调和北方防护林种植的工地上面,后续支援了大批的机械和技术工人,让整体的进度在加快,饶是如此,从1911年开始,到1916年9月,足足5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让世界震撼的伟大工程,最多投入人力3200万,开挖各种的土方,足以用兆亿来计算,这才完成了这个最大的工程。

北水南调工程最终完成,从贝加尔湖开始,通过提灌站,提升到蒙古高原的高出,然后借助着原有的水道,对一些比较狭窄的河流进行了开挖,并且开凿了大批的运河,甚至不单单是一条调水的河流,这是一个遍布在整个中国西北部,从缺水的蒙古高原,一直到新疆,遍布在整个中国中部的庞大灌溉工程,一旦建成,西北地区缺水的问题将会得到直接的改变,最少有10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将不再需要人工灌溉,树种也会从原来的抗旱为主的单一树种,逐步的转化为综合性的温带树林,这样多种结构的自然林,对于病虫害,甚至是自然灾害的地域,远在速生林和防护林之上,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定的自我生长,自愈的效果,这才是真正长时间改变环境,不会因为人力照顾不足而退化的真正的森林资源,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非常强。(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