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草根奋斗记 > 第304章 能不能再借点?

草根奋斗记 第304章 能不能再借点?

作者:边城明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0:57 来源:笔趣阁

王可辉和县纺机厂徐厂长的关系非常熟络,以前他在海崖厂的时候两人经常你来我往的,处的就像哥们一样。自从王可辉从海崖木工机械厂出来单干之后,两人见面的机会少的可怜。加之那时通讯不便,电话联系也不是很多,双方的感情自然而然淡了许多。

尽管如此,一见王可辉来,徐厂长还是很高兴,连忙安排了一桌饭招待他。席间谈起在信用社的遭遇时,徐厂长告诉王可辉,这位信贷科的王科长的背景非常深厚,这个人是洪南人大田主任的东床快婿,平时就连信用社的黄主任都得让他三分,一般人可得罪不起。

王可辉一听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这么难说话,这么嚣张呢,原来有这层背景在啊。他赶忙请教徐厂长自己遇到的这个事该怎么办,徐厂长听了摇摇头,表示除了等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王可辉心里暗暗着急,他知道事情办到这里就算进入了死胡同了,要想打通这层关系看来是难上加难!看起来徐厂长说的不错,为今之计只能等了!

下意识里,王可辉认为小严能带回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王可辉这里遇到了坎,王元平父子却毫不知情,他们想的是既然黄主任批了,应该没有问题的,相信王可辉很快会办妥。

直到天完全黑下来,见四叔还是没有回来。王元平意识到不对了,应该是洪南信用社那边出了问题了。

这个念头涌出来之后,王元平只觉得全身都发凉,他明白,若这回贷款拖过三天,那建辉公司的信誉可就真的完蛋了,最起码在原辅料供应商那里信誉算是彻底完了,今后,别说是资金不凑手时赊欠了,就是拿着现金也未必能找到愿意供货的供应商了。

信誉这个东西对商家和厂家来说是最致命的一个东西,一旦信誉完了,不管公司多大,也不管有多厉害都不好使,没人愿意和信誉不好的企业打交道!一旦到了那一步,这个企业在商场上基本算是玩完了。

王元平越想越害怕,越想心里越没底。连忙起身来到父亲办公室,一推门,王可建正在和谁通电话。虽然着急,但基本的礼貌王元平还是有的,他悄悄坐了下了等着。

王可建打完电话,抬头问道:“元平,怎么了?”

王元平满脸忧郁:“爸,四叔这个时间没回来,我估计贷款的事可能有麻烦了。先前我把话和供应商们说的太满,如果资金三天到不了恐怕咱们麻烦就大了,所以,咱不能等着靠着,得赶紧商量一下怎么办。”

老四到现在没有回来,王可建也意识到了一定是贷款出了问题。听儿子这么问,他叹了口气道:“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等着你四叔回来了……。”

王元平道:“爸,等不是办法,我的想法是这样,您能不能和三叔商量一下,让他帮忙想想办法给暂时拆借一点。”

王可建一听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说完,拿起电话就要打,但想了想,还是把电话搁下了。

“元平,别难为你三叔了,从村里借他肯定不敢,那叫挪用资金。从个人手里借,那得借多少家,别说借不到那么多,即便是能借到,那得猴年马月能凑上来啊。不妥,不妥。”

王元平一听父亲这样说,便沉默了下来。

父亲说的确实是,别看王庄家大业大,但那终究不是三叔个人的,一时半会估计三叔还真帮不上什么忙。

王元平暗暗着急起来,这可怎么办?

王可建安慰儿子:“元平,你也别太着急了,说不定你四叔就办成了呢。等等看吧。”

王元平摇摇头,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爸,您信我的吧,这回四叔一定是遇到问题了,不然这个点早就回来了。如果信用社的贷款不能及时下来,那么我们一定会遇到大麻烦,给不了供应商们货款,三天以后车间又没有原辅料了,到时再停了影响可就大了。别忘了我们已经停了两次了,就这两次,工人们就开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了。再停一次那还不得弄得的满城风雨,人心如果不稳了,往后我们还怎么干这个企业?”

王可建咧嘴苦笑了一下,道:“那还能怎么办?我是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说完这话,他沉默下来,王元平也没有说话,父子俩就这样沉默着……。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了,王可建连忙接起电话。用低沉的声调问道:“喂,哪位?”

“还不回家吃饭啊,你们爷俩真行,每顿饭都要催着吗?”

来电话的是李红莉,听她的语气显然很不高兴。

王可建笑道:“你这话说的,我和元平这里有事,你先吃着,我们一会就回去了。”

“没人管你们,爱吃不吃。”李红莉不高兴的扣下了电话。

王元平眼睛看着父亲,问道:“是我妈吧,又着急了,爸,要不咱们先回家吧。”

建辉公司的新厂址离王庄比较远,大概能有十公里的样子。平时上下班都是小严开着公司从溶剂厂接管来的那台“上海”牌轿车接送他们。

今天,这台车跟着王可辉去了洪南,公司只剩下那台破旧的天津大头车了,这台车除了喇叭不响之外,到处都响!

王家父子坐在车上各自想着心事,谁也没有吱声。大头车像老牛一样喘着粗气行驶在沙子路上颠簸的厉害,王元平坐在后座上随着车子的颠簸左右摇摆,眼睛看着漆黑的窗外发呆。

王家父子有个约定,在车上一般不谈公司的事情。

而这一次,王可建打破了这个约定,回头问道:“元平,我忽然想起来了,上次你不是和洪南那个于得水借了五十万应急吗,能不能再和他借一次?”

王元平一皱眉,心里直埋怨父亲,怎么在车上谈起这个了,这让司机再给传出去那不就麻烦了。他一皱眉没有回话,但心里却已经在考虑父亲的这个建议了……。

见儿子半天没有应声,王可建有些奇怪,借着过往车辆照进驾驶室的微弱灯光,回身看了后座上的儿子一眼。

“元平,元平,发什么愣!我跟你说话呢。”

“哦?”王元平详装刚刚回过神来:“我知道,我知道,等四叔回来就没问题了。”

王可建一听儿子的回答驴唇不对马嘴,正要回话,眼光却扫到了司机脸上,这一扫,他心里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儿子会是那样的态度。

王可建摇摇头,笑笑道:“哦,是这样啊,也对,也对。”

说着,他习惯性的抬起右手捋了一把头发,像是说给王元平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感叹道:“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老忘事啊。嘿嘿……。”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其实,当儿子的对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知父莫如子呢。父亲的这个话显然是说给自己听得。

借着偶尔透过的车窗照进来的微弱灯光,模模糊糊的依稀能看得见父亲的脑袋后边灰白的头发,王元平鼻子一酸,感概万千。

王可建十五岁就没了父亲,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们姊妹五人,可以受尽了磨难。十八岁那年王可建去当了兵,由于干得出色,在部队转了志愿兵,再后来从部队转业后到地方,去河东昌南的一个大型钢厂做了一名工人,七十年代末,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王可建放弃了国营大厂的好工作,调到了家乡的洪南县国营水泥厂才算是安定了下来,稳定是稳定了但由于工资太低,要养活一家五口人真是不容易,也得亏妻子李红莉能干,在村里早起晚回侍候那几亩薄地,一家人这才勉强糊口。

直到王元平就业,王可建家里依然非常贫困,在王元平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就没怎么买过新衣服,也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

王元平工作几年以后,家里这才逐渐好转了起来。可没想到,还没有来得及享上清福,王可建又开始和老四联合创业。

创业的艰辛王元平算是有切身的体会,他在大阳厂时的境遇和自己创业没有什么两样。这个艰辛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还记得自己在南方时,机器卖不出去的那些时日,人就像魔怔了一样。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一个月之内自己竟然瘦了二十多斤。而等到产品卖出去了,又怕出问题,整天提心吊胆的。

创业没有一步登天,没有功成名就,有的是担惊受怕、困苦和责任!这种滋味王元平可是没少尝过,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父亲头上的白发一下子让王元平的心里充满了酸楚和负疚!他暗暗下定决心,既然自己已经办理了停薪留职,那以后公司的事就不让父亲再操心了,不管什么狂风暴雨,也不管是艰难困苦让自己来解决吧。

想到这里,他打破沉默,朗声道:“爸,您放心吧,我明早就去洪南。”

王可建听了这话没有回头,也没有更多的表示,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本文来自看书王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